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

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1

  高爾基三部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它們太吸引我了。讀《童年》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外祖母的人性光輝,又同時暗示給我們那個黑暗的時代,人們的人格扭曲,舅父們為了財產而明爭暗鬥。

  讀《在人間》享受阿廖沙豐富的社會經歷,感受不同的人的人格魅力,體味社會最底層的生活是多麼艱辛。

  讀《我的大學》在阿廖沙的“社會大學”裡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感受到他對知識的渴求,也激發我們自己的求知慾望。

  我在讀這個三部曲的時候,被阿廖沙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所感動、所折服,也為他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而鳴不平、甚至傷心落淚。我們會看到社會的醜惡本質,在這個社會里,小市民的惡習暴露無遺,從而衍生出了作者或者說阿廖沙對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追求。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會感覺到彷彿置身於這個社會中,隨著阿廖沙感受著他幼小心靈感受的一切,給我的心靈帶來震撼,也會提醒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更應加倍珍惜。

  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2

  一本好書,讓我們受益匪淺。它們不僅讓我們體會到作者的內心,也不限於感受到社會生活各式各樣的人性,它們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淨化著我們的心靈;也是一輪輪明亮的太陽,照亮著我們的前程。《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就是這樣一本好書,它把這沉甸甸的智慧化作一個又一個的文字,一段一段的小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本好書交給了我。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由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所著。記述了主人公阿遼沙因父親去世,而迫不得已來到外祖父家,在本應該天真無邪的童年時代,遭到外祖父的毆打,看到舅舅們為外祖父將來要留給他們的遺產勾心鬥角,斷裂了兄弟感情;同時,也感受到了外祖母對他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失去了童年時該有的絢麗的色彩。隨著阿遼沙一天天的成長,他不得不外出打工,在鞋店當徒弟、給畫師當幫工、到輪船上洗碗,做著遠遠超於自己年齡的活,飽嘗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不知不覺間,他愛上了讀書,他的讀書生涯也由此開始,他先來到喀山市尋找心中的大學,尋求讀書學習,但一切都是浮影,他需要維持生計,其實,他早已進入了社會大學的生活,只不過這個大學競爭更加激烈,比拼更加殘酷而已。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自傳三部曲充滿著坎坷和艱辛,讓我看到了阿遼沙的成長中那股積極向上的精神。而在文中經過生活磨練變得堅強而善良,勇敢而自信的阿遼沙正是生活中的.高爾基。他曾經說過:“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確,只有苦難,才能讓我們意志堅定,心胸寬容坦蕩。沒有猛烈的暴風雨,就沒有繽紛的彩虹;沒有環境的考驗,就沒有動物的進化;沒有困難的磨練,就會被他人替代,即使高爾基在這麼多困難面前,仍然不忘用心讀書。“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我夢想大學生活,甚至甘願忍受任何拷打”可見,高爾基從小就和書本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願意用一頓毒打來換取看書的權利;他願意用休息時間來換取閱讀的時間;他願意遭人侮辱來換取一本好書,這樣意志堅定、熱愛閱讀的高爾基怎麼不會站在世界文學的金字塔的頂端呢?

  人生就像一次航海,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有大風大浪,有許許多多絆腳的礁石,只要能有一顆堅定自信、從容不迫的心和用書本不斷充實自己大腦的精神,就可以在航海的路上越走越遠。

  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3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高爾基三部曲》,也叫《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講的是高爾基的一生的故事。

  高爾基小時候非常可憐,5歲時爸爸就去世了。她的外婆和他的媽媽哭得很傷心,可他還小,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媽媽去別的地方工作了,他和外婆、外公一起住在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新房子裡。他最愛的人就是外婆,她勇敢、能幹、善良。後來,母親也去世了,他只好離開慈祥的外婆,獨自一個人勇敢地去闖世界。高爾基吃夠了各種苦頭,遇到了各種壞人和無知的人,也遇到了一些可愛可敬的人,在被欺辱和同情幫助中逐漸成長起來。他一直想上大學,但最終也沒有實現夢想,卻進入了一所真正的大學——社會大學。

  在錯綜複雜的艱苦生活環境中,高爾基豐富了對社會的認識,頭腦中發生了飛躍式的變化,成為了一個有理想、有責任感的人。

  看完了這本書之後,我被感動的熱淚盈眶。我深深的被高爾基那吃苦耐勞的精神所震驚了,我們現在不就是缺少那吃苦耐勞的精神嗎?如果你也有這本書的話,一定要好好看看哦!

