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精選15篇)

關於《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精選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精選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

  《挪》即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誌銘。以紀實的手法和詩意的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那是渡邊20歲左右的青春,是渡邊經歷了無盡的失落與再生的故事。在20歲左右,渡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熱情純真的木月,溫柔漂亮的直子,嫻靜理智幽默善良近乎完美的初美,,品學兼優的直子姐姐,不無迂腐的敢死隊,聰明圓滑放蕩不羈的永澤,美麗灑脫真實的綠子,善解人意的玲子,以及坦誠、嚮往純真的“我”。

  小說以“獻給許許多多的忌日”為主題,出場的人物一個個死去,寫出了死給生者留下的只有透過死才能夠學到和體會的東西。透過木月的死得出“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透過直子的死明白了“無論熟知怎樣的哲理,也無法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扎出來,並從中領悟某些哲理”。正如村上所說“所謂的成長恰恰就是怎麼回事”。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無論熟知怎樣的哲理,也無法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

  連帶與孤獨,開朗與感傷,追求與失落,堅定與彷徨,充實與寂寞,純情與放蕩,無奈與救贖,懺悔與迷惘,這些青春的元素貫穿其中,從而構成了刻骨銘心的成長。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2

  何為青春?例如這書中村上春樹借中年男人渡邊之口,道出青年渡邊乃至更多同時代青年對於青春時期最刻苦的情感回憶。渡邊在一首挪威的森林中,回憶愛情、友情,也回憶一些人的生死。那些回不去的一片片森林,我們稱之為,青春。

  講真的,這本書看得我很壓抑,更確切的講應該說是青春最壓抑的地方吧!也許我們不會像書中有那樣的戲劇化,但每一個人青春的記憶力,都該有見不得光,需要被隱藏起來的地方吧!

  其實作者的這種寫法讓我想到了我們國內的一個女作者“張愛玲”,好比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可又以說不出的增添了一層深意,追溯情感糾結的根源,其實正是人性最深處的不可知!我們誤以為深愛著心中幽深的森林,卻又對陽光下的那抹綠難以抗拒。究竟哪個才是渡邊君心中的摯愛?我想連村上春樹本人也無從知曉吧!

  很愛作者的寫作手法,村上春樹是我喜愛的作者之一吧!因為感覺讀村上的書,像是在讀自己,是在叩問自己的心靈,傾聽自己心靈的回聲。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個戀人,直子……就像書中所說:“無論是在鎮子中,還是桌球檯上排列的紅白四個球體裡,都存在著死,並且我們每個人活著的同時,像吸入細小灰塵似的將其吸入肺中”。死並不是生的對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只能說感情與慾望填補得了青春嗎?也許可能吧!但界限呢?而死亡和生存又覆蓋了什麼?你說渡邊愛綠子嗎?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3

  看完了這本書,心情不大好。一部好的作品真的可以打動人心。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我們一直在尋找,又一直在迷失。

  年少的感情是美好的,村上大師也一直在描寫它的美好。可大多數人卻終究無法在最美好的年紀遇見最好的愛情。青春留不住,分別的人終究要分別。喜歡綠子的樂觀開朗,生活中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應該會很高興的,無須太多的拐彎抹角。現在每個人都很累,生活正需要簡簡單單的,就想要和一切舒服的人和事在一起。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們無法避免老去,卻可以選擇怎樣活著。我們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所以學會努力適應它吧!把每一天都當作全新的開始,帶著勇敢繼續前行。

  《百年孤獨》裡的一句話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和那個人好像發生了好多事,又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年少的驚豔終究要用一輩子寂寞來償還。可能自己還年少,還沒遇見讓自己心喜一生的人,只希望未來不負遇見。

  一輩子太長,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生命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都是夢一場,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死了一切都變成虛無了。既然活著就好好活著吧!珍惜眼前人。也許未來再過幾年,等自己經歷了一些,再來讀此書,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只希望到時候自己依舊勇敢,依舊帶著對世界的熱愛繼續努力活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4

