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世界讀後感(精選16篇)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精選1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問一世界讀後感(精選1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
對於名人出書,一直不屑,這世道認個字都能出書,當個主持人都能寫書,唱個歌都能賣書,反正自己不求上進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從粉絲時代到了現在的務實時期,但真是開卷有益,而且再用一次膚淺形容自己。
讀楊瀾的純屬等孩子練球時的無聊翻翻,無心看看。(這是西關學校辦公室的書架上放的,隨手翻看,感覺很好。)這一翻一看間,卻又膚淺了N次。甚至感受到楊瀾對女兒讀書的建議和女性優雅的氣質再次折服。崇拜時,抽著下巴想:要是我也理個這樣的短髮,是顯氣質呢還是顯大媽呢?這就是力量!
那一句“你沉睡的夢想,你準備何時喚醒?”夢想?沉睡?喚醒?夢想?有嗎?夢想中過的生活年年嘆息。燈下讀書是夢想的一件事,香薰入室,靜靜品茗是夢想中的事,為孩子整理成長故事的夢想的事,為學生整理相處點滴是夢想的事,用高超的廚藝,愛心小粥是夢想中的事,洗著泡泡浴,玩著插花,練著瑜伽也是夢想的事,可是這些都是夢罷了,偶然想一想。
而夢早已被對生活的炮灰打得灰土一臉,沒有勇氣和信心去深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想過自己的生活,想做自己的本性是越來越強烈的事情。《做你自己》楊瀾在書中提到這本書,也是在無數次採訪成功人士後人們所幸福的不是榮譽而自己的感受。文中有這一小段文字:張海迪在人民大會堂做報告,當時的年代,上臺前領導交待把一頭大波浪剪短,以保持政治敏感度。而她卻在上臺的一剎那,把頭髮一把放下來,讓美麗的大波浪瞬間華麗呈現。那咱勇氣是我們所沒有的,所羨慕的。為何委屈,因為煩惱逢迎;為何憋屈,因為不懂爭功。可是天高雲淡,捫心自問後告訴自己,就做你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問一世界,極像一生一世界,這一字之差,折射了楊瀾留學時的“恥辱”:她努力勤奮,認真刻苦,極具中國特色的好學生,卻有一門課得了B,她和老師理論,老師說:印象中你好像沒有提過問題。這就是差別。而真正的恥辱,是當老師面對中國學生,冷場無人提問時,老師拿出一美元,只要提問,哪怕是白痴的問題也可以把它拿走。這件事楊瀾受到了衝擊,而作為老師的我也同樣震撼。我們今天還在重複著打擊學生熱情而舉手越來越少,培養學習機器的事情。那個90年代的悲劇還在二十世紀的今天發生。
一問一世界,剛剛開始,而夢想怎樣喚醒,怎樣做好自己?今天認真地在兒子的小書桌旁,總結了放假以來每天發生的事情,而粗略地提出新的計劃。讀書是夢想,但靜下心來讀書,不浮躁地去讀書還不是一件易事。一件件地做,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性格的孩子。今天認真地剪貼了電視報,覺得很有收穫,也重溫了喜歡的故事、哲理、人生。
深度閱讀從靜心開始!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2
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略讀了楊瀾出道20年的首部自傳性的《一問一世界》。講述了楊瀾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央視記者、主持人到如今一個成熟穩重的,可以輕鬆應對各種環境的記者、主持人。同時他也是以為企業家、慈善家。
楊瀾對於自己的傳媒文化事業有著狂熱的追求。一路走來,楊瀾從當初的青澀,到如今的穩重,可以說,每天,楊瀾都在不斷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斷的思考,可是始終如一的是她和她的“夢之隊”共同打造的《楊瀾訪談錄》。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對她的“夢之隊”和《楊瀾訪談錄》有著極高的要求。高階、有品位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雷打不動的“楊瀾精神”。在她的團隊裡,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這套訪談錄已經遠遠超越了維持生計的工作,在“夢之隊”裡工作的每一個人,都熱愛和追求著自己的事業,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將自己融入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楊瀾訪談錄》此生的追求!
