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1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年輕教師的來信,針對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編寫的一本“教育問答”,是他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他是教育界的里程碑,1918年9月28日,蘇霍姆林斯基出生在烏克蘭瓦夏西里耶夫卡一個貧民家庭。1933年他參加了克列明楚格師範學院的師資培訓班, 1935年開始當小學教師,踏上了漫長而光榮的教育之路。他曾被委任為帕弗雷什中學的校長。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動中,他一邊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科學研究。一生寫下了41本教育專著,600多篇教育論文和1200多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教師的素養問題。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必須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學生在小學階段,好奇心特別的強,常常會問一些比較奇怪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豐富的課餘知識,才能幫助學生解開疑惑。教師所從事的事業 ,是開發青少年一代智力資源的偉大事業。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著很高的本學科素養,還要觸類旁通,對其它學科的內容也要掌握。掌握廣泛的課外知識,此外,我們還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是無窮的,而且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有極強的模仿能力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教給他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學歷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僅僅用學歷、職稱來衡量教師,一個高學歷的教師並不一定是一個高水平的教師。關鍵還在於一個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還需要有專業的技能。這是做老師的基本功,是我們一定要下苦功不斷的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能。
那我們如何來提高我們的素養呢?本書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指出了一條路,他在書中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我非常同意他的說法。對於教師而言,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閱讀大量的文學著作,能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躍,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從中得到樂趣,開拓他們的眼界。少年兒童階段正是一個人閱讀的黃金時期,作為老師,有責任把優秀的讀物介紹給孩子,並且引導他們閱讀,這首先需要教師自己閱讀大量的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師可能一輩子平庸,但如果我們能努力地提高自己,不斷地追求,就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在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了自己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很多建議在現階段還很難實施,但給了我努力地方向,相信未來的自己將無愧教師這一崇高的稱呼。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2
讀一本書時,我總是喜歡從書皮開始讀,然後是目錄和序言。從目錄裡我會粗略選取自己喜歡的篇節去讀,在序言裡,我看到作者說“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我想對於做教師的我們而言,這是很有用的書吧!
書的序言裡面有一個詞“好管閒事”,經過提升和修飾之後可美稱為“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於好管閒事這個詞,於我有深深的感悟,在我們這樣一所寄宿制學校,無時無刻不在與學生打著交道,我們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給予學生精神的陪伴,班主任更是要多管閒事,約束學生的各種不好的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和教導,儼然父母在身邊一樣。對於學生在去寢室的路上、去飯堂、去教室的路上,遇到在樓梯間打鬧的學生,我都會處於多管閒事的角色,對他們進行提醒和教導。慢慢地整個年級認識我的學生也就多了,每次見到我出現總會不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在走廊上抄起課本,裝作讀書的樣子也讓人忍俊不禁!
另外書中有一段語言文字也很打動我。說教師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因為你面對的是孩子,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這些美,那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賦予。所以享受職業幸福,就要對美好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誠然,開始在這些方面,我也走了一些彎路。因為瑣碎的班主任工作讓我一度對孩子們失去了耐心,面對成績的壓力,我和我的孩子們開始陷入了上課、下課、吃飯、睡覺枯燥的死迴圈中,孩子們的體音美課也成了我和課任老師用來提高成績的犧牲品,這時候的我忽視了孩子們的感受,忽視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忽視了孩子渴望的眼神,忽視了孩子對知識的探索,對自由的嚮往,一味地對他們進行知識的灌輸,要求他們讀背,把原本純真善良美好的童年變成了枯燥乏味的課堂。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並不是太高漲,反而對課堂產生了一些厭倦,學習效果並不明顯。於是我開始反思。我發現,我與孩子們玩耍放鬆的過程,孩子們也並不是不願意去學,學習效率反而提高了,於是每到考試前,我就會帶著孩子們去操場上玩耍,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一起談心。變要求為溝通,變責備為玩耍,和孩子們做朋友,走進他們的內心。反而孩子們與我很親近,也變得願意去學了。所以我覺得世間並不缺乏美好的事物,缺乏的只是我們的心境和胸懷。當了班主任以後,對此更有深刻的體悟。
