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九州縹緲錄》讀後感

關於《九州縹緲錄》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九州縹緲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州縹緲錄》讀後感1

  “華美亦能使生命臻於完美——即使它落腳於雲端,漫步於長空。”

  這讓我想起<<縹緲錄>>中青陽部裡那個孱弱的少主———阿蘇勒—呂歸塵。馳騁天下的雄渾揮灑,金戈鐵馬,熱線沙河,也許只是為了守護夢裡幾個縹緲的身影。他的出生伴隨芒星的墜落,這是草原的厄星,生命的大忌。草原的孩子生長得比東陸的貴族少年還蒼白羸弱,造化如此弄人,他如何擔當起草原上青陽的大旗?

  但,他舉起刀為保衛兒時的玩伴對抗自己權傾沙場的叔父,他練刀練到血甍,他在地底的密牢裡應對著超越生死的一切,他在雪夜殺狼救父;為了青陽部,他遠赴東陸;他將自己的身子做弓將劍狠狠地射入敵人的心臟——————最不可琢磨的是天意,最孱弱的肩膀擔起最沉重的責任,支撐一切的只是愛和希望,羸弱的身體好像風一吹就能飄向天際,但是,的依舊在天邊執著地舞蹈。

  因為害怕,所以才會更勇敢;因為擔心失去,所以才會牢牢緊攥;因為不甘,所以才會拼命成長。

  還是最喜歡那句話,“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夠奪人心魄,是因為那是鐵雨血的交響。”雲端上的舞蹈亦如此。

  一生的拼搏、跳躍、追逐、奮鬥,只因為一個夢,哪怕這個夢是如此縹緲,沒有邊際。“我以我血薦軒轅。”知道他人幸福,我便已經很幸福。

  戰鬥亦是為了和平,嗜血也是為了光明。刀尖上有血,有淚,還有夢。

  漂泊是為流浪,流浪也是為了生存。流浪也是一種舞蹈,靈魂的宣洩與寄託。

  逐水而居的生命,是一種肆意與張揚。於天地之間,萬物皆是我親人,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生命就是為了書寫張揚。

  漫步雲端是一種昂揚的生命姿態,是一種敢於攀登的架勢,是一種遨遊天際的人生狂舞!

  寶劍出鞘,強弓離弦,用生命的舞蹈在天際奏出人生的最強音!肆意妄為一次又何妨!

  《九州縹緲錄》讀後感2

  大概一個多星期的時間看完了這套書。我記得以前高中的時候貌似看過,不記得了。但是以前在大學的圖書館借過這套書中的幾本看過,這次看,發現幾乎完全不記得以前到底我看過哪幾本了。所以再一次警醒自己一定要堅持寫讀後感啊,要不然前面看的後面就忘,看了也跟沒看一樣。

  覺得現在的自己確實還是比以前要成熟一點了。我還記得以前看《武俠》《奇幻》類的作品都是深深著迷於那種文學風格,那種敘事手法。但是現在看《九州縹緲錄》,卻覺得作者江南的描寫有那麼一點小幼稚,或者說有點做作吧。我漸漸不太喜歡這種為了突出人物而刻意去描寫周遭環境或者直白表現作者內心的寫法。這也是我不太喜歡看古龍小說的原因,覺得寫得太刻意了。怎麼形容呢,我在看這套書的一些情節的時候,可以想象出作者設想的情景。看他描寫的場面,可以想象出一幅畫來。以前的我覺得看這幅畫覺得非常感人,現在的我看這幅畫覺得畫的還是太稚嫩,細節上不完善,而且人物也不夠飽滿。哈哈,這是不是意味著我的文學鑑賞能力有提高呢。

  《九州縹緲錄》主要講了兩個孩子的故事。九州其實主要是“四陸”和四種人:蠻人——住在北陸的牧民,東陸人,羽人和河洛——會製造精巧物品的種族,書中的情節由兩條線串聯起來,一條是北陸世子呂歸塵的成長之路;另一條是沒落世族姬謙正的庶出長子姬野的人生。同時穿插了兩個宗教團體辰月和天驅的鬥爭。

  呂歸塵是北陸大君的第五子,從小被送去另一個部落當人質。他身體不好,但繼承了祖輩的青銅之血,並在機緣巧合下學會了祖輩傳下的大辟之刀。雖然北陸的習慣是最小的兒子繼承王位,但因呂歸塵身體不好、性格較軟弱且長期在外做人質,很少人真正看重呂歸塵。與此同時,大君的長子和三子明裡暗裡爭奪繼承權。後來北陸和東陸結盟後,呂歸塵被送到東陸當人質。並在東陸認識了姬野,兩人成為了朋友。

  姬野是姬謙正的庶出長子。姬野的母親已經去世了,父親又不喜歡他,因為父親非常比較喜歡嫡出的'幼子。直到姬野認識羽族公主羽然,他的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姬野在一場比武大賽中出人意料的勝出,成為下唐國息衍將軍的弟子(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息衍曾跟下唐國國主說自己只能收一個弟子,但是後來又收了呂歸塵為弟子。算是一個bug吧。)後來在太子府因呂歸塵出手相救姬野,兩人成為朋友。兩人同時喜歡上羽然,但是兩人都沒有得到羽然。在此期間,呂歸塵和姬野都學得了一身的本領,併成為了天驅中的一員(我覺得“鐵甲依然在,依然在”這句誓言弱爆了)。我認為羽然是喜歡呂歸塵多一點的。但是也許也有不同意見的人吧。最後羽然因為羽族有人叛亂,不得不離開東陸,回到寧州去保衛羽族生存的森林了。

  北陸大君臨死之際被迫傳位給長子比莫幹。呂歸塵回到北陸時,他的大哥已經是北陸大君。而他小時候的紅顏蘇瑪也成了他的大嫂。之後他的外公帶著白狼團襲擊北都城,因即位不久立足未穩,同時力量對比懸殊,比莫幹領導的青陸大軍慘敗於白狼團。最後比莫幹被其他人陰謀害死。呂歸塵的三哥奪得君位,但也沒有辦法抵抗白狼團的進攻,同時因害死比莫幹被呂歸塵殺死。呂歸塵終於成為了北陸的大君。他的外公破北都城之後,並未稱君,在北都城呆了一年後離開了北都城。

  基本所有的戰爭都是由辰月在背後推動的,因為辰月派相信神創造世人就是讓世人打仗的。天驅派則作為對抗辰月的力量存在,但是他們保護到世人了嗎,好像也沒有。回想到這裡,我覺得這套書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突出的矛盾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就算是作者想好好渲染的殤陽關大戰,衝突也不夠白熱化。看完之後覺得太平淡了點。這套書的最後一本,更像是為了給這個故事一個結局而結局,我猜想,大概作者碰到了和《誅仙》作者一樣的問題,就是開始寫的太廣,給出的線索太多,最後沒有辦法收攏到一起了吧。草草結尾,並沒有給書中規劃的呂歸塵和姬野的大業指出一條明朗的道路。事實上,看到最後,我覺得很多故事發展都和前面預想的不一樣。我能理解這種感覺,但是我想,這應該就是在寫之前沒有一個很完善的規劃的原因。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因為寫作的同時心境也在改變,所以最後的結局和開始的預想就不可能重疊。這也反映在書中一些邏輯的小問題上。我想,這大概是大部分網路寫手不可避免的難題吧。

  今天開始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發現金庸先生的小說也只剩這一本我沒看過的了,很期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