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700字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7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1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並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為年幼不懂事?還是說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現的,隨後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麼多個無趣的年頭裡,仲永是怎麼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後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為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才會“泯然眾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並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並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麼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麼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裡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願淪為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眾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並不需要揹負太多太過於沉重的東西,為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後明晨迎著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著不是很浪漫嗎?

  夢語評語:成熟的思維,獨到的辨析,給人以豁然一新之感。文章想象豐富,駕輕就熟,是難得的好文字。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2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為什麼方仲永天資聰明,最後卻出乎意料地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呢?幼年天資聰慧,但因為他的父親為了貪圖眼前小利而不讓他學習,使少年才能衰退,青年淪為庸人。這讓我們多麼為他惋惜,但如果懂事一點知道要讀書了,或者仲永的父親引導仲永勤奮學習的話,說不定仲永就能成為像李白、杜甫一樣的大詩人。現在就不是唐宋八大家,而是九大家了呢。是啊,一個本身就被譽為天才的孩子,如果肯付出他的汗水,難道還不夠資格嗎?連王安石都不禁為他感到惋惜。可見,小時候聰明才智並不代表長大後依然聰明。無論天才還是常人都應接受後天的教育。天資聰穎不等於成才,人是需要努力學習的。就比如說南朝的江淹,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在年紀漸漸在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而且還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這是因為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

  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說過:“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同樣,人的知識不更新,也肯定會枯竭。其實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天資聰慧,有些人小時候不聰明,但因為刻苦學習,所以長大成為了不平凡的人。正如荀況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這句話讓我聯想到了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從小性格古怪,甚至有些木訥,上小學時成績不好,中學時還被勒令退學,在常人眼裡,這就是一個笨孩子。可是因為他經過艱苦努力,成了現在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

  是啊,天姿差的人,如果勤奮學習,也可能成為有用之才,請記住發明大王愛迪生說過的那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們只有刻苦努力,勤奮學習,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奮鬥吧!!!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3

  讀了王安石先生的《傷仲永》,我的感觸很深,方仲永這個天才,竟然會最終變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對他的遭遇僅僅只有惋惜和同情嗎?恐怕還應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批評吧,他們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卻為社會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王安石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應當不只是這個,還有對天才的看法。

  天才,顧名思義,從上天那裡得到了才華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為一個社會難得的人才。但為什麼方仲永最終成為了一個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呢?這是因為他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後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後天的教育,再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反之,一個普通人,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可能也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要得到進步,就應當勤奮地學習。古人說:“業精於勤”。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是不經歷勤奮的學習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王獻之“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最終成為大書法家。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書房窗臨塞納河,因燈光徹夜透明,被船伕當作漁燈,他對天才的認識“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終他成為了一代大文豪。他們都並非是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的耐心和勤奮。

  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奮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學是成功裡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天才,但讓我們現在做起,努力、勤奮地學習,必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4

  方仲永雖天資聰穎過人,最後卻依舊落得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結局,沒有脫出“世隸耕”的宿命。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仲永兒時沒有進行系統而刻苦的學習,荒蕪了寶貴的青春時光。少年不知學,等年紀大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仲永五歲時,一首即興而作的詩作,令父親和鄉鄰發現了他作詩的驚人天賦。於是他的父親拉著仲永四處顯擺其才能,盡情享受著眼前難得的收穫錢財、得到尊重和自高自大的榮耀,而且始終如此,不知醒悟,最終令天資聰慧的仲永“泯然眾人矣”。倘若,其父在仲永的才華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將仲永送去老師那裡學習文化知識,熟讀天下經典著作,那麼原本就天賦過人的仲永定當更上一層樓,會成為一個處處受人敬仰的智者,而不是一個只在田裡種莊稼的普通農民。

  世上既然有天資優秀但後天不加珍惜的人,那麼也必定會有天生愚笨但後天勤奮刻苦最終成就大事的人。

  曾經有人對威特提出“先天的天賦比後天的勤奮更加重要”,威特卻並不這麼認為,他一直認為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賦更加重要,但那時沒有人認可他的觀點。後來,沒過多久,威特有了一個兒子,出生時特別輕,小小的、皺皺的,哭起來揮舞雙手時,看起來象一隻小白鼠。沒有人看好他,連他的母親也不例外,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孩子沒有未來。但威特卻並不這麼認為,他給自己的兒子取名也叫威特,並開始對兒子進行系統的教育訓練。八年後,小威特在老威特精心的教育下,掌握了數種語言,成為了同齡人中的天才,甚至比那些大他好多的大孩子還要博學。那個曾經愚笨的小嬰兒,如今卻是眾人眼中的天才,如此鉅變,若沒有足夠的後天學習、努力支撐,那它早就崩塌了。