  在25歲這樣的年紀,僅是看了一遍就來抒發自我感受,不知是否妥當,總覺得時隔兩年還會再看一遍。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某種程度上而言,我覺得我像極了渡邊。不渴求被他人理解,不是覺得好無所謂,而是無可奈何。理解這種事就跟要求別人感同身受一樣困難,所以很多事情自己沒搞明白之前,並太想去向誰訴說。與其做一個表面合群的人,不如徹徹底底地尊重自己的內心。

  “那是勞動,不是努力。努力指的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這句話就像一記巴掌,狠狠地甩在了我的臉上。永澤的傲慢及不地道興許使得大多人不太喜歡,我卻深深的喜歡著這樣的永澤,他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劃分的也無比清晰,不可否認他是傷害了些許人,但是他又是如此坦蕩,在我看來,不欺不瞞,坦蕩視人的關係皆是合理的。初美也是出於本心的選擇,沒有什麼不對等,皆是自我選擇,我們都該有為自己所做選擇而承擔後果的能力。永遠不要同情自己。

  渡邊是在和初美的交往中,亦或是在和直子的會面後開始考慮愛與性應是一體的,至於他對直子和綠子的感情,我不太想用愛或責任這樣的字眼去界定。又有誰能透過隻言片語去表達歷經生死後的心境呢?他想與她共生,卻又被另一鮮活的生命帶來的溫度所吸引。同時愛兩個人,有有何不可?

  最後想說的是,在不能好好對待愛的時候,請好好愛自己。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5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品。所以,整部小說當中其實也是充斥著日本小說當中典型的死亡色彩以及悲情部分。

  通讀整篇作品,整個的情感其實就是壓抑的。對於讀者來說,這樣的情感壓抑也是讓自己的閱讀充滿著很大的難度。

  但是,如果能夠將整本作品很好地讀完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在整本的小說當中,主要的還是一種愛情的偉大以及無私。

  在人生的尋覓當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徘徊,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同時,對待愛情也是如此。那個讓我們痴迷的人是否真的就這樣值得我們為他生、為他死呢?

  每一個在愛情當中受盡了罪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們最不想要的就是別人的同情。因為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就是愛情當中的弱者。

  很多人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世界上總是有著那麼多的人會為所謂的愛情獻出自己的生命。其實,只要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其實這不是對於某個人的`痴迷,而是對於愛情的一種自己堅持的忠誠。

  所以說,每一個願意為自己的愛情獻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為他們對於愛情有著最為難得的忠誠。

  對於愛情的忠誠,不是說要成為愛情的奴隸,而是成為愛情的至交。所以說,在愛情當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時又是不平等的。

  因為每一個人在愛情當中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對於愛情的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情,有的只是一種絕對的態度。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6

  故事對於有過學生生活的人來說,或多或少讓你感到有一些熟悉的味道,當然我也不例外。相對於讀的其他小說,《挪》描述的故事更加貼近地氣,彷彿就發生在你的身邊,共鳴感十分的強烈。像《百年孤獨》中描述的還是拉美情景,其中很多故事只發生在作者想象裡,真實世界怕不會是真的,總給我一種“很飄”的感覺。

  在看這本書前,記憶中自己應該是看過“挪威的森林”這部電影的。為什麼說應該是呢?因為電影中情節只能記得個大概,十分模糊不清,也不知道自己只是看了海報還是真的電影也看了。我向來也不深究,也許將來某天自己就悟了呢,說不定。

  也是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知道還有首歌也叫“挪威的森林”,村上在寫書時就已經很喜歡這首歌,這書名也是可以了。看完書後,我決定把電影再看一遍(或是),把歌也找到聽一下(或是),讓內心去感受一下那時那刻。有時候刻意的去模擬一些場景,確實是能讓自己更好的理解它。小說閱讀起來十分流暢舒坦,故事很豐富充盈同時有很質樸無華,沒有那些浮誇的跌宕起伏,顯得真誠。書中很多情節描述多少有點色情成份,但給人的感覺卻又那麼的自然,不得不給作者點個贊。

  有一定閱歷再來讀是最好,能更加深入理解故事的內涵。但細想想,如果能更早的就讀過這本書,說不定學生生活會更加精彩,但也不一定,搞不好更加糟糕。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7

