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1

  宇宙的起源果然是非常奇妙的,就像《道德經》所言,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啊。奇點也好,暴漲理論也罷,都是從觀察到的現象的角度儘量解釋大爆炸及之後的宇宙如何發展。當然,也會有人擇理論,認為宇宙之所以如此發展,是由於我們的存在。

  種種理論,都能夠解釋一些現象,卻還是無法對於宇宙之所以有起源作出最準確的解釋,所以有造物主撥動了大爆炸的齒輪似乎也不是一句玩笑話啊。大爆炸後的1秒鐘,溫度降低到約為100億度,這大約是太陽中心溫度的1千倍,亦即氫彈爆炸達到的溫度。這是第一次瞭解到氫彈爆炸能夠達到如此的溫度。鐵的熔點不過1500多攝氏度,熔點最高的材料碳化鉭鉿合金也只是3990攝氏度,100億度真的是一個人類無法想象,無法描述的溫度——你甚至找不到什麼詞語去形容它。不過現在我知道了,原來人類已經能夠造出爆炸可達10億度的武器了,想不到究竟什麼物質能阻擋一顆氫彈的近距離爆炸。想一想人類還是脆弱的。小到疾病的困擾,大到武器的襲擊,每一樣都可以奪走人類的生命。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也是強大的,可以造出毀滅地球的武器,也可以看到光年之外的星系。《時間簡史》不僅僅給我帶來了物理意義上的思考,還有生命層次的啟迪。智慧這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存在,竟也可以反映在幾條染色體上,並且經歷了30億年的從粒子到生命體的演變。我相信以後一定會有基因改造人出現,只是不知道那時候人類是否已經衝出了太陽系。

  當下為宇宙起源爭論不休,或許若干世紀之後,人類也能親手製造一個宇宙——就像吹泡泡一樣簡單。作者:李明哲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2

  一般認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用於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確的理論。在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框架裡,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最著名的奇點即是黑洞裡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處的奇點。在奇點處,所有定律以及可預見性都失效。奇點可以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只有給定了奇點處的邊界條件,才能由愛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於邊界條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給定,所以宇宙的命運就操縱在造物主的手中。這就是從牛頓時代起一直困擾人類智慧的第一推動力的問題。

  如果空間-時間沒有邊界,則就不必勞駕上帝進行第一推動了。這隻有在量子引力論中才能做到。霍金認為宇宙的量子態是處於一種基態,空間-時間可看成一有限無界的四維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樣,只不過多了兩個維數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結構都可歸結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所允許的最小起伏。從一些簡單的模型計算可得出和天文觀測相一致的推論,如星系、恆星等等的成團結構,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勻性,空間-時間的平性,即空間-時間基本上是平坦的,並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發展成為可能,還有時間的方向箭頭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論的意義在於它真正使宇宙論成為一門成熟的科學,它是一個自足的理論,即在原則上,單憑科學定律我們便可以將宇宙中的一切都預言出來。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3

  由於暑假裡韓老師讓我們再看一本數學故事書,所以上個星期天,我就硬拉著爸爸到上海書城給我買書。我想:一直都十分熱愛數學,而且又很喜歡看書的爸爸,一定能為我挑出一本適宜我看的書。果然,爸爸馬上為我挑出了一本他中意的書——《時間簡史》。

  這本《時間簡史》是由著名的史蒂芬·霍金所寫的。當爸爸告訴我,他被尊崇為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時,我著實被嚇了一大跳。我掂了掂手裡的書,雖然很輕(只有100多頁),但我想,裡面包含的知識肯定遠遠超過了這個分量。

  既然書名叫做《時間簡史》,那麼書中所寫的一切自然是和時間有關的了。為了講明時間,作者從宇宙開始寫起,而後說到空間,而後又說到黑洞,而後再說到蟲洞,最後才得到了結論。書中的語言都充滿了知識性與專業性,讓我感到懵懵懂懂的。雖然如此,但我似乎也瞭解到了時間。如果讓我結合書中的話來談談時間,那我會說:時間確實可以是一種物質,因為萬物皆是物質,如果時間不是物質,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很明顯,它對於我們無比重要,我們也無法離開時間。用書中的一句深奧經典的話來概括時間:時間也許是不朽的,至少在我們這些生命短暫的物質看來,那確實是不朽的,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產生一個點,就這樣無數個點連線在一起,變成線,變成面,就無限制地編織下去,直到宇宙的結束,如果那宇宙沒有結束,也就繼續不朽地編織下去,做那宇宙創造者的壽衣。