楊瀾對於事業的狂熱追求已經超出了對於現實生活中可以用物質衡量的任何東西。
楊瀾對於他的傳媒事業來說,由於狂熱的追求,她,毫無疑問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國傳媒業的領軍人物!正式由於對新聞事業的狂熱追求,她,彷彿忘記了自己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楊瀾可以為自己的採訪不惜一切的金錢來製作一期節目,高階、有品位已經烙如人心。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楊瀾和她丈夫創辦的陽光文化傳媒,可以說是大張旗鼓的成立,甚至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有分部。前期的大量基金投入,讓楊瀾走了一個裝置設施齊全的工作環境,加上她組建的“夢之隊”,可以說是接近完美,《楊瀾訪談錄》作為陽光文化的王牌,楊瀾更是一頭紮了進去,功夫不服有心人,不久,楊瀾的事業走到頂峰,收視率等指標均僅次於《鳳凰衛視》可是,即使如此,鉅額的開支難以平衡企業的維持,陽光文化一直處於負盈利狀態,哪怕是丈夫吳徵四處奔跑,籌集資金,也難以維持,即便如此,楊瀾絲毫不減少對《楊瀾訪談錄》的資金投入,原創,高階,有品位,是楊瀾追求的。陽光文化開始走下坡路,最後,上市的陽光文化不得不轉手他人。可是,楊瀾不變的追求,執著,讓她始終未放棄《楊瀾訪談錄》,帶著《楊瀾訪談錄》和“夢之隊”,楊瀾帶著狂熱帶領著這個團隊在艱難前進……
楊瀾,也僅僅是一個對自己的新聞傳媒有著狂熱追求的女人,對於商場上的“低成本高回報”這一類術語是模糊的。我們也可以說她更本不在乎錢,因為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楊瀾採訪過世界上許多許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爾蓋茨,這些我們熟悉的人,也許是他們影響了楊瀾,文化影響了楊瀾,同時也成就了楊瀾!
楊瀾,也僅僅是個女人,一位母親。楊瀾的工作繁忙,可是楊瀾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係,她回到家,能和女兒一起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在兒子的鋼琴課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長,楊瀾可以說把工作和家庭協調到了極致。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3
接觸《一問一世界》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那天,陪老公報名參加面試培訓,地點就在一家書店。無意中看到店主推薦書目中就有這麼一本書。看到書名還有封面上的楊瀾的第一感覺是好清新。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一問一世界》,一個問題裡就蘊含著一個大世界,這本書裡蘊含著多少大的世界呢?苦於書本包裝嚴謹,買下之前又不允許拆開瀏覽書本的內容,就直接買下了。
結果,拿回家一看,傻了,都是關於楊瀾從業20年以來的經歷,無論記者的工作也好,採訪提問的內容也好還是那些高階人物的事蹟,似乎都提不起我多大的興趣。但是本著花了錢就不能浪費的原則,我還是拿起了這本書。雖然,我會時不時地放下,甚至有一段時間直接把他壓在了其他書底,但斷斷續續地,直到今天還是堅持把它看完了。
如果說,之前我是為了實現書本的價值強迫自己去看;那麼,一段時間之後,我是發自內心地,心甘情願地喜歡上了書中的楊瀾,她的節目製作團隊,那些被採訪的嘉賓,喜歡上了《楊瀾訪談錄》這一高階的節目。雖然,有的時候,由於知識的侷限性,我很難很好地理解楊瀾的提問和嘉賓的回答,但我還是饒有興致地甚至有時候是迫不及待地去看書中的內容,能看懂一個大概,能理解到我個人所能理解到的東西,不是也挺不錯的嗎?後來,我就把《一問一世界》和電視節目《楊瀾訪談錄》結合起來看,理解起來就輕鬆容易地多了,這就越發引起了我對這本書和這個節目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每天看一點書,再看一兩個前幾個月的訪談節目。到今天為止,終於狼吞虎嚥地把該書看完了。
不曾想過,要做何等偉大和出眾的人物;也不曾想要刻意去追求何等的成功。但是在這個拜金主義盛行的時代,我想我可以追求做一個真實的自己而不隨波逐流,被淹沒在世俗的大潮之中,就如同楊瀾和她的團隊竭盡所能向我們展示的社會,歷史和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儘管有時不盡如人意,不夠絕對深入、全面和徹底坦誠;沒有楊瀾身後那個精英團隊的支援,就不會有楊瀾和這個節目製作的成功,在浩瀚的世界中,我們顯得如此地渺小,一個人真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團隊的合作,家人親戚朋友的適時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點也是我高二時候作為備課組長的深切體會,失去了組員之間的團結和協作就談不上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成功;沒有家人的支援和幫助,我就無法安心地坐在這裡工作,所以真心地感謝身邊的朋友同事和親人,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現在的舒適安逸的工作和生活。但真要發揮一個團隊的優勢,就必須能夠敏銳地發現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把每個人的才能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不是相互地揭短、不停地抱怨和刻意的逃避。原本一直以為,一個女人選擇了穿高跟鞋,就無法順利地在泥土地中自由地行走;選擇了事業就意味著放棄了家庭。而像我這樣,已經選擇了工作,卻又在無法顧及到家人和孩子的痛苦中苦苦掙扎的女人尤其顯得可憐又可悲,我時常自怨自艾,結果是於事無補,沒能切切實實地照顧到家人,又荒廢了自己的工作。楊瀾告訴我們,一個女人如果能夠做到統籌兼顧,方法得當,可以擁有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事業,只要我有足夠的幸福力——發現幸福的能力。
對,每個人小小的心靈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大大的世界,而如何讓我們內心的大大的世界絢爛多姿,五彩繽紛,主動權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千萬不要停下我們探索他人,探索世界和探索我們自己的腳步。地止與此,而海始與斯,讓我們以憑海臨風的激情,來期待美好的將來!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4
