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1

  古人講,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一本好書,如美食佳釀,令人回味無窮,樂在其中。

  讀完《巴黎聖母院》,我不禁感慨雨果如此精湛老練的手法,即使這座教堂已屹立在塞納河畔幾百餘年,但在大作家眼中,彷彿一眼望穿了整個教堂的興盛衰敗、榮耀屈辱,從中更折射出雨果所一直探究的人性的發展。

  我認為書中真正的主人公是敲鐘人卡西魔多,他是作者嘔心瀝血寫成的一個集人世間所有醜陋的外表於一身——獨眼、聾子、駝背……他從小遭人唾棄,被辱罵遺棄直至副主教收養他。也造就了他厭惡教堂外的世界,在世界上只與副教主一人敞開心靈,對其惟命是從的孤僻奴性性格。起初,我對這個人並無好感,只是認為他是雨果筆下批判的教皇統治下的走狗,他對他的主人是如此順從,不惜生命為主人奪走吉卜賽女郎艾絲美拉達,對待外人又顯得如此暴躁。但或許這一切是有原因的,造成卡西魔多孤僻的個性根源在於人間對他的冷漠,是外人因神學觀念的滲透拋棄了他,讓他從小飽嘗並視為惡魔的滋味,換做是誰,恐怕心中也無法褪去這致命的傷痛,何況卡西魔多是個聾子,他根本無法聽見人們的心聲,但他能用獨眼清晰看到人們猙獰的嘴臉,他無法辯解,只得用更加兇暴的外表來保護自己,其實他內心是如此脆弱不堪。

  但最終,我還是看見了卡西魔多的內心世界。當他在受刑時受到了曾被他傷害的艾絲美拉達的幫助,他淚如泉湧,那皺縮的臉上是感激的淚光,從此他選擇了守護這個女孩。他自知自己的醜陋永遠無法讓人接受,他便選擇了暗處。只有在那裡,他才能拋去他最致命的缺點戰戰兢兢的瞥一眼艾絲美拉達。當艾絲美拉達與隊長墜入愛河時,當萬人視她為魔鬼連曾經的隊長也對她敬而遠之使她瀕臨絕望時卡西魔多將她救出。當社會被神學所壓迫絲毫不講公平之時敲鐘人卻始終保持著內心的純潔與感恩。原來他是如此這般善良。但最終艾絲美拉達難逃一死,而卡西魔多則用生命完成了對艾絲美拉達的守護。

  雨果用淡淡的一筆畫出了一道精彩的尾聲,不僅為文章增添了悲劇色彩更表達了他內心對於封建愚昧的痛恨。而卡西魔多便是他筆下那個敢於反抗追求自由的人。他有先天不足,但又是他最大的“利器”,他可以肆無忌憚地做他想做的,遵循內心而不受人情世故的毒舌。他敢於反抗,當看到主人兇惡的內心他毅然決然的背叛了他置他於死地。他雖然表面粗野讓人難以靠近,但他內心卻如此的細膩熱情。他雖然從小在教堂生活著,但並非被這愚昧矇蔽了雙眼,他是整篇文章中唯一讓讀者看到人性美好的人,或許,我錯怪他了。

  大概這也是雨果的內心獨白,他一生為國家正義用文字與黑暗鬥爭,或許他被視為異類被批判,但他粗獷堅忍的外表下是一顆永遠火熱的心。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2

  當代罕見的曠世鉅作,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一出改編自法文學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歐美樂界頂尖才子LucPlamondon譜詞,RichardCocciante作曲,本劇率先於1998年1月的法國嘎納唱片大展中綻放異彩,同年9月16號正式在巴黎國會大廳推出首演,撼動人心佳評如潮。首演未及兩年,其魅力風潮迅速襲捲歐陸,此劇在法語系國家連演130場,盛況空前,同時榮獲加拿大FELIX藝術獎項“年度劇作”、“年度最佳歌曲”與“年度最暢銷專輯”多項殊榮。

  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聖母院牆上深深刻下的希臘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數—命運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巴黎聖母院》就這樣誕生了。本劇取材於這部世界名著,強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現代音樂,極具視覺效果的舞臺佈景,盡情投入的表演,生動的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巴黎聖母院劇中角色與場面充滿對立及衝突:傾慕與狂戀,誓言與背叛,權利與佔有,宿命與抗爭,原罪與救贖,沉淪與昇華,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悲劇史詩,跨越時代潮流與文化藩籬,開創當代音樂劇的新紀元。

