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長春》讀後感

《鹿苑長春》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鹿苑長春》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鹿苑長春》讀後感1

  睡意朦朧間,他大喊了一聲:“小旗!”

  但那喊聲不是他的聲音。那是一個男孩的聲音。灰巖坑那頭,一個男孩和一頭一歲的小鹿並肩跑過那棵木蘭樹,永遠地消失在了維吉尼亞櫟林裡。

  童年,無疑是每個人最美好的時光與回憶。《鹿苑長春》這本書的主人公喬迪的童年也是這般快樂、無憂,但是,童年的一切都在他十三歲的時候消失了。

  書中,喬迪可以和爸爸彭尼狩獵,和鄰居巴克掏野蜂蜜,參加聖誕晚會,拜訪赫託婆婆……而他最難以忘卻的,一定是帶給他無窮快樂的寵物小鹿小旗。每次狩獵時,小鹿都在後面玩耍,為狩獵增添樂趣。喬迪空閒時也會與小鹿玩。它雖然也會搗蛋,比如跳上櫃子打翻一罐豬油,但那只是顯出它的機靈而已。

  但是,在收養小旗第二年,喬迪十三歲那年的春天,彭尼因為幹活太賣力而受了內傷,再也無法耕地了,而小旗又吃了大半莊稼嫩苗。更可恨的是,小旗又把媽媽與喬迪再次耕種的莊稼一掃而光。爸爸媽媽為了保證來年的口糧,不得不合謀將小鹿打死。然而媽媽槍法不準,只打傷了小鹿的一條腿。小旗跑出門,喬迪看見小鹿的痛苦,悲傷地將它打死。他以為這是爸媽背叛了他,摔門而去,離家出走。雖然喬迪最後還是回來了,但他不再是童年的喬迪了。

  我不知道喬迪在開槍打死小旗的時候,想了什麼?可能是爸爸媽媽對他的背叛,可能是小鹿與他的美好時光,更可能他什麼也沒有想。他那失去理智的腦中已為小鹿的離去而瘋狂,為爸爸的背叛而悲憤,不得不讓與他陪伴一年的小鹿從世界上消失的時候,他的充滿了小鹿與他的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的童年,充滿了與爸爸的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的童年,也跟著小鹿一起永遠地消失了。

  回來後,喬迪覺得他再也不會像愛這隻小鹿一樣愛任何別的事物了,不管是男人、女人,還是其他東西。我覺得,童年就是這樣吧,全心全意的愛一件東西,可能是破破的洋娃娃,可能是一支禿了的毛筆。雖然長大後無法理解,終會在精神上孤獨一生,但是隻要有這段經歷,就是美好的。

  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長大後終會無法體會童年時那樣純真的快樂,童年,也就走了。

  在書的.開頭,童年純真的喬迪是那樣地熱愛大自然的神奇。他在鋤玉米地時偷偷開溜,跑到河邊做小水車。終於做好時,他把小水車放到河裡,小水車一下一下地轉起來時,他是那樣地興奮!“喬迪深吸了口氣,伏在水邊雜草叢生的沙地上,全副心神都被那神奇的轉動吸引了去。升高、翻轉、降下、再升高、再翻轉、再降下——這小水車真是太神奇了!”

  對這一切,爸爸彭尼怎麼看呢?“由他蹦躂去吧,由他開溜,由他去做小水車。總有一天,他會對那些東西再也提不起興趣。”

  在書的最後,喬迪又做了一架小水車,不過和他爸爸說的一樣,他對小水車再也提不起興趣了。“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小水車轉起來了。銀色水珠四下飛濺,但掃過水麵的,不過灌叢棕櫚葉而已,那轉動已經沒有任何魔力,小水車無法再給他任何安慰。”

  他那精彩的,豐富的,有趣的,天真的童年,就這樣走了。我們的,也終將離去。

  但是,我們依然要接納童年的遠逝。只有接納它,才能認真地與童年告別,無悔地走向成人的世界。喬迪,最終也接納了它。“明天,他一定要早起,給牛擠奶、撿柴、種莊稼。但工作時,小旗再也不會在他身旁嬉戲玩耍。爸爸再也無法乾重活。沒關係,那些事,他一個人也能做了。”