讀完整本書以後,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悟,同時從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經驗,對自己的未來也多了些許思考和規劃!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3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的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讓我感觸頗深,受益非淺。
後進生的轉化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更是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往往花在後進生身上的時間最多,但可能效果也是最不顯著的,甚至毫無進展,於是我開始懷疑後進生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教育無濟於事。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認識到“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平時,我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採用多抄寫,多讀的方法。現在,從蘇霍姆林斯基這裡得到啟發,我們要注重訓練後進生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這本書洋溢位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的座右銘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感到他在智力發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是註定要落伍的。”說的何其中肯,“每當我想到,在許多學校裡,在教室的最後排,還坐著一些好像被遺棄的落伍生和留級生,他們心情鬱悶,性格暴躁,或者對知識毫不動心的情況時,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種由衷的痛心。我們不能讓這些學生懷著冷酷的心情,對知識毫無興趣地走出校門!如果一個正常的人沒有在任何一門學科上取得成績,如果他沒有一門自己喜愛的學科,那就說明這樣的學校是很差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為“後進生”。在做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作為老師應該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
老師要及時發現,準確把握每個後進生的優點,使他的優點得以昇華、特長得到發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老師還要善於給他創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變後進面貌的可能。所以賞識在轉化後進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遭到失敗時,當學生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學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要給予鼓勵。給學生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能做好,老師相信你……”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生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
讀過書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在平時的工作中走進了轉化後進生的一座象牙塔,只從知識表層去改善,沒有從學生的內心出發,用一種平等甚至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學生,而這也就似乎決定我不可能從根本上轉化後進生。我們應該用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讚美他,給他多一點的關懷,給他多一點的自信,用愛去轉化每一位後進生。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4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正文:尊重學生,教給閱讀——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先生送我《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一直擱著沒看,待到聽完曹鴻飛老師的講座,才將此書拿出來翻閱,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蘇霍姆林斯基,他堪稱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個性的和諧發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深深感動了我,震撼了我,也指引了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成功源於他對學生人格的尊重。
他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是的,他正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學,有一個女孩為了給病中的祖母帶去歡樂和寬慰,在學校的暖房裡採摘了那朵為全校師生極為鍾愛的藍色菊花,她決定讓祖母看後就還給學校。當蘇霍姆林斯基看到後大為吃驚,但瞭解情況後,他感動地說:“孩子,你再採三朵吧!一朵送給你自己,為了你這顆善良的心;兩朵送給你父母,為了他們培育出一個善良的人。”這個本該受到批評的孩子竟然得到了讚賞,這就源於他對善心的呵護,對自尊的維護。一個生命,無論是強大的、弱小的、高貴的、平凡的、聰明的、愚笨的,作為人的尊嚴,永遠是無價的。我們說,德育的最高境界是塑造美好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的樹立卻基於人的尊嚴,人的尊嚴卻是在尊重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心得體會《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總之,沒有尊重,就沒有德育;不懂尊重的老師,是決計培養不出道德高尚的學生的。給學生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寬容,更多的賞識,那麼我們將收穫的是教育的奇蹟。這位教育大師,用他對孩子的信任和關愛重塑了一個個幼小的心靈。在他眼裡,每一顆心靈都是可以趨於真、善、美的。而且他總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
