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2篇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2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瞭解球體的主要特徵。

  2、比較、發現球體和圓形的不同,並樂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球、飛盤、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碟、圓環、硬幣、瓶蓋等及其圖片,筆和記錄表。

  2、環境佈置:圓圓世界--擺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種球體物品及圓環、光碟、飛盤、硬幣、瓶蓋等。

  活動過程:

  (一)以"圓圓世界"匯入活動,教師ppt展示圖片,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進入一個"圓圓世界",看看這個世界裡都有什麼東西?它們哪裡一樣?

  (二)引導幼兒在"圓圓世界"裡邊玩邊探索,初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介紹玩法和記錄要求;老師把他們請到了教室,待會兒小朋友們滾一滾,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是不是都可以滾,如果可以滾的就在這個圖示下面"√",不能滾的就打"×"。

  2、幼兒選擇"圓圓世界"裡的物品玩,教師觀察、引導他們;把玩的結果記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玩的結果: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哪些東西是不可以滾的?

  4、小結:原來,"圓圓世界"裡的東西都可以滾。

  (三)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師;"圓圓世界"裡的東西都可以滾,但可以隨便滾嗎?請小朋友們再去滾一滾,玩一玩這些東西。操作時請按照記錄表上的圖片指示進行,並且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再次探索,教師觀察、引導幼兒;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結果。

  4、小結:從各個方向來滾、滾來滾去都不會倒的這些東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四)引導幼兒找一找生活中的球體物品。

  1、師幼交流: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哪些東西是球體(如櫃子上的地球儀等)。

  2、師展示ppt,介紹生活中的球體及其作用,。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球體,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它們為什麼要做成球體?。

  3、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球體物品。

  師:回家以後你們再去找一找球體的東西,看一看這些東西有什麼作用,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總之,整個活動還是比較完整的。幼兒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情緒高漲,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探究精神。

  2、發展幼兒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圓圓世界(內有圓圓的會滾動的物體)白紙籃子膠泥表格40份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複習圓的特徵,並請幼兒進入圓圓世界。

  (二)展開活動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比較所拿物品特徵,逐步歸納,提煉球體特徵,並用記錄的方法展現球體特徵。

  3教師小結球體特徵。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再次選擇所拿物品。

  5教師指導幼兒再次感知球體特徵,"來;自、屈;老師;教、案;並幫助個別幼兒分析所選物品是否球體。

  6請幼兒想一想,並說出生活中的球體。

  活動結束

  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圓形娃娃做一份是球體的禮物。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表格。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透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透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充套件了孩子的思維;最後,透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於平等的地位,讓他們儘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儘管我的語言中不乏資訊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製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範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於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於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後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後,積累的經驗會更加紮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3

  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徵。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師演示用的大範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後)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後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4.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後)、向左(右)等方向滾動,並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5.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6.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並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麼要做成球體形狀?

  8.活動結束。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4

  設計思路:

  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想即來源於本班幼兒的興趣—-愛玩弄一些球類玩具。為了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進行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同時根據本班幼兒喜歡探索及遊戲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玩遊戲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認識球體,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徵。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籃球、足球各1只,圓鏡子一面,一圓硬幣2-3枚,玻璃球2—3釦子2-3個,圓卡2-3張。

  學具:幼兒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膠球1只、圓卡1個。)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匯入課題。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小孩小孩真愛玩》,在遊戲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觀察物品,找出它們的不同,好嗎?”

  二、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

  1、幼兒自由觀察學具物品,並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像圓形卡片一樣的東西都是圓圓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樣的東西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

  三、瞭解球體特徵。

  1、繼續以遊戲形式請幼兒自由操作。(“現在就請你們都來摸一摸、比一比、滾一滾這些東西,看你能發現什麼?”)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東西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3、教師小結:扁圓形的東西只能向前或向後滾動;而球狀的東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所以我們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叫做球體。

  4、師生共說兒歌,理解球體的特徵。

  “球體球體圓溜溜,那邊看它都是圓,球體球體圓滾滾,哪邊推它都能滾。

  四、鞏固對球體特徵的認識。

  1、分類:將扁圓形物體與球體物體分類。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區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知道球體屬於立體圖形。

  六、延伸活動

  觀察幼兒用書的圖例,找一找哪個不是球體,想一想它們為什麼不是球體。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透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透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充套件了孩子的思維;最後,透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於平等的地位,讓他們儘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儘管我的語言中不乏資訊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製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範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於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於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後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後,積累的經驗會更加紮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徵,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後、左、右它都能轉動。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師演示用的大範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後)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後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後)、向左(右)等方向滾動,並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4、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並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麼要做成球體形狀?