  我覺得這本書不太適合我看,畢竟我還沒有學過物理,對書中所說的一切都還不理解,但我知道,這是一本對我們人類來講相當重要的書。我想:等我長大一點了之後,再讀一遍這本書,到時候一定能掌握書中所說的知識。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4

  在茫茫宇宙中,蘊含著神秘的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藏在宇宙深處的事物,像磁鐵般吸引著人們,激勵人們的好奇心。在學校開展的科普書閱讀活動中,我有幸讀到了時間簡史這部科學鉅著,它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寫的。書中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以及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這些神奇的宇宙奧秘在這本書中有了深入淺出的闡述。讀完後,我對神秘的宇宙有了新的認識和發現,甚至讓我對世俗改變了看法。

  一開始,我對科學不感興趣,對於我來說,地球、宇宙實在太遙遠了。可是看完這本書,我對千里之外的宇宙充滿了興趣,神秘莫測的黑洞,宇宙大爆炸,一個個字眼在我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這本影響這世界的偉大著作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正確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身邊許多神奇的事物。在21世紀,學會用科學的眼光去衡量身邊的事物是很重要的,不相信歪理邪說,不迷信。所謂的天經地義,只是人們的盲目服從,並不成定果;所謂的天方夜譚,如今已成了事實,並不再是科幻。

  我懂得了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創新是時代發展潮流,只有不斷創新,我們的社會才會進步,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成為東方不敗。21世紀的青少年,要勇於創新,積極汲取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開拓自己的眼界,不能只鑽在書本中一味的學書本上的知識,多動手,多觀察,多實踐,是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創新。長大以後,成為祖國的棟樑人才,為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做貢獻。

  魯巴金曾說過: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在別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就是讀書的最高境界。餘秋雨也說過: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不被已有的思想而束縛,堅持創新,讓創新在浩瀚的太空中任意翱翔吧。多讀書來充實自己吧,擁有一本好書就是擁有了全部。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5

  逆時,顧名思義就是時間倒流。

  超時,顧名思義就是時間跳躍。

  逆時和超時,在大家看來,無非是兩個新名詞,不用提去實現了。但是,假設在宇宙中有蟲洞存在,兩者就可能實現。

  超時空旅行,也就是從A時點瞬間跳躍至B時點,不用再經過A、B之間的時段。看過《哆啦A夢》的朋友可能會聯想起哆啦A夢的航時機,乘坐航時機可以到達未來或從前的世界。那麼,如何進行超時空旅行呢?

  超時空旅行有個前提條件:假設100是光速,就是要把宇宙飛船加速度達到99.99,還差0.01就到100。當近光速行駛一段時間後,就會到達將來的一個時段。譬如,小明從8點鐘開始進行超時空旅行,會在9點鐘到達。小軍從9點鐘開始進行超時空旅行,會在10點鐘到達。當然,你不只有一個小時可以越過,有二、三、四、五、六個小時,甚至一年也可以越過。而且,在未來的世界裡,你可以見到另一個你,另一個你的媽媽、爸爸呢!

  逆時空旅行,是從B時點瞬間返回到A時點。它的前提條件是要超越光速。這似乎無法達到。現在,有家公司製造的火箭能加速到99.99,但仍未達到位居第一的光速。唯一的辦法,就是尋找宇宙中具備彎曲空間條件的蟲洞。何謂彎曲空間呢?就是能將時空彎曲的物質,縮短了A、B之間的距離為彎曲空間。假設地球與比鄰星之間的距離是200光年,那麼如果蟲洞存在的話,它可以為地球與比鄰星之間提供已經縮短了的`捷徑:可能是150、100光年,甚至更近的距離。當飛船透過蟲洞飛速行駛時,它一定能打破光速堡壘,回到從前。而且同超時空旅行一樣,能看見當時你的家人和當時的你。遺憾的是,至今科學家沒有在宇宙中找到半個蟲洞。