  一直聽說這本書很出名,就想看看村上是怎樣表達人生的。感覺基調比《人間失格》還抑鬱,大概是因為這裡面摻雜的人生多一些,死的也多一些喜歡永澤清透的人生觀,但愛情觀是無法苟同,因此真是可惜了初美這樣美好的女子。愛得純真沒有錯,也該灑脫一點,除了愛人生該有更多美好的追求。直子迷失在過去的森林裡,面對無法改變的事情就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若能像玲子那樣走出過去的陰影和那麼愛她的渡邊在一起,她真的很幸福。綠子是最通透的人了吧,愛就勇敢,不愛就拉到,純真且實在的人生,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了。渡邊是最迷茫的人了吧,連自己想要什麼都分不清,拿不起也放不下,或者說是都想要?所以老在直子和綠子之間徘徊,因此迷失了自己。

  此外就最難接受的就是裡面的愛情觀,大概是文化差異吧。渡邊那麼愛直子但又能和任何人來一炮,連直子的好朋友玲子也不例外,還是在剛一起給直子辦完葬禮的情況下可以說讓我瞠目結舌用現代的觀點來看,永澤就只能用渣來形容了,綠子有點男朋友還沒分也能和渡邊曖昧。玲子呢,不知道怎麼總結渡邊不僅小她19歲,還是愛著她好朋友直子的……

  我還是最喜歡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8

  這本書是在一個雨天讀完的,讀來的感受是,真可謂“天衣無縫”,無論人物性格的刻畫還是劇情的過渡,都只能叫人拍手稱讚或拍案叫絕,其中沒有一個情節是令我讀來感到不和諧的,整部作品渾然天成般的被村上構築。向村上老大致敬!

  接下來說故事(以我的見解),我是很喜歡這種型別的作品,此前也讀過類似的,譬如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斜陽》及他的一些短中篇小說,文中無不處處發散著一種莫名的沉鬱黯然感,其中當然也包含著對人性、糾葛、罪惡、性愛等細節的逼真描寫,這令一些對以上細節描寫過於潔癖的讀者感到不舒適甚或作嘔,而在我看來,正是這所謂被許多人用中國俗語“不要臉”、“黃的可以”來形容來唾棄的情節,才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地道,更加生動,進而更加接地氣,在中國傳統思想的把控禁制下,性愛這一話題儼然成了罪惡,只要一提到就避免不了尷尬,似乎這就是罪惡的最好代名詞,可是現實生活中類似書中這樣的種種情節是真的不存在嗎,當然,在當今我們這個無比純潔的社會,這種事情已經很少了,但這最初的人性本能還是掉不了的。就此部作品而言,如果少了其中的“出格描寫”,這部作品絕對是失敗的!但現在,毫無疑問,這部書真是太成功了!衷心的感謝村上老大為我們帶來了如此優秀的一部神作!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9

  《挪威的森林》裡,只有三個人知道尊重自己感覺的涵義。其中渡邊、綠子是天生就知道,而玲子則是在渡過痛苦的海洋後才到達彼岸。

  渡邊、綠子是現世社會里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骯髒”、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怪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只是渡邊與綠子獲得尊重自己感覺的途徑不同。綠子尊重自己的方式彷彿是從外部世界獲得的,不隱瞞自己的感覺,不用非此即彼的現世道德約束自己,是綠子與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綠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的途徑,也是她深深吸引渡邊之處。

  渡邊天生淡定從容,現世規則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裡,既也善也無惡,既無好也無壞,既無忠也無奸,他“既不辯護也不解釋”。他像海上一葉小船,既無帆也無升帆的慾望,只任海風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個角落。他在哪兒都是他自己。

  渡邊選擇綠子合情合理,只有綠子才是渡邊內心感覺的棲息之地,綠子是渡邊自我的實現之地。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渡邊最後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綠子說:“但見不到你後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在。而失去你之後,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0

