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精選5篇)

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精選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1

  來外婆家之前,我剛好讀完《安琪拉的灰燼》一書。弗蘭克這個主人公,他在苦難中長大。這本書的字裡行間都有苦味兒,但它卻不叫人絕望。弗蘭克與他的兄弟們在物質上很貧窮,但它們總是很快樂,有很多渴望,很多夢想,很多激情,感覺很富有。

  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苦難中竟蘊含一著如此強大的力量!就像是下雨前那一聲響雷,轟地一下,顫一抖了我的心靈。

  我們這一代人,其實從來就沒看見過,體驗過真正的苦難。什麼事兒都不用想,不用做,最多就是去一下苦鄉村體驗一下所謂的“苦生活”。那叫做苦難嗎?不,那不是苦難。真正的苦難是以暴風雨的襲擊讓你什麼都沒有了。

  它彷彿要把你拆了一般,戴著笑臉或是一臉冷淡地把你丟進深淵。

  你消失了嗎?不,你還 活著,卑微而骯髒的苟活。有些人墮一落了,他冷了心,像個螻蟻般存活;有些人受不了,他直接把自己抹殺,好像其實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他覺得解脫了。還 有些人呢,他們一開始消沉了一段時間,卻又在某一瞬間振作,冒著風雨繼續前行。

  我的外婆,就好像是《安琪拉的灰燼》中的弗蘭克一樣,從小生活在苦難裡。也不知父母是誰,只因她是個女兒,送了別人。別人又送給了別人,別人再送給了別人…。。直到我現在的老外婆一家。她是養女,也算是長女,身後一溜兒的弟妹,從小就得帶著他們。長到十六七歲了,又被老外婆做主嫁給了我只有一隻手的外公。外公的媽媽一把結婚證藏著,生怕他們倆離了婚。然後外婆開始跟外公種田,又開早餐店,生了三個兒女,房子又在我一媽一六歲那一年給燒了……這是說不清又道不盡的苦難。

  外婆不怨嗎?她怨,也不怨。她接受了現實。苦難一個個的來,她咬咬牙,迎難而上。房子再建,兒女們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上學,老公殘疾就殘疾了,至少還 可以幹活……她總是時時刻刻想著別人,一性一格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前幾天還 跟人鬧翻了,又在人家出事兒的時候又幫這個又幫那個。臉上也是整天樂呵呵的,惟一的愁容又是在一操一心別人了。

  苦啊!她跟我嘮嗑,回憶起過去的時光時,總是這麼兩個字。那張滄桑的老臉上滿是悵然,可是日子總得過下去不是,良久又有些無奈卻又帶有堅定決心地來上這一句。

  在苦難中汲取裡量,向佈滿荊棘的未來進發!

  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安琪拉的灰燼》這本書, 卻久久不能恢復平靜的心情。 因為這本書告訴我們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又值得我們去深思。

  作者弗蘭克·邁克特在書中講述了自己成長的經歷。 他有一個醉鬼父親,整天喝得爛醉; 幸好他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安琪拉,安琪拉(Angel)正如她的名字一樣, 是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中的天使。 她像上帝派來的使者,對孩子盡心盡責,讓他們能夠幸福快樂; 為了家庭的生計,她甚至不顧自己的.尊嚴去乞討,只為支撐起這個家庭。 讀到這裡, 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了, 天底下的母親都是偉大的, 真可謂父愛如山, 母愛如天!

  弗蘭克雖然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生活在黑暗中,但在母親的呵護下, 他成為一個有夢想,有激情的男孩, 特別難得的是他沒有怨天尤人, 而是樂觀積極, 充滿著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 也許這樣的孩子身上聚集的能量更大, 一旦有了機會, 他們不會懼怕失敗, 因為成功屬於勇敢者, 屬於勇於堅持的人。

  弗蘭克邁考特在書中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儘管我們在物質上非常貧窮,但我們總是很快樂,有很多渴望,很多夢想,很多激情,我們感覺很富有。 ”歷史上有著這樣經歷的人很多, 我們熟知的居里夫人半生清貧,命運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終被流言和疾病折磨,但她卻懂得用恬淡的心態去面對清貧,用卓越的努力去贏得光榮,她不愧為一位偉大的女性。又比如我們語文書中提到的美國盲聾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 她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可是她用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同時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並從中得到知識。最難得的是她還有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安妮沙利文。 她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的母親只是一個平凡的人, 可她為了我放棄了工作, 她每天圍繞著我這個中心忙得團團轉, 不僅學會了下廚, 而且每天變換花樣。 我深深地相信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

  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3

  一部好書就是這樣--猶如一個好人。在某些時候,某些情況之下,好人一開口說話,你就知道他(或她)是好人了。甚至,好人並沒開口說話,但他們的一個舉動,一種行為,也會使你得出結論--那是一個好人。

