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1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一書,被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打動。

  這本書的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貧寒,自幼喪父,小小年紀便輟學上山砸石頭,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的重負,用血汗掙來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供妹妹讀書。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她依然對生活懷著無限的憧憬與希望,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艱難的生活作不屈的抗爭。19歲那年,作者因母親生病欠下鉅債而到上海打工,先後做過餐館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時裝公司技術員,吃盡千辛萬苦,但作者懷著一股“一定要出人頭地”的信念,頑強拼搏,終於在海納百川的大上海樹起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愛拼才會贏,有志者事必成!

  老師評語:文章語言準確,句子通順。小作者能夠把書中人物的故事描述出來,大致能夠抒發自己的感受。如果能夠把自己的感受描寫得在具體些就更好了。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2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當我讀完《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時,我深深地舒了口氣,淚水再次溢滿眼眶,悄然滑落,這已不知是第幾次因趙美萍的遭遇觸動內心那根小小心絃。我不知該如何講述趙美萍傳奇的人生經歷,也許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的那首冰心的小詩,最適合不過了吧。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是一本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勵志之書,是一本挑戰苦難人生的紀實佳作,講述了作者對命運的頑強抗爭,最後夢想成真的故事。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人生要盡力的度過每一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輕言放棄。作者趙美萍做到了,她不僅沒放棄,而且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出身卑微、家境貧窮、年幼喪父,這些沒能阻礙他的茁壯成長。砸石頭、服務員、服裝流水線女工,這些沒能壓垮她的頑強意志。她一步步的前進,懷著“一定要出人頭地的”堅定信念,終於在大上海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地盤。處在那樣困難的環境,我們很難想象作者趙美萍是以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執著,怎樣的堅強面對所處的困境。作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們,遇到一丁點困難,又是抱怨,又是哭訴,當我們真的面對這種困境時,又會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是放棄?是逃避?是頹廢?還是匆匆了結自己的生命。因此,這就是趙美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頑強不屈。

  “經歷是一筆財富,苦難是一座金礦!”,我敬佩她的頑強拼搏的意志,永不服輸的性格,最敬佩的是她那好學求知的精神。在艱苦的打工生涯中,她沒有放棄求知的慾望,沒有放棄她的摯愛—讀書。打工生涯艱辛忙碌,但她仍擠出時間讀書考證,生活環境艱難困苦,但她仍執筆耕耘理想種子。作為當代大學生,有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有傳道授業的老師陪伴,有書香四溢的寶庫——圖書館,有優美舒心的校園,有激動人心的各種競賽,這麼多的良好條件,本應看到的是積極向上的面孔,不斷進取的學生,如飢似渴的閱讀。然而,現在到處都是低頭族,電子書已經代替了紙質書。手機通訊已經代替了面對面交流,人們開始浮躁,不再靜下心來認真做事。其實,當你迷失自己時,想想正在辛苦勞作的父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想想身邊所提供得良好環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使人善辯。”既然閱讀有那麼多好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圖書館是個寶藏,其中珍品等待我們去發現。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好好把握現在,利用種種有利條件,去創造屬於我們的輝煌明天!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3

  很久沒寫什麼讀後感了,也很少去看書了。昨天朋友推薦我看《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今天看完了。感想甚多,雖然我們並沒有作者那麼多的苦難,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而且她的奮鬥史很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同時也感覺到了我在對於自己工作中一些錯誤的看法。

  我們很慶幸自己沒有那樣的經歷,看過的人都會想“我也是經歷那邊,會是怎樣的結果”。但是從文章中得知那些經歷對她以後的成長他堅忍認真的性格是有很大關聯的,所以作者自己說“那段不堪回首的砸石經歷已經成了我生命中的烙印,它時刻提醒著我:不要懈怠,不要停止,不要在寧靜而富足的現實生活面前停滯不前,也不要被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煩惱所擊垮。那麼苦難和艱辛的人生我都在少年時便經歷過了,還有什麼能夠摧毀我呢?”。其實這都是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得出的不同的結果。當你經歷過的時候它才會在你生命中變得深刻而有意義,所以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是可以選擇直接面對,直接挑戰的,困苦總會像紙老虎一樣的。讀完這本小說以下幾點是我非常深刻和學習的。