  雖然有些傷感,可它終究是要走的。願它走得安詳,走得波瀾不驚。

  《鹿苑長春》讀後感2

  一本四百多頁的小說,花了近一週讀完。當看到最後幾頁的時候,忽然覺得很痛苦,就像又一次經歷了自己當年成長中的心痛一樣難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夜長大的記憶,而我的一夜長大是孃親歇斯底里的問身心同在崩潰邊緣,十五歲的我:“你是希望一直這樣躺到死嗎?”對於當時癱瘓五年,全身肌肉萎縮,喝水用吸管的我來說,那句話是很恐怖的一聲驚雷或者說一把直插心上的刀子。

  喬迪第一次見到小旗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太開心了。這頭小鹿驅散了他在家庭中的孤獨感,他的心終於被填滿了。

  而當喬迪的小鹿反覆破壞墾地上的作物時,這個十三四歲的小男孩幾乎被無助感擊敗。最後喬迪的媽媽舉槍射殺小鹿卻只打中了小鹿的一條腿,小鹿流著血逃跑,喬迪拿著槍追,然後一槍打中它的脖子,看著它死去。

  喬迪說他再也不會這樣去愛任何人或事物,無論妻子,孩子,都不會這樣傾注感情的去愛。這是一場異常可怕的死亡,殺死小鹿的不是喬迪或者他的父母,而是生活的殘酷。

  人總是那樣的矛盾,同樣的殺戮,卻會帶來完全不同的心情,有著不一樣的說法。同樣一個男孩,看著父親殺死那頭叫做“大笨腳”的熊時,是那樣的歡欣雀躍。

  大概我們的一生都要經歷這樣的刻骨之痛,失去最寶貴的,傾注最多感情的那一部分。我們躲在夜裡哭泣,在白晝努力逃避,不結婚,不生子,甚至不善待自己,都是因為自己最珍愛的那一部分被生活擊碎卻只能無力接受。於是只能用自己來報復遭受的命運不公。

  又或者掉轉頭,帶著苦澀的微笑去擁抱一度希望拋棄的那一切。然後說這叫責任,這就是人生和生活。就是會經歷背叛,感恩,任性的醜陋和令人恐懼的飢餓與疾病。當然也有美好的收穫,甘美的食物和溫暖的時刻。

  可是終究還有玫瑰色的夕陽,湖水中起舞的高鳴鶴,以及細碎的驚喜和喜悅。

  我們會發現,家庭之於自身的意義。縱使是傷痛或者背叛,也依然需要堅守下去,不能逃離。

  就這樣,我們長大了。也成了那多數時候溫暖,偶爾冷酷無情甚至卑鄙無恥的成年人。在人生的水面上孤獨的航行,所有人,都是天空或陸地以及水裡相遇的夥伴與敵人,但總要學會欣賞對方的智慧與美好。

  《鹿苑長春》讀後感3

  最近正在給思思讀《長襪子皮皮》,自己也在前不久讀完《鹿苑長春》。都是第二次閱讀。《鹿苑長春》是一部描寫美國南北戰爭後佛羅里達州墾荒區普通人的生活,充滿了鄉土氣息,其中作者用細緻的筆法描寫了叢林美麗風光。主人公是一個名叫裘弟的少年和他己的夥伴兒——一隻小鹿。裘弟及父母的生活雖然艱難卻也充滿了溫馨和歡樂。皮皮是個力大無窮、滿腦子充滿奇妙的鬼主意但又善良、活潑的孩子。皮皮及她的遊戲給現實中的孩子帶來歡笑,熟悉並崇拜皮皮的孩子會一次一次的將皮皮的動作、語言演變成遊戲,會對皮皮的生活充滿嚮往。前者小說,後者童話,在我看來卻有著共同的主題:童年、成長、父母。