  同樣是因努力而成才的還有愛因期坦。年幼的愛因期坦起步晚,卻享譽全球。如果不奮鬥,那麼燈泡也不會亮起。他不懈地學習和努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更多的時候,天賦的作用並不多麼巨大。恰恰相反,那些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勤奮刻苦之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天生不聰明,那就努力讓自己變聰明。只有努力過的人,才有資格說累,才有資格享受盛世繁華和寫意輕鬆。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5

  人們常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勤勞的。”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老師和家長對我們的學習又是那麼重視,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勤勞學習。青少年時期是學習最好的機遇,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千萬不克不及“老大徒傷悲”。

  我認識到只要肯學,擠出時間去學習,就會學有所成。當孫權勸呂蒙學習時,呂蒙說自己軍務忙碌,沒有時間學習。呂蒙作為吳國的大將軍,忙是肯定的。可貴的是他最終聽從了孫權的勸說,開端擠時間學習,並大有收穫。不久後,魯肅經過尋陽,與他相聚,聽了呂蒙的論議,大為驚訝,發現呂蒙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真是士別三日,當人刮目相看。

  而《孫權勸學》這篇文章講的是吳王孫權勸其大將呂蒙學習的故事,讀了這篇文章,我也從中遭到了不少啟發。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著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緣故原由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文言文傷仲永讀後感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勞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家常便飯;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馳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勞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七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文言文傷仲永讀後感

  從這兩則白話文裡我失掉了一些啟示:我們要後天努力學習,多唸書,珍惜學習的機會,透過學習和閱讀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豐富多彩。

  從此我想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詩句,我明白了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6

  小時候才華橫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眾人"了!

  讀罷此文,我不禁為之而"傷",《傷仲永》讀後感。

  我"傷"愚昧無知、貪圖蠅頭小利的方父。由於他的"不使學",間接地扼殺了一個英才。

  我"傷"隨波逐流、整日"環謁邑人"的仲永。由於他"不受之人",直接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文中所寫的方仲永五歲時的表現,儼然是一個神童,但他後來才能喪失,令人惋惜,令人警醒。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會落後"。道理再明白不過了---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再好,後天不琢不學不勤不練,也會成為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方仲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方仲永立場堅定地變"不使學"為"我要學",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們不是"傷仲永",而是"贊仲永""學仲永"…

  我想,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會充分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不斷充實自己,厚積薄發,使自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會深知"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把"99%的勤奮+1%的天才=成功"當作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即便小有成就,也不沾沾自喜,自我滿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使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讀完《傷仲永》這篇課文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我是一塊璞玉,定要盡情地"琢",使之成"器";是一塊鏽鐵,也要不懈地"磨",使之成"針"。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7

  這是一個天才最終變為普通人的故事。這個天才就是方仲永。剛開始讀這篇文章的題目時,我有些不解,既然是寫關於方仲永的事,為什麼題目不是“方仲永”而是“傷中永”呢?讀完全文後我才發現這對於方仲永的“傷”真的很深,值得我們反省,深思。正如文中所說,方仲永的才能是受之於天的,在一個世代以耕田為業的家族中,出現了方仲永這樣一個神童,不能不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一個五歲的孩子,沒上過學,卻能寫出值得觀賞的詩來,是奇蹟。但又是什麼使他從幼年的天資聰慧到少年才能衰退,最終到了青年淪為庸人了呢?這其中其實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因素。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傷”來源於方仲永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貪圖眼前之利,不懂得把眼光放長遠的人。

  當同縣的人每天請方仲永做客,花錢請他題詩,父親非但沒有阻止,反而牽著方仲永到處做客,還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最關鍵在於“不使學”,我想這應該是由天才淪為庸人的基礎吧!他父親做的這一切都讓我們覺得那麼離譜,愚蠢得無藥可救,想來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世隸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這第二個“傷”,取決於同縣的人的所作所為。同縣的人不停地請方仲永做客,題詩,讓仲永的父親認為有利有圖,因此延誤了仲永最佳的學習時期。

