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諾貝爾》有感

讀《諾貝爾》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諾貝爾》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諾貝爾》有感1

  大問題,小問題,愚蠢的問題,明智的問題,簡單的問題,深奧的問題……整個世界充滿了問題。有些問題值得你去深深地思考,像有什麼方法會讓學習變得更簡單更輕鬆?怎樣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但有些問題,像天為什麼是藍的?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對於這些問題你可能會不屑,或許你只會說:天空本來就是藍色的;上班是為了掙錢能生活下去……至少在我還沒有讀過《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之前是這樣想的。而當你聽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回答時,你就會發現:小問題蘊含大奧秘。

  我的第一眼落在這本書的目錄上,看到了這些只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才會提出的問題時,覺得真是幼稚可笑,覺得這些小問題只要上過學的人都會回答得出來。可當我看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對我所認為的這些“幼稚”的問題的回答時,才發現我的看法更可笑——我就像一個井底之蛙,不知道小問題的背後竟是那麼廣闊的世界。他們的語言非常獨特,但也是隻有這種獨特的語言才能完全解開這些小問題,而且講得頭頭是道。我也知道了,這是他們堅持不懈的研究才得出的答案。有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的回答,再“小”的問題都會變成“大”問題,變得神秘。也就是這個的吸引,讓我想馬上把所有“為什麼”的道理吸乾,浸到心裡。

  為什麼布丁是軟的,石頭是硬的?因為物體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布丁的分子連線的不緊密,並且很快便又互相分離;而石頭的分子已經連結成堅固和有規格的晶體。我為什麼會生病?因為一種外在的致病的物質——細菌、病毒、毒物,和人的易感性兩種因素的同時存在……一個個深奧又易懂的回答,使我心裡的問題有了“家”,有了答案。同時,又使我的知識接觸的範圍更廣闊深遠、讓我學會了思考。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透過大人物的解說,讓我知道了:什麼問題都不是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就算再愚蠢的問題都有它準確、有道理的答案。這也激發了我探究問題答案的激情與動力——我也要向諾貝爾獎獲得者一樣,學會從全方面思考與探究問題,不管什麼問題。不管簡單還是複雜,是愚笨還是聰明,我都要找到它最精準的答案。不要只看到問題的表面,要再深入下去,就算是一塊乾涸的土地,我也要一直挖下去,直到挖出清泉。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這本書,值得我去細細地、慢慢地、用心地去品讀。並且每一次讀,都能從裡面學到不一樣的知識。我永遠也讀不盡書中的道理,讀不盡書中的奧秘,讀不盡書中的“玄機”,讀不盡書中的精華。

讀《諾貝爾》有感2

  鄒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講,得過諾貝爾的兩個科學家。回到家裡我看到科學之母——居里夫人的書,她是偉大的女科學家。

  居里夫人先後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除了居里夫人以外,目前在沒有第二個人了。居里夫人所發現的鐳對人類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貢獻,尤其促使物理學和化學邁上新的途徑,雖然我不知道居里夫人長的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從書上知道她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她的事蹟是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居里夫人之所以能獲得諾貝爾獎,這跟她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是分不開的。讀過她的書之後,使我感到,我和她相比真是天地相差。古人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在寫作業的時候很不認真,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不去思考;有時還甩筆發脾氣,總是讓大人幫忙。我的作業得到很好的成績,我也覺得很慚愧。自從老師給我們講諾貝爾獎的事和看了居里夫人的書之後,我想從今以後要好好學習,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做好每件事,認真完成作業,取得更好的成績,長大以後我也要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索自然,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一代新人!!!

讀《諾貝爾》有感3

  這幾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諾貝爾》。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它重點描寫了諾貝爾的畢生投入炸藥研製的生動事蹟,表現了諾貝爾為造福人類甘作出巨大奉獻的可貴精神,以及從事研究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讀過之後,它深深地打動著我,我被文中的諾貝爾感動。

  “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讀到這裡,我想:諾貝爾面對著親人傷亡的居大打擊,對於害了親人的炸藥,竟然還毫不氣餒地研究它,真令人敬佩。

  我讀到“有一次,他正實驗室……滾滾濃煙從實驗室裡湧出來”時,這不就寫出了諾貝爾對科學研製的嚴謹嗎——做什麼事,總要親自實驗一下,才會肯定自已的結果。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同時寫出了諾貝爾勇敢、偉大,樂於奉獻的精神,要是一般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而“臨終時,他立下遺囑……成就最突出的人”更令我難忘。它讓我們體會到他博大的胸懷、奉獻的精神和對全人類的熱愛。這話不僅表明了諾貝爾的偉大人格,而且隨著科學發展和進度,諾貝爾的獎金越來越多成為世界科學技術的標誌,激勵了許多科學精英為社會奉獻的精神,雖然,他現在去世了,但他永遠生活在人們心中。

  諾貝爾的精神,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就是一個榜樣。無論幹什麼事,做什麼工作,都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義無反顧的態度。雖然,有時候會失敗,但是,你要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總有一天會成功的,不能遇難而退或適可而止。

  諾貝爾將整個生命都獻給了人類、科學和社會,所以他的回報是令人敬仰,而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那持之以恆、不屈不撓的品格!

