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1

  19世紀,法國作家雨果的作品《悲慘世界》反應看19世紀法國人民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和壓迫,它強烈地抨擊了資本主義的黑暗,對那些貧窮的人民寄予了真摯的同情。作品講述了失業工人冉阿讓為外甥偷了一塊麵包,被判處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成為馬德蘭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汙後,受到眾人的嘲弄。

  她的女人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這部作品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就應為一塊麵包判冉阿讓19年苦役實在太殘忍了,他也迫不得已才偷這塊麵包的,如果當時政府讓窮人們衣食無憂的話,他就不會來偷了。所以,讓人民遭受痛苦的罪魁禍首是政府官員!

  出獄後的冉阿讓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教育,便決定重新做人,不久後,他竟成為了令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斷幫助窮苦的人民,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和那些整天沉迷於吃喝玩樂的政府高官真是天壤之別!他寧可自己餓,也不讓老百姓受苦,他是一個好官,是一個愛崗敬業的人。他擔任期間,在路邊看到一位衣衫破爛,傷痕累累的小姑娘手裡拎著一捅水,走也走不動!冉阿讓連忙奪過水捅幫她拎,原來這個女孩名叫珂賽特,是一個老闆的奴隸,受盡折磨,經過一番周折,冉阿讓終於使小女孩逃離了魔爪,自己收養了她,他多麼具有同情心的人啊!

  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他不忍心這個小女孩,是他那顆善良的心改變了珂賽特的命運!讀後我感到作者對這種殘酷、剝削、黑暗的社會衝滿了厭惡,非常希望有一個博愛,仁慈、道德的環境。再仔細想想,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後者之中嗎?為何還不去珍惜呢?為何還去蹉跎光陰呢?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要想立足於這個竟爭激烈的社會,我們不得不用知識來武裝自己,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來迎接那光輝燦爛的明天,讓光明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吧!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2

  《悲慘世界》是雨果寫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冉阿讓。他是一個出身貧窮的工人,為了救餓的快要不行的兒女,他不得不去麵包店偷一塊麵包,因此而囚禁19年,19年啊!多麼漫長啊!出獄後,他被一個主教感染了,走上了正途。他為了就芳汀母女,他不惜赴湯蹈火,將愛傳了出去……

  至於芳汀,她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女人,但為了養活女兒珂賽特,剪掉了自己的頭髮,為了女兒,她可以付出一切……

  這本書還寫到了一個人,就是旅店的店主,他榨取芳汀的錢,拿芳汀的女兒作為搖錢樹,並把她的女兒當做女僕,他為了錢會不擇手段,竟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受到傷害……

  我們從冉阿讓那裡看到了愛心和善良,從芳汀身上看到了母愛,而從旅店店主身上則看到了邪惡。

  我們要做個善良的人,要幫助別人,讓愛的聖火傳遞起來,永不斷開!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3

  有人說玩耍伴我們走過童年,有人說玩具是我們兒時的好朋友,而伴我走過童年的是外婆的歌謠。在外婆的影響下,我成了一個啃書蟲,而在我“啃”過的這麼多書中,依然使我記憶猶新的是在暑假裡看的《悲慘世界》。

  在這本書中,主人公冉阿讓曾當了十四年的苦役犯,當他被一位主教大人點醒後,一心想要改過自新,後來他當選了市長,並且幫助了許多人,最後安詳地死去。看完這本書時,我沉思良久,為什麼一個苦役犯刑滿釋放後,如同重獲新生一般,擁有如此高尚的靈魂呢?我想,是因為他在主教大人真誠的話語中,想通了一切:即使我曾經是個苦役犯,可那又如何?只要我有悔改之心,那麼原來的冉阿讓就消失了,留在世界上的就是一個全新的冉阿讓了。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4

  影片裡的一段情節我記憶猶新。冉阿讓出獄後四處碰壁,沒人願意接待他、不肯給他一口飯吃甚至不拿他當人看,仁慈的米里哀主教家是唯一一戶願意收留他的人家。主教看見受盡折磨後仇視一切,已經冷漠麻木的冉阿讓表現出那樣平靜,他親切、安詳地接待他,沒有絲毫的猶豫、猜忌或鄙視,只有歡迎和尊重。

  他為他提供清淡卻豐盛的晚餐,用和別人一樣的餐具、燭燈,為他準備好和別人一樣的床單床鋪,讓冉阿讓受傷和充滿仇恨的心靈受到久違的尊重和愛護。而整部影片最感人的一個部分也發生在這之後。冉阿讓利用了主教一家的信任,在他們熟睡時偷走了銀餐具後逃之夭夭。當冉阿讓被警察抓回到主教面前時,主教再一次展現了他非凡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主教對冉阿讓的所為沒有絲毫怪罪,他又毫不遲疑地寬恕了他的罪過,還把銀燭臺送給了他,並對冉阿讓說了感人至深且影響了他整個人生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忘記您許諾過我,您用這錢是為了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我的兄弟,您不再屬於惡的一方……我已買回了你的靈魂。”後來冉阿讓的靈魂終於因此而被解救出來,使得他成為了一個和主教一樣偉大博愛的人。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5