比如對待“後進生”,絕不言棄,耐心、深入地研究,制定恰當的方法,期待孩子們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班上有一個叫費佳的學生,對於數學有嚴重障礙。針對這個孩子,他擷取生活中的故事作為題目讓費佳思考,還給他蒐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100本書和冊子,可供三到七年級。後來這孩子成了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在回憶中說自己從來沒有給這樣的學生補過課,只是教給他們閱讀和思考。因為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它的覺醒。我去年調到現在的學校,接任的是全校公認的垃圾班,學習成績姑且不提,單就行為習慣就很是叫人頭疼,紀律就是一大問題。我剛接手,打架事件應接不暇,任課老師的告狀接連不斷,作業不做屢見不鮮······怎麼辦?每天忙得交頭爛額,過得提心吊膽。在翻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5
20xx年暑假期間,我讀了鄭傑編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收穫頗多。儘管目前的教育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生動的例項、精煉的語言、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愛和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說,就像甘泉雨露,滋潤著一個個乾涸的靈魂。
我讀了該書的前面一部分內容,特別是其中的第四條和第二十條、以及第二十二條建議:教師應享受生活;迴歸女性;要有寬容精神。我想了很多,感觸頗深,在此,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讀後感受。
三者之間有著很緊密的聯絡。首先是關於教師應享受生活。不僅是教師,只要是人都應該享受生活。如果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就應該積極擺脫生活及工作上的壓力,試著解放自己、拯救自己,切莫因工作繁忙而忘記活著的意義,我們是人民教師,儘管有時社會競爭很激烈,我們仍然要讓自己自由而快樂,因為我們的周圍有太多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正處在做夢的年齡,我們不應該打擾他們,而應該和他們一起享受著天生的有利條件。其次,要回歸女性。在中小學校裡,女教師佔據的比例很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女性有很多優點,如勤勞、有氣節、識大體、忍耐性強等,正因為如此,女教師更應將這些良好品質展示在女孩子面前,間接的引領著我們的女孩子養成各種良好品質,因為她們最終要為人母。如果我們喪失了女性的特質,在教育男孩子時就容易以自己的觀點壓制他們,讓他們失去陽剛本色,就像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陽衰”皆因“陰盛”起。此時,教師應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享受生活。再次,教師要有寬容精神。寬容是女人一生要學的哲學,懂得寬容的女人,是生活的智者,她因為目光遠大,所以心胸開闊,善明事理,勇於開拓。她追求的是不變的將來,永恆的春天,競爭的人生。當我們面對每一個個性化的孩子時,我們僅僅以個人的眼光去取捨,心中就會湧現出這些詞語:笨孩子、髒孩子、調皮蛋、遺棄蟲……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擁有寬容精神的人才有資格不被淘汰。雨果曾經說過:“世界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以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周圍的孩子與同事,以一顆仁愛的心來對待這個多樣複雜的社會,那麼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也意味著造福自己。讓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自由地享受著女性的快樂生活。編輯評語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以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周圍的孩子與同事,以一顆仁愛的心來對待這個多樣複雜的社會,那麼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也意味著造福自己。讓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自由地享受著女性的快樂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6
龍山全體校教師在邵校長引讀下,我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一本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裡,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作為一線的教師,在讀完這些文章後,真有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我會倍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讓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7
利用假期抽空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裡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很喜歡,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後令我頭疼的孩子,他們就好象不小心丟失了翅膀的天使嗎,那些學生的心靈,不是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嗎?蘇霍姆林斯基所追求的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懂得生活。有人說過,一個人忘掉在學校裡所學的東西,剩下的就是教育了。可是,如果剝除了我們孜孜以求教給學生的東西,在學生的記憶裡,還會留下些什麼呢?我們是否給予了他們生命所需要的良好營養,賦予了他們人生必要的生存智慧呢?
