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讀後感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讀後感1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一本不太厚也不太大的書。全書375頁,不過3萬字,穿插於字裡行間的,是大量的畫作。

  這其實是一個父親寫給女兒的書信集,信中之所以配有許多的畫,是因為,當父親開始給女兒寫信的時候,女兒只有八歲,她不能識得足夠多的文字,但是,她可以看懂更為直白的畫。

  是的,這位父親是一名畫家,他的名字叫丁午。或許,這個名字我們聽起來比較陌生,但是,我們一定熟悉《機器貓》《櫻桃小丸子》,首度引進這些日本動漫的就是這位丁午先生,“機器貓”的名字正源自他的筆下。

  1952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丁午一直擔任《中國青年報》的美編。1969年,他隨同報社人員下放河南黃湖“五七”幹校,八歲的女兒小艾留在了北京。獨處黃湖的日子裡,他是那樣地思念女兒,於是不斷地給她寫信,這些信的開頭幾乎都是一個模式:“親愛的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於是這句話的主體成為了這本書的名字。

  從1969年5月到1972年8月,長達三年多的時間裡,父親給女兒寫了很多很多的信,留存下來的61封,結集出版。

  在家信裡,他用畫的形式告知女兒,他在幹校做磚、當木匠、養豬、割麥子、吃蛇蛋、游泳、生病;他用畫的形式告知女兒,什麼是菱角,什麼是蓮蓬,什麼是田螺;他同樣用畫的形式告知女兒,怎樣抓青蛙,怎樣挖魚塘,怎樣割麥,怎樣插秧。在女兒十歲生日那天,他畫了一組畫,描述女兒的成長經歷;當他生病的時候,他把同事們照顧自己、看望自己的畫面展現給女兒,教育她要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他把自己克服困難的畫面展現給女兒,教育女兒要做一個勇敢的人。

  “小艾,你看見過小毛驢嗎?你知道它愛吃什麼東西?它最愛吃爸爸的畫。就像小艾吃山楂片一樣。小毛驢把爸爸貼在牆上的畫都給吃了。”

  “遠處看見一顆樹,樹上有好多樹葉,可是冬天樹上應該沒有樹葉呀!這是怎麼回事?走近一瞧,樹葉都飛了,原來樹上不是樹葉,是一大群小鳥,人走過來,它們就飛了!”

  ......

  妙趣橫生,真摯動人,每一封畫出來的書信裡,都藏著濃得化不開的父愛。

  充斥丁先生家書的,是燦爛的笑臉,是隨處可見的“你說好玩嗎?”的字樣。我們在閱讀中常常會忍俊不禁,我們甚至試圖還原一份詩意化、趣味化的幹校生活。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淚水終於溢位我的眼眶。

  不可逆轉的無奈,長相思的苦楚,化成苦中作樂的文字與圖畫。時過四十餘年後,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可以讀懂這位父親藏在笑臉後的'痛,讀懂他點綴在字裡行間的淡淡憂傷。

  當我們讓時光倒移,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丁先生的黃湖歲月,我不禁憶起另外一本書:《葉聖陶葉至善幹校家書》。

  無獨有偶,同樣在黃湖與北京兩地,葉聖陶父子也用書信進行了長達三年的交流。的確如此,作為丁午的同事,葉聖陶之子葉聖善也下放黃湖幹校。

  在這對成年父子的家信裡,我們讀到了更為真實的黃湖歲月:住在真正的牛棚裡,被牛糞打溼弄髒的衣服來不及洗也來不及幹,就又穿上開始勞動。農忙的時候一天只能睡上三四個小時……

  對一個長期拿筆的知識分子來說,這是徹頭徹尾的高強度勞動。

  “明天有許多叔叔阿姨要回北京,可是爸爸還不能走,爸爸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做完。爸爸還要給鴨子住的房子做兩個門……”在其中的一封信中,丁午對女兒說。

  對一個戀家的父親,這是十足的心靈磨礪。

  但是,作為一個父親,當時的他只希望給遠方的女兒以快樂。

  看不到勞動環境的惡劣,即便是高燒七天的日子,丁午都會給女兒畫一幅痊癒後壯實的模樣。

  “閱讀這些信件曾給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和遐思。”今天,已經年過五旬的小艾說。這個被愛擁抱的女孩,她為那個年代抹上了一縷亮色。

  丁午的一生畫過許多的畫,可是在他心裡,最珍貴的依然是當年畫給女兒的畫。遺憾的是,直到臨終前,他都沒有找到這些畫。然而,意外卻發生在家人為他清理遺物的時候,這些畫突然呈現於眼前。