這幾天在看楊瀾的《一問一世界》,楊瀾這個名字聽說很早,也一直很喜歡她,覺得她是女性的一種典範,睿智,大方,優雅,很多形容完美女性的詞彙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但是看這本書最讓我佩服她的是女性身上的勇敢與勇氣。我最近常常在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自己到底在探尋怎樣的職業規劃,感覺到未知世界的無限可能性,但卻不知道這麼多路我該朝哪個方向走。人是貪婪的,怕走這條路,卻失去其他道路的美好風景。
楊瀾就很有勇氣,敢於改變自己,哪怕是在自己最頂峰的時候。好比當年在最風光的時候,離開央視的《正大綜藝》,前往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好比在畢業擁有美國多個優秀媒體伸出的橄欖枝時,賣掉紐約的房子回到中國;好比之後開辦陽光衛視。這也突然讓我明白了,無論怎樣都不要先去畏懼,更要在適時的時候做出改變。
書裡引用了美國前財政部長羅伯特肯尼迪的一句名言:“當我們回首歷史,我們要問‘為什麼’,當我們面向未來,我們要問‘為什麼不’。”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
有時候有的問題一直去想是想不出來因果的,可是慢慢的就發現思想的脈絡與軌跡越來越清晰了。繼續在路上慢慢探尋吧,世界不是一問一答就有答案的。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5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的一本書,雖說是名人傳記,但是這本書並不是和一般的名人傳記一樣,僅講名人的生平,他更多的是給我心靈上的啟迪。書中的楊瀾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是一個有著新思想的年輕人,她為我們中國的電視節目帶來了新的趨勢,她的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原來堅持自己的理想並不是很難。
她是個奇女子,這是世所共知的事情,但她的成功下免不了她的汗水,她用她的成功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隻要堅持就會取得成功,也許道路不是怎麼平坦,但是隻有透過佈滿荊棘的道路,才可以看到最美好的花園。就彷彿傳說中的天之庭院一樣,只有真正相信他存才,並且肯為之努力的人,才可以看到她的面貌。
《一問一世界》這本書是由許多個小故事構成的,但其中卻包含著她的感悟和感受,隨著書頁的一頁頁地翻看,好像我們也隨著她一起領略了她心靈的成長路程。她的感悟也許只是寥寥幾句話就被帶過,但是其中的情感卻被我深深地記住了,雖然沒經歷過,但是我依舊能感覺到她的心隨時間發生的變化,就好像原石,被慢慢雕琢,最終散發著迷人的光暈。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6
很喜歡楊瀾在開篇的一段話:當你為了一個理想去奮鬥,而且經歷過挫折的時候,我認為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會更深一步……是的,這是人生非常寶貴的財富,一個人經歷過很大的歡喜,也經歷過很大的挫折,但是他還是能夠站起來,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來,我覺得這是對一個人很大的考驗,我體會很深。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入行20年的傳記作品,立體展現楊瀾20年非常媒體生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瀾和楊瀾眼中的時代真相。在本書中,楊瀾回顧了自己從1990年到2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階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她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她的20年非常媒體生涯和她眼中的傳媒江湖……真實呈現她的“陽光二十載”: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創辦陽光衛視、《楊瀾訪談錄》、申奧形象大使……楊瀾對自己20年媒體人生的審視與展望:以提問為生的她,對“贏”有了新的感悟;對“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對“問”有了執著的迴歸。
書中摘錄了很多楊瀾採訪成功人士後的真實感觸,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不願言及的心痛,在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她對真實人性的探求。書中還有很多對傳媒行業的回顧和對前景的展望,淺讀幾章節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這本書還是值得去品讀的。
楊瀾確實是一位傳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東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觀看待世界,發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欽佩她,不是因為她華麗的成功,而是因為她一路走來,面對人生的態度,還有應對各種問題的靈活應變,在適當的時候懂得選擇。她所獲得的一切不是靠運氣,而是她朝著堅定目標,不懈地努力獲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條職業大路,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認定了就不要在行動的時候後悔,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豁達的心態是享受追夢的靜心劑。喜歡楊瀾,喜歡她的獨特氣質與魅力。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7
《一問一世界》是一本名人傳記,立體地展現了楊瀾30年非凡的媒體生涯,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楊瀾和楊瀾眼中的時代真相。它又是一本散文集,描述了楊瀾30載收穫的人生智慧與職場風雨,展示出一個女人的成長曆程。3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與成功人物的交往秘史;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地轉換;她對“贏”“遠見”“事業與家庭”的重新理解和體悟;她30年的媒體生涯和她眼中的傳媒江湖。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數百次訪問後的思考結晶,是她無私分享的內心獨白—關於輸贏、競爭、艱難時候的選擇,夢想和現實的差距,事業和家庭之間的平衡。一問一世界,每一次提問中,都暗含著一個隱秘的世界;每一個回答中,都透露著耐人尋味的見識。