  當鮑伯利和勳伯格以《悲慘世界》(LesMiserables)與《西貢小姐》(MissSaigon)造成轟動,來自法國的作品逐漸獲得世人的喜愛。近年一部來自法國的音樂劇新作品,改編自雨果名著的《巴黎聖母院》,又在國際上引領矚目的風潮。

  這一故事永遠是值得音樂劇作家們深入挖掘的好題材。以它為基本架構所改編的音樂劇有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和《巴黎聖母院》等等。和迪斯尼的大團圓結局版本不同,這齣劇以悲劇收場,沒有作大幅的刪改,比較忠實於原著。

  法國人搶先推出了法文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據說是因為看見迪斯尼版本的首演居然是在柏林,心中頗為不平。這齣劇由加拿大詞曲家Luc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兒、歐洲原創歌手RichardCocciante合作,於1998年在巴黎國會大廳首演。在倫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語版本在1999年9月起進行了歐洲的巡迴公演,其中包括法國、瑞士及比利時等法語系國家。公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如火如荼,一度脫銷。10月起,此劇橫跨大西洋,在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開始巡迴演出,又一次引起轟動。這出音樂劇的英語版從2000年元月起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演出半年,場場爆滿。5月份,劇團正式移師倫敦西區,準備常駐此地,以期創造另一個奇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3

  一座古老的教堂,一個淒涼的故事,一種人生的感悟,一次心靈的洗禮……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群性格鮮明,極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扣人心絃,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組對比鮮明,令人觸目驚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說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浪漫亮點,是美麗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慾的中世紀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了。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其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遭到無情的遺棄——先是親人的遺棄,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卡西莫多卻有著一頂純潔美麗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如同守護著珍寶一般守護著愛絲梅拉達,試圖使他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強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選擇殉情這一悲劇。這兩個主人公存在著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無法掩蓋他貌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更是美麗與醜陋的對決。它揭揭露了教士的陰線被逼,宗教法庭的野蠻殘忍,貴族的無恥和國王的專橫殘暴。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美麗純潔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蕩無情的弗比斯……美與醜是相互並存的,沒有美就無所謂醜,有了醜才會更顯現出美的存在。美不可能十全十美,醜也未必沒有一處閃光點,美與醜只是相對而言訴。外表美的東西,不一定是在心靈上也美的,而內在的'美卻是實實在在的。外表醜的東西,也許它的內心才是最美的,美與醜,不像真與假、對與錯那樣昭然若揭,經緯分明。

  巴黎,在夏日黎明時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鐘樓頂上眺望,景色真是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默默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發展,只會製造悲劇,毀掉美。

  社會是個大舞臺,演繹著人生的悲歡,而《巴黎聖母院》則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深層次下人性的。無論美還是醜,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時候,美可能會變成醜,而醜也可能變成美,唯一不變的,是擁有一顆充滿愛與寬容的心靈。也許這正是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想要告訴我們的。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4

  在巴黎聖母院的兩座鐘樓裡,有一個手工雕刻的拉丁詞命運。深深的刻在那裡,看著百年巴黎聖母院的滄桑。整本書都圍繞著它。

  法國偉大作家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以美醜、善惡、人性、宗教為特徵,在這裡面對、碰撞、噴發的構圖。最顯著的是美醜。

  卡西莫多天生相貌醜陋,他配得上任何可以用來形容他外貌的貶義詞。雨果從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專注於描述自己的形象。四面體鼻子,馬蹄形嘴巴,獨眼,全身畸形,連壯漢都被憤怒嚇到了。但他的心天生善良美好。他可以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埃斯梅拉達,他可以抵抗乞丐的攻擊至死。他很執著,很有決心。他雖然外表邪惡,但內心追求自己所愛的,內心守護自己所愛的。他有點傻,對他的養父很傻。這個人讓人們想起了李悝傑。但是卡西莫多比李悝jy高。他有真性情,他會反抗,他會把已經完全變成魔鬼的養父推下巴黎聖母院。從這一點來看,卡西莫多是中國美的美人,自然是個高人一等的人。

  埃斯梅拉達是另一種美。她的外表是一種難以形容的美。整本書裡,所有的人和故事都圍繞著埃斯梅拉達的美麗展開。一個吉普賽女孩有一顆像寶石一樣美麗的心。當她在卡西莫多受辱時,她願意給他一個水罐。她也有愛情的天真美和幻想美。她成了整本書裡最悲劇的人物。她的命運,就像一塊透明的水晶玻璃,摔成了碎片。