  遺作往往潛伏著巨大的能量。不是嗎?公元前154年,西漢王朝意外地在牆縫裡發現了一批竹簡,這便是影響了中國文化數千年的《尚書》。二次大戰後,一位德國父親收到故去女兒的一批日記手稿,這便是讓世界蕩起漣漪的《安妮日記》。

  誠然,丁午家書沒有《尚書》中的深邃和奧妙,也沒有《安妮日記》裡的曠世災難與恐怖。但是,用獨特的角度再現中國的“五七”幹校,《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讓你在苦痛中咀嚼溫暖,在悲傷中品味甘甜。特殊的歷史環境與特別的表達方式,賦予了它的獨一無二。縱然冰心、沈從文、費孝通等數不清的文化巨匠都留下過幹校家書,但是,唯有父親丁午,他把一份家國憂傷隱藏在溫馨與風趣的親情背後,讓我們在微笑中淚溼衣衫,更顯彌足珍貴。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卻因為落筆之初,作者就抱著一顆童心與愛心,以至成書的時候,可以和讀者一起,把歲月的酸楚一點點地揉碎、消融,呈現出一派陽光燦爛。

  在這篇讀後感的結尾,我需要交待一下那個幸福的小艾。她後來東渡東瀛,又橫跨太平洋,在父親給她的書信集中,收錄了她的一篇文章《我特別特別地想你》,在文章的結尾,她說:

  “也許幼年去火車站給父親送行時,我就應該得到這個教訓:我的眼淚並沒有留住父親。去年父親病重時,我們的淚水還是沒有能把他留住。如今,已經不需要給他寫信了,但我仍舊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地想他。”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讀後感2

  在我八歲生日時,爸爸送我一本書,《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如今,它是我的最愛。

  這是一本十分很特別的書。是漫畫家丁午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幹校”勞動期間寫給八歲女兒小艾的信。因為小艾只有八歲,認不了多少字,聰明的丁午就把信的內容畫出來。書中六十一封信半是文字半是畫,就像今天的繪本。這樣的書不僅我沒見過,就連爸爸也沒見過。

  爸爸送書給我時,我也認不了多少字,加上書裡的字都是手寫體,我根本看不懂。於是爸爸就一頁一頁念給我聽,邊念邊解釋。

  書中的內容十分有趣,放牛、餵豬、釣魚、捉青蛙、演節目、做木匠。爸爸來自農村,所有這些事他都經歷過,因此講得繪聲繪色,我聽得入了迷。

  我之所以珍愛這本書,最主要是因為爸爸帶給我的那種特別的讀書感受。

  爸爸總在他心情很好的週末或夜晚,半躺在沙發上給我念這本書。我呢,像小貓一樣鑽進他的懷裡。他一手拿書,一手摟著我,用他厚重的聲音慢慢地念起來。有時候,爸爸會插一段他小時候親歷的小笑話,聽得我手舞足蹈,哈哈大笑。有時我們會完全沉浸到丁午和小艾的情感中去。爸爸的聲音會哽咽住,我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爸爸唸書時,我的臉上時不時會拂過一陣熱熱的鼻息,耳朵也會聽到從爸爸胸腔裡發出的嗡嗡聲。每當唸到“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時,爸爸摟著我的手會微微用一點力。這時的我,心是暖暖的,整個人彷彿融化在爸爸的身體裡。

  這是一種特別奇妙的感覺。

  現在,我已經熟悉書中的所有細節,也認得書中的每一個字。可是,我仍然喜歡依偎在爸爸的懷裡,聽他一遍遍地念,一遍遍地講。

  自從有了這本書,我和爸爸就多了一些默契。每天放學後,我會在回家的路上接到爸爸的電話,聽我報告當天發生的新鮮事。如果爸爸工作太忙,沒能及時給我電話,我就會在下班前打他電話,問他回不回家吃晚飯。

  記得去年暑假和媽媽一起回老家看外婆,爸爸有工作不能同行。臨行前,我將這本《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放在爸爸的案頭,讓它陪伴爸爸。爸爸呢,總在日暮時分打來電話,而且開頭一定是那句——“安安,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我聽了,心裡特別的溫暖。

  幸福也許是對比出來的。我常想,小艾那個年代,沒有手機也沒有網際網路,半個多月才能收到一次信,一年難得有一次機會團聚。而我每天有爸爸媽媽陪伴,偶爾分開,也可以打電話、聊微信、發照片。那怕沒有零食、沒有玩具、沒有圖書,沒有朋友,我也是幸福的。因為,畢竟還有爸爸摟著我講故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