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讀後感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讀後感1

  給自己制定的每月兩本書計劃終於開始施行,《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第一本吧!總體來說,讀後自己的收穫還是挺大的。

  第一,說話的重要性,正如裡邊所說,有一身肌肉,單位開會或者報告時不一定會讓你展示,唱歌唱的好給女友道歉不一定給你唱歌機會。所以能夠把話說好正的很重要。自己欠缺的也真是這點,所以需要好好學習培養。

  第二,人的外表不代表什麼,只要能把自己的氣質展現出來。說什麼養的話才代表是什麼樣的人。並不是說不注重外表,但是外表不是決定性的。說話的字裡行間體現了一個的性格品質以及文化修養。自己之前就走入了一個誤區,看人很看重外表,特別是女性。修養氣質比外表重要的多,自己需要培養這方面的素質,學會看人並且與對的人交往。

  第三,沉默問題,有時如果實在沒有話題就不要刻意去交談,有時在一些人多場合沉默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主人請客時由於主人比較忙,不要刻意去和他嘮家常,而是要幫他招待好來的客人,他會非常感激你的。

  第四,吃虧有時才是佔便宜,這話一點兒不假,從小爸爸就這麼跟自己說,其實一直不是很理解。為了無謂的話題跟朋友爭個耳紅面赤真是毫無意義,不如把所謂的“勝利”讓給對方,學會適當的“認輸”。當然是不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碰到關係的核心利益的事還是必須據理力爭的。還有就是不要貪圖小便宜。平時要反省自己,如果自己做錯了要放下面子承認錯誤,給對方道歉,這點兒很重要。

  第五,說話要多費些心,說一些讓對方能接的下去的話題,比如問問題,問的越仔細越好,讓對方能夠暢所欲言,並且要拓展,各個方面,其實有時不是沒有話題,而是自己不動腦筋。遇到人或者跟別人交談時,要看他的眼睛,這樣才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也能表現自己的誠意和信心。不要眼神閃躲,自己這方面差很多,以後要注意。並且要把對方放在心裡,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多為對方著想。對待別人要多表現出體貼的一面,關心對方,把為對方著想的地方表現出來,要不然別人怎麼會知道你為了他著想呢?你的心思如果不說出來別人是猜不透的。

  第六,一個話題卡住了,就可以換下一個話題,別要抱著一個話題不放。說道話題,重要的就是要廣泛涉獵,多讀書,多思考,平時事情上多留心,總結歸納,其實話題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每個人都喜歡聊自己,所以要儘量讓對方能夠很好的表現自己,讓他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多說一些為什麼啊,是不是啊,怎麼會呢,你太幸運啦這些話,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所以要多表揚別人,別人的突出的地方,還有就是不要說的很空洞,要找到他希望別人表揚的地方,否則別人會認為你不夠真誠。還有就是多把周圍一個人表揚誇獎另外一個人的話轉給這個人聽,這樣才會越來越受歡迎,借用別人這個題目來表揚一個人是很明智的一件事,不管別人說沒說,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

  第七,這一點就是一章的那個題目,遇到尖銳的問題,可以退一兩步來考慮,話不要說的太直了。就如那個例子,你的一個好朋友吸毒了,你想勸他,如果直接跟他說,他不可能聽的進去的,可以退兩步想,為什麼他會吸毒啊?就會想肯定是越到不開心的事或者有難言之隱吧,這樣就可以朝這方面去想,跟對方聊他不開心的事,如果對方能夠感受到你的真誠,那麼他會把吸毒的事情告訴你,你才好更好的勸他。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這樣的,可以退一兩步來想,這樣就會豁然開朗。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什麼,站在對方立場考慮他希望甚至他渴望什麼,需要什麼,然後朝這方面去聊就會聊很多,有話題可聊。

  第八,說話可以適度的挑釁,才能顯得大家關係很好。有時要體現出一種壞壞的感覺,如果老是像自己以前那樣做一個聽話守紀律的好孩子,很難放開自己,別人也很難接近自己。有時要拿自己開涮,講一些自己的糗事,讓大家開心,這樣是很鍛鍊人的,也可以很好的拉近和大家的距離。

  最後就是要避免交淺言深,避開地雷,其實說到底,說話就是要多站在別人立場上考慮,想一想對方想要聽到什麼,然後把自己的真心表現出來,要經常微笑,微笑對比人,微笑對世界,微笑對自己。其實說話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了,我當然可以把話說得很好的,相信我自己了,我要慢慢培養,我想幾個月後我在來看這篇博文時自己能夠對自己說我做到了。加油,哈哈。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讀後感2