讀《諾貝爾》有感4

  最近,我和爸爸一起讀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的對話》這本書。書裡面孩子們向諾貝爾獎獲得者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天真的問題”,而這些得獎者們也都不厭其煩地用“權威的回答”來答覆了孩子們。在這裡面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比如說:天空為什麼是藍的,原來是因為陽光照射會被大氣層中的微粒折射和散射,藍色光波長比較短,被散射的比波長長的紅色等光線多得多,所以天空就顯示的是天藍色的,當然日升、日落時除外喔;樹葉為什麼是綠的,原來是因為葉綠素是綠色的,它讓除了綠色以外的全部光的顏色都消失了……

  我最感興趣的是“為什麼1+1=2?”,這個是我們同學之間一直在討論的問題,可是誰都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就像這本書上說的:“孩子有天真的問題,卻得不到權威的回答。”讀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1+1=2這是一個論斷,無非是指2是1的繼數。進而,我知道了,原來數學的關鍵不是單獨的物件,而是存在於它們之間的各種關係,也就是所謂的數學關係。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都和數學息息相關,就像描述正常執行的電話網路居然和土星光環的平衡都是服從拉伯拉斯公式,數學深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像是一座有無數花卉和植物的花園那樣豐富多彩。同時,數學還有很多的奧秘尚未解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來探索和解答,我也要加入進去。

  我要向這些獲獎者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勤奮、努力和對所喜歡專業的執著,對未知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保持對真理的熱愛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慾,這樣才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黃涵伊爸爸感言:

  應女兒的邀請,和她一起讀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的對話》這本書。這本書裡面,眾多諾貝爾獲獎者面對兒童們提出的一個個問題,給出了各自專業領域中精彩的回答,以淺顯易懂的語句詮釋出一系列問題中所蘊藏著的自然、生理、科學、社會及人際關係方面的哲理,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樣也對我們這些大人有很多的啟迪和幫助。同時,就如書後文學家王蒙所說的“可以從中看到,大致上西方的精英們的最好的一面是什麼樣的風景。”

  這本書,確實值得做家長的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認真閱讀,細細體味,從而來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對真

  探索的執著精神,幫助孩子們茁壯成長。

讀《諾貝爾》有感5

  他,是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他,是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本土作家。他就是莫言。

  20xx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佈20xx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中國作家莫言,莫言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這是一個見證歷史的時刻,莫言的獲獎意味著世界更加註視中國,並對中國文學給予認可。這一認可,對於中國文學卻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莫言說:“看到各種說法拋來,我突然感覺看到的這個人似乎不是我自己,只是一個叫‘莫言’的作家,我彷彿成了旁觀者。這實在是很難得的人生際遇,有這樣的人生經歷必然會讓我受益終身”他的話讓我深有感觸。對於一個作家來說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極高的榮譽,也是這個作家人生中一個大的成功。但人生中最大的成功並不是獲得多高的榮譽,而是在獲得這些榮譽後你不會被其所帶來的光環圈住,你依然還是你,你不會因得了這個榮譽而就此打亂了你的生活,不會因此而驕傲自滿。對於正常人來說抵制誘惑並不容易,何況是如此高的榮譽。相信大家知道拳王泰森吧。他被自己獲得的榮譽所帶來的光環圈住,最終使自己走向絕境。而莫言做到了,他沒有被榮譽的光環迷惑。他依然是他自己。

  我想莫言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僅是因為他的作品優秀,也因為他的優秀品質透過他的作品從字裡行間透露出來,讓人讀出其美好吧。

  我為莫言而自豪,為他給華夏民族增添了光彩而自豪,更為他獲得瞭如此榮譽卻依舊謙遜而自豪

讀《諾貝爾》有感6

  這個夏天,我讀完了蕭奏寫的《若貝爾》。它讓我百讀不厭。

  《諾貝爾》講述了在1833年的10月21日在的瑞典降生了一名非常孱弱的男嬰,爸媽給他取名叫諾貝爾,他有兩個哥哥,分別叫羅伯特和路德維希。他們的父親是個發明家,但他的實驗由於具有危險性,因此只能離開瑞典到俄國,那時諾貝爾才四歲。在諾貝爾讀小學時,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當小朋友都在玩的時候,諾貝爾就拿著哥哥的書津津有味的看著。當諾貝爾九歲時,他們一起在俄國團聚了。1850年諾貝爾的父親提出讓諾貝爾去異國闖蕩,諾貝爾在異國學到了很多知識,回來後,它發明了幾種威力極大的炸藥,還開了好幾家“諾貝爾工廠”,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諾貝爾努力的工作,不顧身體的健康,經常廢寢忘食,就在1896年12月10日凌晨兩點不幸去世了。