  還有一點在於,同縣的人這麼多,都知道仲永的情況,卻沒有一個人去跟仲永的父親建議送仲永上學,這是為什麼?自私?無知?我們不得而知。而還有一“傷”,是來源於仲永本身的。仲永的父親不讓仲永讀書,但仲永自己也沒有提出要讀書,是因為享受到處做客的生活還是……不管原因是什麼,最後王安石給了我們深刻的總結:“仲永勝過一般有才能的人很多,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後天的教育達不到要求。”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像仲永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普通人;那麼,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就比普通人還不如了。”對於這樣一個天才,我最初的感覺是同情,進而轉化為悲哀。其實所有成功的人的努力遠遠大於他的天賦,不努力最終只能成為普通人。或許我們不是天才,但透過努力,勤學,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8

  故事是講仲永五歲就能指物便立刻作一首詩,父親便帶著他四處造訪,錯過學習的時機。到仲永十二三歲的時間,作的詩跟曩昔一樣,毫無希望。等到十九二十歲時,他完全跟平偉人一樣。

  何謂天才?我以為,天才分兩種,一是付出極大的高興的人,二是智力超凡佼佼不群的人,主要為是第一種。王安石所寫的《傷仲永》,明白的告訴我們後天教誨的緊張性。

  他的才能比一樣平常人高得多,因為他沒有遭到後天的教誨,最終成為平偉人。想他那樣有天賦的人沒有遭到後天教誨,只能是平偉人。有些人既沒有天賦又不擔當後天教誨,恐怕連平偉人都不如吧?

  由此可見,後天的教誨是何等緊張啊!愛因斯坦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誰說他是神童?他大學考了兩次在能透過,很平凡。但是,他並沒有以為自己比他人笨,他深信,只要高興,就會有勞績。以是,他堅韌不拔地高興研究,最終成為巨大迷信家。大家應該看過日本漫畫《火影》吧?李洛克是我印象最深人物。他曾說過:“就算我不會使用忍術或幻術,我也要成為一名巨大的忍者。”他靠得是很平凡的體術!他每天訓練自己抵達到最高極限,他深信自己是高興型的天才!小李每天都用天用汗水灌溉著木葉的蓮華。我相信,沒有天賦的人,後天也能調停!以是後天學習是很緊張的。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異,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開闢是:一小我私家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要是不高興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績。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五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此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華漸減,“令作詩,不克不及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利慾薰心的父親每天帶著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冷靜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勤學習,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那些原來就普平凡通的人,要是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平凡的庸人還不如嗎?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9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天才兒童因為不學習淪落成一個凡人的故事。即五歲能詩的方仲永,天資聰明。可他出了名後,其父不再讓他學習,就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因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本是一個天資過人、聰明非凡的神童,卻因沒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而泯滅了。多麼令人深省、令人無限惋惜的故事呀。它給予人們的啟示頗多: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努力,是成功的基本;人的先天才能和後天教育與成才的關係;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但我卻只對其中家長、社會的責任感興趣!即家長、社會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末更是引人深思:有天賦的人沒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尚且淪為常人,那麼本身天賦一般,且又沒接受後天教育的人,那不是連普通人都不如了嗎?

  文中,仲永的爸爸固然“愚昧”。為了貪圖眼前小利,把兒子本應大展宏圖,一片光明的前程斷送了。回顧現實,人們往往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冷落了孩子,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也就應運而生),從而誤了孩子!對於“留守兒童”,家長不便管理,監護人因種種原因而無法管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何必操那份閒心的旁邊人更是無心管理。紛繁複雜的當今社會,很多時候,學校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因此,“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社會,“留守兒童”的家長,不知不覺中就扮演了“仲永”爸爸的角色!

  孩子,既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的希望。無論天才或庸才,都應該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這樣,“仲永”的悲劇才不會重演!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我們的希望,我們決不能再扮演仲永爸爸的角色!讓我們擰成一股繩,都來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出謀劃策;都來關心、管理、教育身邊的一切孩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晴空!

  關愛、管理、教育孩子,人人有責!

  決不能讓“仲永”的悲劇重演!