  一,工作中,認真、刻苦、敬業的精神;工作後我們不乏有許許多多的抱怨,認為老闆是在吸咱們的“血”認為老闆摳。其實別人之所以創業就是為了掙錢,節省開支,把金錢看的寶貴是每個老闆的天職。而且做老闆是準備賺錢的不是準備虧錢的。工作中我們應該首先想到的是我給公司帶來了多少的效益,給公司做了多少的貢獻。沒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而且要想到做好工作不是為公司,而是為自己。

  二,明確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夢想在那裡,自己的目標在那裡,以後要成為怎麼樣的人,要做怎麼樣的事這是需要明確好的。不管差距有多大,夢想有多難實現。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的去爭取。

  三,做出選擇前需要準備工作;比如你自己要想成為一個作家,那麼你就必須準備,準備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我認可的過程,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就盲目的過去,選擇一行之前沒有任何準備有的甚至不瞭解那一行,這樣怎麼會成功呢?首先自己都說服不了的話,更別談說說服那些“聰明人”

  四,別安於現狀;有野心,有夢想不是壞事情。人總是要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

  五,決定要做什麼就大膽去做;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認為自己能做到的,就要堅決一些,也就是說人要有果斷而明智的執行力。

  以上幾點第一點是我感受特別深的!同時也感覺是作者成功實現自己夢想的關鍵。

  都是大山走出來的孩子,雖然夢想不一樣,但是她行我一定也行,即使旁邊同意的人安於天命了。我們然要與各種苦難搏鬥,戰勝了那是屬於你的財富。沒戰勝那也是屬於你的經驗,唯有放棄你就什麼都沒了。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4

  自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一口氣看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不論是那個名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他們的骨子裡面有著積極向上的精神,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種不滅的信念!也讓我重新認識到,苦難的人生,是一種不滅的信念在支撐著前進的動力!

  好久沒有寫日誌裡,感覺對於自己內心的表達又顯得那麼生疏了!曾經對於自己的承諾沒有兌現,一而再,再而三的給自己找一些說服不了自己的藉口,來掩飾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安,每當看到別人曾經的青春是那樣的拼命,看到趙美華從一個砸過石頭,在餐館端過盤子,在服裝流水線上做過縫紉工、技術員,在廣告公司做過業務員……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重負,用掙來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供妹妹讀書。最後,她以小學文憑和發表的數百萬字作品,大膽應聘著名期刊《知音》雜誌社的編輯、記者,並被破例錄用。

  這樣的高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就如趙美華在應聘知音編輯時說的那句話一樣,苦難就是我的大學!沒有經歷磨難的人生是殘缺不全的人生,沒有經歷苦難的人生更不會珍惜這匆匆的時光!但我讀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彷彿書中的畫面歷歷在目,久久不能讓我平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了自己的家鄉,回想起了我的爸爸媽媽。看到生命一次次的奪走了身邊親人的生命,我只能告訴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誰也無法預測明天將會發生什麼,生命最終逃不過規律的輪迴,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有去面對的。直到今天我還未曾想明白,我要在我有限的生命裡留下一些什麼,只是這樣碌碌無為!更沒有明確的方向,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但卻未曾找到。有人問我,你的理想,你的目標是什麼,我最終不能夠給別人一個明確的答案。

  總想把這段時間的經歷給翻了出來,重新靜下心來思考今後的路在何方,我最恐懼的不是苦難,而是沒有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也會讓人慢慢的在紛擾的人世間沉淪下去,耗盡了畢生的時光也沒留下什麼,帶給自己只是那些遺憾。

  總想給自己一個期限,卻不知道這個期限是多久!現在給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一些事情總要經歷過,才能給自己一個兌現夢想的承諾!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5

  2014年1月14號看完了趙美萍的《我的大學我的苦難》。看的過程中,掉了好幾次淚,為作者坎坷的命運。邊讀我邊在腦海裡勾勒著一個小女孩苦苦掙扎著的畫面——6歲喪父的她是如何眼睜睜地看著從此與至愛的父親陰陽相隔,迫於生計被賣作童養媳的她是如何在別人家裡挨餓受凍飽受欺凌,13歲的她是如何扛起笨重的鐵錘砸碎一塊塊巨石,她又是如何面對縫紉師傅的嘲笑和打擊,後來奔波到上海的她又是如何的幹起洗碗端盤子的活計,而後來的後來,她又是如何在那家縫紉工廠裡出人頭地,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她是如何默默地經營著自己的夢想,看書、爬格子、發文章,是怎樣的一種信念支撐著她苦心經營著。