這讓我不禁想起幾年前我教過的那個特殊的孩子。記得開學第一天,我看著這個個子比其他孩子矮很多,但是對陌生的環境一點也不害怕的小女孩兒,坐在座位上就自言自語,帶的早飯是一小包豆奶粉,弄開以後,趴在課桌上就舔。當我看著她時,沒有眼神的交流。智力明顯低於同齡正常兒童,和她講話,答非所問,含糊不清語言表達能力差。
看著這個小姑娘,我想她就像一位折翼的天使,來到了學校不能忽視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要讓她能隨進班集體,不讓她感受到自己的不同,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生活。因此,當她亂拿別人東西時,當她毀壞別的班繪畫作品時,我都會當著全班同學面說她的年齡小一點,我們大家幫幫她。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刻意對待她,不區別她與其他同學,並且開展很多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她參與其中,及時鼓勵、肯定她,讓大家忘記她的不同,而記住她好的表現。關注她課間和哪些同學玩,不在班級提及關於她和別人不同的話題。教育大家要以發現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確對待她的變化,以我們集體的耐心,接納她的缺點,她的變化。並號召班幹部帶頭和她一起玩耍,如果她有什麼困難,我們要主動去幫助,以此來帶動全班學生態度的轉變。
對於她,我覺得讓她掌握生活中的知識更為重要。比如她認識鐘錶,讓她知道了每天要按時起床,按時上學,遵守時間,在學校懂得了,樓道內不亂跑,這樣做很危險,上課時不亂喊亂叫,那樣做會影響同學們的學習,不亂拿別人的東西,懂得了見面向老師問好。每次得到同學的幫助,都要向同學說出:“謝謝你的幫助”.....讓她在集體中學會交往,懂得感恩。這些對於她來說遠遠大於了她學會了課本上知識的價值。記得有一次我生病請了兩天假,剛到學校,她就就跑過來問我,這兩天干啥去了,我都想你了。一次我踩在凳子上拿東西,只有她走過來說:“別摔著”,我高興的說對著全班同學說“看,xxx長大了”。漸漸的,大家再也沒有把她看成是特殊的學生了,都認為她種種怪異的行為是由於年齡小。漸漸的大家接納她,她也是我們班級的一份子,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發展本來就是不平衡的,參差不齊的。但是,它們都在發展,都能發展,不管是高大的還是矮小的,強壯的還是軟弱的,它們都各具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都會按著自己的方式不斷的發展、成長,這就是自然規律。智力上的差異本來對於孩子來說就很不幸了,作為老師,上帝為她關上了一扇門,我們要幫她開啟另一扇窗。願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折翼的小天使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他們像天使一樣在我們的眼前飛起!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8
這本書第一句話是“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的確,這不僅是一本無害的數,更是一本充滿著教育智慧的書。“教師要有精神空間”、“做自己的主人”、“學校裡的三個世界”、“再多帶點東西進課堂”……這本書從實際的問題出發,總結原因,給出方法,是一本有趣新穎又實用的書。我想分享其中的幾個觀點:
一、不培養乖孩子。
乖,是中國人的專用詞。“乖孩子”是中國長輩對兒童的“最高獎賞”用於讚美孩子的服從和滿足成人心意的行為;“乖”是一種文化,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影響到我們對孩子言行和品格的價值判斷,這不僅是父母的專利,同時也是做老師的“武器”,雖然教師不太用“乖”這個富有兒童氣和人性化的詞語來評判學生,我們有其他更多更豐富的表達方式,“乖不乖”已經潛在地成為心中的尺度。
當然,不培養乖孩不是說把孩子們培養成“壞孩子”,我們要培養多元的、個性化的、不同的孩子。我們要允許學生髮出不同的聲音,允許學生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相信這樣培養出來的“不乖”的孩子,日後在社會中才能放出不同的光彩,才能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才能敢於實現自己的規劃,而不是一路乖巧,丟失了自己的想法,迷失在社會里。
二、做一名不斷學習的教師。
在本書中,鄭傑校長多次提到教師的繼續學習。這種學習應該是教師自發的學習行為。隨著時代高速發展,面對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不得不拋棄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習。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所以教師要繼續學習,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並對知識保持虔誠態度才使你能勝任現在工作。但是,如何投身入繼續學習中,並真正的有所獲呢?鄭校長告誡我們要做一名真正的學習者。他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終身的,以超越自我為目的的學習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真正的學習者並不是自己一人關起門來苦讀,而是藉助於有效地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用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思想。
三、做一名有想法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是讀書還是反思寫作,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服務於課堂教學。課堂是體現一個教師教學魅力的舞臺。因此,要搞好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9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鄭潔校長給教師的建議,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暢想,語言真誠、觀點新銳、風格獨特。他的這本書共分為四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下面談一些我讀後的一些體會:
給快樂找個理由。
鄭傑校長也讓我們領略到了他的不凡與偉大。《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他的書,我想用四個詞語來概括我的閱讀感受:簡單、沉重、豐厚、幸福。
說它簡單,那是我的主觀“臆斷”,是我單從書的內容上來說的。一百篇文章,每一篇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就像一篇篇小品文,不需要作者的刻意雕琢,但每字每句都是心靈深處的有感而發,釋放的得體,到位。讀了《教師要有靜氣》後,我也倍受感染,從前的浮躁心態的確收斂了許多;讀了《何不玩一玩》,讓我認識到學生並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學生也並不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他們達到心靈上的淨化,也使他們有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從而也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讀了《欣賞缺憾》後,我才發現,缺憾並不都是一種難以容忍的過錯,學會欣賞,需要的是大度和豪放、寬容的心態。我也第一次感覺,那些在我心中“有問題”的學生,竟然也有那麼多不被人看重和忽略的“美麗”。想想,我扼殺了多少孩子們的夢想啊。
