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讀後感

老人言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人言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人言讀後感1

  《老人言》一書收集了全國各地年齡不同、生活經歷各異、知識水平參差不齊、身份地位更是千差萬別的老年人的語錄。這些“老人言”有的語言樸素自然,如“撕日曆如撕廢紙,生命將同廢紙一樣腐爛;過日子如惜金子,日子會像金子那般閃閃發光”。有的語言簡潔凝練,如“不怒百神和暢,不惱心地清涼,不懶便可富貴,不貪何懼公堂”。有的對仗相當工整,如“讀書入門,當從疑處求所悟;做事有果,常在難時盡其心”。有的意境極其深遠,如“莫在黃昏的土壤裡播撒悲觀的種子,要讓生命的花蕾在朝霞裡盡情綻放”。有的說教如醍醐灌頂,如“鍋裡的水,愈少愈易沸騰;潭中的水,越深越發平靜”。

  有的佈道似春風化雨,如“行善養德,德如春草,日增月長;作惡損身,身如秋葉,始減終滅”……他們將自己畢生的所思所悟所得,化作感情最真摯的文字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或教導青年人要珍惜光陰,如“與其對著黃昏嘆息,不如在旭日東昇的時候奮起”。或勸誡中年人要善待人生,如“寒不改葉綠,暖不爭花紅;富不行無義,貧不起貪心。最終將會贏得幸福”。或勉勵老年人要熱愛生活,如“年老體弱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衰竭,心靈撂荒”……

  一言以蔽之,《老人言》可以說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正身黜惡的通俗讀物。

  老人言讀後感2

  閱讀了《老人言》,發現其中包涵了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其中既有善惡因果的佛教文化又包含著兵家的用兵之道,兵家思想不僅在行軍用兵中對將領有著很深的啟發,對於如今的商場也有著同樣的借鑑作用。老人言中提到,經雲: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這裡應用佛家之言,善惡因果是佛教的基礎,善行必將得到相應的福樂報答,而惡行必將遭致痛苦的結果。善是符合佛教的教義、教規,能斷除痛苦,召感正果,有利於解脫的品格、思想、言說和行為。反之,不符合佛教教義、教規、召感苦果,有礙於解脫的品格、思想、言說行為就是惡。有人認為善惡報應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此生都無報應之說,但是我認為,善惡因果,主要依眾生的相互關係而建立。對他人於自己之損益恩怨施以報償,是一種本性。

  這種本性相似與物理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我更希望將因果報應理解成,行善積德,幫人於所需之時,救人於危難之際,反之,他人也就會在我們困難之際幫助我們,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相反,凡事作惡,必將樹敵太多,他人也會針對我們,所謂以牙還牙就是這個道理,這才是因果報應的根本所在。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者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利,能與人共之患,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也就是說要得天下,最主要的就在於先得人心。

  對於一個公司,要取得公司業績的突破,首先就是人心,公司的關鍵就是人才,而留住人才的關鍵就如《老子言》中所說的,是仁義。要得人心,就要注意到仁、義、德、道這四個方面。這樣,人心才能歸順,人心歸順,員工才會有歸屬感,才願意把公司當作家,為公司奉獻,這正是作為一個公司管理者所需要學習的。善為國者,御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慈弟,見之飢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之悲。

  公司治理所無治國工程之龐大,但是管理上也有著同樣的道理。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就是應該時刻體會員工的情況,關切員工的需要,員工才能同樣將自身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結合。

  太公曰,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柔和而清靜,謙恭而敬謹,強大而自居弱小,隱忍而實剛強。所以正義勝過私慾,公司就能繁榮,私慾勝過正義,公司就會衰亡,敬謹勝過懈怠,公司就能順利,懈怠勝過敬謹,公司就可能衰敗。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知其雄收其雌,知其白收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意思就是,雖然知道陽剛的顯要,但仍然能堅守柔靜的心態,雖然好的名聲能讓自己顯得尊貴榮耀,但仍然能堅守平常無奇的位置,雖然知道榮耀的珍貴,卻能常懷謙卑柔軟之心,這幾句話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是細細咀嚼會發現裡面有大智慧。