  從江蘇到安徽,從安徽到上海,從上海到武漢,小學畢業的她從無助的採石女到縫紉工到洗碗工到技術工到《知音》雜誌社知名編輯,她一直在命運的風口浪尖上奮力搏擊。而今,終於攀上高山採摘到仙草,終於潛入水底覓得驪珠。

  不禁想起《紅日》裡面的歌詞——”命運總是顛沛流離,命運總是曲折離奇”。但是命運從來不會捉弄一個自強不息永不放棄自己的人。

  和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相比,我自己的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從5歲上學到今年25歲一直都過著幾乎無憂無慮的生活,雖然期間經歷過幾次比較大的波折,但是跟作者的比起來,真的不足掛齒。我時常抱怨自己沒有出身在書香門第,時常抱怨自己沒有溫柔體貼的父母,時常抱怨父母不能給我帶來榮耀,時常抱怨我不能很好的發展是因為家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時常抱怨我不能做成某件事是因為我精力有限。其實呢,往往是我自己在給自己設限。

  畢竟過了20年衣食無憂的日子了。雖然談不上高階洋氣上檔次。但父母也盡力了。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我的抱怨太多而感恩不足。我也常常感覺自卑,為一些和我某些朋友格格不入的小事,為我遲遲沒有融入這個城市,為我的血液裡將永遠流淌著農村人的質樸。或許,我應該像作者一樣去闖一闖去拼一拼。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臣服於命運,但內心決不妥協,在我能爭取的範圍內奮力前進!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6

  石縫間夾生的野草,有著最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條件怎樣艱苦,它都要努力成長,迎接陽光的照耀,迎接雨露的滋潤,迎接風兒的安慰,這句話用在作家趙美萍身上再恰當不過。

  我在塔讀文學書城裡隨意瀏覽,被《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我沒上過大學,想著大學裡的文化氛圍,書香校園,人文環境都很好,對大學一直都充滿著憧憬,怎麼上過大學的人會說它是苦難,帶著疑問,帶著好奇,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自傳,而是作家趙美萍挑戰苦難人生的真實故事。她出身卑微,家境貧窮,自幼喪父,當過童養媳,遭受過村霸惡魔的欺負,親人的冷落,迫不得已跟著母親逃到安徽,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十四歲便退學上山砸石頭,用柔弱的雙肩挑起生活的重擔,供妹妹讀書,供年老體邁的生病母親和繼父。繼父家裡一貧如洗,就這也要遭受他家人的橫眉冷對,怕她爭奪繼父的家產。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她依然對生活懷著無限的憧憬與希翼,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艱難的生活做著頑強不屈的抗爭。十九歲,在上海打工,做過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服裝廠技術員……吃盡千辛萬苦,但她仍然懷著堅強地信念,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在打工之餘,堅持寫作,筆耕不輟,最後成了一位知音雜誌社的編輯,終於破繭成蝶。真的是“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當我看完這本書,淚流滿面。自己也出生在農村,年齡跟趙老師相仿,她所吃的那種苦,我能想象到、體會到。我被趙老師這種頑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動。回想自己生活的那種苦,跟趙老師比起來那就不叫苦。我們比趙老師幸運,所以更要懂得珍惜,找到自己的追求,更要努力地奮鬥。

  面對生活的挫折,抱怨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逃避是懦弱的表現,脆弱更不是放棄的理由。我們要有自己的追求,人生很短,我們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對於苦難,它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是災難和挫折,也可以是挑戰和機遇,不同的態度造就不同的人生。在前進人生的道路上,無論經歷了多少苦難,我們都不應該放棄,像趙老師一樣,活出自己靈魂的重量,這樣才能完善我們的人格,接受社會的洗禮,找到豐富的內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透過這本書,我也意識到自己對女兒的教育方式要發生改變,因為有些溺愛孩子,生怕她吃一丁點兒苦,現在意識到錯了,我不讓她現在苦,以後世界會讓她更苦。亡羊補牢為之不晚,讓孩子在這本書中感悟苦難的力量,明白苦難也是一種財富,如果生活沒有苦難,就像一覽無餘的平地,既沒有挑戰,又沒有好奇!戰勝苦難,苦難是財富,被苦難戰勝,苦難是災難。願我的女兒幸福地生活,如果不能,讓她在苦難中學會勇敢和堅強!(李建宇)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7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是時在《知音》雜誌編輯趙美萍老師寫的自傳型別的文章。她從一個小學畢業生成為《知音》的編輯,這一路來,期間的奮鬥與挫折,數不勝數。