  世人皆知美即美,惡已是。有美必有醜。《巴黎聖母院》中的克勞德主教可謂是邪惡的化身,外表威嚴,內心惡毒。他不惜一切代價贏得了他所熱愛的東西。如果他沒有得到,他就表現出虛偽和罪惡的本性,徹底摧毀了埃斯梅拉達。克勞德也是悲劇人物,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被神學摧毀。在克勞德身上,人內心的慾望與外部環境的宗教神學束縛之間的突出矛盾,在那個時代最能體現出來。克勞德本人就是人文主義、理性主義、宗教形成的畸形。外界和內心慾望的束縛,廣博的知識和神學教條,使一個主教的靈魂分裂成兩半。他的命運,從他進教堂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是悲慘的。

  因此,該書以美與醜為線索,以浪漫主義風格描繪了一幅15世紀法國人文主義的畫面。雨果用類似中國道家的筆法告訴我們,輝煌的外表下可能有黑暗,美醜之下可能有美,畸形與美緊密相連,善惡並存。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體,如果不能培養正確的美醜觀,就無法長久生存。只有正確看待美與醜,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才能發展。外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每個人都堅持自己心中的善,追求自己心中的路,他自然會成功。

  巴黎的鐘聲齊鳴,聖母院的硝煙熄滅。在雨果的作品中,人文的善與美在悲壯的時代戰勝了宗教。我堅信,當聖母院重建時,命運的鐘聲會響徹雲霄。它將伴隨著文學巨匠的精神,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5

  這本小說是由法國的詩人雨果寫的,而這本書更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的傑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巴黎聖母院》情節曲折離奇,富有戲劇性,充滿了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含有的巧合、誇張,書中的一切,簡直可以用“奇異”兩個字來概括。而書中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獨特的人物形象,更是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本小說有幾個重要的人物,首先,愛斯美拉達,她一笑百媚生,所有人看她都是一種享受。她心地善良、純真、樂於助救人、純潔、美麗。雖然卡西莫多曾傷害過她,但她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她毫不猶豫的地把水遞給了他。因為格蘭古瓦曾幫助過她,當他遇到生命危險時,她選擇當格蘭古瓦的名義上的“妻子”。可是就這樣一個像天使一樣美麗的姑娘,她的命運卻是被上流社會的玩弄、拋棄、誣陷,最後居然被折磨到絞死。

  其次是卡西莫多,他駝背、獨眼、歪鼻、跛足,還因長期敲鐘而導致耳聾。他遭世人唾棄,可愛斯美拉達用她的善良讓卡西莫多感受到了人間第一束光,使卡西莫多淪陷了——他徹底愛上愛斯美拉達了。當他在悲憤之中無意中發現自己的養父遠望著高掛在絞刑架上的吉普賽姑娘發出惡魔般的獰笑時,卡西莫多對那個偽善者親手從鐘塔上推下,使其摔得粉身碎骨。最後,強悍的他最後結局是殉情。儘管他奇醜無比,但他同樣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他一直守護著愛斯美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

  然後是主教代理克洛德,他才華出眾、博學多才,他是巴黎聖母院最年輕的教士。可外貌正經的克洛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姑娘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但他以佔有為目的,當他發現他無法得到愛斯美拉達時,他的自私讓他選擇了毀滅愛斯美拉達,親手把他心愛之人送上了絞刑架。他是宗教禁慾主義的犧牲品,長久的禁慾扭曲了他的靈魂。這種人,可憐又可恨。

  最後是弗比斯,他是一位年輕的軍官。他有一副英俊的面容、華麗的穿著、高貴的門第,但他卻有一副無比醜惡的靈魂,他是個花花公子。他貪戀愛斯美拉達的美色,但他卻毫不愛惜愛斯美拉達的生命。他明明知道愛斯美拉達是清白的,可是卻害怕自己名聲破壞而不去指正真正的兇手,害的愛斯美拉達失去了她的生命。他是個偽君子,像他這樣的人,雖然善於談情說愛、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語,但卻永遠體會不到真正的愛情是什麼。

  作者把這些人物形成了善與惡的鮮明對比,讓讀者感受到封建專制殘酷統治的危害,讓人歎為觀止、引人深思。這本小說同時也喚起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