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2篇

高二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2篇

高二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1

  本節課採用情境教學法和合作探究法進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的學習,重難點突出,基本實現了三維教學目標,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

  一、課堂引入----激發學生參與對話的熱情

  本節課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影片和七人分粥的小故事的形式引出社會公平這個話題,這種課堂引入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此過程中充分肯定學生自己的體驗,激發了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二、環節設計----體現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本節課設計了階梯型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自主學習,透過問題的發現、突破,最後實現問題的解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與文字對話自己發現問題,又在與老師、學生及自我的對話中解決問題從而主動建構文字意義。

  三、學生參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本課在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環節設計了讓學生根據當前我國收入分配的現狀尋找相應的對策這一活動,注重學生的參與與合作探究,老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個別指導,在學生髮言的同時並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補充,由於時間的限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展開得還不夠充分。

  四、學生評價----體現發展性評價

  本課教師在課堂中充分開展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並善於運用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及時捕捉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診斷性評價方面略有不足。

  五、教師修養----展現教師專業能力,充分發揮教育機智

  本節課有一定難度但教師能自然過渡,從容完成,並在指導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能充分尊重學生和傾聽學生的觀點,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總之,本節課設計層次分明,環環相扣,運用多媒體手段,但又不拘泥於多媒體,有板書有討論,對待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一節不錯的新課。如果在生生對話和學生評價方面稍加改進,整節課效果會更好。

高二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2

  陳教師的這節公開課是探索對話式課堂教學方法的實驗課。課堂中,教師力求創設情景,科學設問,尊重學生,最佳化課件,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鼓勵,指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話。

  一、教學思想

  匯入的影片很能打動人心,幾乎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進入了教師創設的情景中。為接下來開展對話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問題的設計能關照學生的生活體驗,而且教師提問親切,生師互動熱絡,教師想擴大對話課堂教學效果的.意圖十分明顯。講解重難點問題時,能配合學生思考進度,逐步把思考的成果板書在黑板上,而不是採用標籤式的板書。這種隨著思維進展逐步板書,獨具教師個性,顯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最後用了一個圖表式的文字作課堂小結,這種知識系統化的文字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認識前提。學生進行生本對話的效率更高了,使學生在下課之後,對課堂所學的知識記憶猶在。本節課體現面向全體的學生,注意創設情景,開展對話式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說明講課老師具備較強的現代教育觀。

  二、教材處理和教法運用

  本課知識點多,涉及面廣,重難突出。授課老師綜合運用情景教學法,提問法,討論法,講授法,啟發法、小組探究等方法,突破重點難點,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匯入新課採用的教學影片很能調動學生情緒,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很有幫助,只是,影片中表現低收入群眾的情景較多,沒有強烈的對比。如果有相應的對比性情景相襯,比如高檔會所的裡面豪華與不遠處某個情景對比,等等。這樣的對比來那麼兩三個回合,反差越強烈,對學生思考問題越有幫助。

  我國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現狀這一環節教學中,學生情感很投入,雖然有可能擠掉“公平與效率”的時間,但慢節奏有利於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情感共鳴,為理解公平分配的意義埋下伏筆。

  教學重點突出。在講如何實現公平分配時,教師運用了小組討論法,探究法,提問法。課堂氣氛熱烈,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生師對話活躍,充分。教學難點突破在講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時,主要採用提問法和探究法,配合多媒體課件,主題明確,邏輯性強。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不乏俏皮話,這些細節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對話的積極性無疑起到了積級作用。

  課堂小結不是簡單地進行文字展示,還配合教師講解。四個部分的知識環環相扣,過度自然,充分展示了教師能準確把握教材體系及知識體系。

  除了匯入影片可以稍加改進之外,本人覺得,在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這個環節學生參與對話的積極性很高,但對話的深度與“我國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現狀”這個環節相比稍顯遜色。當然,教學註定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解決話的深度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