  她在失去父親後,經過千萬的波折,她和母親妹妹從蘇北的農村來到安徽的繼父家裡,但生活卻沒有絲毫的好轉,生在他鄉處處受人排擠和欺負,母親和繼父的婚姻也並不幸福,小學畢業的她不得已離開學校到山上當起了採石女,拼命賺錢養家。聽到同存一個在上海打工的人講起外面精彩的世界。不敢人生就此下去的她去了上海。她最早在一家餐館做幫工,因為老本的騷擾憤然辭去。之後她進了童裝廠,她在周圍人的質疑和不屑中一步步做出自己成績。在介紹與童裝廠的合約之後。趙美萍決然的跳槽進了廣告公司,開始了與文字有關的工作。在這家公司,她創造了最短時間拉到業務的記錄。後來,他在強烈的競爭下成為《知音》的編輯,進入雜誌社後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編輯和寫作中去。如今,她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成了眾人羨慕的成功者。

  從趙美萍的親身經歷中我深刻的感覺到一個人如果真的想成功,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的,而且我們所謂的苦難想對她而言根本算不了什麼。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在為自己找藉口,總是抱怨別人不給我們機會,或家裡條件太差,從小沒經過培養,甚至還會認為是別人影響了自己。我們總是喜歡逃避責任,遇到一點小錯則就不敢面對。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條件太好了,從小就沒受過什麼苦,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不會想到以後我們的人生該怎麼辦。由此,我想現在的我也因該是真個樣子吧。

  剛開始來到大學,我就對自己說我要怎樣怎樣,鬥志昂揚。可是在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之後,就開始不自信了,很多事都不敢嘗試,怕自己會被別人笑話。雖然自己知道,只要努力去做了,根本就沒人嘲笑你,但是一直都走不出自己的那個圈圈。曾有過幾次嘗試,但是結果都不怎好。也就因為這樣,自己就越來越不相信自己了,總是在沒開始時就否定自己。因此,以致現在的自己什麼能力都沒得到提高。但看了這本書後,我真的覺得我不能就此下去,趙美萍她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雖然苦難一次又一次降臨在她身上,但她並沒有屈服於命運,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執著的信念戰勝了它們。而我的那些苦難算得了什麼呀,還有我現在又有什麼資本不前進呢?

  大一快過去了,過去浪費的時間已不能挽回了。我現只想好好珍惜現在的,努力為我的夢想奮鬥。我想,從現在起,我不可以再做一個膽小鬼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堅強的面對。我相信,任何苦難都不能讓一個為夢想執著的人倒下。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8

  有志者,事竟成,那無志者呢?今天,我讀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篇小說,使我對“志”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主人公趙麗萍從一個農村小丫頭,立志要打拼,結果步步高昇,成為打工妹,技術員,編輯最後小有名氣。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那麼苦難便是這條路上的坎;如果說人生是一袋面,那麼苦難便是一個篩子;如果說人生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那麼苦難就是通向成功路的奠基石、

  到這裡,我不由想起了模範共青團員劉玲。劉玲是北京五十五中的學生,七年前,她患了骨癌,左腿脛骨被烤成“木炭”,鑽心的疼痛是她夜不成寐,但她仍樂觀向上。她趁同學們不在時為大家做貢獻。老師同學心疼她,但她仍然這樣去做。住院時,她碰到一個病友,因無藥可救而亂叫。她走過去,為那阿姨唱了支歌,歌聲感動了不少的人,其中就包括那位阿姨。她自知自己已無法扭轉病勢,但仍手不離書,生怕丟了功課。