  “他安息了。儘管命運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事情是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

  這是《悲慘世界》的結局,每當我看到這裡,內心總會湧出一股強烈的無法剋制的揪心之痛,而總是抑制不住的淚流滿面。一顆飽受社會毒害的靈魂;一位為了救助無辜弱小的孩子而在百般無奈下偷竊了一塊麵包而被法律殘酷無情的加以十九年苦役的人;一個曾經對社會茫然無知繼而因悲慘的命運而對社會滿懷仇恨的人;一個在善良的感召下洗心革面、隱忍、大度的好人,一個善良無私的慈悲的人;一個有著博大情懷的父親;一個在那悲慘世界中倍受摧殘和折磨的老人,在唯一摯愛的女兒得到了幸福之後,又寧願揹負一切誤解和離別而最終孤獨的忍耐著一切,孤獨卻又讓人心酸的幸福死去......一個純潔的聖潔的靈魂歸天了,我想天堂沒有苦難,那不幸的老人,可悲的經歷,可敬的人生,可悲的結局,正如結局所述,那一切都消失了,“就如夜幕降臨,白日西沉”。

  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的這部瀝血鉅著,每次重閱,內心總會多出許多的感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社會百態的瞭解加深,再次進入悲慘世界的人生過程,除了感悟,更多的是感動、感嘆和深思。十九世紀的法國,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法律是資產階級維護本階級利益而殘酷鎮壓一切與之作對的武器。貧窮和飢餓處處存在,社會下層的無產者得不到任何的保障和保護。“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為了生存,勞苦大眾在黑暗社會里掙扎與奮鬥,過著飢寒交迫、沒有尊嚴、處處受人歧視、迫害、連狗也不如的悲愴生活。娼妓,犯罪,醜惡,墮落,都因貧窮而產生。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悲慘的人生在那悲慘的世界中歷盡煎熬,社會的毒害,法律對貧民苛刻的嚴懲,造就了複雜殘酷而又光怪陸離甚至是駭人聽聞的可悲的的社會內容。

  簡單來說,貧窮是萬惡之源,善良無辜的靈魂也會因飢惡而扭曲,下層貧民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能吃飽飯,能養活孩子,可在那樣一個階級社會里,簡單的生活要求都成了奢望。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6

  最近,我忙裡偷閒看完了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好書,是雨果最傑出的鉅著之一。

  我曾經看過《悲慘世界》的電影,相比之下,如果說電影是一幅水彩畫,那麼,小說就猶如色彩濃郁、形象逼真的巨幅油畫。

  從書中可以看出,雨果站得很高,他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俯瞰著十九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因此他能用準確的筆觸,描繪出了當時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面;他又是沉得很深,他深深地沉入社會的底層,所以他又能深刻地揭示底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悲慘世界》中的人物眾多,各個描寫生動、鮮活:主人翁冉阿讓、神父米里哀是那麼善良、高尚;芳玎、珂賽特是那麼悽慘無助;革命者安若爾拉斯、馬貝夫、小格夫羅舍是那麼英勇悲壯、光彩照人;而德納第夫婦又是那麼貪婪、惡毒……

  雨果在書中,以他那無與倫比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感人肺腑地歌頌了“真、善、美”,同時又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假、醜、惡”。

  讀《悲慘世界》,就彷彿聽偉人講故事。

  從故事中,你彷彿看到了他那深邃的思想,觸控到了他和人民一起跳動的脈搏,你更能清楚地感到他那偉大的博愛之心。

  聽完了故事,你的心被深深地打動,你的思想境界被提升,你的靈魂也被淨化了。

  《悲慘世界》是雨果追尋著心中一種執著的呼喚,用了二十年時間,才寫成的。

  有了他的這種鍥而不捨的艱苦創作,世界文壇才有幸得到了這一部曠世之作。

  真希望中國當代也能出這樣一本舉世聞名的書,出這樣一位傑出的作家。

  不知這是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

  看看當今一些中國的作家,不能不使人蹙眉。

  常常可以看到這樣幾種作家。

  一種為“跟風作家”,看到什麼作品受追捧,就寫什麼作品:於是宮廷戲、武打戲、三角戀愛戲、勾心鬥角戲,……常常一窩蜂;一種為“低俗作家”,專門寫一些迎合人們低階趣味的作品:暴力、色情、恐怖是他們最愛;一種為“自戀作家”,他們是一批先富起來的人,於是對於自己的豪華生活津津樂道,喜歡寫自己如何買房買車,買奢侈品,如何和同樣富裕的親戚朋友吃喝玩樂,滿世界旅遊,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一種為“編造作家”,他們根本沒有生活體驗,一個人關在家裡,翻了幾本歷史書,就可以胡編、戲說歷史,只要有人欣賞,他們就興趣盎然,滔滔不絕地編下去。

  這些作家他們也站得很高,他們是高高站在人民之上,根本不關心老百姓的真正生活,他們也沉得很深,他們深深地沉入金錢、名利、地位之中。

  不過,現在改革開放了,人們的興趣愛好也隨之開放,各個階層有五花八門不同的愛好,也就催生了不同的作家.