  一、童年是孤獨的。作品長襪子皮皮整體充滿了明快、樂觀的風格,可在細細品味的過程中,也會感到文字中流露出的孤獨。皮皮的形象無論是在作品創作的年代,還是在現如今,都是具有顛覆性的意義。童年的自由在成人為孩子安排好的世界裡是不可容忍的,所以才有了警察來要求皮皮去上學,才有了其他“不相關”的人要去把皮皮送到兒童室去。雖然有杜米和阿尼卡參與到皮皮的生活及遊戲當中,但這兩個極為聽話、愛乾淨的孩子始終脫離不了父母的呵護及管教。孩子們兩種完全不同的境地時時揪動著我的心,作品中“童年的自由”是需要完全脫離父母才可以存在,那麼現實也是如此嗎?讀到皮皮過生日的那一章最後一段話,“湯米和安妮卡跟著他們的爸爸來到院子門口,聽見皮皮在他們身後大叫。他們停下來聽。風在樹木間呼呼響,因此她的叫聲很難傳到他們耳裡。不過他們還是聽到了。“我大起來要當海盜,”她叫著說,“你們也要當嗎?”院子門外是杜米和阿尼卡及來接他們回家的爸爸,屋內是皮皮一人,皮皮的叫聲很難被聽到,當然他們還是聽到了,皮皮在向杜米和阿尼卡說出自己的長大後的心願,並向他們試探性的發出邀請。但即使在故事結尾杜米、阿尼卡同皮皮共同吃下了天書藥片,祈禱永遠不要長大,杜米和阿尼卡也沒有給予皮皮答覆,。皮皮及皮皮的住房“維洛。維拉古拉”在更深的意義上只是杜米和阿尼卡的玩伴、遊戲場所,只是人類童年時內心深處夢想和自由的象徵。相比之下裘弟似乎更幸運一些,因為他有一個理解、體貼甚至有點寵愛他的父親。可是在童年世界裡裘弟是缺少玩伴的孩子,他喜歡的草翅膀,在世的時候因為勞動、距離以及兩家之間的糾葛而很少能在一起,草翅膀的夭折也徹底的斷了裘弟尋找夥伴的希望。

  因為孤獨,裘弟才會去要求父親幫忙他找回失去母親的小鹿,同時請父親說服母親同意他養育。裘弟精心的照顧小鹿,不惜自己不喝牛奶也要為小鹿留下食物,裘弟同小鹿說許多的內心話,講自己同父輩們打獵的故事,小鹿給予裘弟的是傾聽,裘弟從小鹿的眼神裡體會是理解。回到現實中,我們做父母的有多少養成傾聽的習慣?有多少能理解孩子在刷牙的過程中吹泡泡等行為?我們能理解孩子們世界中的遊戲及樂趣嗎?

  《鹿苑長春》讀後感4

  鹿苑長春是一篇很好看的小說,裡面的喬弟是一個敏感又能自得其樂的小男孩。讀了這篇小說,我被小說裡那些故事所打動。

  喬弟像所有七八歲的孩子一樣玩心很重。爸爸讓他養了一隻小鹿,他像愛兄弟一般地愛它。可是頑皮的小鹿長大後,糟蹋了很多糧食,最後被媽媽殺了。他帶著悲傷的心情離家出走,嚐盡了各種苦頭,終於明白:有時候,人也必須學著捨去自己心愛的東西,於是他又滿懷希望地回家了。

  這個小說告訴我們只有舍才有得,生活中不也這樣嗎?種桃子只有剪去那些粗壯的看起來很重要實際卻只會佔養分的枝條,才能結出又大又多的桃子。就像我,是個比較喜歡音樂的女孩子。我現在正在學習古箏,為了彈古箏,擠出了很多看電視、休息和玩耍的時間。雙休日,別的小朋友都出去玩,我只能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有時出去玩,也是在彈完古箏後。不過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一次表演,我彈了一首古箏曲,得到了場下的一片掌聲,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我心中明白了,我花去了自己休息和玩耍的時間,收穫了自己的才藝進步。這同樣是有舍有得啊!

  喬弟捨去了小鹿,收穫了人生道理。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是有舍有得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