  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有更多驚人的發現和發明,一定有更多的機器會超過《哆啦A夢》中所描述的!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6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齊諧》 如是曰。古人之想象奇特而又瑰麗,竟能於窮山惡水中想象出鯤鵬之異獸,寄託自己想要御風而行的願望。相比之下,似乎現代越來越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幻想出現,格局越來越侷限,難道是因為人類科技進步到一定的程度之後,連想象力都要束縛在系統之下嗎?老實講,人類甚至連自己的歷史都還沒有摸清——世界上那麼多的奇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基督教可以寫出耶穌,可以擬出天使,佛教能夠構思出菩提,這些難道都是憑空杜撰而來的嗎?難說啊。說不定真的會有一段人類想象不到的文明或是交流出現在了某個年代,給後世的人們留下未解的根源。

  轉眼時間簡史已讀過半,對於霍金描述的奇幻的宇宙更加好奇而又不解。我們好像是封閉在監獄裡的囚犯,靠著電視和廣播接受外界的資訊,卻無法走出這方空間。各色各樣的假說也好,都只是用理論來符合現實的狀況,而現實的狀況又僅僅是呈現出的這些嗎?大爆炸之前究竟是什麼?時間這種抽象的東西竟然也會被扭曲,竟然也會有開端和終結,黑洞裡面真的沒有生命的存在嗎?越讀越發現這宇宙啊,僅僅漏出了一絲氣息,卻讓人們手忙腳亂。

  赤壁遺響仍然在世間迴盪,似乎又聽到客曰: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此生破解宇宙不可得,希冀如蘇子般享江上之清風,賞山間之明月。黑洞這種東西總不會現在就要搶我的小星星吧。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7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著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為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職責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為此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利用週日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書中告訴我們,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1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構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構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構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構成。因為地球,才有了人類,有了創造新世界的我們。

  一本好書不僅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景下做出的,這是真正的空前絕後。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我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我!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8

  斯蒂芬·霍金教授寫的《時間簡史》出版於1988年,回答了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裡去?的問題。書中認為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膨脹,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脹之中。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在還說不定。大爆炸之前是怎麼回事,不知道。永遠也無法知道。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理論基礎。我認為霍金所說的前半部分是對的,後半部分是不對的。就是宇宙發生了大爆炸到空間隨時間的增長而不斷的膨脹到今天是對的。但是宇宙不會膨脹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收縮直到又收縮到一個點成為黑洞進而再產生一次大爆炸。宇宙會不斷的膨脹下去!我認為宇宙中有很多黑洞的存在,他們是產生大爆炸的種子,這些黑洞不斷的吸收宇宙中的物質,不斷的膨脹下去直到達到了大爆炸的臨界點就會產生大爆炸。這些黑洞不斷的吸收宇宙中的物質,有的就是來自於其它的黑洞大爆炸產生的物質,如星系等等。就是說一個個黑洞不斷的產生大爆炸,同時由於物質的聚合不斷的產生黑洞。在這個過程中物質是交流的,霍金的理論說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物質是不交流的,這就是霍金的錯誤所在。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9

  霍金起初曾認為:收縮相僅僅是膨脹相的時間反演。處在收縮相的人們將以倒退的方式生活,他們在出生之前即已死去,並且隨著宇宙收縮變得更年輕。

  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論點,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可以預知明天的世界,並且由垂垂老矣過渡到懵懵懂懂。這是一種聽起來非常玄乎的狀態:人們可以看到打碎的杯子漸漸融合在一起,也可以看到發射出去的箭矢回到原點。這是一種違背心理學意義上的時間觀念,畢竟你剛剛寫完的作業可能下一分鐘就一片空白了。說實話,就算是寫在科幻小說中,這種狀態也很難描述下去,無法將故事編撰的自圓其說。

