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螳螂讀後感(精選6篇)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精選6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螳螂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 篇1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名揚四海的名著,它就是由法國昆蟲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活靈活現的描寫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生動的將一個個昆蟲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螳螂》這篇描寫昆蟲的的文章。

  這篇文章講了螳螂的生活習性和樣子,還向我們介紹了螳螂的兇惡與能幹,讓我明白了許多關於螳螂的知識。螳螂看起來像一個溫柔的婦女,但是,它真正的性格,卻是一個兇惡的暴君。他在平常,會把雙手放在胸前,警告那些想要打它的注意的動物,它可不是好惹的。可是當他進攻時,它會張開雙臂,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這時,他會趁著獵物發呆時,一個猛撲,把獵物送入自己的口中。

  螳螂的性格也很古怪,說它兇惡吧,的確是呀,要不,它怎麼會連自己的丈夫都吃,而且還吃得津津有味,說它溫柔吧,也是呀,它會為造一個巢而幾天不捕獵,細心地照顧它的巢,但是,又說它無情吧,也對呀,要不,它怎麼會一產完卵,就一聲不吭地飛走了呢?說它膽大吧,也不錯呀,如果不是那樣,那他怎麼連兇惡的黃蜂都敢抓,說它膽小吧,也是呀,要不,它怎麼會在出生之後要小心翼翼的,不想被別的昆蟲發現呢?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理解了一個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詞來形容螳螂那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兇惡的螳螂,在小時候是那麼軟弱無力,連幾隻小螞蟻都能吃掉它,但是,在螳螂長大後,它就所有的昆蟲都不怕了,這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 篇2

  我有一套讓我百讀不厭的書——《昆蟲記》,這是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寫得。最讓我喜歡的是第10本中的一個故事《霸王鐮刀手》螳螂“阿郎”。螳螂“阿郎”有著鋒利的“鐮刀”,有力的四肢,輕盈的身體,還有著非常非常大的胃口。

  在比賽時,他不僅僅把所有的選手打得落花流水,還把強大的蝗蟲也吃掉了,無論蝗蟲怎樣死死掙扎,依然無法逃出阿棠的魔爪。最後連裁判竹節蟲也不例外。而兇猛無比的螳螂“阿郎”卻被一個弱小的螳螂小姐“阿棠”吃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法布林繼續觀察,只見“阿某”小姐爬到“阿郎”的身上,慢慢地把他吃掉。原來,“阿棠”小姐生小寶寶時,要充分的營養,所以她只能把他的丈夫吃了,給她補充營養。我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學家,這麼細密的東西也會被他發現,真厲害!

  俗話說:“好書就是好朋友。”我已經和這本書交上朋友了,你呢?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 篇3

  當我讀完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後,在描寫螳螂的文章裡,深知法布林是由螳螂的捕食—愛情—巢—孵化多方面來為讀者講述螳螂的生活習性。

  當讀到這一段時,不禁令我大吃一驚:“雌雄螳螂繁衍的當天,最遲不過第二天,雌雄螳螂就把雄螳螂抓住了,按照它的慣例,先從脖子咬起,然後再慢悠悠的享用,最後吃得只剩下翅膀,連骨頭都不剩一點。這可真是一種十分反常的嗜好!”從這一段中我們可以看出雌螳螂是多麼的`殘忍,也突出了螳螂何種粗野的習性是多麼令人毛骨悚然!

  文章還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先寫蟹蛛的厲害之處,再把蟹蛛和螳螂做成鮮明的對比,渲染文章氣氛,為下文的螳螂戰勝蟹蛛做鋪墊,也烘托出了螳螂是第二類狩獵昆蟲中的頂尖的殺手。

  螳螂外表雖然披著一身綠衣裳,看起來很美麗,但現實中生性卻殘忍可怕,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 篇4

  田園風光,有山有水,體現出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美好畫卷?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很多,比如上公車不讓坐,不看紅綠燈,還有些人想少走路,直接從草坪裡走。時尚有一個人最值得我們回報,那就是母親。這一次,媽媽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似地“嘩嘩”的掉了下來,媽媽用袖子擦乾了眼淚,用顫抖的聲音對我說:“你終於長大了”;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等等。《昆蟲記》裡有一篇文章是專門講講螳螂的,使我對螳螂這種昆蟲有了全新的認識。古人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螳螂卻是個強者。

  首先,螳螂很聰明。它築的巢穴洞口都是朝南的,這樣便於卵寶寶們吸收陽光,快快成長。而且,螳螂媽媽會把卵放在最接近洞口的地方,便於螳螂寶寶能夠快速地離開巢穴,離開生死線。