  劉玲的事給我們大家都點亮了思維,難道窮人,鄉下人。相貌不好的人就幹不得大事業嗎?比如我,臉上有粉刺,相貌不佳,可相貌不佳又怎樣?我還不是活了14年,何況學習成績也不錯。從我小時候,心中就埋下了這樣一顆種子:提升實力,讓別人看得起自己,用實力挽回自己丟失的尊嚴。而如今,我實現了,我在初一(2)班立足了,也成功挽回了自己在以前丟失的尊嚴。可見,人有了志向,無論在哪,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強者,可以忍辱負重,但就對不能忘記。你在苦難中前進,就是在磨礪中前行。難怪,作者會把苦難比作大學!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9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個叫《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我為文中趙美萍的童年感到悲哀與同情。她的童年時灰暗的,灰暗而又那麼的遙遙無期。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一個貧苦,無知的年代。

  他家裡和她一起生活的有母親,父親,和一個比她小4歲的妹妹。小學那年,他的父親由於麻瘋病,被遣送到了醫院。兒時的玩伴說她是麻瘋病的女兒,故意的疏遠她,更可怕的是,他們就因為這個欺負,甚至是欺打她們。弱小的心靈倍受踐踏。但是她要堅強,弱小的她知道不能在這個時候軟弱下去。爸爸的病很嚴重,加上母親也是一身子病痛,妹妹的幼小,家裡的貧困,不的不逼她堅強而且成熟起來。是的,成熟。於是她一個小學4年紀的女孩子擔當了家裡的勞務,早上起床,給家裡做飯,然後撿牛糞,拱豬,等等一些本該是大人擔當的活,然後去學校。晚上回來又要重複著早上的動作,夜裡她就拿著書看,因為看書已經成了她在家裡的唯一娛樂。

  終於在幾個月後聽到了她父親要出院的訊息。這一訊息便成了她精神上的支柱,因為疼愛她的爸爸出院,就代表著她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過做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像現在已樣。暑假媽媽把去醫院裡照顧爸爸的事情交給了她,她很高興的去了,就在去了不久的一天,也就是爸爸應該出院的那天早上一個斷絕了他期望的噩耗傳來,由於護士打錯了藥劑,她爸爸迅速的死亡,她靠在全身蓋著白布的父親身上,哭的是那麼的傷痛欲絕,外人的聲音漸漸的模糊。爸爸的死在她受創的心靈上又劃上了一道口子,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媽媽聞訊趕來,直接暈倒在了醫院門口。後來醫院給了20塊錢的安葬費,帶著爸爸的屍體回到了家裡。從此她的生活越來越黑暗。

  媽媽的病是屬於那種很突然的病,一秒鐘前好好的,但是一秒鐘後或許她會暈倒。後來她得知爸爸並不是媽媽的原配。媽媽年輕的時候,外公給媽媽定的娃娃親,嫁給了一個五毒俱全的男人,男人三番兩次的毆打母親,母親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後來那男的被抓去坐牢了,媽媽才獲得了重生,後來才和爸爸在一起。

  就在幾天後那男的居然再次的找到了母親。由於父親的死,她們顯得是那麼的無助。那男的要求母親繼續和他在一起生活,但母親死都不從。母親招到了一次一次的威脅和毆打。又一次他居然揚言要殺掉她們,無奈之下,一家3口決定逃出那男人的視線,在出逃的那段時間,她懂得了親戚的虛偽。她們逃到了一個遠方的.姨家裡,姨收留了她們,後來母親走了,帶著妹妹去了一個遙遠的城市——安徽。把她一個人丟在了家鄉。然後叫一個陌生的男人收留了她,條件的她得當男人兒子的童養媳而且得供她上學。媽媽的作為讓幼小的她開始怨恨母親。

  從此,她便在這男人家裡生活,但是生活的是那麼的低賤,她是多麼的期盼母親能夠回來帶她一起去安徽生活。

  後來母親過來看望她,並且哀求安徽男人帶她一起去安徽,後來經過母親的哀求,終於答應下來。同時還得哀求現在照顧她的男人放她走。後來他如願以償的和她們來到了安徽。

  但是繼父家裡並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樣,依然是一貧如洗。一間只有3室的房子,住著繼父的弟弟一家人,以及她們一家人,狹小的空間擁擠的猶如一道狹縫。她知道她並沒有擺脫命運。

  小學畢業那年,她憑優秀的成績被重點初中錄取,但是繼父卻沒有多餘的錢供她上初中。只好輟學在家。後來12歲的她去砸石料。悲惡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她18歲,18歲那年母親病重了,惡性膽囊炎,家裡負起了沉重的債務。1100多元,對那時候來說已經是一筆鉅額。