  當然,後來霍金放棄了這種觀點,儘管我們也無法確定新的觀點是否正確。正因為時間有方向,所以才會對於未來有無限地期待。試想未來時空旅行真的可以進行,不管從過去穿越到未來還是從未來穿越到過去,都將會造成極大的影響:若不加以控制,世界必將陷入混亂。像未來光錐和過去[]光錐講述的那樣,一個小事件的改變可能逐漸擴散到未來和過去廣泛的時空中,蝴蝶效應告訴我們這有可能導致時空的崩壞,有時也會想人存在的意義究竟何在。這是小時候知道人類只有幾十年的壽命以及地球已經歷經數十億年的演化之後萌生的想法。

  再輝煌的人物也只能曇花一現,秦始皇看不到如今的西安高鐵,柏拉圖也不知道如今更加複雜的社會關係。就連霍金,也只能停留在3.14,而聽不到明天教堂的鐘聲。小時候有時想到再過幾十年這世界就沒有自己了,甚至會偷偷哭的,因為覺得自己看不到更遠的未來。現在呢,仍然還是無法釋懷人之存在更新太快,束縛於36500天以內。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10

  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你可曾想過,時間是否會有源頭?過去的時光在哪裡停止,未來的時間又從哪裡是出發?《時間簡史》這一書將會帶你思索,讓你領略宇宙的神奇。不由分說,黑洞和宇宙爆炸是整本書的重點。

  讀完整本書,我們知道,黑洞並不是愛因斯坦說的那樣。其實,黑洞不黑。書中寫道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黑洞只是宇宙的一部分,那麼宇宙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透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後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透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也許人類在整個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但霍金用他被禁錮的身軀,在宇宙中暢遊,,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向真理髮出了挑戰,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讀完整本是,我感嘆道:面對浩瀚的大海,我只是發現了岸旁的一粒沙子。面對廣闊無垠的大海,仍需我們努力的探索啊!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11

  宇宙,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亞里士多德的發現,到托勒密的模型,再到哥白尼的改善,最終證明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地球是繞著太陽轉。這個真理是多少個天文學家、科學家奉獻一生,堅持探索的成果!他們精神使我們感動。正是這份堅定,是人類的思想進行了深刻轉變,使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理解更加深刻。

  宗白華曾說過:“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但它同時也是嚴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是否真正看清了宇宙的秘密?在我們疑問的同時,《時間簡史》已經給了我們答覆。

  《時間簡史》已成為科學著作的里程碑,作者迷人而生動的表達方式,用最權威的語言,最精確的資料,使宇宙這個令人敬畏的話題變得更加清晰。

  時間,使這些深奧的道理逐漸被人們明白。庫爾德·哥德爾發現了愛因斯坦方程的新解,這使物理定律允許時間旅行的預示,並且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超光速的時空旅行。

  這就意味著你可以進行逆時空旅行。你可以回到2008年,並且如果你的旅行過快的話,你甚至可以在北京奧運會未開始前,買票去看比賽。

  這些道理的總結,到歸功於霍金。他雖然在21歲患了病,但他從不放棄,在輪椅上發表著他的看法。他的奮鬥讓我們驚異與讚美。他用他的行動證明了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並使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

  一個人不因環境惡劣而氣餒,堅持努力著,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我們要珍惜它,並要做一位堅強而勇敢的人。

  我們從宇宙中探索和發現,我相信只要我們利用我們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一定會找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快樂!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12

  宇宙是無限的,所以存在著許多的奧秘。《時間簡史》這本書便向我們闡述了宇宙的奧秘。作者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深奧並令人生畏的主題。其實,要想讀懂這本書,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讀了這本書不僅讓我明白了宇宙是怎樣的,還讓我明白了空間,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他曾用最短且最通俗易懂的話解釋過什麼是相對論“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不知不覺,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可你一個人在那裡無聊,發呆,你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就是這樣簡短的話勾起了我對科學的興趣。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腦子裡便有許多疑問。宇宙有沒有大爆炸?宇宙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到底廣義相對論準不準確?人類最遠能達到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難道光速真的是速度的極限以致黑洞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鴻溝?所有的問題都只能打上一個問號。但就是這些問號,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沉陷在想象的世界。或許隨著科技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讓這些都成為已知的答案,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這本書的作者更是讓我敬佩的人,就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霍金,可是命運對霍金卻是那麼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癱瘓了,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剝奪了說話的功能。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正常活動,就這樣,他身殘志不殘,撰寫了《時間簡史》,讓更多的人愛上了科學!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人只要肯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啊,加油。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13

