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原法》閱讀答案及翻譯

黃宗羲《原法》閱讀答案及翻譯

  【清】黃宗羲

  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無法。何以言之?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無養也,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無衣也,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無教也,為之學校以興之,為之婚姻之禮以防其淫,為之卒乘之賦①以防其亂。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嘗為一己而立也。後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長也,子孫之不能保有也,思患於未然以為之法。然則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於我也;漢建庶孽②,以其可以藩屏於我也;宋解方鎮之兵,以方鎮之不利於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謂之法乎?

  三代之法,藏天下於天下者也:山澤之利不必其盡取,刑賞之權不疑其旁落;貴不在朝廷也,賤不在草莽也。在後世,方議其法之疏,而天下之人不見上之可欲,不見下之可惡。法愈疏而亂愈不作,所謂無法之法也。後世之法,藏天下於筐篋者也:利不欲其遺於下,福必欲其斂於上;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篋之所在,吾亦鰓鰓然③,日唯筐篋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亂即生於法之中,所謂非法之法也。

  論者謂一代有一代之法,子孫以法祖為孝。夫非法之法,前王不勝其利慾之私以創之,后王或不勝其利慾之私以壞之。壞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創之者亦未始非富天下者也。乃必欲周旋於此膠彼漆④之中,以博憲張之餘名,此俗儒之剿說也。即論者謂天下之治亂不繫於法之存亡。夫古今之變,至秦而一盡,至元而又一盡,經此二盡之後,古聖王之所惻隱愛人而經營者蕩然無具,苟非為之遠思深覽,一一通變,以復井田、封建、學校、卒乘之舊,雖小小更革,生民之慼慼終無已時也。

  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後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終不勝其牽挽嫌疑之顧盼,有所設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於苟簡,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間。其人是也,則可以無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羅網,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後有治人。

  (選自《明夷待訪錄》)

  【註釋】①卒秉之賦:徵集士卒與兵車。②庶孽:指漢初分封同姓王。③鰓(xǐ)鰓然:恐懼的樣子。此膠彼漆:指拘泥於已有成法,不知變通。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唯恐其祚命之不長也祚:福氣

  B.日唯筐篋之是虞虞:憂慮

  C.子孫以法祖為孝法:效法

  D.終不勝其牽挽嫌疑之顧盼勝:超過

  10.下列各組語句中,直接體現黃宗羲批判“後世之法”的一組是(3分)

  ①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嘗為一己而立也

  ②然則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③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

  ④三代之法,藏天下於天下者也

  ⑤藏天下於筐篋者也

  ⑥使先壬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間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黃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本文對法的本義追根溯源,著重闡述了法制的本質,即法必須建立在民本、公天下的基礎之上,而不應立一家之私法。

  B.作者提出“貴不在朝廷,賤不在草莽”的見解,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與古已有之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法制觀念是一脈相承的。

  C.作者將“三代以上之法”與三代以下的法律進行對比論述,進一步凸顯了“三代之法”是非常先進和理想的法律制度。

  D.作者認為,經過秦代和元代的兩次流變,古代明君所提倡的惻隱愛人之心在後世已蕩然無存。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是故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於我也。(3分)

  (2)法愈疏而亂愈不作,所謂無法之法也。(3分)

  (3)壞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創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3分)

  參考答案

  9.D 勝 能承受 經得起

  10.C 146說的`是三代之法

  11.C 非常先進和理想的法律制度 有誤

  12.(1)所以,秦朝把封建制改為郡縣制,因為郡縣制對於君主來說是屬於私人所有的。

  (2)法律越疏鬆不越沒有動亂髮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沒有法律的法律。

  (3)破壞前王這法的人本來足夠禍害天下,但那些創立法律的人也未嘗不是禍害天下的人。

  參考譯文

  念存在於治理天下之人的心中。這樣一來,如果這個人有才能,就可以做到心想事成;如果這個人水平低下,也不至於嚴刑峻法,苛刻至極,反而有害於天下。所以說,有好的法度才會有善於治理天下的人出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