  同村的男孩子在上海打工回來,她便和他一起去了上海。幾經波折,最後在一家服裝廠做功。在她心裡,她再也不想回到那個對於她來說,每天都是噩夢的家。所以讓她深知,她必須要做的比別人出色,過的比別人更好。於是她便在上海人的歧視,和冷嘲熱諷下堅強的工作下去,透過總總的努力,獲得了日本老闆的認可。同時她的文筆也被部分人所熟知。但是她從小的經歷使他更加的不安於現狀,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離開了那個她工作了6年的工廠。

  一路的艱辛,一路的努力,她最後終於完成了一個,小學文憑,當上《知音》編輯的奇蹟。

  一個小學文憑的人,尚能做出這番業績,是在是不容易。更是讓所謂的大學生感到汗顏,她之所以能夠成功,我想這便是驗證了古人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脛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幸福亂其所為"吧,人的一生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但是隻要你認真的對待,樂觀的對待所有問題,把所有的不幸當成你成功的動力,那麼,成功之路便在腳下。最後她說,“我很慶幸我能夠有這麼苦難的人身,如果沒有這些,我不知道我現在是怎麼樣的”是的,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一所叫做苦難的大學,它究竟能夠培養多少成功之人呢。苦難,他孕育的是那份不甘,逆流向上的精神。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10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的作者是趙美萍,在這本書裡,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了講述那象牙塔裡的帶著不羈,迷茫與痛苦的青春,因為經受了生活太多不公平待遇而自卑,怯弱的小女孩形象,他最親愛的爸爸,因為麻風去世,這個家在瞬間崩塌,而母女三人也從此步入了永無止境的黑暗。她和妹妹還有媽媽三人相依為命,即使這樣,命運的天平也不會向他們傾斜一點點,因為被村上的惡霸纏上,在那個法制還不健全的時代,他們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

  “成長是痛苦的,而生活並未停止成長。”這是本書開始的第一句話。而奠定這痛苦基調、過早而又徹底地摧毀了縈繞於作者懵懂幼年的平靜與溫馨的,是一場不期而至,猝不及防的災難—父親的病變。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的作者趙美萍從未踏進過大學,但有著很多大學生不可及的睿智。其實苦難才是最好的大學,他可以磨礪我們的意志,小女孩的成長史痛苦卻又振奮人心,就像破繭的蝴蝶,那是大自然最好的安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趙美萍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就像一顆被壓在大石下的野草,不管遇到怎樣的壓力,都不要停止生長。用野草一樣的生命力,直面我們的工作中任何挑戰。

  閱讀,讓她明白了:苦難是一筆財富。所以她在後來的生活中將她的自信,堅忍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樣的堅忍,讓她在進入那個廣告公司後創下了用最短時間拉到業務的記錄。而對於文學的堅持,則成就了她的編輯工作。

  雖然只是小學畢業,但她憑著對文學的熱忱與堅持,四處投稿,因此與《知音》結下不解之緣。在參加《知音》筆友會時,她無意間聽說《知音》要面向全國應徵編輯,雖然三個應徵要求中有兩項與她無緣:一是大學本科學歷;一是三年的編輯工作經驗。但不服輸的她決定冒險一試。她將發過的作品全部複製寄給雜誌社,期望打動考官。最終她成功了,用她的苦難財富!

  此書中,作者這樣描述自己:“如果用植物來比喻那時的我,狗尾草應該是最恰當的——它在農村隨處可見,任何動物都不喜歡它,但它總是倔強而卑微地生長著。任何雪雨風暴都不能使它徹底苦味和滅絕。”是啊,風雨無法摧殘,野火無法燒盡,霜雪無法凍殘,這就是生命和意志的了力量。

  看完本書,我的心態變得很好了。面對一些會讓自己難過的事,不會讓自己無厘頭的亂想,自己發呆,自己痛苦,我也看得很開了,生活應該是鍛鍊,創造自我,而不是糾結毫無意義的事。面對生活,抱怨不是應有的態度,逃避不是合適的方法,脆弱不是放棄的理由。只有泰然迎上去,走過崎嶇和荊棘,才能達到更遠的目標和更廣的高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