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1

  <文化苦旅>帶領著我在歷史長河中漫遊。我們面前出現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過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活劇,一個個偉在大的人物出現了,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們中的多數還是逃脫不掉那悲劇性的結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這破碎的心卻真的讀懂了中國文化。當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極具研究價值的敦煌文物時,人們在為歷史喝彩。然而歷史卻上演了一幕極其荒誕的鬧劇,讓外國人大搖大擺地將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貴文物搬到了他們的博物館裡。或許歷史是要故意磨礪一下那些過於執著的歷史學家們,讓他們只能憑藉外國博物館提供的微縮膠捲來研究生長在中國的敦煌學。啼笑皆非的同時,我們不得不反問歷史,這種磨礪的代價是否太大了?當然,這部歷史更多地留給我的是對人生的思索。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2

  “只有在大地上,才能找到祖先的腳印,而尋找祖先也就是尋找我們生命的基因,尋找我們自己。”那次華山之行,令我震撼的是挑山人那一張張堅韌的面龐。他們接過了前人的重大使命,融入歷史,並讓這脈搏跳動下去,生生不息。

  我聽見內心的聲音呼喊著:傳統文化絕不能被遺忘,要傳承延續下去,這是一個民族的魂!我們與古人是一脈相承的,傳承文化的使命任重而道遠,但我堅信,明晰並堅定自己澄澈的信仰,它就會滋潤一生,而我們的內心,終將如菩提一般,開花。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3

  《藏書憂》則是文集中一篇獨特文章。沒寫人,也沒寫物,寫的是書,是作者自己的一種心情。我認為,雖是"文化苦旅”,雖是一路走來,寫人寫物。終究,還是不能缺少這一篇的。書,在文化傳承中的角色,自然不言而喻,文化的傳承在某程度上絕大部分是由書籍來完成的。跟隨餘先生這一路走下來,回首再看這段旅程時,卻是有些苦澀。或許,只有當我們明白了苦澀,才能更好的體會到甘甜。也只有是一段苦旅,才能真正的瞭解什麼是文化。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4

  李白的詩飄逸靈動、超拔縱橫、吞吐山河有餘,而沉鬱練達、憂患深情、悲心苦難不足,讀其作品如閱其人,羽化超脫而心向隱遁的仙道氣始終伴隨著這位才華橫溢的天之驕子,在世事的艱辛、惡劣和仕途的坎坷不順中他選擇了以桀驁不遜的風骨出入自我精神的狂歡,這與杜甫的始終不棄不捨,執著當下,痛入心髓而猶深懷抱負與憂悲進入民眾、國家的苦難大有不同。中國的多數人可能大抵都更愛讀李白,因為從李白那兒能讀出一種速度和快感來,但我卻偏愛老杜,老杜的字句不止是用靈氣潑灑的音符,更是一種血淚沉澱的生命的精魂。他不超脫,所以他超越了那時代的每一個神往超脫的詩人。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5

  相對於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相對於人生,歷史,不過是細節。

  ——題記

  你有沒有見過,西風大漠駱鈴響,疲憊的旅者,腳下的路從落日餘暉的最深點延伸到地平線,遠方;你有沒有見過,江南小調漢家水,吳音的姑娘,腳下的路在季節裡如蓮花的開落,娉婷;你有沒有見過,陽關匆匆塞北雪,不捨的離人,腳下的路不再盼顧這柳色的最後一眼,再見。

  我跋山涉水。

  你有沒有聽過,北極寒夜窗外呼嘯的風和呼嘯的荒涼;你有沒有聽過,西太平洋海面上拍打的滔天浪花和海鳥的戛然長鳴;你有沒有聽過,尼泊爾終點的熄火聲,和穿越聲。

  我踏足遠方。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功成名就的老人緩緩垂暮,臨死眼神澄澈;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老人受盡迫害,卻依然溫潤的'活著;你有沒有想過,一個老人於睡夢中死亡,留下他痴傻的兒子 。

  我仰望人生。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6

  也許是我出生的年代比餘秋雨老師要幸福,沒有親眼目睹種種擦肩而過的辛酸與血淚,因而沒有那種刻骨銘心的苦味縈繞心頭,然而餘秋雨老師筆下一幕幕清晰可見的中國式文化悲劇,已經令我的心也不自覺得隨之惆悵,陷入了淡淡的寂寞,歷久不散。也許餘秋雨老師得知我們肆意欣賞著他的“苦”,卻不能與之同苦,而只是僅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會更甚了吧。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7

  《文化苦旅》使我對讀書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我們讀書人讀書不能只為自己,要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這樣讀書人才是讀書人。

  而且我們所學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換來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艱難的,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來自不意的文化,不虛度光陰,真正的領悟中華民族的優異文化,並且發揚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堅決不做學成之後,而忘本的人,也不做半途因為搓責和困難而放棄學業的人。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8