說它沉重,是我從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發現了自己多方面的不足,發現了鄭傑校長切中要害的剖析了自己及眾多教師心靈上的缺憾。原來的我,就如斷了線的風箏,沒有方向的亂撞,找不到可以讓自己停下來反思的地方。曾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對教師這個職業產生了莫名其妙的厭煩和反感,總是想逃離這個職業,教學的興趣大減。而今天,在反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心情又慢慢恢復了以往的狀態,沉靜之中又多了幾分熱情:既然從事了這份職業,我為何要為難我的學生和我的價值觀呢?金錢固然誘人,但我從事的事業又有多少金錢能衡量得了呢?
說它豐厚,是我認為這本書的很多觀點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我們沒有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來認識,很多時候,我們總喜歡站在課堂的邊緣觀看學生的變化,而沒有走近他們俯下身子和學生說說悄悄話,所以也錯過了欣賞美麗的機會。膚淺的認識束縛了我們的思想,還談何演繹“真理”呢?更不用說像鄭傑校長一樣洋洋灑灑寫下自己的獨特感悟了,他給我們教師枯竭的心田注入了清清的小溪水,我們拿什麼讓我們的學生也能在炎熱的夏季感覺到清爽的味道呢?
認真讀過這本書後,一種幸福的感覺湧上心頭,覺得讀書的快樂奇妙無窮,所以,我讀書,我快樂!讀書吧,這就是快樂的理由!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10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開啟序言,第一句話就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與眾不同。
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了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沒有命令,沒有說教,有的是作者對現代學校教育的獨特見解,是娓娓道來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善意與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這句話令我至今感觸頗深。一直以來,我們教育孩子時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現在這麼做,都是為了讓你將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因為這句話好像確實是一個真理。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這麼對我們說過;在我們成為老師之後,這個理由也一直是我們管理學生的強有力的支撐。但是,細心琢磨一下,原來這句話錯了。什麼是“幸福”?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幸福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心理課上,我常常和學生討論,在同樣的條件下,面對同樣的事件,有人感覺幸福,有人卻感覺不幸,關鍵是因為他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評價不同。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預設孩子的將來,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需求,教會他調節自己的心態,告訴他必須要把握、追求什麼才是自己的幸福。
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的,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人的一生可濃縮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明天的事情等來了再說。最要緊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因為,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心理學上稱之為“活在當下”,即活在“此時此地”。而教育的意義不僅是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幸福,更要為他的當下的、此刻的人生幸福服務。不能為了看不見的所謂的未來幸福,而以剝奪學生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幸福作為代價。事實上,許多人的一生不幸往往源於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或者他童年追求幸福的權利和需要沒有獲得周圍人的足夠尊重。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思考清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人生,而且是為了學生當下此刻的人生。此時此地,如果他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感到幸福,那就說明此時此刻他的生命質量很高。所以,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孩子們當下的幸福感,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快樂幸福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從心育、德育、美育三個層面,從啟發心靈的視角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自己、思考人生,為塑造優良品性、陽光品格奠定基礎。
那句話終於可以放到一邊了,把目光從遠方收回,從現在做起才是最重要的啊!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11
一、正確看待兒童成績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觀點,每個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對於自己來說的,教師應該充分地瞭解自己的學生各個方面,知曉學生的各種特點與個性,任何時候不拔高,不低估,這樣才能中肯地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較好地把握學生的生長髮展方向。
二、瞭解兒童的個性需要
“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範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應用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於確定:要透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段話,給我的啟發很大,無論是對待優等生還是學困生,要幫助他們學習,首先就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將會遇到何種困難,這樣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1、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2、明確學生在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障礙;