  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4

  《童年》主要講了童年生活的記憶裡,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墳場上荒涼的一角,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那天下著雨,我站在小土丘上,看他們把父親的棺材放進幕坑裡 ,從此,我就失去了父親,來到了外祖父的家,開始了另外一種生活。一連串的變故就像秋天陰冷的雨季,讓我生活在壓抑之中。而外祖母的笑容和有趣的童話故事,則是我生命中和煦的陽光,一直溫暖著我寂寞的童年。高爾基家裡可真窮啊,從小爸爸就去逝了,就跟外祖父和外祖母一起過日子,全靠外祖母的笑容和童話故事伴著我的童年。童年的那些磨難也成了他後來成長的經驗。在外祖母家兩個為了分家而鬧得不可開交的舅舅,讓家裡瀰漫著仇恨的氣氛,而不懷好意的表兄更是讓主人公吃盡了苦頭,只有外祖母的愛像和煦的春風溫暖著他幼小的心靈,正是這些愛沒有讓他對生活失去信心,反而讓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充滿希望。

  《在人間》講了高爾基在少年時期自食其國的故事。他當過鞋店的學徒,當過畫師的徒弟,後來又在船上打過工。他看到了更多困難生活的人和自已同樣命運的孩子。使他更加懂得只有堅強才能活下去的道理。船上的人告訴他書中有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從此他便開始擠出所有零碎時間,閱讀所能得到的書籍。他從書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樂趣和新的希望。艱苦的環境鍛造了他的意志和體魄。也更明白生存的重要。書籍使他了解到生活的本質,也使他知道了許多從前不知道的事情。原來書中的世界那樣的浩瀚與豐富,又是那樣深邃與奇妙,足以使你忘掉生的傷痛與死的恐俱。使他深深懂得只有鬥爭才能活下去,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

  《我的大學》寫了高爾基新的人生軌跡,他讀大學的夢想,被現實生活擊的粉碎,但他懂得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這個道理,讀後感《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這時候他已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定、對未來充滿希望’任何苦難都打不到有的有志表年。雖然說他的心情時而悲狀,時而憂傷。但終究還是能戰勝一切困難。

  你也許知道高爾基這個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許不知道這個偉大的作家生活經歷。那就請你讀一讀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吧。

  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步由,作者描寫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學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裡,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餬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充套件了阿廖沙的視野。在小說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高爾基自傳體小說部,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緻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描繪了一個半孤兒(阿廖沙父母雙亡)怎樣奮鬥,在社會上艱苦生存,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經歷。

  15歲以後,高爾基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願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他以為“科學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願意學習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學,只好在麵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的嘗試終於失敗了。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鬥的決心,他“大口地咀嚼著”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終於當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助,他的高度文化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爾基曾說:“他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高爾基三部曲讀後感5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俄羅斯是一個盛產文學大師的國家,曾經擁有過文學上“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高爾基就是這裡的一顆星星,高爾基苦難的人生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以及追求理想的堅毅都是真真實實的寫在這三本書裡。

  童年是美好的,而在《童年》這本書裡,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因為父親去世而被迫來到了外祖母家,那裡有殘暴的外祖父,兩個貪財的舅舅,討厭的繼父,高爾基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就這樣度過了自己苦難的童年。

  《在人間》這本書講述的是高爾基的悲慘生活,他去鞋店做過學徒,也去跟繪圖師學習,還去作坊裡做工,在他做監工的日子裡,他交到好朋友,讀完後讓人感到高爾基的生活多麼不容易。

  《我的大學》講了高爾基為了上大學,在外打工,吃盡苦頭,一次爆炸事件使他差一點死掉,直到他去了一個髒海場才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在讀這個三部曲的時候,我被高爾基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所感動,也為他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傷心落淚。和他相比,我們有著快樂幸福的童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需要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會有父母、老師和朋友們關心幫助;更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這些都在提醒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