透過閱讀《一問一世界》這本書後,你會發現楊瀾和別的採訪者不同:她不僅僅探尋成功人士成功的奧秘,更多的在於展現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和體會他們的百味人生。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敬佩的。她在採訪每一位成功人士時,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做好筆記。目的就是為了提出一個富有深度的問題,能夠和採訪者開啟話匣子。從她的故事當中,你會感悟到:
1、提出問題,是我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你所聽到的,你所看到的,你所觸控到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
2、提問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它是一個人獨自思考的體現,它是人類智慧的重要標誌。它能讓人處於主動地位,開啟話匣子。在提問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知道的越多,未知越大,你的認知和好奇心就會越來越強,這個世界的輪廓也會越來越清晰。
3、無論人類社會如何發展,挖掘真相,不斷的提問永遠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事情。
4、生命有無數的可能,如果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呢?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8
知道楊瀾是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她的主持,她高雅的氣質,俊美的外形吸引了我,此刻很多電視節目的女主持人都很漂亮,但是我覺得總沒有楊瀾的那樣睿智,之後我就在網上把她主持的《楊瀾訪談錄》幾乎全部看了一遍,讓我更加欣賞和喜愛上了她,正因她是一位博學多才,滿腹內涵的女子。因此當我看到商店書架上赫然擺著楊瀾的《一問一世界》這本書,一眼就被書封面上身著白色禮服的楊瀾吸引住了,她手拿話筒,低頭沉思,那靜靜的眼神,再加上飄逸的衣襟,感覺很美,一種很有內涵的美。拿起書,看看封底,楊瀾穿著一襲黑色長裙,身段高挑,眼瞼低垂,旁邊有幾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再渺小的個體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義。作為一個以提問為生的人,我祈望以一個個問題開啟一個個世界,它可能是地理的,可能是行業的,可能是心靈的……”看看照片,再看看這幾行字,想去深入瞭解這個如此精緻的女生她精彩的人生,暑假裡首先選取了這本書。
1996年,走出青澀時代的楊瀾完成了她的處女作《憑海臨風》,15年後,作為入行20年的回顧,楊瀾在新書《一問一世界》中,親自講述她從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從事電視行業的心路歷程: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衛視的失敗與艱辛、十年《楊瀾訪談錄》的臺前幕後,節目團隊的組建、人員分工配合和團隊成員做節目所付出的辛酸和發奮,擔任申奧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傳媒江湖。書中還透露了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階人物過招,楊瀾以及她的團隊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對嘉賓巧妙提問,如何精益求精地創造這個有價值的節目。
作為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提問校但是提問難免會問及令對方尷尬的問題,比如說,她採訪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導演和製片人都說,楊小姐你必須要問問他萊溫斯基的事情。楊瀾感到這讓她有些為難,即使是一位離任的總統也應得到尊重,怎樣去問人家這種難堪的問題?為了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楊瀾做足了功課。
瞭解到克林頓離任以後建立了克林頓圖書館,並在圖書館裡設立展廳,展示了萊溫斯基事件始末。於是,楊瀾就大膽地問克林頓:“通常總統們在自己的圖書館裡都會佈置那些讓自己感到十分驕傲的歷史,您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一個展示呢?”克林頓不愧是有涵養的政治家,他直面這個問題,談及他意在告訴後人美國黨派之爭的惡性發展。楊瀾又問道:“您在自傳裡說過,在萊溫斯基事件初期您一向是過著雙重生活,什麼時候您才從這種痛苦中解脫的呢?”這時,克林頓毫不迴避地說:“正因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離異、充滿暴力的家庭裡,我覺得別人不會明白我,我只有自己來處理自己的痛苦和麻煩,因此我一開始拒絕任何人進入我的空間。但是我最終決定把真相告訴我的妻子,我突然覺得我的痛苦解脫了,能夠應對任何人了。”
當我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的時候,我仍然感到自己走入了一個新的世界——記者的世界、電視媒體人的世界。這本書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楊瀾個人的成長曆程;另外一條線索是電視傳媒界的興衰與發展歷程。兩條線索交織著,按照時刻順序正敘。作為一代中國最著名的記者型主持人,我看到楊瀾的奮鬥與堅持,也看到很多電視傳媒人、世界知名主持人對這個領域發表的觀點與思想。它不是一本深刻而嚴肅的教課書,相反裡面更多的是活生生的人與一些看似瑣碎實則折射出人性的細節,它由種種真實的故事串聯而成,讓一個行外人瞭解到了一個優秀電視傳媒人的眼界及思想。讀完之後給我印象最深刻啟示和思考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印象很深的書中一句標題是:“世有疑惑,務必發問”
這是書的序言標題。楊瀾講述了她求學時的經歷,在美國上大學,她有一種深刻的感受就是之前在國內教育體制下,讓中國的學生們幾乎不善於提問校而這也是讓我感同身受的。我們在上課時,提問方似乎永遠是老師而非學生,作為學生,我們只是理解知識,再把這些知識反饋給老師。思考—發問—思考,卻是探索的過程。提問,代表著一種思考的用心性與討論的參與度,它標誌著從被動理解的過程向用心探索的過程的轉變。
第二,如果想要進行跨文化對話,那麼掌握一門母語以外的語言,是絕對必要的。
這個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說,掌握一種語言,就為我們推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楊瀾英文專業的背景也為她之後的發展與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掌握某一些學科的專業知識是十分有必要的。