  時光一晃而過,轉眼間,我們已經從初入校園的少年變為如今為了未來生計奔波忙碌的大四學生了。近來忙裡偷閒地讀完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相對於其他那些勵志的書籍,我覺得這本書能在現實層面中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這是一本實用書,沒有誇誇其談,只有一個個技巧,例項。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免去不必要的誤會。蔡康永:這本書雖然談很多“說話之術”,但我相信的不是術。我相信的,是先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認真看待,然後得到比較多的力量、比較靠近幸福。透過說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而今的社會上,我們如果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常常會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蔡康永在其書中則提到幾點技巧,不僅與說話,更與做人有關:

  1、適度的挑戰,能讓談話熱絡:談話的時候小小的難度,會讓人印象加深。

  2、想知道後來怎麼樣了嗎?懸疑式說話,增加樂趣。

  3、硬生生報出數字,會很難記住。

  4、想表揚人,要找出人感到敏感的'主題。

  5、說話要發射感情。

  6、想幫人,要給予小小幫忙。互惠的角度考慮問題。

  每天我們說那麼多話,其中到底有幾句話是我們說完之後,會自己找個空當,把那幾句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說?”如果沒事就想想這樣的事,就會發現,我們心裡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裡,從我們的嘴巴說出去了,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我們的說話內容和說話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該佔的比重。

  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說的話儘量變成一體,那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說話謹慎,而成為一個謹慎的人;或者因為注意說話的品位,而成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於變成一個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這些,就是我在意的“說話之道”。弄懂說話之道,比只是練習說話之術更重要。

  鄉間老農一句話,常常比廟堂之上大人物一百分鐘的演講動人,因為老農那一句話裡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夠打動我們。這種濃縮而真誠的言論,雖少,卻勝過他人千言萬語。

  在文中作者還提到:很多人以為:你說什麼樣的話,透露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但我覺得不只如此。我覺得: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這對我有很大的衝擊。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自稱性格直爽,然後開始毫無邊際,毫無禮貌地大放厥詞並認為會因為自己的“直爽”性格而得到大家的諒解。殊不知,就是這一次次的諒解,最終把你和所有人的關係都變得疏遠。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之後,我們將真正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在那裡,傲氣,年少輕狂並不能帶給我們什麼。相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如何在與人的相處中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印象卻能真真切切的給我們的人生路去除幾塊絆腳石。讓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理解,讓身邊的朋友因為你而心情良好,書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為了讓讀者能更好地與人相處。而這也是我們為和諧社會所能做出的一點貢獻,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呢?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讀後感3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說話不懂講話的人,因為自己有自卑的心理,話到嘴邊卻總也不能說出口,心中明明有千萬言語,卻無法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因為這樣,我吃過不少苦頭,當他人給你口若懸河的說時,心中有自己的觀點,到了口頭就只剩下“嗯”,“對”,給朋友留下了敷衍,給客戶留下了不真誠,給領導留下了不認真這樣的印象,我也在積極求變,鼓起勇氣發表自己的言論,可是,詞不達意,反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當我讀起這本書作者的觀點讓我開始喜歡這本書:“沉默沒問題的,沉默很正常的,但聚會時,沉默好像會帶來壓力,逼得人開口說些什麼。這時候,如果空氣中本來就瀰漫著音樂,你就會發現沉默沒那麼可怕。但是如果剛好沒音響可聽,也不要依賴電視來填補沉默的空白,電視啊,就好像一個自以為很了不起的、喋喋不休的、很愛大聲說話的人,靠這樣一個人來打發時間或者消除寂寞,倒是很不錯。但是家人晚餐或好友相聚時,有這麼一個人在場是很受打擾的,電視對“閒聊談天”毫無幫助。如果怕沉默帶來的冷場,請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逼自己隨時要找話題。請優先把事情交給音樂來處理。或者,也可以學著享受沉默。看夜景的時候、兩人散步的時候、三五好友一起下廚煮菜的時候,“正在做的事”本身就很有趣,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豐富,更值得回味。”這段話,讓我理解了沉默,讓我知道了,在不會說的時候,沉默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可是,我們的工作是不允許這樣做的,我們做的是服務行業,做的是人與人的工作,沉默,或許會再生活中找到一絲安逸,但是在工作中,卻是讓我寸步難行,沉默顯然不是我應該選擇的。