  諾貝爾的精神在我心中紮下了根——學習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有了目標就要向上攀登,就像跳山工一樣,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能氣餒,要努力克服,奮鬥下去。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佩服的是偉大的科學家——諾貝爾,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還擁有三百五十五項專項發明,其中發明炸藥是最出名的一項。不僅僅是這些他還創立了諾貝爾獎。我以後一定要努力學習,向諾貝爾獎進發。

讀《諾貝爾》有感7

  我想,這樣也好,就算成不了夫妻,至少可以經常看到你?現世真的安穩嗎。所以所謂的理智佔了上風。女孩要過生日了,他雖然知道她和以前的男朋友和好了;有多少時間,又有多少空間。她又問。” 我再往下殺價!我渴望這就是我們的家,儘管是那麼的貧窮,但是如果可以擁有她別的即使一無所有也是闊然美麗,在我的心目中她終究是我的一切,不為什麼,因為我愛她。

  第一章寫了諾貝爾小時候家境貧寒,他去給人家送牛奶,不管颳風下雨,他一定堅持送到,體現了他很有責任心,這也是他日後成功的原因之一。第二章寫了他和各國的小朋友玩耍的同時也學會了一些外國的語言。一位英國婦女到他們家的.店裡買菜,卻讓身為德國人的諾貝爾的媽媽犯了難,她不懂這位婦女在說什麼,由於諾貝爾會一些其它國家的語言,才幫媽媽解決了問題。諾貝爾會其它國家的語言,便更為他將來和各國合作經商提供了便利條件。第三章則寫了諾貝爾帶小朋友到倉庫作實驗,並講出了其中的原理,說明諾貝爾天資聰慧,知道的很多。

  我讀了這三章故事之後,便斷定,諾貝爾將來定會有一番輝煌成就,因為他有堅持,有責任感,有樂觀這幾樣法寶,必會在經商戰場上大顯身手!

讀《諾貝爾》有感8

  最近,我們認識了許多中外聞名的名人,當讀了《諾貝爾》這篇課文時,我就很佩服炸藥之父——諾貝爾。

  文中主要講述了諾貝爾小時候看見工人們為了開通一條鐵路或公路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就下決心要發明一種新式炸藥,後來就把新興趣全都放在了炸藥的發明上。當諾貝爾失去了家人後毫不氣餒,繼續研究炸藥,最後終於成功了。他逝世前,立下遺囑把他的所有財產分給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領域中有傑出貢獻的人。

  讀完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當讀到“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於製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的時候,我感受到了諾貝爾的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再想想自己做事馬馬虎虎,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就感到很慚愧。

  當讀到“有一次,他在實驗室裡親自點燃了導火線,雙眼緊盯著緩緩移動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諾貝爾的心怦怦直跳,但雙眼仍然盯著炸藥不放。”的時候,我真是為他著急啊,我真想對他說:"諾貝爾,你快走吧!不然你會被炸死的!"諾貝爾這種不顧生命危險也要為他人發明火藥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當讀到“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的時候,我又感受到了他的無私,為了人類的事業有進步,為了科學的不斷髮展,他全身心投入。

  我要向諾貝爾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奉獻!

讀《諾貝爾》有感9

  寒假,我到圖書館借書,看到一本有關介紹諾貝爾的書,早就對他充滿好奇的我,就把這本書借回了家。

  翻開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原來,諾貝爾的成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有一次,諾貝爾帶他的弟弟來參觀他的實驗室,中途他有事出去了,在實驗室裡的弟弟發現諾貝爾剛研製好的炸藥出現異常狀況,正想逃出去,突然”嘭”的一聲,實驗室爆炸了,諾貝爾的弟弟就此葬身於火海之中。面對這個沉重的打擊,諾貝爾的家人堅決反對他繼續研製炸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會停止自己的腳步,那麼諾貝爾會不會停下自己追求夢想的腳步呢?