  5、作操作材料,三個圖例中,找找哪個是球體,為什麼?

  6、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6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球體,以下這節課在找找、做做、說說的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初步感知、瞭解球體的主要特徵。每天更新大量免費優質教案,歡迎您的關注。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瞭解球體的主要特徵。

  2、比較、發現球體和圓形的不同,並樂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球、飛盤、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碟、圓環、硬幣、瓶蓋等及其圖片,筆和記錄表。

  2、環境佈置:圓圓世界--擺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種球體物品及圓環、光碟、飛盤、硬幣、瓶蓋等。

  活動過程:

  (一)以"圓圓世界"匯入活動,教師ppt展示圖片,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進入一個"圓圓世界",看看這個世界裡都有什麼東西?它們哪裡一樣?

  (二)引導幼兒在"圓圓世界"裡邊玩邊探索,初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介紹玩法和記錄要求;老師把他們請到了教室,待會兒小朋友們滾一滾,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是不是都可以滾,如果可以滾的就在這個圖示下面"√",不能滾的就打"×"。

  2、幼兒選擇"圓圓世界"裡的物品玩,教師觀察、引導他們;把玩的結果記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玩的結果: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哪些東西是不可以滾的?

  4、小結:原來,"圓圓世界"裡的東西都可以滾。

  (三)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師;"圓圓世界"裡的東西都可以滾,但可以隨便滾嗎?請小朋友們再去滾一滾,玩一玩這些東西。操作時請按照記錄表上的圖片指示進行,並且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再次探索,教師觀察、引導幼兒;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結果。

  4、小結:從各個方向來滾、滾來滾去都不會倒的這些東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四)引導幼兒找一找生活中的球體物品。

  1、師幼交流: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哪些東西是球體(如櫃子上的地球儀等)。

  2、師展示ppt,介紹生活中的球體及其作用,。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球體,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它們為什麼要做成球體?。

  3、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球體物品。

  師:回家以後你們再去找一找球體的東西,看一看這些東西有什麼作用,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總之,整個活動還是比較完整的。幼兒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情緒高漲,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7

  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徵。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師演示用的大範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後)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麼形狀的。"屈;老師、教,案網出處"請幼兒觀察後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後)、向左(右)等方向滾動,並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3、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4、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並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麼要做成球體形狀?

  5、活動結束。

  活動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誰會滾動》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球體,二是圓柱體。據此,我安排了兩次活動分別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了學習,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的非常活躍。現將第一部分的活動過程及活動效果做些簡要分析、在《認識球體》活動中,首先給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幣、光碟、小圓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後讓每個幼兒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讓他們知道球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再次讓每個幼兒用手中的球體分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滾動,用硬幣、光碟或小圓卡也分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滾動。通過幾次操作活動後,孩子們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滾動,而平面的圓則不能。這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了起來。但由於少數幼兒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著急,導致這些幼兒對於球體的特徵不夠明確。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數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主要特徵。

  2、在活動中讓大班幼兒自己說出、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佈置自選商場場景。(如:皮球、乒乓球、蘋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進入自選商場選購商品,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到自選商場去選商品,你們高不高興?在選商品的時候有一個要求,請你們把凡是可以滾動的東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裡面。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

  1、找出能滾動的物體。

  師:現在我來看看,你們選了些什麼商品,這些所有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麼不同呢?小朋友去試一試、滾一滾、想一想。

  2、請幼兒在玩中觀察、比較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有什麼不同。

  3、請幼兒上前玩一玩、講一講,並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

  師:(出示皮球與紙片)請幼兒試著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皮球、乒乓球都是球體。

  四、鞏固對球體的認識

  1、請幼兒在周圍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師:小朋友已經知道了什麼叫球體,現在就請你到邊上去把與球體相似的東西找出來。

  2、讓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結束活動

  在複習鞏固對球體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做出與球體相似的物品。

  師:電話鈴響,老師接(經理需要球體的商品),小朋友願意加工球體的產品嗎?“文章、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樣做球體,(教師邊說邊示範)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圓,做好後還可以試著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小朋友會做了嗎?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到加工廠去做球體的產品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玩遊戲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認識了球體,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徵,同時激發了孩子們喜歡關注生活中的問題、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球體的一般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能區分圓形和球體。