  在這本書中,提到了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所謂的無謂的勝利,讓我感觸很深,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總是存在著爭強好勝的行為,但是,你贏了又怎麼樣呢,在交流中,為了獲勝,字字誅心,或許你會得到一時痛快,但是你又會失去多少朋友呢?所以,在交流中,懂得認輸或許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換個角度思考可以增加彼此的感情,如果說話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換一換位置,想像一下如果處在這件事上的是我,我會期望得到什麼樣的回答,會希望對方用什麼樣的語氣面對我。多想這一步,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在職場也是這樣,同事之間彼此交流,會說話換位思考可以理解為換個角度思考。比如和同事交流,多想想如果我是同事,面對我這樣的語氣和語句,同事是否能理解,是這樣說聽著更舒服還是那樣說聽起來更舒服?是這樣說事情容易被解決還是那樣說事情容易被解決?這樣看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只是多了一點思考的時間,而這點思考的時間足以事半功倍。以小見大,以一變百,不光是和同事的交流可以換位思考,在和客戶時同理,站在客戶的角度上,想想客戶需要的是什麼,客戶生氣時,想想客戶為什麼會生氣?只有在認真想過這些之後,再去與客戶溝通,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說話是一種本能,人和人的交流才可以促進發展,學說話是一種修行,在說話中鍛鍊自己的耐心,智慧和勇氣,而會說話更是一門藝術。我知道自己要達到藝術的標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讀後感4

  閒暇之餘,看完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收穫頗豐,也頗有感觸。無論是思想上,心裡上,還是行為上都將進入一個新臺階。書中例項新穎,語言幽默、風趣又不失生動,確有很大的啟發。

  看完這本書後,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便是“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短短的話語,卻蘊涵了多少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和內涵。把你放在心上,說起來容易,而真正在談話過程中能夠從始至終毫無變化一路堅持下來的又有多少,做起來真的不容易。也許這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和差距吧。人都是自私的動物,也許在談話之初,你強迫自己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因此在伊始的時候,一切都顯得很和諧,但是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心中的天平逐漸開始傾斜,你會不自覺地根據自己的想法來交談,這樣,矛盾可能就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把對方放在心上也就變成了一句空話。所以說,我認為能夠做到的人是不簡單的,可能現在我真的無法做到,但它絕對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等我有一天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絕對會很好,也一定會擁有更多的知心朋友,這也是我一直所希望的。

  另外涉及到的一個問題便是尊重,要懂得尊重,並學會尊重。一直以來都說尊重他人就等於尊重自己,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一點都沒錯,我們需要尊重他人,同樣,我們也需要他人的尊重。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也就是這個道理。尊重,拆開來講,就是既要尊又要重,尊即尊敬,一般都說我們要尊敬長輩,但我認為即使是陌生人、普通人我們同樣需要尊敬,這樣別人的自我價值就會得到肯定,而反過來我們的自身價值也在不斷的得到昇華。重,就是自重,我們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不應該有絲毫的逾越,這樣我們才會慎言謹行,才會減少與人交往中不必要的摩擦和爭執。真正做到了尊重,我們才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拓展自己的人脈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蔡康永說,“說話,無非是表達自己、打動別人。”表達自己是方式,而打動別人則是目的。要想打動別人,就要注意表達自己的方式。人跟人溝通常有障礙,有時候對方就是跟你不同世界,怎樣說都說不通,那也就只能盡力而為,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子,嘗試得越多,才越可能完成。所以我們需要嘗試著透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來打動著我們談話的物件。當你跟他的想法很不同,但你又很想說服他時,你最好不要強調這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在措詞上轉個彎,讓他感覺,你是“被他啟發”,才產生這個想法的。這麼做最省力,因為所有人,都不會反對自己的想法。這也是處事的技巧,很容易就可以達到打動別人、愉悅他人的目的。

  被別人需要,才會比較明確的感到自身的存在。你自己是如此,他人也更是這樣。能夠感到自身的存在,是最重要的,也是對自我存在的價值的肯定,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人來肯定自己,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樣,我們就要學會經常肯定他人的效績,多讚揚別人,誇讚他人對我們所做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有多麼重要。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也許就會又多了一個朋友,朋友多總歸是好的,少了一個敵人,我們道路就會寬廣很多。

  人際交往之間的技巧太多,絕不是看了某一本書就能立刻體會到其中一二的,也許需要我們花費一生的時間去體會,去領悟。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始終記住,只要我們對他人是真心的好,我們也一定會得到我們應該得到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