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方案計劃書2篇
合作方案計劃書2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合作方案計劃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合作方案計劃書1
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開展校企合作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合作,是專業快速發展,提高辦學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我校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
一、指導思想
為順應廣東經濟發展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技工教育發展的要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充套件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絡,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絡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校的指導思想,也是開啟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瞭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能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統一管理原則
校企合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統一,必須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校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階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校講座。透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以各科室正、副科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研究、確立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方式及步驟;
2.領導、組織校企合作的實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宣傳力度;
4.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改進,保證持續提高。
四、基本任務
根據學校的要求,每一專業方向要至少建立兩至三家有實質性合作、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應是該行業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處於同行業領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務:
1、接受學生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2、接受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於透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可以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以下是幾種合作模式。
1.“訂單”合作模式
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校
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定、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後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訂單班等。
2.工學交替模式
是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校發出用人訂單,並與學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合作企業接受職業、工作技能訓練,每學期實施輪換。學分制專業為企業員工優先錄取,實施階段性教學。
3.教學見習模式
是學生透過一定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後,為了解合作單位的產品、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合作企業對企業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並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製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4.頂崗實習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專業學習2年,第3年專業頂崗實習,即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後,採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建立標準化的流程(教學-實習-就業),它的實質是:一是注重實用技術;二是畢業可拿雙證(畢業證和資格證);三是保障就業。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5.合作建立職工培訓基地
根據各企業職工培訓特點及不同培訓方向或培訓教學的需要,與相關企業建立三種合作模式的職工培訓基地,一是企業獨立設定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企業或學校);二是不同企業同類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或企業);三是特殊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如電工、電焊、工程機械操作工培訓基地。
6.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學校長設專業的不同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資訊,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7.舉辦校企聯誼會及企業家報告會。學校每年舉辦校企聯誼會,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儘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業實行掛牌,簽訂協議,儀式明確職責,規範雙方的行為。
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援。企業保證在裝置、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援及人員的支援,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建立定期聯絡,瞭解校企合作資訊(包括合作內容、模式、進展情況、頂崗實習情況、招工資訊等),實現資源共享。
2.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引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
3.學校制定相關制度規範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標和獎懲措施。將開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況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不斷檢驗、改進校企合作工作。
合作方案計劃書2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加 強我院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深化校企合 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託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 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 展的合作機制,達到“雙贏”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學水 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我院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 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積極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 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群) 知識和技能,達到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 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 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並與企業共同組 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提供實習教學條件 並投入一定資金,用於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 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 學生畢業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後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透過前兩年(1-4 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 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 5 學期,根據企業 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 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 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 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 第 6 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 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薰陶,完 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 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鑑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週以上,讓學 生了解企業,瞭解生產流程和裝置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 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論聯絡實際,提高 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鑑定培訓點、培訓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 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專案和技術服務工作建 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援,獲取企業對 學校裝置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援和幫助。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作文業合作進行 相關的專案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 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 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專案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 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 作,達到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 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 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 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 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組化,以 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內 容均來自於實際工作任務模組,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 礎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 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 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 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 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係,實 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 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 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於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 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 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 可以先從講義入手,然後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逐步修正,過 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 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 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內容,提供市場 人才需求資訊,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 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 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 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 實踐能力。選派骨幹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鍊並管理學 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資訊,技術資訊和今後的發展 趨勢,有助於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定,改革教學 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 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 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 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儘早為就業 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一)新設定專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 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定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 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後,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 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定的科學性和現 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定與教學內容的安排 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徵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 課程設定及教學內容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絡,使學生在校期間 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 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 專業必須實施 1-2 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必須實施 1-2 門校企合作開 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儘量採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 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 系、 部每學年要選派 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 3 個月以上 的實踐鍛鍊,嚴格執行“關於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與鑑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 能力。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 3 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 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 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 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 分管校企合作工作,並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 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範雙方的行 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 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援。企業保證在裝置、場地等 條件上的支援及人員的支援,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 必須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 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 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 果,每年評選 2-3 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 評選 5-10 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 企合作完成的研發專案,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 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 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 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辦公室
二〇XX 年 XX 月 XX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