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尼恩《一個十分危險的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魯尼恩《一個十分危險的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一個十分危險的人

  (美國)魯尼恩

  大約三十五年前,一個名叫摩根·約翰遜的年輕人來到我的家鄉定居。在我們家鄉,隨便詢問一個人從什麼地方來,是很不禮貌的。摩根本人對此絕口不提,這樣一來,其他人就更無從瞭解了。而且,他對自己的身世也很少談起,因此人們把他看作是一個神秘的人物。

  摩根長相十分兇狠,這一方面由於他鼻樑上的那塊傷疤,一雙黑眼睛,另一方面也由於他看人的特別姿態。三十五年前,當他第一次來到聖弗大街上時,不知是誰說了一句:“瞧:這是一個多麼危險的人。”

  這一下可好,等到他第二次出現在聖弗大街時,那些曾經聽到有關他的議論的人,轉而又對別人說:“這無疑是個十分危險的人。”漸漸地,凡是看見摩根,看見他那鼻樑上的傷疤、那黑眼晴的人,無不說:“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人。”

  以至最後家鄉的男女老少人人皆知摩根是個十分危險的人。只要他一抬腿,用他那特有的姿態注視著別人時,人們都對他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如果他碰巧走進一家酒店,正在進行的爭論會因此而忽然平靜下來。如果他偶然對爭論發表一些意見的話,那麼不論他說些什麼,在座的都會隨聲附和。因為誰也不願意和一個危險人物發生爭執。

  摩根·約翰遜鼻子上的傷疤表明,他過去曾經有過不幸的遭遇,然而,這塊傷疤到底是怎麼來的,他可從未對人說過。久而久之有人聲稱,聽說這是一天晚上他在紐約和十個歹徒打架時留下的,其中一個歹徒開槍打傷了他的鼻子,而摩根·約翰遜最後把這十個人統統打死了。沒人知道這種說法是誰散佈的。摩根對此也不否認,甚至當被他打死的人數上升到二十人時,他也沒有予以駁斥。事實上,他是個沉默寡言、不管閒事的人,人們對他的議論,他壓根兒就沒有理睬過。

  他在我家鄉的小鎮上一住多年,鎮上的人常常指著他的背影向來訪的人說:“他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人。”待到他快五十歲時,有的人只要一看見他就會發抖,直到他走開之後方能止住。

  可是,有一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正當他在街上行走時,從綠燈酒店踉蹌地走出一個小老頭。小老頭姓甘布林,是瓦爾法諾河下游一個牧羊人,他有哮喘病,整天呼哧呼哧地喘個不停。他每月到鎮上打一次酒。綠燈酒店賣的威士忌酒勁很大,喝了這裡賣的酒常常使那些從來不想打架的人也想幹一仗。當然,誰也沒有想到它會有那麼大的力量,竟然使一個牧羊人也尋釁鬥毆起來。他一把抓起摩根的上衣就問:“好啊,你就是那個危險的人,是不是?”

  每個目睹這件事的人,都為可憐的老頭感到擔心,心想這下摩根還不像牛嚼草一樣一口把他吞下去,嚼爛了再吐出來。可是摩根只是一個勁眨巴著眼,問道:“怎麼啦?”

  “有人告訴我,你是一個危險人物,”牧羊人說道,“我現在就要切開你的胸膛,看看裡面究竟裝的'是什麼東西,使你變得這麼令人害怕。”說罷,他掏出一把大折刀,開啟來就向摩根刺去。摩根見他拔出刀子,拔腿就跑。上

  了年紀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林,自然追不了多遠。但是,摩根還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鎮之後才歇腿。據最後一個見到他的人說,他還在向丹佛市方向走呢。自從那以後,在這家鄉的小鎮上再也沒有見到他的影子。十有八九,他已經到達丹佛了吧。後來有訊息說,有關摩根是個危險人物的說法完全是虛構的,而且他也沒有在紐約打死過十個人——他根本就沒有打死過人。至於他鼻子上的那塊傷疤,有人說那是他想偷一個女人的錢包,被那個女人用錢包砸的。這種說法很可能並不比摩根打死十個人的傳說更可靠,但是直至今日,家鄉小鎮的人們對此一直篤信不疑。