  看完《挪威的森林》,心情一直很壓抑,弄不明白為什麼書中有這麼多人選擇用那樣殘忍的方式親手了結自己的生命,他們該是有多絕望,才會拋下拋下朋友、拋下愛人、拋下這個豐富紛擾的世界。但是書中對這些人物內心的活動描寫的少之又少,我想弄明白卻又不得而知。“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書中比較經典的一句話,也是在生與死的問題上解析的比較透徹的一句話,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就像出生是人的必經階段一樣,死也是。

  一部這麼出名受這麼多人追捧的書,除了它的文筆不錯外,我沒發現它好在哪裡,也許是我的閱歷不夠,體會不到他們的那種在絕望中掙扎、淪陷、自我拋棄和救贖的心路歷程,但是對於書中這些人物的生活方式和處事方式我實在不敢恭維。愛情本來是該專一和純潔的,男主渡邊對自己的私生活卻有些放縱。一邊說深愛直子,一邊又在外亂來,原因是孤單,需要找人發洩自己的生理需求。處於同樣狀況的還有永澤和初美,而直子和初美竟然還不在乎,我實在不明白到底愛到什麼程度才能允許另一半在外面隨便找女人。這本書到底出名在什麼地方呢,是這些扭曲了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嗎,是小說人物的悲慘生活和結局嗎,是作者優秀的文筆嗎,還是某些我無法理解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木月、直子和初美他們迷失於自己的森林,渡邊在綠子的幫助下找到了走出森林的路了嗎?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1

  “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後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後,還能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

  時隔許久,我又從抽屜翻出來這本讓我難以忘懷的書籍,《挪威的森林》。我覺得,“孤獨”一詞,《挪威的森林》中貫穿始終。主人公以及出場的各色人物:直子、木月、綠子、永澤、敢死隊……無一不是孤獨的俘虜,他們是現代社會中將自我封閉起來的孤兒,是都市中並不合群的精神流浪兒,他們的孤獨才更顯得致命而無奈。綠子、渡邊在孤獨中苦苦掙扎;敢死隊、永澤在孤獨中自我炫耀;而木月與直子在孤獨中自我完結。

  “害羞的時候往往摸一下發卡”的直子像蝴蝶一般優美的出現,像蝴蝶一般輕盈地隱去,最終像無法度過冬天的蝴蝶一般命中註定的消失了。她的心沒有人能真正讀懂,木月沒有,渡邊沒有,玲子沒有,甚至直子自己也沒有。她在喧囂的塵世中寂寞地煽動翅膀,陪伴她的始終只有寂寞。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以後還要活下去”,只是對於孤獨者來說,失去了參照的生命無所適從,一切都只能在迷失中掙扎,從而導致了一切都只能聽任命運浪潮席捲的結局。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每個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即使刻骨銘心的愛情也無法將他們從孤獨中救贖。

  重讀《挪威的森林》,相比於數年前的自己,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一本區別於以往的、模糊的、思想深邃的書。我相信,若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歷練,再次重新翻看此書的時候,一定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2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村的一部傑作,據說今年的諾貝爾獎差點被他拿走了,遺憾的是這一至高的榮譽最終還是與他擦肩而過被我國的著名作家莫言捧走。我也得以知道這世上還有兩位著名人物,要知道之前我可是聽都沒聽過。實感慚愧。偶爾在朋友的空間裡看到了這部作品使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抽個時間享受一下大師級的作品所帶來的快感。

  而小說中的另外兩個人物永澤與初美卻截然不同,雖然初美對永澤的愛是真心的,但愛在永澤的眼裡就像一場遊戲,性對他來說就像吃飯那樣,餓了就要吃,完全是一種生理上的需要,這種有性無愛的愛是沒結果的,最後受傷的就是那個動真心的人。在說到主人公渡邊時,愛對他來說更多的是責任,一不小心就喜歡上了兩個人綠子和直子,這樣的結果讓他左右為難,一直處在苦悶和彷徨之中,因為他對她們承諾過所以他要對她們負責。直到直子選擇離開後,在經過悲痛和絕望交織的那段時間後,以及在玲子的鼓勵下,他才開始尋找此後的人生,他仍然還記得永澤給他的忠告: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事。