  雨果是貴族出身,他卻能時時關注廣大人民的生活和命運,關心社會的發展;他是一個著名的作家,卻常常以最令人忽視的卑微的小人物為作品的主角,揭示重大的社會、歷史題材,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

  當然,中國當代還是有一些優秀的作家,他們的作品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反映中國的社會面貌。

  他們能無情地揭露生活中的“假、醜、惡”,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

  而真正的作家,是能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的。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7

  在法國作家雨果的一本名叫《悲慘世界》的書中,一名窮漢在狄涅城裡走著,因為他進過監獄i,所以沒有人收留他,因此他對社會的恨更深了。當他到了一個主教的家裡,被主教感化為天使。從此以後,他幹盡了好事,可所有的人都不信任他。最後,當他就要走出黑暗的時候,卻在笑中死去。

  作者透過這個故事,表現出了當時的法國貧民被上流社會欺壓著,對他們充滿了同情和悲憫。

  我最喜歡這本書裡的珂賽特,不僅是喜歡,而且還有些同情,因為她在德納第的店裡受盡了苦頭,什麼髒活累活都讓她幹。喜歡她是因為他原本美麗可愛,而且很聽話。我和敬佩冉阿讓(那名窮漢),珂賽特被他帶走後才8歲,她母親當時去世了,冉阿讓卻像父親那樣疼她愛她,同時還要儘量躲起來,以防被警察抓起來。

  卞福汝,是我非常敬佩的一名主教,他權利很大,享有很高的待遇,可他卻不亂用這些薪俸,而是給一些窮人,改善監獄條件,救濟孤兒院的孩子。可他自己卻直留一點點。他是冉阿讓成了天使,也把自己的愛心傳遞下去。

  每當我翻開書頁,一下子就津津有味的看起來,彷彿已經進入書中,親眼看到了那悲慘的情景···就算有人在叫我我也聽不到。直到我看完的時候才放下書,戀戀不捨的離開了,但我的心還在書裡。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8

  今天看了悲慘世界,心中有說不出的轟隆隆,以前大學的時候只在書本上讀過可能由於自己的想象力不也是那麼豐富形象,只覺得社會是黑的,但覺得今天所看到的那樣。冉阿讓的毅力是那麼的堅強,活到最後,沙威那樣的人,真的事可悲。

  他信從的是正義與光明以及對上帝的忠誠,但是卻把什麼東西都看的太真,偷就是偷,沒有任何理由。原因是他覺得自己也是生活在貧苦的'家庭,但是他從來都沒有偷過,所以他也覺得別人可以這樣。用一句“水至清則無魚”來形容他,感覺是輕了點,但是看到他對待監獄的犯人的行為覺得是萬惡不赦,他別是剛開頭的時候,讓我聯想到肖生克的救贖的那些監獄長,都是最邪惡的人。

  可是看到他誓抓冉阿讓的決心又覺得他與那幫人不一樣,特別是他向上帝起誓又覺得不公的那些情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公正過頭的壞人,直到最後,我才明白沙威其實是這裡面很可憐的一個人,一生活在抓一個“壞人”的誤區中,只為忠守法律。真是可悲!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9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裡,卻總是埋怨命運的不公。我讀了《悲慘世界》以後才知道當時世界的悲慘,那主人公冉阿讓又能說什麼呢?

  冉阿讓是個窮人,因偷了一個麵包就被關入監牢,期間越獄失敗四次,足足判了十六年。十六年啊,浪費了多少青春歲月,能做多少有意義的事,而換來的只是一個麵包。出獄後卻常常招人排斥,連住宿的地方也找不到,僅僅因為冉阿讓犯有前科。最終有一位好心的主教收留了他,並送他了一套銀餐具和一對銀燭臺。當冉阿讓最需要幫助時,所有人都逃避了,單單隻有一個人站了出來。甚至有時他的好意也往往遭到人們的誤解,不能被社會所接受。

  難道窮人就不是人嗎?他們也有生命,自由的生活的權利。人窮志不窮,窮人只是沒有錢,但他們的志氣還在。

  我不知道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黑暗,如此下去會有更多的人輕視法律。“以愛制惡”,惟有道德感化才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文中的卞福汝主教就是善良,純真的代言人,明知道冉阿讓犯有前科還讓他過夜,在偷東西被抓到後還送了他一對銀燭臺,一系列的舉動,真真切切的述說了主教的善良。

  世界不是完美的,總有好人在發善,有壞人在作惡。但我們可以使好人多一些,讓他們去感化正在作惡的人。壞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行動中。

  愛的形式非常多,也十分簡單。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撿起隨風飄動的塑膠袋等一件小事,都是在散發著愛心。大家行動起來吧,伸出你雙手讓世界充滿愛!

  雨果悲慘世界讀後感10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的作品之一。講說了主人冉阿讓曾經是一個苦役犯,因為拿了一塊麵包而在監獄裡服了19年的勞役。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野狗一樣被人唾棄。他滑到人生的邊緣,滿懷憤恨和痛苦。正在這時,一個仁慈的主教拯救了他,改變了他的人生……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里。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