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
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
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下游) ,依據是(順流下矣) ;
講學家判斷其在 (湮(yān)於沙中),理由是(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
老河兵則判斷其在(上游) ,是因為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原文:
河中石獸
作者:紀(jǐyún)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zhào)數小舟,曳(yè)鐵(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xié)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zhì)坎穴中。如是再齧(niè),石又再轉(zhuan)。轉(zhuan)轉(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diān);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yì)斷(yú)?
(選自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