  《安琪拉的灰燼》,正是這樣一本書。

  本書的作者弗蘭克。邁考特,在66歲的時候出版了這一本自傳體小說。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書,還是一部關於“天使”的書。

  安琪拉,是英文“天使”的音譯。對於沉浮於苦難的河流之中的無助的孩子們,安琪拉確是一位天使。對於伴隨著苦難而長大的人類而言,母親,無疑具有天使所包涵的全部內蘊。

  安琪拉,一個地地道道的家庭婦女,她的任務就是不停地繁衍後代,然後就是千方百計地支撐這個風雨飄搖的窮苦家庭。而安琪拉,又是英文“天使”的音譯。對於沉浮於苦難的河流之中的無助的孩子們,安琪拉確是一位天使,雖然她並不完美,她會大聲斥責孩子,她抽香菸,她偶爾會講粗話,但她對自己的孩子盡心盡責,為了家庭的生計,她可以犧牲自己的尊嚴,去領救濟金,而不像她的酒鬼丈夫,滿口愛爾蘭精神卻毫無實際作用;她是世上唯一能為小女兒的死而躺在床上面對牆壁三天不吃不喝的人;她在高興時會用她美妙的歌喉為孩子們唱動聽的歌曲。

  小弗蘭克們是安琪拉的孩子。人類是天使的孩子。全世界孩子的哭聲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想告訴他們的母親、他們的天使自己的委屈和不平。當天使潔白的翅膀輕盈地掠過哭泣的孩子的額頭的時候,地獄便成為了天堂。或許這正是人類的力量之源吧。

  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4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地為作者的家庭感到悲哀。

  作者是一個美國人,出生在紐約,是她們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那時候年代不同,又是在經濟危機時代,很窮。母親安琪拉是孃家的小女兒,父親卻是個酒鬼,之後她們走在一起並搬去了紐約。為此,我很慶幸我沒有出生在經濟危機年代,相比之下,老爸的形象在我心中又輝煌了一個等級,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家庭組建起來還真是孩子們的功勞。

  第一個孩子是作者,他的出生,可以算得是平淡無奇吧,但老二卻與老大大相徑庭,他帶來了福音,老三和老四是雙胞胎,能有一個出生就知己的人該多好啊!可現在有了四個男孩,呵呵,幸好中國的規章制度還比較嚴,我要是有這麼多兄弟,那我作為no.1還不早掛了。最幸運的要是第五個,終於是個女兒了,話都說,父親女兒最親,果不其然,小女兒的降生讓整個家庭欣喜若狂,父親更是神仙附體一樣,短時間內迅速戒掉了吸菸,酗酒的習慣,讓讀者看了心都碎了!奇怪的是老爸你為什麼戒不掉呢?可惜,好景不長,接二連三的痛失愛子讓生活又重新籠罩在了灰影之下,小女兒瑪麗被凍死,後來尤金與奧利弗也相繼被死神帶走,父母也眼看著心血盡付東流,她們卻已經沒有任何餘力去培養顆新樹苗了……

  感謝上蒼,讓我們如此的幸福,中國如此太平……

  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5

  這個暑假裡看完了賈大大的推薦的書籍——《安琪拉的灰燼》,這本書值得去看。書裡有許多有趣和感人的故事,讓我真正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作者弗蘭克·邁考特在這本書中描寫了他的成長經歷。他的媽媽安琪拉,生活充滿了忙碌和煎熬,邁考特的爸爸是個無可救藥的酒鬼,每天喝的神志不清,全家都只能依賴著媽媽安琪拉。在充滿忙碌和煎熬的生活中,安琪拉有著足夠的愛和力量,她是個偉大的母親,她猶如天使一般。困難沒有讓她恐懼和退縮,她想盡了一切的方法讓孩子們吃上東西,哪怕自己不吃。她只能在每週幾個先令的情況下帶著數個孩子維持生存,她的意志非常頑強。

  這個家庭裡一共有七個孩子。困難的生活中,先後有三個孩子離去,一個妹妹,兩個弟弟(他們是雙胞胎)。邁考特是長子,他和弟弟馬拉奇以及邁克爾,還有嬰兒車裡的孩子有著最悲慘的童年。但是有著媽媽安琪拉的堅強和無私的愛,他們最終艱難的生活了下來。

  雖然邁考特的童年是那樣的悽慘,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那個經歷磨難的生命,沒有變得枯萎。母親安琪拉給了他們足夠的信心,足夠的愛和力量!母愛如天!

  我的媽媽是個很平凡的人,她為了能有充足的時間陪著我成長,放棄了去北京的工作。每天在家忙的團團轉,悉心教導陪伴著我。

  母親是最偉大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