3、積極採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三、教師充分備課
(一)用一生去備課
書中提及一個教學案例,有一位聽課教師詢問這位講課的歷史老師可這節課需要多少時間,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蘇霍姆林斯基透過這位歷史的回答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師擁有豐厚的知識,才能自由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狀況。
(二)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為例,建議我們分層設計教學方法。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類,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對學生有深入的瞭解。
借鑑以上的建議,如何對班上學生進行輔導,有了一點想法。
1、現階段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設定符合他能力的學習任務;
2、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與家長聯絡制定家校學習習慣培養計劃,家校聯合努力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3、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透過鼓勵機制,引發興趣;
4、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12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剛讀這個題目時,對於“抽象”的理解是那麼含糊。讀完這一節,才明白作者用詞的準確。來看看學生的定義,“學生是在國家法律認可的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有學籍的人。簡言之,學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學習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兒童和青少年。”這個概念描述的就是抽象的學生。在這個概念裡,我們無論在哪個學校裡都能找到這樣的學生,卻不能在任何一個學校裡找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這個道理就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我見過兩個孿生兄弟,都在讀三年級,兩個人的長相極其相似,寫出來的字也很相像,說話的聲音語速幾乎也沒有差別,但這兩個孩子的學習態度卻不一樣,一個勤奮,一個怠惰,勤奮的孩子每次測試成績都比較理想,而怠惰的那個卻只能達到合格的分數。因為後天教育環境施加的不同影響,所以兩個孩子就表現出了差異。孿生的都有這麼大的差別,那麼非孿生的,其差別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教育的取向是因材施教,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因人而異地進行教育,才能在每個個體身上體現出教育效果的最最佳化,才能使學生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獲得成長的快樂,在此基礎上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學中,我們要防止一刀切,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感知、理解、識記能力不一樣的學生,那樣做,會挫敗認知結構薄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傷害其自尊,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失望和厭倦的情緒。記得一次給差生補課,考卷上有這樣一道練習題,請在一段話裡用上三個描寫春天的成語。結果學生寫出來的句子都不通順,因為他們平常的閱讀積累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有些學生對寫出來的詞語還沒有透徹理解。我立刻降低作業要求,只要他們用其中一個成語寫一句話,學生比較樂於完成這樣的任務,因為這是他們力所能及的。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類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我們的期望值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們不能以我們的要求去衡量學生,如果不及時調整教學目標,縮短預設的目標和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勞而無功。“恨鐵不成鋼”不是一個老師盡責的詮釋,鐵就是鐵,為什麼偏要把它煉成鋼?關鍵的是我們要給這樣的“鐵”一個合適的定位,看它在生活中成為什麼角色才最能體現其自身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13
最近讀了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讀過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讓我有體會很深。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書中每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裡,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並不存在的感情……”教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作為一線的教師,在讀完這些文章後,真有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讓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14
我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很雜,但最愛讀歷史類的書,也愛讀雜文,專業書籍從不敢丟,雖然也有很多是為了讀而讀,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難以釋手,讀書改變了我內心的寬度,改變了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它讓我變得自信成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豐富,我沒能夠一一拜讀,即使是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也只是初識皮毛。不過即使如此,該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震撼的,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的,書,是可以這樣教的!