  我的祖父經常談起摩根·約翰遜,認為這件事說明了人的某些天性。他說,誰都可以說某人是好人或者壞人,而且只要重複多次,最後就會使人信以為真。儘管像這件事所表明的,一旦真相揭露出來後,也許好人並不好,壞人並不壞。祖父說,他一直懷疑摩根是個危險人物。但是倘若你要問他為什麼不像牧羊人那樣試驗一下,他會對你說:“咳。你也知道,摩根也許就是像人們所說的那樣,這種可能性總是存在的。只要所傳的流言有一分可信,我就決不去揭穿它。”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大家最後才知道,摩根根本不是一個危險人物,鼻子上的傷疤可能是他想偷一個女人的錢包,被那個女人用錢包砸的。

  B.“我”的祖父對於摩根是個危險人物的說法抱著懷疑態度,但是出於自保心理,他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公之於眾。

  C.“摩根還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鎮之後才歇腿。”“狂跑不止”寫出摩根的膽小,更顯示出小鎮人對於他的臆測是可笑的。

  D.牧羊人一直想拆穿摩根的真面目,於是喝了酒勁很大的威士忌,藉此機會鼓起勇氣來挑釁。

  E.小說以環境描寫為主,將摩根置於小鎮的環境中描寫其外貌、動作等,並運用了設定懸念的方法,從而塑造了摩根這一典型人物形象。

  (2)為什麼小鎮上的人們都認定摩根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人?請結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

  (3)對比是小說創作的常用手法之一,本文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的?請舉兩例加以賞析。(6分)

  (4)這篇小說篇幅雖短,對於人性的諷刺卻是深刻的,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1.(25分)

  (1)(5分)BC(A摩根是個小偷也是傳言D牧羊人並沒有想揭穿摩根的真面目E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塑造摩根這一人物形象)

  答C得3分,答B得2分,答A得1分。

  (2)①摩根長相十分兇狠,這一方面由於他鼻樑上的那塊傷疤,一雙黑眼睛,另一方面也由於他看人的特別姿態。②他對於謠言充耳不聞,他是個沉默寡言、不管閒事的人,人們對他的議論,他壓根兒就沒有理睬過。③人們以貌取人,妄加揣測,並且盲目跟風。

  (3)①小鎮人和牧羊人對摩根態度的對比。之前人人都對摩根敬而遠之不敢同他發生爭執,後來喝醉的牧羊人藉著酒勁挑釁摩根,表現了生活的真相往往由小人物揭示,情節設計充滿了荒誕感。②摩根形象的對比。之前摩根被小鎮人能塑造成“一個十分危險的人”,之後收到牧羊人挑釁卻“拔腿就跑”,突出了摩根的膽小怯懦。突出了諷刺主題。③小鎮人關於摩根的謠言的對比。之前把摩根塑造成強悍兇狠的危險的人,後來又謠傳他的刀疤是被女人砸的,把摩根塑造成了一個猥瑣的小偷。突出了小鎮人的百無聊賴,深化了主旨。

  (對比、分析和作用各1分。答到其中兩點滿分。其他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4)①以貌取人:摩根初來我的家鄉,人們就在沒有任何求證的情況下,僅從他的長相認為他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人。②跟風從眾:當第一個人說“瞧,這是一個多麼危險的人”之後,到摩根第二次出現的時候,人們就一傳十十傳百“無不”說其危險,並說這“無疑”是個十分危險的人。甚至“沒人知道這種說法是誰散佈的”仍然繼續傳播謠言,以至“一看見他就會發抖”。可見人們在輿論壓力下的屈服。③怯懦膽小:“如果他偶然對爭論發表一些意見的話,那麼不論他說些什麼,在座的都會隨聲附和。因為誰也不願意和一個危險人物發生爭執。”而這樣一個讓人敬而遠之的危險人物的真相竟是透過一個喝醉酒跑不遠的牧羊人來展現的,充滿了荒誕感。④明哲保身:祖父對摩根是個危險人物抱懷疑態度,但為了保護自己,決不去揭穿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