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聽了李光傑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迴圈。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互動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在實施初中數學新課程實驗的實踐中,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索,對於初中數學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學案設計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

  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係。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透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授課結果有時會與備課時預想的結果相差很大,這就說明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的必要性。對教材要深鑽細研,對學生要全面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現在的學習狀態,要明白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既要照顧到差生,又要想到優生。可見備課是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是上好課的前提與關鍵。

  四、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

  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五、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六、初中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

  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們可透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驗的同時,透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設計一堂課時,新課的引入,題目的選取及安排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總之,透過本專題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最近,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4

  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核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反覆練習中掌握這些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書本成了課堂中的核心,書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的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於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並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生活即數學。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三、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模式多元化。

  數學教學已經擺脫了以往的教師說學生學的課堂模式,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這些成為了上課中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已經不再是充當“灌輸”的角色,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透過不同的自主模式“領悟”到數學知識,再透過自己所領悟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透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

  10月末我隨遼寧省教育廳高中處組織的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典型學校校長赴山東、上海、浙江調研學習。透過聽取校長介紹、座談答疑、聽課及參觀學校的方式,瞭解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和多樣化發展狀況,尤其是試點省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學校的發展設計,包括課程設計、師資調配、選課準備、走班制設計及後勤保障措施等,及其學校對課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反思。透過這次調研學習收穫很大,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上有了提高

  1、不再猶豫。把選擇權力還給學生和高校。把選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照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學習的科目。把招生的權利還給高校,高校才能按照了自己的辦學特點,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這樣才能夠把學校辦好,選擇的權利,是未來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主流。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落實立德樹人,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升級為核心素養。這次招考改革,教材改革,是為了落實核心素養,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這次改革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是國家的教育方針,改革必須進行下去,不要再猶豫改不改,而是必須思考和做好怎樣的改革才更有利於教育教學。

  2、不再恐懼。透過學習和實地考察,改革確實對學校教學帶來一定的衝擊,但透過和省廳領導及基礎研訊中心同志的交流,發現遼寧省出臺的檔案,已經可能性地規避了這些問題。作為基層學校的管理者和一線教師,不應該有所恐懼。如果我們有恐懼,肯定會把這種恐懼傳遞給學生和家長,就會帶來整個社會的恐慌。只要我們認真宣傳引導,精心的安排學校的活動,會減少因改革而對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從青島十五中就能看出分層走班教學,並不是因為新高考而進行的。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精確性以及科學性,為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得分層走班教學。藉著這次改革的機會,可能會從深層次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改革一定會對學校的發展帶來機遇和風險,抓住這次機遇,學校就會有新的發展,沒有抓住這次機遇,學校就可能停滯不前甚至落後。

  二、還有兩個方面的擔心

  對於新高考以後,有兩件事情我比較擔心,第一個擔心是,老師對教材不熟悉,還是按照原來的想法進行教學,講必修教材時把選修內容穿插在內,這樣就加深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高一課時就可能出現不足。第二個擔心的是,高一學習任務本來就比較重,一是高一學生不適應高中學習節奏,二是高一開設的科目較多,三是高中課程難度明顯加大。現在是高一學習之後要進行學業考試還都想得到的等級。這樣他們就會拼命地進行學習,這樣一些社團活動可能會受到衝擊。

  三、個人體三點建議

  1、建議省裡,抓緊時間組建教師培訓隊伍。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把內容標準和評價標準吃透,學考要求到什麼層面,等級考要求在什麼層面。在高一教學的時候要嚴格把握,否則就會對高一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建議以後參加調研的時候,能分層次看學校,學苗素質好的學校和學苗素質相對弱的學校,教學硬體強的學校和教學硬體差的學校,還有農村地區的學校也要看看,這樣就能聽到不同的聲音。

  3、建議依據教學質量高低或者是按照辦學特色,讓他們做出適合自己學校的課程設定作為典型學校,供其它學校進行參考學習。

  四、學校面臨四個任務

  1、規劃好適合學校特點的課程設定

  2、為分層走班做好硬體的準備

  3、做好自己學校分層走班的方案

  4、抓緊時間培訓學校教師

  總之這次調研學習收穫很多,回來後要認真的消化理解,為我校的新高考做好準備。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6

  首先,我認為: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與價值觀的數學內容就是有價值的數學。而數學內容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教材中靜態地呈現,它需要教師去思考、去捕捉、去開發,然後透過教學活動動態地滲透。

  其次,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應成為教材的重組者、開發者,要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並體現教材的價值。例如,教材上介紹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後項”,化簡比的方法依據的是“比的基本性質”。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時求比值和化簡比的練習,但並沒有將兩者方法進行溝通。事實上,熟悉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師都清楚,只需用一種方法(即用前項除以後項)便可分別求比值和化簡比,細心的學生透過練習也能體察到這一點,但道理何在?透過思考,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教學內容具有以下幾點價值:⑴它溝通了分數、除法、比知識間的廣泛聯絡,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把新舊知識融匯貫通;⑵在探究過程中能體驗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與方法,如:舉例驗證,聯絡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等;看似一個平常的練習,卻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我們的教材(尤其是舊版教材)中,不乏存在著一些具有豐富內涵的內容有待我們去開發,有待我們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審視這些內容的價值。