楊瀾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主動選修了社會學專業。楊瀾的書中也說過,提問並非來自於無知,相反只有知道得越多,才能提出更多越有價值的問題。楊瀾證明了她的看法,如今的新聞時代,早已超越了僅僅是問who,when,where,what,why就能寫出一篇好報道。此刻,一個優質的報道更多地與背景連結有關,即把一個孤立的事件放在必須時刻和社會背景的座標上,給受眾一個明白和思考的框架。而這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能寫出優質的文章,總需要有廣博的知識與廣闊的思考,要麼是政治與經濟領域,要麼是人文科學領域,要麼是自然科學領域。
第四,無論是不是記者,最重要的都是好奇與堅持。
“真相從不簡單純粹”,CBS主播丹·拉瑟曾對楊瀾如是說。2002年獲得普利策獎的艾美·高斯坦說:“成為好記者的兩個特徵是好奇與堅持。”不僅僅僅是記者,在任何一個領域裡,好奇心引領著人們一步步接近真相,好奇帶來思考,思考引起發問,發問得到答案,然後再質疑,再發問校這個反覆的過程就是探索與深入地瞭解,只有好奇心,那種迫切的想要了解、想要知道的熱情能帶領我們。堅持的好處在於追求真相與探索真理的過程從不如人們所希翼的那般一帆風順。
道理說出來的時候往往總是很簡單,看似是常識一般,而我們卻總善於遺忘。記者是以提問為生的人,但提問與思考,對於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對於大多數人的好處,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向別人發問,而是向我們自己,我們的整個生活發問校不僅僅僅是“讓我問問你”,也能夠說“讓我問問自己”。
從書中我發現光環的背後是近乎吹毛求疵般地追求卓越,是不斷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尋求最佳的動態平衡。在央視《正大綜藝》工作三年後,在大家看來春風得意的時候,毅然決定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學習國際事務專業。這種勇氣與魄力,非一般的女生能比。透過哥大學習,培養了她國際化的觀察視野,更加專業的新聞素養,更加純正地道的英語,建立了國際化的人脈關聯,開始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在事業上給她諸多支援的老公——吳徵。記得以前看過一期採訪吳徵的電視節目,談到他們夫妻二人創業初期,楊瀾對於電視節目的那種純粹,甚至有些單純的執著,吳徵都默默地支援著。當楊瀾建立的陽光衛視最後出現財務危機的關鍵時刻,吳徵為了給妻子一個電視夢,透過自己嫻熟的資本運作方式,最終讓楊瀾的夢想沒有破滅。讀到那裡,我從心底佩服這個外表看起來有點胖、有點憨的男生。正如書中所說,決定一份感情品質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情感中的兩個人是否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楊瀾遊刃有餘地平衡著事業與家庭的關聯,事業上,她是資深媒體人,家庭中,她是幸福的太太,兩個可愛孩子的媽媽,她憑藉著聰慧成為了精緻的女生,演繹出了她精彩的人生。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9
《一問一世界》今天看完了,放下書,我感受到了一個與我印象裡有些不同的楊瀾。合上書後的感想如下:
1、這本書中多處看到人文歷史與人性,秉承探求事實真相,留下一段記錄,這是楊瀾製作《楊瀾訪談錄》的所注重的。
2、一個人做一件事,其注重的品質與做事風格會被人們知曉後形成其個人品牌,並會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楊瀾就是這樣吸引了優秀的專業人士加入。
3、一起做事情的人會因為個人的原因離開;也會因為發展變動有一些人離開。變動是難免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只要堅持仍然會繼續前行。
4、支援愛妻事業的丈夫是多麼難能可貴。
5、完整的女人有家、有事業、有孩子。楊瀾並不因事業上需要而使一起幹事業的女人放棄做媽媽,還會鼓勵催促她們生小孩。
6、做電視以收視率為重,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使得楊瀾面對現實做出了多種選擇。
7、作為母親在理解與包容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0
最近,終於趁著假期,把之前買的《一問一世界》看完了,看完《一問一世界》後,我有了很多的啟示和深思。
對於楊瀾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在這本書中,楊瀾將告訴你——她從1990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等高階傳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以及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20年的媒體生活。
生活大致平靜,心中總有波瀾。作為一名中國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是一個好妻子,更是一個好女兒,好媳婦,還是孩子的好媽媽。。。我欣賞,欣賞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時把家庭經營得如此溫馨和諧,採訪了數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風雲人物的同時還的中國公益慈善大使,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以歷史為主題的衛星頻道的同時擔任北京申奧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這一系列的頭銜,不得不說,她很厲害,很優秀,以至於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學習的榜樣。
這本書總共包括六個問題,他們基本涵蓋了訪談嘉賓集中的若干領域:國際政治,商業,文化,娛樂,女界,體育,這一個個問題,串聯著深刻的印象,成為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共同的記憶。一直都覺得,交際也是一門藝術,談吐更是這門藝術的靈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識更好的告訴給更多人,這需要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內化以及睿智的判斷與選擇,好比教育,更像教師,這引起的的一個反思,如何做個有特色的老師?如何在保持自己個性風格的同時又能兼顧到學習對你的熱愛與尊敬?如何把課本上的知識像陳鶴琴老先生說的“活教育”一樣引出來?特別是西部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國家及領導又如何出謀劃策做到東西部統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師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們應該思考,學習,更應該行動。