  帶著疑問,我繼續往下看。哎呀,諾貝爾又一次遭受到了打擊。在一次運輸諾貝爾炸藥的輪船上,突然發生爆炸,船上的一百多人一下子炸死了八十一人。從那天起,人們對諾貝爾都產生了排斥的態度,甚至都遠離他,連警察也不准他再研製炸藥。這些壓力仍然改變不了他研製炸藥的狂熱,於是諾貝爾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偷偷地研製他熱愛的炸藥。這種行為在當今可是誰也做不到的呀!

  諾貝爾對夢想執著的精神,讓我特別震撼。但更令我驚訝的事又發生了,靠著堅持諾貝爾終於完成自己夢想,五十四歲的他已生命垂危,臨死前他寫下了遺囑。他將設立諾貝爾獎金,用來獎勵全世界最傑出的人物,不管他是男是女,是黑皮膚還是白皮膚,不管他屬於什麼民族,來自哪片大陸,只要夠得上資格,就能獲獎。他竟然將他畢生所得全部拿來幫助為夢想堅持不懈的人!

  看完整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諾貝爾的一生的心血全部用在研製炸藥上,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令我感動。儘管他被社會排斥,父母反對……但是他從未放棄過,還將自己辛苦所得拿來獎勵更多追求夢想的人們。

  我要向諾貝爾學習,樹立自己的目標,堅持自己的夢想,我相信,永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

讀《諾貝爾》有感10

  受父親的影響,幼時的他就開始“研究”炸藥了,這種愛好幾乎持續了他的一生。大家猜猜他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炸藥大王”——諾貝爾。

  最近,我拜讀了《諾貝爾》一書。諾貝爾的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小時就病弱的身體,卻裝載著攀登科學高峰的美好心靈。憑著勇敢頑強的性格,讓世界在他的炸藥聲中震顫。他用財富為世界工業注入活力,他成為世上罕見的不愛金錢的大富翁。他自己就是科學鉅子,卻又給科學家們帶來福音。相對於科學的巨大成就,他用遺囑創立的諾貝爾獎,對人類的貢獻更具意義。 諾貝爾從小就勤奮好學,從不浪費時間,他還很努力,開始他還跟不上學習節奏,但他每天晚上都將老師講的內容複習一遍,奮起直追。 中年時,諾貝爾早已自己去創業,他在創業中遇到過許多挫折,甚至他最親的弟弟埃米爾也在炸藥實驗中被炸死,但他毫不氣餒,繼續創業,最終獲得了很大成就。

  他這種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重友情,對朋友一諾千金;他重親情,對父母至孝無比。“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以諾貝爾為楷模,奮發圖強,刻苦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諾貝爾》有感11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獲得了很多知識,知道了諾貝爾是個什麼樣的人;知道了什麼是諾貝爾獎。同時,我還從諾貝爾身上得到了啟示。

  《諾貝爾》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諾貝爾是瑞典的科學家。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王國斯德哥爾摩,他一生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過許多發明,而他最突出的發明是炸藥。小時侯,諾貝爾看到工人在荒山野嶺用鐵錘砸石頭,很辛苦。所以,諾貝爾就立志要發明一種劈山築路、打通隧道、開鑿礦井的東西。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諾貝爾的炸藥終於問世。諾貝爾於1896年12月10日4點半去世,臨終時,設立了諾貝爾獎,那麼諾貝爾獎是什麼?

  諾貝爾獎是分別要獎給一些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領域中最突出的人。其中諾貝爾獎裡有一項獎是和平獎,設立這項獎為的就是讓人類和平相處。後來,為了紀念諾貝爾,就在諾貝爾去世的那天開始頒獎。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時,我很敬佩諾貝爾,敬佩他這種熱愛科學、熱愛人類、造福人類、無私奉獻的這種精神。同時,令我最敬佩的是他那知難而進的精神,這是常人做不道的。

  古今中外,有多少這樣的人呢?哪一個不是名流青史的呢?他們的這種精神,不正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嗎?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我要學習諾貝爾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

讀《諾貝爾》有感12

  我最喜歡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關世博的介紹,拿到書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紅宏偉的中國館圖,透過內容的介紹,我知道了中國館是個傳統帽狀建築,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圍欄,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許多中國元素,看著中國館,我感受到的不單是中國館的宏偉,還有中國不斷走向強大的腳步聲。

  本期還介紹了許多其他的國家館,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國館,它讓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覺---原因是它設計為整體的漂浮在水面上,這樣可以透過水的反射盡顯建築的水韻之美。書中還有關於“歷屆世博會最酷科技”的介紹,其中最讓我驚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級西紅柿,這棵西紅柿居然結有一萬三千多個果實,而且它跟土壤沒有任何關係,原來它從幼苗開始就是用水培養,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裡,並給予充分的氧氣等等,從而使這棵無土培植的西紅柿成為西紅柿栽種歷史上的“英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