  在動畫片《宇宙戰艦大和號》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人類為了淨化被外星人用化學武器汙染的地球造出了可以進行空間躍遷的戰艦大和號去尋找淨化的方法。大和號躍遷到太陽系邊緣的時候在望遠鏡裡面看到了八年前的地球。我突然有一個疑問,如果這個時候大和號再迅速躍遷回去那麼它所到達的是什麼時候的地球呢?是它出航以後的?還是八年以前的?

  有人認為是它出航以後的,它現在看到的不過是一個影像而已。但是難道透過望遠鏡看到的不是“現在”的嗎?霍金說對於不同的觀測者而言時間是不一樣的。假設大和號上有一口鐘的話它現在的時間必定和地球上的時間不一樣。透過躍遷找到比光更快的的方式可以實現時間旅行。

  有這樣一個例子:假設a事件在地球上發生瞭然後我們乘坐一艘低於光速的飛船來到了冥王星,這個時候我們看見b時間正在發生。我們可以斷言:a先於b發生。這一結論不會遭到任何低於光速運動的物體的質疑。但是如果我們超越了光速我們就可以趕在a事件發生之前把b事件的結果告訴地球人。我們超越了光速所以我們從上帝那裡盜取了時間。這樣一來動畫片中的巨大bug就出現了。本來留給大和號的時間只有一年但是隻要可以躍遷他們甚至可以趕在外星人侵略之前阻止。同樣的邏輯,擁有躍遷技術的外星人完全可以在更早的時候來制止地球人的行動。這樣一來就更加混亂了,這場戰爭或許將變成兩個可以改變歷史的人之間的戰爭。當然有的人提出來歷史選擇論,即現在的歷史就是我們改變過的歷史。大多數科幻電影為了逃避外祖母悖論都是用的這一套路。也有的是透過平行宇宙理論來自圓其說。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14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著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為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為此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利用週日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書中告訴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1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因為地球,才有了人類,有了創造新世界的我們。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是真正的空前絕後。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

讀書之《時間簡史》讀後感600字15

  如果有一部理論物理的科普著作能夠激發起讀者不竭的求知慾和深入探索的激情,《時間簡史》就是這樣的經典和範本,《時間簡史》是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創作的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

  理論物理訴諸直觀,想象和邏輯,理論物理以實驗和理論的交相輝映極大地加深和拓寬了我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正、反物質的存在和湮滅,能量守恆,有序和無序的相生相倚……相對論告訴我們,受觀測者所持的時鐘走的快慢是由受觀測者的位置和運動速度決定的,時空是可變的。堅信自然界的內在和諧和統一,誠摯地探索併力圖理解自然,這構成了自然科學研究和創造的基礎,牢固信念和強大動力。

  《時間簡史》裡試圖把宇宙描寫成為一個有限但無邊界的空間,它是完全自足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它就是存在。“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只是因為他如果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在這裡去觀察他。”莊子說過:“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偉大的思想原來都是相通的。科學摘掉了我們世俗的眼鏡,露出生命本身的眼光,舉目天地,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讓你撥弄精魂,何不到大自然和幻想的哺育中重振一番。

  霍金雖病魔纏身,但意志剛毅,才思迅捷,筆力雄偉,《時間簡史》以簡潔明朗的語言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世界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當你被橫逆困窮所束縛,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離,而是在一個新的高度去探索,去感悟。思維的廣度決定了生活的高度,接受一個世界意味著接受他的全部鮮活的真實的存在:我能理解的和我還沒有能力理解的。人類的歷史相對於宇宙的歷史是如此的年輕,人最需要做的就是以開放的,向上的,敬畏的態度面對自身,面對一切。科學是人類的解放者,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科學要求我們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熱情,科學要求我們一如既往地徹底和堅定。

  “人如果沒有夢想,無異於死掉。”霍金先生的這句名言,我會永遠銘刻在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