一直在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人類對於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似乎一直在發問。有時候,人的好奇心,無藥可救。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最後,留下了一個問題,值得自己思考: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我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
《一問一世界》是一本好書,問出了人的本性,問出了這個世界的道理。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1
看完了楊瀾的《幸福要問答》後感觸頗深,結果第二次去圖書館就看到了這本書的姊妹篇《一問一世界》後。便迫不及待的買下來。
這本書與上本書相比有所不同,上一本書主要的篇幅是描寫女性該如何實現個人價值。而這本書涵蓋的面就顯得更廣一些,他是描述一個人如何從多方面來實現個人的價值。
本書貫穿的線索有三條,最大的一條是以楊瀾的人生為線索,其次則是以楊瀾在《楊瀾訪談錄》中所採訪到的嘉賓的人生為線索,最後是楊瀾創辦的陽光集團的過程為線索,這三條線索可以集中體現出楊瀾的人生價值。她的人生價值來源與何處呢?
1。不斷的選擇
楊瀾曾是央視當家花旦,在事業鼎盛時期,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後,回國創辦陽光傳媒集團,在這不斷選擇的過程中楊瀾的身份在不斷擴大與變化,最後不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還是一名企業的老闆,這樣的不斷的選擇中實現了楊瀾的人生價值。
2。不斷探索成功的奧秘
楊瀾之所以創辦陽光集團,是因為她想做一個高階,經典,又富有時代氣息的電視品牌。為了這個目標的誕生,公司需要支付大筆的開支和極具創意的節目形式。正是因為楊瀾在不斷的探索與創新精神,才使得她的節目經久不衰。
3。對工作的敬業
楊瀾的節目以訪談為主,才發現她在這十年間她採訪了不計其數的人。但要採訪一個人前,楊瀾要從各類書籍,報刊中做功課。她對工作敬業到無論在何處都要抱著與採訪嘉賓有關的資料與書籍閱讀,目的是從海量資訊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正是這樣的敬業態度,才使得嘉賓對她提出的問題讚賞有佳,創造良好的價值。
所以價值從何而來?它來源於你的努力,及對成功的希望與對新事物的不斷嘗試,還有對人生的不斷抉擇,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2
這是楊瀾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書是在浦東機場候機的時候買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路讀完,覺得甚是有緣,於是再次買了這本《一問一世界》。
這本書更類似一本隨筆記錄,有人生起伏,有工作經歷,有創業夢想,有家人朋友等等……她說“真正的成功,是有一天你除去這一切身份的時候,還有人願意在你身邊對你微笑。”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每個人一生不同的階段可能對成功的定義也不一樣,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名譽,有人追求愛情等等,那麼,此時此刻,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或者你的夢想是什麼?是否完成了夢想你就覺得人生就成功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說要做自己,要獨立要有思想有價值,而這個社會是否又給了你們這樣的環境去思考,“人的期待就是自己牢籠”。
楊瀾22歲進入央視《正大綜藝》。
26歲赴美讀研,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獲國際事務碩士學位。
30歲開創中國電視第一個深度高階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截至20xx年已訪問過全球700餘位人物,在全球華語觀眾中具有較高美譽度。
31歲擔任陽光文化影視公司董事局主席,建立第一個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衛星頻道—陽光衛視。
20xx年應邀出任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形象大使,代表中國做申奧陳述,後參與主持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
這是楊瀾的簡略的人生經歷,對照自己的年齡,我們還處於什麼階段,她卻已經在做什麼了。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曾說過:“真正的元件就是透過迷亂的現實看到未來世界的模樣。”我的感悟是,透過閱讀不同的人物傳記,感受經歷不同的人生,從過去的基石踏入未來。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3
對於楊瀾來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是用來問的。
《一問一世界》匯聚了楊瀾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華,每個問題都能讓人洞開視野,解決困惑。書中摘錄了很多楊瀾採訪成功人士後的真實感觸,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楊瀾對真實人性的探求。書中還有很多對傳媒行業的回顧和對前景的展望,淺讀幾章就感慨頗深,我想這本書是值得去品讀的。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楊瀾有種獨特的氣質與魅力,她充滿智慧,敢於挑戰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性,她對待工作的敬業,她的才學,她的睿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對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讓我感觸最深。夢想這個字眼雖然令人神往,但它卻總是和現實大相徑庭。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始終堅守自己的夢想,並把它付諸現實。
