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讀書的讀後感範文

寒假讀書的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寒假讀書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寒假讀書的讀後感1

  一夜,確切的說是徹夜,讀完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知道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說,一夜看完有點走馬觀花之嫌。但是不論怎樣不負責任的閱讀方式都會給讀者一個基本的印象,而這個印象對於我來說是很深很深的,所以我將這個印象寫出來,同時寫一下我的觀感。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發生地點在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說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裡,中國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代裡,文化革命結束了,鄧小平上臺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

  我不想詳細的敘述小說的內容,實際上裡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顯然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緻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裡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隨口都能數出好多。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

  顯然,我無法做小說評論,這當然是因為水平的原因。但是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實際上筆者本人也不曾有過真正的瞭解和認知。

  如果要有這種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須經歷過農村生活。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這就是《許三關獻血記》。這些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寒假讀書的讀後感2

  這個寒假,你過得怎樣?旅遊?看電影?做作業?我呀,在家裡潛心修煉,讀了好多書,現在,讓我為大家進行“現場直播。”

  一、起床拿書記

  “主人,主人,來電話了……”“誰呀……哦!噹噹網包裹,書!……好,馬上!”我一聽書到貨了,馬上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樓下,連拖鞋都沒換,最後,披頭散髮,穿著拖鞋和睡衣,火燒眉毛似的到了小區門口,終於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書,我捧著書,美滋滋地上了樓。

  二、廢寢忘食記

  “鄧子萌,吃飯了!”媽媽在廚房裡大聲叫道。“我在看書,馬上!”書中主人翁遇到了危險,他……“吃飯了!”“等會兒~”糟糕,他掉下去了,下面……我的'頭上有一顆顆的小汗珠。“鄧子萌!!!”老媽怒吼道,“你再不過來,我可把書收了,叫你永遠找不到它!!”“這……”我放下書,急急忙忙跑去吃飯了。

  三、閱讀記

  我看的這本好書叫《菌兒自傳》,作者高士其爺爺站在細菌的角度,寫了細菌的衣食住行,真有趣!喜歡科普知識以及生物學方面的同學們,不妨去結識這個朋友啊!另外,我還了一首小詩哦!

  人類的肚腸,是我的天堂,

  在那兒,沒有千焦凍餓的恐慌,

  在那兒,只有吃不盡的食量。

  四、讀書享受記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覺得人體實在太奇妙了!顯微鏡裡的世界也顯得格外神秘,紅細胞,白細胞,是正義的勇者,真是好樣兒的,打敗細菌為人體的健康。除了讀了《菌兒自傳》,我還讀了《女巫》,《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我的媽媽是精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