  記得文章中直子與渡邊最後一次見面時問他的一句話:假如我以後不能給你性,你還會愛我嗎?渡邊沒有回答選擇了沉默,是呀,這是一個多麼艱難地毫無預見的問題,誰能保證這種無性的婚姻能維持多久呢,相信沒有人敢保證。

  終於從《挪威的森林》裡走了出來,感觸頗深。晃了晃差不多僵硬的脖子,拍了拍快木訥的腦袋,發現自己還正常,沒迷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活著才是最重要,才能去愛你喜歡的人,去享受別人的愛。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3

  用了將近八個小時粗略讀完這本書,帶著一種愧疚的心情——因為最近面臨一場極其重要的考試。我本應該專心複習。可就好像渡邊徹說《了不起的蓋茨》那樣,“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

  幾年前看過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只記得一貫的日系風格,安靜,哀傷。隨著閱讀的深入,記憶便好像泉水一樣疊湧而來。想起了秋風徐徐,渡邊和直子在沒有邊際的原野漫步的畫面。我特別喜歡看完一本書,然後再看由書拍攝的而成的影片,或者是先看完影片再把原著看一遍。比如,看過文字版的《致青春》後,就會看電影版的,或者是先看了電影版的《情書》,然後迫不及待的閱讀文字版的。明白嗎?就是這個意思。

  在書中,木月永遠留在了17歲,直子永遠留在了20歲。文字裡充斥著自殺,迷茫,孤獨,無奈,以及性。我總覺得,日本的天空都被灰色的雲霧遮住了,有一種陰冷,嚴肅的氣氛,像永遠都沒有晴天。主人公都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

  這是孤獨,不是孤單。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的理解。然而完全相互的理解似乎不是可能的,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這是宿命,是心靈的獨一性。孤單卻是可以解決的,有人陪著一起吃飯,一起聊天,這樣就不至於一個人孤零零。

  孤獨是心,孤單是形。

  草草讀過一遍,許多地方都沒能好好品味。只覺得自己被書影響到心情壓抑,所以匆匆掃了一眼後記便趕緊出門。一路步行到空曠的地方,好讓腦袋裡的陰霾散去。夜暮時分,天邊出現了好像草莓果汁一樣紅的晚霞,心情漸漸平復了些。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4

  故事的開端是渡邊君在機場降落,回憶起了他的童年,他的兒時玩伴木月與直子。木月自殺給故事的開始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後來,渡邊陷入了患了精神疾病的直子與活潑開朗的小林綠子之間兩難的境地。

  青梅竹馬的戀人直子因有共同不可觸碰的記憶而越走越遠,活潑的綠子的出現無疑是渡邊君的救贖,但是另一方面,渡邊又不能完全地投向綠子的懷抱,他心裡永遠都保留著直子的位置。這是一部動人心絃的、平緩舒雅的、略帶傷感的小說。你會迷失會思考,但是思考以後也許會更加容易迷失,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完全讀懂,每讀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思考與認識,就像陷入了一個漩渦。

  人在年輕的時候,容易衝動、不顧一切。時間過去,有些東西卻隨著時間的洗刷而越加清晰,你想要逃避想要忘記,它越是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向你靠近,讓你不得不睜開你的雙眼去看清、張開你的雙臂去擁抱接納它。

  村上春樹寫下《挪威》的時候,也許就是被這樣不可觸控的力量所桎梏,不得不面對內心最真實的記憶與想法,提筆寫下這一故事。透過情節聚攏、刻畫內心,直視自我,平靜地敘述了這個青春中參雜著痛苦的關於成長的故事。

  它彷彿有一股力量,從你翻開這本書開始,這股力量就從你的身體里拉扯出一根細線,你每看一個情節、一個段落、甚至一個文字,這根線就拉扯得越長,直到你的身體逐漸被拉扯抽離,倘若中途想停下來,這根細線會時不時抽動一下你的內心。推薦大家看一看《挪威》,年輕的時候看不懂,也許在往後的時間裡,帶著作者創作的情深與情懷去讀,又能讀懂多幾分。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5

  早在高中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面對中體驗生活。

  “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過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溼了眼,我們依舊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當。”自己無需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麼好說的,沒什麼好推脫的,自己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於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並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係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於關係優者產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前我們才領悟,不過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