少年時有夢,這不足為奇。承載夢想還需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困難,承受失敗。假如有了夢想而不去堅持,那是悲哀的。不管歲月如何流轉,楊瀾心中一直珍藏著這個夢。為了實現自己的夢,她一直努力著。一路走來,她承受更多的是艱辛,失敗和忐忑。她所獲得的一切不是靠運氣,而是她朝著堅定目標,不懈地發奮獲得的。她積極應對人生的態度,還有應對各種問題的靈活應變,在適當的時候懂得選取,是她一步步實現夢想的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堅守,所以執著。
不要被現實消磨掉夢想的光輝,要讓夢想的光芒一直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堅持不懈的發奮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豁達的心態是享受追夢的靜心劑。別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無論多忙也要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楊瀾問出了一個世界,也許我們並不能像她那樣的優秀,但至少,我們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問來探索,來提升自己,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只要敢於嘗試和堅持,不放棄,即便夢想再遙遠,也總會有到達的一天。
問遍世界,看到自己。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4
看節目,我最容易忽視的,往往便是主持人。很期待下一個精彩的節目,偏偏主持人要出來拖延一下時間,賣一下關子。然而,還是會有主持人成功的擺脫了花瓶的位置,向世人展示了出自己的才華以及睿智,楊瀾便是其中一位。
以前只是知道她是一名非常棒的主持人,透過著本書我看到了她在這些光環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也明白了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無緣無故的,沒有一種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
在這本書書中,楊瀾講述了她從1990年到2010年的重要事蹟:和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衛視的失敗與艱辛、十年《楊瀾訪談錄》的臺前幕後、擔任申奧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傳媒江湖。“當你為了一個理想去努力奮鬥,而經歷過挫折的時候,我以為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會更深一步……這是人生非常寶貴的財富,你經歷很大的歡喜,也經歷很大的挫折,但是你還是能夠站起來,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來,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很大的考驗,我很高興我經歷這樣一次考驗。”這是楊瀾對她20年媒體生涯的總結,這也代表著她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看到《楊瀾訪談錄》中的她,永遠那麼智慧、優雅、自信。總以為這就是上天賦予她的,天生的才能。其實,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呢。她的背後不僅有著強大的智囊團隊,還有她追求完美的努力。她的助理說她每次採訪之前,即使智囊團已經給她做好了詳細的採訪策劃,她還是經常通宵達旦的努力,把採訪物件的相關資料都瞭解一遍。她在採訪著名音樂人李宗盛時,她提到李宗盛賣車支援某位年輕音樂人發唱片,李宗盛驚住了,他驚奇她對他了解深而細緻。所以說,努力最多的事情,儘量保證其完備這總是沒錯的。
為了讓陽光衛視在衛星上佔據好的寬頻位置,楊瀾親自與衛星公司談判。這個時候的她還處於強烈的妊娠反應階段。儘管她在談判會議期間會盡量剋制,但是有時候實在忍不住,只好跑進廁所嘔吐。吐完以後,用胭脂粉遮蓋滿面蒼白,塗上口紅,嚼上兩塊口香糖,回來繼續談判。由於要忙衛視裡的很多事,並且會經常熬夜準備專訪稿,燈光師會專門給她多打一盞燈,讓節目中的她精神奕奕。在她看來,人生有許多道理是相通的,她用她的心血去孕育未知,然後在希冀中等待幸福時刻的悄然降臨。
而我曾有很多的夢想,一個個被我一邊希望,一邊毀滅。不是我沒有主見,而是沒有要努力的決心。幸福不是需要靠運氣,需要的是努力;夢想的能力。所以不要只想象,請付之於實踐吧。
一旦有了夢想,我們就要不懈的努力,不管環境是否美好,或是太惡劣。當一個人決定離開床的舒適,去石頭上睡覺,他就已經擺脫了某種惰性,而帶來許多種可能。有一天,頑石也會留下他的溫度。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5
最近,讀了楊瀾的作品《一問一世界》,儘管只讀了一部分,我已經被楊瀾的睿智所折服,對楊瀾的敬意油然而生。讀完兩個章節後,我看到了這些光環背後她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也明白了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無緣無故的,沒有一種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
在第一章節“世有疑問,必有發問”中,楊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提問的重要性。在哥倫比亞讀大學時,楊瀾當時選的是一門社會學,她覺得做傳媒的需要一些社會方面的知識,所以覺得每天上學準時到,作業按時交,老師附著的書也看,可期末的成績卻是B,她去找教授理論。教授回答道:“你的作業已經交了,但我想提醒你一下,因為你上課從沒有提問問題,這樣證明你的上課參與度不夠高。”的確,對於現在的應試教育,有的只是照搬模式,儘管疑問如影隨形,也很少主動提問題。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僅要善於思考,還要善於發問,只有在不斷的思考和提問中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在現代的社會中,善於發掘、思考、提出、解決問題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我們要做自己,有自己的奮鬥目標,掌握主動權,多提出問題,這樣才能獲得的知識更多。
在第二章節中,楊瀾又說:“真正的成功,不是說賺了多少錢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除去這一切身份的時候,還有人在你身邊笑”。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為了成功,我們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和內心的真正渴望;為了成功,我們急急忙忙趕路,經常碰到這撞到那,也不願扶他們說聲對不起;為了成功,我們忽略了身邊的美景,我們能不能多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呢?
