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通用5篇)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通用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1

  自由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可以藉助工具穿梭於地球任何地方,甚至探索到了太空,但人類更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因自由而任意馳騁、跳出時代桎梏的超前思想。

  “我始終堅持一個看法,如果這個環境已經在給你做減法,你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給自己做加法,要相信時代每一天都在朝著好的方向走,相信我們的國家要比我們想象的自由。大環境可以決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內心還有一個小環境,那裡有你對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權。而這個完全在於你的覺悟,在於你對生命、對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夠獨立和自由,你可以DIY一個屬於你的美好世界。”作者的這番話可給在現實中困惑的青年人一點啟示。不要為不可改變的外部環境苦惱,讓自己去適應、去提高。或者給自己的人生其它選擇,跳出功利,跳出比較,自由的選擇生活,選擇讓內心安寧、幸福的道路。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經濟上的自由,但人們要想要更多的自由。他們要表達自己對大環境的意見,希望推動民主社會的建立。這或許是部落格和微博在中國能這麼火的原因吧。人民渴望言論自由,渴望讓世界聽見自己的聲音,讓自己的聲音改變世界,而網路讓這個夢想不那麼遙遠。當一件大的公共事件時發生時,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媒體,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民眾如撼樹的蚍蜉,因網路的自由而變得強大,這是科技時代賦予我們的禮物。

  自由就在高處,等著你我去摘取,咱們這輩不行,就讓下一輩繼續攀登。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2

  《自由在高處》是我頗為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熊培雲對之前的《重新發現社會》一書的重要補充,兩本書其實都對“自由”一詞有頗多筆墨,只是前者多是從國家的角度進行解讀,而本書則是透過個體的角度探討人們如何超越逆境,盤活自由。

  帕特里克說,“不自由,勿寧死”,在閱讀過程中,我感覺作者還是頗為喜歡這句話的,不過作者卻似乎更加樂觀,一句“不自由,仍可活”,道出他對未來中國充滿信心,以及對個體力量的肯定,改變自己就是改變整個世界,這種感覺我在閱讀中能夠深切的感受到,書封底的話我很喜歡,“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這是我的人生,我必讓它自由,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的領導者。”“要麼成為自己,要麼一無所成。”他的文字總是那麼透徹、激勵人心。

  透徹,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縱然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觀點各有千秋,但是作者的觀點不乏新銳、客觀,理性全面的分析,讓作者所講的每個故事栩栩如生,讀完之後便覺得豁然開朗,真有一點小小的興奮。

  其實,熊培雲的文字還不止如此,無論是《重新發現社會》,還是現在這本《自由在高處》,探討的都與嚴肅敏感的甚至有一點黑暗的政治問題有關,可是,他的文字卻溫暖又寬容,這無形中影響著我,雖然周遭的現狀並不完美,但是卻要樂觀,不要總是抱怨,多思考,多行動,對未來應該充滿信心。

  學會獨立思考,這是我的人生,我要讓他自由,自由不一定在高處,而是掌控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3

  《自由在高處》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個右手執錘,左手執鑿,正在把自己從石頭裡雕刻成人形的人。

  用一句話去概括這本書的內容:自由在高處,欲得需自塑。透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瞭解這本書所做的其實就是三件事:一、幫你意識到枷鎖所在;二、幫你掙脫枷鎖,或者如果暫時不可能,至少讓你學會帶著枷鎖舞蹈;三、帶你尋求自由思想的愉悅。當然,自由任何時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裡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雲則說“不自由,仍可活”。

  在生活中,也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縛你的那些枷鎖,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時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鎖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會感到它的分量已經輕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你已經給了自己心靈的自由。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義,正如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環境可能不盡人意,也可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是能夠立足現實,積極面對,開啟胸懷,擁抱世界,也會有滿滿的收穫。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度、人文之關懷。

  讓我們看到自由就在高處等著我們去摘取,他的樂觀並非盲目的,透過他的文字我們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積極與樂觀。我們同時也應該學著熊培雲的姿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正如“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所言。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環境。在我們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誠的態度待人,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透過小環境的改變來影響大環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美好。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4

  看他的書,他會告訴你,那個鐵屋子不是已經千瘡百孔了嗎?雖然它現在還很堅固,但是它畢竟在一點點消解,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我們總會有逃脫牢籠的一天。

  這本書的文字延續著熊培雲一貫的風格,說得道理都是常識,舉得的例子都是習以為常的。但這本書尤其讓我覺得個體並非毫無選擇,個體要想收穫自由,就必須站到“高處”。但熊氏所說的“高處”並不是要獲得高的社會地位、為所欲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處。透過和熊培雲的對話你會發現一個新的社會,一個另外的事實的真相——無疑一個美麗新世界是讓人憧憬和嚮往的,而如何到達這一美麗新世界?書中給了答案。熊培雲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爭取未得到的自由固然需要,但盤活已有的自由同樣重要。書中的觀點不是在說教中完成的,也非理性思辨得出的結論,作者透過溫暖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潛移默化終起春風化雨之功,有人評價熊培雲“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度、人文之關懷。”

  熊培雲如同一個溫和的紳士。溫和是自由主義者的溫度,他保持著清醒獨立寬容的態度,他不會像詩人一樣激憤,小說家一樣尖銳,也不苛求藝術家的完美。溫和的紳士有一種脫俗的優雅睿智的幽默,君子無憂的心境;溫和的紳士是成熟的理性的人,對外部世界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特的看法,內在對自己有明智的權衡,不去承擔力所不能及的使命,他沒有衛道士的虛偽熱血青年的芒從,是一個自由的獨立的優雅的人。

  帕特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雲說:“不自由,仍可活。”因為生活!熊培雲說“生活偶爾走失,從未離開。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強權可以征服這個國家,卻無法征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生活,可以讓戰爭走開,可以讓帝國坍塌。他認為,歷史最真實的面貌是,所有帝國終究灰飛煙滅,只有生活永遠細水長流。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600字5

  初讀之後,感覺是各種觀點在腦海裡交織,最大的感受還是生活是要經歷的,然後才是感悟。這本書的主要線索,就是生活自由與思想自由,以及個體如何超拔於一個不盡人意的時代之上,收復我們與生俱來的身心自由,盤活我們已經擁有的自由。

  相較十六世紀法國早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拉波哀西抨擊的“自願奴役”而言,在一個正經受著新舊交替的國家,不自由的狀態並非人們自願,而在於適應與沿襲,得過且過。至於如何走出這種日常的甚至為許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狀態,既有賴於個人的勇氣,也關係到個人對時代與自由的理解,以及時代本身的演變。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臺詞,用來做本書的標題再合適不過。一直以來,熊培雲先生致力於推動社會多元化建設,倡導左右攜手,共為民生謀福祉,用社會的進步來推動國家的進步,這些主張,正融入集體意識,正成為當下最亮色、最理性的聲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由,無自由則無邊界,則必然失去責任與擔當,最終不是與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當一代代人接續這份無奈時,民族的命運就永遠無法被改變,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遙遙無期。

  “相信我們的國家,比我們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處》一書後記的題目,熊培雲在後記中也闡明瞭自己的信念:“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時代在變,相信中國正在朝著一個自由而開闊的道路上走,沒有誰能改變這個大趨勢。與此同時,相信人類會有一個好的前途,畢竟,人不只是愛自己,還愛自救,沒有誰不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切共識的基礎,也是我信心之來源。”

  自由在高處,這是一個仰望的方向,也是一個需要透過我們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們,總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向著高處攀登。讓我們一起,為實現這樣的理想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