  《文化苦旅》,展現給我的是那一處處古蹟,一句句的教誨,銘記在心……跟隨作者走進書中,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眼前出現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然不言,跟隨作者靜靜看著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著敦煌千年的變遷。千年前的第一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滿意義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並非外表炫麗,而是一種人性的、深層的蘊藏。跟隨餘秋雨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這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那細膩的筆觸,豐富的詞彙,震撼心靈的文字伴隨著這趟巡視華夏文化的苦旅。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9

  深夜暗淡的燈光下,我輕輕地合上了泛黃的書頁,結束了假期的“文化苦旅”。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讀罷便有一種苦澀後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滄桑瀟灑的文字是人、歷史、自然的渾濁交融,跟著先生的腳步,在這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平靜地遊歷每一寸山水,穿越鞦韆年的風雨,站在古人曾佇立的方位上,去靜聽與千年之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雨聲,去感受中國輝煌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合上眼,靜下心,終於讀完了這本散發著身後文化氣息的遊記。風一程,雨一程,彷彿走遍了這篇承載著千年沉重歷史的土地。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10

  “桃花源”千百年來竟成中國人時時夢寐以求的人間樂土之所在,“桃源”所樂者何?無戰亂與徵賦,平等而富足,如是而已矣,並無精神之超越,無對人性本具之罪惡與生命本有之苦難的複雜性之認識,“桃源”人也是人,就算避世再遠,也逃不開罪的鉗制。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要麼向王權低頭,要麼就隱遁超脫,並無為愛為公義為超越性之真理而獨立奮爭的精神。不是遮與蓋,就是逃與避,在苦與樂之間徘徊不止,走向“桃源”的同時,也走向了精神價值的虛無,難道這竟是陶淵明和千百士人所向往的樂土?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11

  說起文化,思緒總忍不住飄忽到洋溢在耳邊、千年古國的讚美之辭去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似乎已是一個信手拈來的日常用語,在網路聊天中會配上一個“佩服佩服”的表情包。學業中“語文”也是極為重要的科目,若剖去功利性質的課文考點解析,餘下的還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沉澱,歷史長河中個性鮮明的詩人、一心熱忱向紅星的革命家……十多本的《語文》,何嘗不是中華的驕傲呢?

  西行,《文化苦旅》中陽關便是詳細之至了——“天是天,地是地,侏儒變成了巨人,巨人也變成了侏儒”。西北沒有南方的陰溼之氣,與人滿為患的厭倦。天攏在地上,密的不透風——但風起時,又咂著尖銳的沙,諷刺著每一個孤身前往的執著的傻瓜。太陽昇起、落下,日復一日,不知何時起,近在眼前的過往成了歷史,鮮明的臉龐變成了月光下的影子。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12

  跟隨作者走到書中,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現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然不言。跟隨作者靜看著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著敦煌千年的變遷。千年前的一次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滿意義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並非外表炫麗而是一種人性的。深層的蘊藏。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13

  “我好恨!”恨王道士為何將如此珍貴的經卷拱手相送;恨我偌大中國竟是留不住一個小小敦煌;恨作為一個飛天兒女,我卻是在風沙肆虐之時什麼也不能為她做。餘先生說“中國歷史太長、戰亂太多、苦難太深,沒有哪一種純粹的遺蹟能夠長久儲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墳裡,躲在不為常人注意的秘處。”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敦煌只是默默地孕育著她的莫高,直到我們足夠強大,能夠保護她。

  這個世界能帶走人的不是道路,而是俗世的繁華富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而是守護一生的夢想。我們是敦煌的子民,飛天的兒女,共同守護千古的敦煌夢就是我的夢想。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14

  首次接觸《文化苦旅》,並不是整本書,而是選入中學教材的那篇《道士塔》。還記得那堂課,全班空前的寂靜。

  曾久久地盯著這首詩:

  “我好恨

  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

  使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在

  陽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曠野

  要麼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麼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

  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

  遠遠離開遮天的帥旗

  離開如雲的戰陣

  決勝負於城下。“

  看一遍,淚水朦朧;再看一遍,伏案痛哭;細讀全文,欲哭無淚。剩下的是內心久久的傷痛,然後就是一片空白,是慘白!那不是文化掠奪,根本就是拱手讓人啊。

  我好恨,跟著先生一起恨,跟著那麼多學者一起恨。

  但是,恨什麼呢?恨無情的歷史無法重寫?

  只有嘆息……

文化苦旅讀後感200字15

  文化苦旅,萬聲嘆息。而萬聲嘆息中所蘊含的百味,又怎是一個苦字了得。

  突然想到八個字:“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合上書,小睡一會,用暫時的平息來撫慰內心的疲憊。醒來後,感覺如書上所寫:“將軍舒眉了,謀士自悔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靜了,俠客止步了,戰鼓停息了,駿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斷了,叱令收回了,船楫下錨了,酒氣消退了,狂歡消解了,呼吸勻停了,心律平緩了。”

  但是,“又不能完全忘卻,留下一點影子,陰陰涼涼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