讀楊瀾的作品集《一問一世界》,讓我受益匪淺。從中我也明白了對每個小小的心靈都有屬於自己的大大世界,而如何讓內心的大大世界絢爛多姿、五彩繽紛,主動權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6
《一問一世界》,用這個書名,真實絕。楊瀾二十年的採訪生涯,一個字概況—“問”,問成了十年世人矚目的《楊瀾訪談錄》,訪談了許多傑出的人物,讓我們更好地、更真地認識了這個世界。“世有疑惑,必須發問”。
書中,楊瀾敘述了自己訪談的經過,也從一個個影響了世界的人物身上揭示歷史的真—相,心靈的真實,認識了世界。
我最受感動的是這一段內容:
“從美國學習回來以後1998年我加入了鳳凰衛視,作為製片人和主持人制作《楊瀾訪談錄》的前身《楊瀾工作室》。我當時就是希望能做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一對一的高階訪談節目。其實那個時候自己也不過才27歲,不乏幼稚之處,但是我很有熱情。當時香港電臺有一套紀錄片給我的影響很深,叫《傑出華人系列》。這個系列是以紀錄片的方式尋訪了世界各地的各個領域傑出的華人,從李嘉誠到貝聿銘等等。我當時就覺得應該把優秀的華人所做出的傑出的成就透過訪談的形式記錄下來。所以在最初的兩年,基本上誰成功我就採訪誰,而採訪的內容不過就是講你怎麼成功的?是刻苦啦,堅持啦,有伯樂啦等等,講的是一個個成功者的故事。直到1999年我採訪華裔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崔琦先生,我的觀念才發生了轉變。那是個初春的雨天,天氣很冷。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裡安詳寧靜,小松鼠上躥下跳地覓食嬉戲。崔琦是沉靜的,毫無喜形於色的神情,甚至還有一點害羞,一再為已經生疏的中文抱歉。他試圖用最簡單的語言向我這個門外漢解釋他和其他兩位科學家共同發現的“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強磁場中共同相互作用的電子能形成具有分數分子電荷的新型粒子。
我聽得一頭霧水,還含含糊糊地點著頭,心想如此懸殊的知識結構,這個採訪可怎麼做啊?我試圖進入他的人生經歷,他告訴我他出生在在河南寶豐縣,乳名叫“驢娃兒”,直到10歲也沒有出過自己的村子,每天幫助父親做農活養豬放羊。12歲的時候,他的姐姐介紹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到香港的教會學校去讀書。他的父親是一位不識字的農民,覺得家裡就那麼一個兒子,已經到了幫著幹農活的時候,不願意放兒子走。但他的母親對兒子有更高的期待,堅持要把兒子送出去唸書。小崔琦捨不得離開家,母親就安慰他說,下次麥收的時候你就可以回來了。然後把家裡剩下的一點糧食給他做了幾個饃裝在小包袱裡。這樣小崔琦就跟著親戚遠走他鄉,坐了一個星期的火車到了香港。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而他的父母就在50年代末的大饑荒中活活餓死了。
我問崔琦:“有沒有想過如果當年母親沒有堅持把你送出來讀書,今天的崔琦將會怎樣?”我期待的回答是,知識改變命運等等。但是他卻說:“其實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如果我還留在農村,留在父母身邊,家裡有一個兒子畢竟不一樣,也許他們不至於餓死吧。”我聽了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諾貝爾獎也好,科學的成就也好,社會的承認也好,都不足以彌補他的失去和永遠的心痛。”
楊瀾真的善問,也最能找到人性的真實。讀這本書,認識真實的世界,尋找真正的成功,才是正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