  2、讓幼兒發展比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乒乓球人手一個、硬幣人手一個、地球儀一個、珠子若干、紐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二、玩硬幣

  1、師:(出示硬幣)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請小朋友拿出硬幣玩一玩,玩好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範玩,教師小結。

  師: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後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師幼再玩一遍轉硬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

  師:我們一起玩把硬幣立在桌子上轉,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像什麼一樣?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後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師: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兒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後說出自己的感受。

  2、師小結。

  師: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圓起來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

  4、師小結: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的,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

  五、找找

  1、在籃子裡找出圓形和球體。

  2、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

  3、師小結。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東西都是球體,小朋友回去的時候可以在家裡找找看,哪些東西也是球體,明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再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首先反思自己。狀態不好,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太順。或者是教具準備不夠充分,或者是沒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覺整個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孩子講話沒什麼激情,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課堂的突發狀況。以後一定多跟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把各個環節之間緊密聯絡起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索幾何形體的興趣。

  2、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區分球體和圓柱體。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球體、圓柱體。

  難點:區別球體、圓柱體。

  活動準備:

  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若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

  活動過程:

  ㈠匯入

  出示圓紙片和球體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㈡展開

  1、認識球體。

  ⑴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受球體的特點。

  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透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點。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球體的特徵。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它摸起來怎麼樣?”

  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麼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表面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

  ⑶聯絡實際,請幼兒說說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

  2、認識圓柱體。

  ⑴出示圓柱體學具,幼兒操作比較。

  師:“這是什麼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和小朋友說一說!”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圓柱體的特點。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他摸起來怎麼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

  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⑶經驗拓展。

  ①請幼兒在筐子裡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瞭解這些物體儘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

  ②啟發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

  3、遊戲活動:“趕小豬”

  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

  ㈢結束

  1、教師評價活動。

  2、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1

  設計思路:

  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想即來源於本班幼兒的興趣—-愛玩弄一些球類玩具。為了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進行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同時根據本班幼兒喜歡探索及遊戲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玩遊戲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認識球體,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徵。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籃球、足球各1只,圓鏡子一面,一圓硬幣2-3枚,玻璃球2—3釦子2-3個,圓卡2-3張。

  學具:幼兒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膠球1只、圓卡1個。)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匯入課題。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小孩小孩真愛玩》,在遊戲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觀察物品,找出它們的不同,好嗎?”

  二、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

  1、幼兒自由觀察學具物品,並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像圓形卡片一樣的東西都是圓圓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樣的東西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

  三、瞭解球體特徵。

  1、繼續以遊戲形式請幼兒自由操作。(“現在就請你們都來摸一摸、比一比、滾一滾這些東西,看你能發現什麼?”)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東西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3、教師小結:扁圓形的東西只能向前或向後滾動;而球狀的東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所以我們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叫做球體。

  4、師生共說兒歌,理解球體的特徵。

  “球體球體圓溜溜,那邊看它都是圓,球體球體圓滾滾,哪邊推它都能滾。

  四、鞏固對球體特徵的認識。

  1、分類:將扁圓形物體與球體物體分類。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區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知道球體屬於立體圖形。

  六、延伸活動

  觀察幼兒用書的圖例,找一找哪個不是球體,想一想它們為什麼不是球體。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透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透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充套件了孩子的思維;最後,透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於平等的地位,讓他們儘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儘管我的語言中不乏資訊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製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範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於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於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後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後,積累的經驗會更加紮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數學活動《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探究精神。

  2、發展幼兒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3、透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特徵。

  4、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xx的玩法,學習按遊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圓圓世界(內有圓圓的會滾動的物體)白紙籃子膠泥表格40份

  (一)匯入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複習圓的特徵,並請幼兒進入圓圓世界。

  (二)展開活動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比較所拿物品特徵,逐步歸納,提煉球體特徵,並用記錄的方法展現球體特徵。

  3、教師小結球體特徵。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再次選擇所拿物品。

  5、教師指導幼兒再次感知球體特徵,並幫助個別幼兒分析所選物品是否球體。

  6、請幼兒想一想,並說出生活中的球體。

  活動結束:

  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圓形娃娃做一份是球體的禮物。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表格。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透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透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充套件了孩子的思維;最後,透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於平等的地位,讓他們儘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儘管我的語言中不乏資訊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製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範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於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於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後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後,積累的經驗會更加紮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