此書給我的感觸確實很多,這裡,我僅就他的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即使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更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從別人那裡學到更多精彩的東西。
以人為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蘇霍姆林斯基將它作為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蘇霍姆林斯基把對人——認同(也就是學生)的關注作為第一條,引導並要求我們應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他覺得最為重要的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去關注每位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那個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
這些建議給予了我很大幫助,讓我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更熟練,我還發現了這本書中講的最多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真正傳授給我們一種正能量,一種動力,而這些正是來源於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舉出的真實案例,基本都能讓我對號入座,從根本中找出病因。
我們要用心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們可以讀得很慢,在細細咀嚼中領悟些什麼;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某條建議與實踐結合起來反覆讀,從實踐中發現新的有價值的觀點;也可以一邊讀這部書的同時多讀讀其他的書,從比較中獲得更多與我有意的東西。像李鎮西、閆學、鄭傑他們不正是在此中閱讀中有感而發,向其學習,而有所成就,有所著作的嗎!當然別人的思想可以與我們產生共鳴,但卻絕對代替不了我們的思想,否則何來百人讀《紅樓》,就有百個黛玉形象呢?
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記住:一個月,一本書,讓閱讀成為我們行走的方式;一輩子,一節課,讓課堂成為展示你我生命價值的舞臺!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00字15
從寒假到現在,我已經大致的翻遍了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裡面有一條是建議教師要有寬容精神的,尤其吸引我。前陣子我讀了一本書,叫《寬容學生》,現在我就來談一下我對寬容的感覺。寬容是愛,寬容更是有效的教育方法。雖然我執教才一年不到的時間,可是我對這寬容學生卻特別有體會。可以說我品嚐到過寬容的甘甜,它是那麼的使人激動,又感到欣慰。
寬容是種美德,我是這樣教育學生的。同樣我也是這樣做的。我從不因為一件學生做錯某件事而大聲呵斥他,因為我覺得我們是平等的,人並非完美,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我總是讓學生自己來找錯在哪裡,當初是怎樣想的,現在是怎樣認為的,我不羅列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我常常讓他們自己來找問題出在哪,因為我覺得尋找的本身就是一種反思,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反思自己過去做的事中哪些是對而哪些是錯,是一種清理思路的做法,因為學生犯錯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在他們做錯事時,我不罵他們,我以提建議的方式,給他們列舉如果這樣或那樣處理會不會比現在這樣的結果好很多呢,我覺得這樣比對他們說你應該怎樣要好的多。我也不會因為幾次犯錯就認定他是個品行壞的學生,我覺得人都是發展著的,尤其是學生,更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書上說在課堂上要寬容、尊重學生,課堂教育教學中,對待學生平易近人,語言平和委婉,儘量做到心中有學生,當學生課堂回答有困難時,不責怪,不漫罵,更不嘲笑,而是耐心地走近他,循循善誘,讓學生感到一種親切感,把心中想說的,能說的表達出來。我上課就是這個樣子的。剛從大學裡出來,我向往的課堂是輕鬆有趣,自由發言的,我想讓我的學生上我的課就像是一種享受。我的課堂不拘謹,我允許學生自由發問,當你有不懂時可以隨時舉手發言,所以學生上我的課還是挺有興趣的,因為他們喜歡我幽默的語言。當他們回答我的問題時,我總是給予他們很高的評價,當他們不會回答時,我就換種方式啟發他來思考問題,我讓那些學生在課堂上重拾自信。
寬容不僅要體現在課堂上,還要體現在課堂之外,只有當寬容體現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之中,我們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當我寬容的對待我的學生時,發覺自己的心情越來越平穩了,遇事都能冷靜考慮,對學生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事情能做出比較合理的解決,也很好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更使我欣慰的是,在孩子們的心目中,他們已經開始把我當成朋友了!我贏得了學生的信賴,他們什麼事都願意和我講。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尤其是非智力型後進生,犯錯的機會更大。當學生犯錯的時候,要從愛護的角度出發,老師要幫助教育他們,實踐證明,他們能改正過來。寬容決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蘊含著班主任對他們的無限期望,它跟嚴格要求是相輔相成的。今後,我將努力耕耘在寬容這片充滿陽光的土地上,使其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