  其次,螳螂很勇猛。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的對待敵人,是螳螂永不改變的信條。任何昆蟲甚至是個頭比自己大得多的灰蝗蟲,它也毫不畏懼,勇敢戰鬥,直到吃掉對方。

  最後,螳螂還是個生態平衡系統的捍衛者。剛出生的小螳螂一律成了螞蟻、壁虎、野蜂等動物營養美餐,為他們的成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母螳螂產卵上千,最終只能存活一到兩隻,所以,年復一年,螳螂的數量基本保持不變。

  瞭解了螳螂之後,讓我感觸很深。我們人類既要學習螳螂的聰明、勇敢,更要向螳螂學習,做一個對自然環境有用的人,而不是破壞生態平衡的人。我們要保護綠化,愛惜水源,而不能亂砍亂伐,人為地去破壞壞境。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 篇5

  今天我閱讀了昆蟲記之螳螂撲食的內容部分,透過仔細閱讀其中對於螳螂的描寫,較為全面的瞭解了螳螂的習性與它的所作所為。

  簡單來講,《昆蟲記之螳螂撲食》先是從螳螂的外形部分加以描寫,指出了螳螂身體各個部分的形態特徵,尤其是那對前腿就是一對可怕的鐮爪,假如螳螂看到經過的小昆蟲就會用這對前腿夾住昆蟲然後捧到面前一口一口地咀嚼吃掉。除了對螳螂外形加以描寫以為,《昆蟲記之螳螂撲食》還從螳螂的生活習性入手,指出了螳螂為了生存可能吃掉同類,是非常可怕的動物。

  讀完《昆蟲記之螳螂撲食》,我對於螳螂的瞭解又增加了很多。結合實際生活我感受到,生活當中我們不應該受到一些外表美麗事物的誘惑,一些外表看似非常美麗的東西往往是最具威脅、最叫人可怕的。

  總的來說,《昆蟲記之螳螂撲食》是很值得我們多去觀察的,因為人類從昆蟲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我們最終目的還是學習知識以應用生活。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 篇6

  今天,我看了《昆蟲記》裡的《螳螂》篇。真沒想到,看似溫和的螳螂,竟然是一種極其兇猛的小昆蟲,連眾多昆蟲懼怕的蜘蛛也不是它的對手。更讓我驚奇的是,它雖然比人小無數倍,但一旦有人去捉它,它會自我保護,原本以為很順利的人都會被它的暗器傷到了手。螳螂這種兇狠的小生物,我原本以為它只會吃別的昆蟲。

  看了《昆蟲記》以後我才知道,它竟連自己的同類也吃!而且吃的時候跟吃蝗蟲、蚱蜢一模一樣,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旁觀的螳螂也沒有一個上去阻攔,反而躍躍欲試,一旦有機會,它們也會做同樣的事。螳螂儘管很兇猛,但它們在還沒孵化或孵化沒多久的時候,卻很容易受螞蟻、蜥蜴、野蜂等天敵的傷害。真是有所長則必有所短啊!

  昆蟲記螳螂讀後感 篇7

  看了《昆蟲記》深有感觸。

  它的作者法布林,他是19世紀末的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和文學家,他的這部作品是不朽的世界名著。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昆蟲,這個地球上最旺盛的家族。雖然身體迷你,卻有著奇妙的習性和特別的生機。我從小喜愛動物,尤其是昆蟲,跟它們有著特殊的感情。透過法布林這個“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眼睛,讓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昆蟲的生活方式和習性特徵。這些昆蟲成千上萬的生活在我們周圍,他們是成功的生存者。但是人們總是發現大動物的特別,卻觀察不到小昆蟲的奇異。其實從溼漉漉的熱帶雨林到一望無際的沙漠,從不起眼的水塘到地下黑暗的洞穴,你每時每刻都可以看到六腳族的身影,他們是不容輕視的。

  六千五百年前他們與恐龍共存,現在恐龍都遠遠的成為了歷史,而他們頑強的生存下來一直到至今,並繁衍成世界最大的家族。如果地球被核彈轟炸,世界受到核汙染,那能存活的可能也就只剩昆蟲了。他們強大的生命力是不能忽視的。也許昆蟲在人們眼裡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不值一提的。牛和羊因為種種原因死了,它們的主人,也許會為之動容而哭泣,可沒有聽說過誰踩死了幾隻螞蟻而傷心的。但是透過法布林生動具體的描寫,我們彷彿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王國,也因此知道了昆蟲這些弱小的生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命是美好的,說明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和熱愛。由於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作者處處流露出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也因此給這部描寫昆蟲生活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使這部以微小生命為主角的書成為了人類獲得知識、美感、趣味和思想的鴻篇鉅作。啊,昆蟲,生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