  第三,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首先要有探究意識。以教材上介紹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後項”,化簡比的方法依據是“比的基本性質”為例,對於這一教學內容,以往的處理方式大致是透過練習,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感知求比值和化簡比結果之間的密切聯絡,然後就直接告訴學生:“在以後的練習中只需用一種方法計算,但要注意結果的書寫。”至於其中的道理,由於自身欠缺思考,也就一直成為教學上的一個盲點。試想:教師頭腦中沒有“為什麼”,如何引導學生去意識、去探究“為什麼”?因此,我們應著力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意識、問題意識、探究意識。教師只有具備了探究意識,才能使開發教材成為可能,只有具備了探究能力,才能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價值。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改革正顯蓬勃之勢。我們的新理念、新思想不是僅僅為新授課服務的,它應滲透到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過程。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具有豐富內涵的練習,因此,我們不能單一的利用練習鞏固新知、訓練解題技巧而忽視了它蘊含的諸如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思維方式、學習策略、創新意識等等教學價值。(一個練習包含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並不一定包含全部)。況且,現在六年級還在使用舊版教材,這就更需要教師充分開發、挖掘練習的價值,創造性地使用練習,能透過教學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生體現練習的不同價值。如何開發練習的價值,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中充分體現、發揮練習的價值,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命題。我想,當練習的價值被我們合理開發並能在課堂上充分體現時,練習課也一定精彩紛呈。

  第四,《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問道:“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的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請同學們用桌上的學具自主探索、大膽創新。”學生們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思維非常活躍。在彙報中,有的學生用“繩測法”,有的用“滾動法”,還有的學生方法很獨特,它不是用繩子直接測圓的周長,而是將圓形紙片對摺幾次後,用繩子測出扇形的弧長,進而求出圓的周長。

  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學生所釋放的激情已不再是老師賦予的學習任務,而是學生實實在在的學習需求。在探究中,學生實現了思維的“再創造”,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新課程改革自推行以來,處處體現著新思想、新理念、新創意,教師與新課程是共同成長與發展的。新課程教學理念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認真的學習、貫徹與落實,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使數學課不單純是傳授知識的活動,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精神的碰撞,並從中體現數學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喜愛數學,使學生越來越充滿自信,越來越清楚數學與自己、與生活與社會是密不可分的。

  總之,我透過對數學新課程的學習,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探究、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7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一、例題生活化,學生易懂易學。

  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最佳化組合。

  二、匯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裡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藉助錄音機講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買了三瓶可口可樂,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學們猜一猜,我三個誰喝的多?透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後,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例如,在教學:“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的實踐活動課中,事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們都喜歡什麼節目,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資訊方式,瞭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學生比家長更喜歡挑戰800等。透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在資料整理中,獲得了更多的資訊,同時,班內回報交流過程,也是數學交流提高過程。

  2、與生活問題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數學練習要引進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學用結合。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後,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後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透過學生具體搜尋資訊,並多資訊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於

  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3、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課外活動對於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熟練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識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理解深刻,運用自如。所以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加強課外活動。例如:教學“步測和目測”後,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測量一下,體驗步測和目測。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味到了解決問題的一種享受。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

  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8

  透過學習《20xx年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並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小學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透過這次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9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透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本教師的教本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小朋友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著,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透過說一說,試一試,練一練,做一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0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講到了“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興趣、應用和過程”,我認為這正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重視興趣,要求我們每節課的匯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結構特色、語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比如,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多給學生創設遊戲的情景,遊戲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既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發現了新的知識。重視應用,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並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對其他學科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求解決的策略,透過運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重視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發生過程,透過“過程”領悟知識的邏輯關係,體驗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等在數學學習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視過程還要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學期教學的過程、評價的過程,發揮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教育作用。怎樣才能使學生“要我學”到“我要學”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即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怎樣學習才是自主學習呢?《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中給出了精準而又通俗的解釋,即“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作為現代人,必須有終生學習的意識和會學習的能力,並且終生都要不斷地學習。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動自願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愉快的,輕鬆的,而且事情成功的機率也較大;如果他是被動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憊的,而且事情成功的機率也較小。學生的學習也如此。所以,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創設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優勢領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個性和諧發展,由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

  9月23日,在基地學校福山外國語小學,在帶教導師指導下我初次研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從專家老師們透徹的分析中瞭解到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的基礎上談談我的看法:

  一、致力於實現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認為是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各體差異的關係。強調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既能獲得必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能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與態度,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困難的勇氣”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僅要讓每個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會做人的態度。