  全社會的人都來救救孩子!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10

  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真的很“傷”,可哀傷之餘,又不得不引人深思:為什麼一個天才,就這樣被埋沒了呢?

  金溪的神童方仲永天生才華出眾,他出生於農耕家庭,從未接觸過任何文學的作品,竟然5歲就能指物作詩,並讓人嘖嘖讚歎。可因其父母把他當作賺錢工具,不讓他讀書,使他最終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從全文來看,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與方仲永墮落成常人絕對也是最最分不開的原因之一,便是他父親的所作所為。

  仲永那時還小,雖然天資聰穎,但並不能辨別是非。父母們也正應該在孩子像仲永一般大的時候,多灌輸正確的思想,讓他們多讀書,多增長知識,更何況仲永還是一個神童,若讓他好好讀書,長大必然會成為一個才子。可他的父親卻不教育他繼續好好學習,竟在他還無法把握自身的時候,貪圖小利,把他當做獲利的工具,以至於變成後文的“不能稱當時之聞”和“泯然眾人矣”。但是他墮落於常人,卻也跟自己分不開關係。

  作者王安石在本文中曾寫過他在仲永、3歲的時候見過他,雖依舊有些才華,卻不如以前了。也就是說,仲永這時還算是一個天才,現在再好好讀書,也為時不晚,還是能小有成就的。而且仲永也、3歲了,已不再懵懂,可以不必當作父親的賺錢工具了。可仲永卻依舊聽父親的話,每天走遍全縣,作詩,寫對子,收報酬,絲毫沒有一點覺悟,也沒有發現自己的改變,也正是這一點,使他錯過了最後一個機會,從此碌碌終生,泯然眾人。

  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現在才發覺,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若不把握機會,勤奮、努力地學習、讀書,結局也就會像本文的仲永一樣吧。更何況我們"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仲永著實令人哀嘆,但我們現在更為重要的,則是不要讓後人或身旁的人在"傷"字後面加上我們的名字,那樣就比仲永更加可悲了。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11

  《傷仲永》是王安石寫的一篇文言文,出自《臨川先生文集》,被編入我們的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下冊。

  這篇課文的題意為為仲永感到惋惜,至於為什麼呢請看文章前半段的翻譯:金溪人方仲永,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耕田的。仲永出生後五年,還沒見過書寫工具呢,就忽然哭鬧著要它。仲永他爸對此感到驚訝不已,但還是借了鄰近人家的給他用,沒想到仲永立馬寫詩四句,並題上自我的名字。詩的資料大致就是要贍養父母,還要於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係、團結一致,這詩就傳給了全鄉的秀才觀看。從此以後,指一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去看的地方。仲永同縣的人對此事感到驚奇萬分,有的人漸漸地開始去請仲永他爸來作客,也有的人拿錢財去求得仲永的詩。仲永他爸認為如此這般會有利可圖,便每一天都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了。

  看到這兒,天生神童方仲永的結局已經註定,可想而知,第二段中描述了仲永之後才能衰退,最終甚至過人天賦都消失成為了一名普通人。正如同作者王安石在最終一段第三段裡發出的感概:天資再聰慧,後天教育未到達要求也不行,不僅僅如此,天份如此之好的仲永,沒受過後天教育也只是普通人。而此刻那些非天才,本來就是普通人的的人,又沒受後天教育,豈不是連普通人都不如!所以天才不是就是天才,天才不努力也會變廢柴,天才和努力應並重,天才少者當努力多,我們中無論是誰都要付出努力啊!

  仲永小神童為什麼學業荒廢呢都歸功於他那沒文化的種田漢老爹,貪圖一點小利而拋棄了兒子學習的大好時光,可是他本人可能也沒認識到自我乾的好事,把洋溢的才華、智慧全賤賣了,仲永出生於此環境也許是天妒英才吧。相比之下,我們呢有如此關心我們學習的家長,還有學校這種學問的天堂,我們更應當感激這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厭惡它們。珍惜時間吧,時光不待人啊。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12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一天帶著四處拜訪本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叫人不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職責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常常通宵達旦工作,最終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並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眾,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裡,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最終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自我不懂的問題。由於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我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13

  今天,我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課文,由方仲永所想到的——傷仲永讀後感。我不由得奇怪,為何如此一個神童,竟會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從“賢於才人遠矣”到“泯然眾人矣”,不禁是讓人對父親的行為進行強烈的批判,而讓人忽略了方仲永他自身的原因。