  《老子言》中提到了“君子樂得其志”,從而講到“仁”、“義”、“道”、“德”之所在則“天下歸之”的道理,闡明網羅人才和收攬民心的方法,把“利”看作是最關鍵的東西,真是一針見血,充滿了一種現實主義的智慧和直率,所謂“言至情者,事之極也”。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其還說出了一種永恆的真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此處是引用的姜太公之言,姜太公是反對“家天下”的,在他心目中,君主和臣民從根本上說無非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只要這種關係出現了不平衡的傾向,天下的“得失”就要發生變化了。

  而在公司的管理上,也要防止一言堂,從根本上,管理者與員工都是平等的,所有公司的人都是公司的一份子,都為了公司的前進做出著自己不可磨滅的貢獻,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只要是為公司的利益和發展著想,每個人都擁有這獨特的`創意和想法,只有管理者保持與員工平等的心態,才能真正取得員工的支援。在姜太公看來,一個腐敗王朝的崩潰,和一個新政權的興起,根本的原因不在於軍事武力的較量。商紂王朝儘管貌似強大,但它終歸要冰消瓦解,“其聚必散”;周國雖然暫時弱小,但它必然如日初生,“其光必遠”。姜太公指出:以仁德感化眾生,這才是一種最偉大的力量、最崇高的樂境。對於公司也是這樣,外部的競爭與環境對公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最最關鍵的並不在於公司之間的較量,而在於公司內部的團結,只有以寬懷與仁德對待每一位員工,這才是治理公司的關鍵。公司內部團結無比,外部的力量又怎能輕易使其瓦解。

  在這個問題上,孔子和姜子牙的主張相同,雖然都是適應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需要而提出來的,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備受君王將相推崇,作為一種統御的謀略。但是即使到了今日,以仁德治理天下,寬嚴結合仍然為一種可資借鑑的統治和管理的方式。的確,孔子早就說過:“寬則得眾”、“惠則足以使人”。君主寬宏則人心歸附,為民眾謀利益則會使其順從。這是一條使人順應的心理規律,深刻地體現出統御策略的治世原則。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方能得眾。為民眾謀福利則會得到民眾的擁護和順從。這也就是姜子牙所說的:“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無他。唯仁之守,唯義之行。誠信守仁則能化,誠心行義則能變。荀子將真誠視為德性之首要,要保持真誠就要警惕異化現象,自然經濟條件下對人的影響不可避免,商品經濟條件下對物的影響也不可避免,在現代社會,浮躁、權利的迷信以及拜金主義有時異化了人的行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培養真誠的德性,才能去掉偏私,在社交中正確處理好自己和群體的關係,真正做到推己及人,與人為善。作為同時,我們要從真誠出發,提高學養,與人為善,在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活動中保持自己的獨立的人格與堅定的操守,這便是德性之智。

  《老子言》中說舍財,消災,集福,為人生一大事。古人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從我們成為生命的那一刻起,就被他人、被社會以這樣一顆珍貴的心呵護著、守護著。父母用無私的愛護住我們生命的根,老師用知識澆灌我們的生命之樹,朋友用友愛滋潤著我們成長路上的每一天,陌生的人們則用他們的存在讓我們不感到孤單,而社會又以它獨特的溫馨、和諧與安定給了我們一個無憂的生長空間。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裡,我們似乎一直在獲取,在心安理得的接受著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與照顧。那麼,幾十年後的今天,是我們該做些什麼的時候了,是我們該以一顆志願之心奉獻社會的時候了。社會給了我們豐富的資源,給與了我們足夠的愛護,而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也就要幫助他人,也是為自己集福。作為一個公司,我們更要以回饋社會為己任,為社會奉獻公司的微薄之力。

  《老人言》集中國傳統之大智慧為一體,其中一言一語都給與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每一個思想都折射出先哲們的人生態度,傳統的智慧歷經歲月的洗禮不但沒有黯然失色,反而在歲月的光輝中更加閃耀出睿智的光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