  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為了實現良好的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著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對待每一節數學課,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件完備,設定不同的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第二,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第三,關注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二、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低段學生正逐步把握個人與他人的關係,逐漸形成集體意識,自我意識、道德觀念等。到了小學高段,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強烈,道德情感和認知水平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把握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兒童人格發展,在兒童各階段的認知和人格發展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加以教育和引導,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優良的個性品質、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教書,必先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教育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實現教師引導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師生共同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要努力轉變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從師生實際出發,整合課程資源,師生共創共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性的過程,真正孕育出一個個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幹、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有鮮明個性且善於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觀念更新與勇於創新、勤於學習與善於實踐和業務精良

  且樂於奉獻的教育典範。 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在當前的社會評價標準下,雖然有學生較為優秀,但也有學生是芸芸眾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成功,我們不能單純地以分數的高低作為唯一的標準,事實上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養成了良好心態應該更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堅持這種做法,我相信,多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下,都會取得較為理想的進步;當然,也許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並不一定有很明顯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們透過努力,提高自信心、敢於直面困難和挑戰,在以後的學生和生活中一定會表現得更為出色。

  五、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教學實踐證明: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學生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時,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就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興趣。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在於展現生活中無法辦到的事,延伸數學的思維,物化推理過程。網路上的資料,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獲得新課以外的大量資訊,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學生在大量、迅速、有選擇地攝取新知識、新資訊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而當學生查資料時,老師適時地在學生中間巡視、點撥,成了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由於資訊科技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資訊渠道,一個人獲取必要知識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個性、習慣、品格的培養。

  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課程標準作為基礎和規律,需要每一位教師來探討學習,為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希望透過此次的解讀交流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

  為了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注入新的活力,本學期初校長要求全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為此理科教研組在第三週教研會上提出理科組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經過了為期四周的學習和思考,我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改革目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作為出發點,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為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使學生學會了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數學。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講課時,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教師的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有可說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羊”,在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包辦代替的多,講道理佔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即使讓學生自學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葉聖陶先生說:“教者,蓋在於引導、啟發。”這就是說教師是指導者就不能“代庖”,教師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磨合後的智慧,必將大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及時瞭解到、反饋到學生目前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透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啟發、幫助,學生必將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重知識聯絡實際。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透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相信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透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三、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四、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

  開學後,我重新認真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我有著以下幾點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明確教學目標,透徹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教學思想,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突破重點、破解難點,透過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來豐富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增進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踐行理論,並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我認真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教學要有新方法。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透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透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絡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愉快的學數學。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

  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全新的認識,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學習感受:

  一、新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意義及課程性質的確定,更體現時代要求。

  修訂後數學意義表述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為本,多元發展”。

  新課程標準將原來的課程標準實驗稿的6條基本理念: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教學《連加、連減》一課。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說情景,自己說想法,自己提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主動的學,創造性的學。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其中將關於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併成一條,變成5條基本理念,關於數學課程與教學的總體要求表述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更體現以人為本,多元發展的理念。

  三、“雙基”變“四基”目標,目標要求更具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活動體驗。課程目標的總體設計仍然保持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的結構。注重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相結合,具體分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4個方面。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樣的變化使我們教師就要在教學活動中更加註重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活動經驗,並在各種豐富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思維,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的目標要求更加具體且要求也更高了。

  四、10個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構建。新課程標準把課程內容分為4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又提出了與內容有關的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並且對每一個核心概念都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解釋。這樣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註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滲透,特別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只會就題解題不會思考問題,也不會將知識進行遷移和舉一反三,這樣明確的梳理出具體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更加清晰該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培養及訓練了。沒有什麼比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更能真切地獲得感覺了。《課標》中指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課程,課堂與生活要緊密聯絡在一起。讓學生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張揚的有效途徑。如在學習《自選商場》和教學《分類》課前,要求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標籤的式樣、內容、排列;在教學《圖形的認識》中可讓學生摸摸、玩玩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透過觸控,直接體驗物體的形狀及其特徵。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例題生活化,學生易懂易學。

  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最佳化組合。

  二、匯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裡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藉助錄音機講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買了三瓶可口可樂,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學們猜一猜,我三個誰喝的多?透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後,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例如,在教學:“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的實踐活動課中,事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們都喜歡什麼節目,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資訊方式,瞭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學生比家長更喜歡挑戰800等。透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在資料整理中,獲得了更多的資訊,同時,班內回報交流過程,也是數學交流提高過程。

  2、與生活問題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數學練習要引進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學用結合。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後,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後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透過學生具體搜尋資訊,並多資訊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於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3、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課外活動對於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熟練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識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理解深刻,運用自如。所以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加強課外活動。例如:教學“步測和目測”後,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測量一下,體驗步測和目測。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味到了解決問題的一種享受。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