  方仲永固然是一個人才,小小年紀便能作詩立就,但是最後淪為眾人並不全是他父親利其然造成的。為什麼呢?你想,如果方仲永肯發奮圖強,他可以效仿一下曾參——即使身處逆境,也要自強不息,在環謁於邑人之時,悄悄躲入書塾,靜下心來,與世隔絕,認真學習,說不定命運就大不一樣了。著名演員蔣雯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蔣雯雨出生在安徽的一個小農村裡,她從小就想到山外面的世界看看。

  十七八歲時,她和許多山裡的夥伴來到縣城的自來水廠打工。就是這樣一個夥伴們都覺得一身僅此的工作,蔣雯雨卻偏不放棄自己的信念——當一名演員,讀後感《由方仲永所想到的——傷仲永讀後感》。在一次文藝表演中,她負責整個舞臺,當時就得到了總監的讚賞,總監打趣著說讓她去考電影學院試試,沒有想到,蔣雯雨到外面一走,便走進了電影學院的大門,成為了當紅的演員。是呀!天資何嘗不重要,而後天的執著追求有何嘗不重要呢?自己的天資好也罷,不好也罷,但是後天需要努力和堅持,而且是自己在精神和物質上的堅持和努力。在生活中,我們常常以“自己太笨”,“自己沒有天賦”為藉口來推託學習的責任,卻忘記了要為之努力地奮鬥,才讓我們一直停滯不前,最後“得為眾人而已耶”。

  我們應該意識到,學習不全是天資說了算,更重要的,是後天的方法、堅持和努力,只要我們肯拿出一點點力量去對待自己的學習,我相信,我們不會比方仲永差,甚至比他更優秀。方仲永給我們的啟示太多太多,我們不可以以天資不好為由自廢學業,而要永不止步,成為學習史上的一顆明星!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14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成功僅僅依靠天賦是遠遠不夠的。讀完《傷仲永》一文,讓人掩卷深思,感觸頗多。古往今來,天才少年層出不窮,但真正成才並在史書上留下印記的卻寥寥無幾,他們大多因為種種原因而“泯然眾人矣”,方仲永式的例子司空見慣。其實,取得成功,下面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天賦

  愛迪生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天賦是成功的基石,至關重要,天賦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於利用自己天賦的優勢,成功就會事半功倍。方仲永自小天資過人,“竟能指物作詩立就”,成功之路已然具備良好的基礎,可他卻自恃天資聰慧而不知珍惜和利用,整天遊手好閒,最後落得類同凡人的下場。

  要素之二:勤奮

  有人說: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勤能補拙,有個叫“笨鳥先飛”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沒有天分的人如果能勤勉上進,發奮圖強,成功也並非遙不可及的道理。愛因斯坦天資一般,但經過無數次的艱苦挫折,憑著勤奮與努力,創立了相對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天資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透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去描繪美好的未來,避免方仲永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要素之三:堅持

  古人云: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成功之路是漫長的,需要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努力。唐代詩人李白自小貪玩調皮,常在課時從家中溜到山間玩耍,一次,在溪澗邊看到一位老婆婆奮力打磨一根鐵棒,心生疑惑,詢問原因,老婆婆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讓李白大徹大悟,從此發奮圖強,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一直堅持,往往會讓努力半途而廢,堅持了,量變終會演化為質變,成功也就唾手可得。

  成功,看似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卻很簡單。當天賦、努力和堅持三要素都具備的時候,成功不就已經近在咫尺了嗎?

《傷仲永》讀後感700字15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方仲永。他五歲的時候就能寫出文采和立意都很好、被人廣為傳看的詩。他的父親並沒有讓他從師學藝,而是帶他四處炫耀,最終奇才變為普通人。

  這件事情,揭示了天資與勤奮的關係。

  天資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好的天資是重要的,天資聰穎的人,只要付出比較少的努力,就能輕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資,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但是,天資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天資再好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為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興趣廣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和發明中度過的。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來說,他差不多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天工作幾十個小時,試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製造出能夠亮很久的電燈泡。正是因為勤奮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為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成為後人尊敬、學習的榜樣,他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詢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秘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著一定成功;天資平凡,也不一定意味著失敗。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天資一般,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