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通用6篇)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通用6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1

  最近,老師教了我們一篇課文《“諾曼底”號遇難記》。自從學習了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在一次夜間裡,一艘名叫“瑪麗”號的的船撞到了一艘名叫“諾曼底”號的船。沒想到,這一撞竟把“諾曼底”號給撞壞了。人們驚慌失措,後來經過哈爾威船長的指揮,讓你們順利逃生了,可是哈爾威船長卻犧牲了。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自私自利,要懂得為別人著想,不能處處只想到自己,因為這樣會使別人非常的討厭你,使你一個朋友也沒有。

  這篇課文對我的感觸很太深了,不禁讓我想到一件令我十分後悔的事……

  有一次,我獨自一人去買東西,偶然一瞬間,我在公路上看到一位盲老人正在過馬路,我剛想跑過去扶他過馬路,可是,腦子裡出現了善、惡兩位天使:善天使說:“快過去啊!這位老人現在需要你的幫助!”惡天使說:“你管他的,反正路上行人麼多,也不差你一個。”

  善天使連忙反駁:你別聽惡天使亂說,如果你像惡天使說的說的那樣做,你會後悔一輩子的!“惡天使又說:”你管他什麼後悔,以後還不一定會發生什麼呢!“說完後,他們便消失了。我仔細想了一番,最後我想:管他的,我不幫助他他又不會死!我管他的!說完,便買我的東西去了。

  善天使說得不錯,這件事真令我後悔一輩子,我常常為自己的自私懊悔著。

  它,像燈一樣,為我們指明前方的路,它,像警鐘一樣,時時提醒著我們,它,像一抹清泉,湧過我幼小的心田。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2

  ”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讀到這裡,我合上了書,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

  這篇文章生動、感人,講的是”瑪麗“號撞破”諾曼底“號郵船,情況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亂中,哈爾威船長機智、果斷地命令救生艇救乘客。結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隨著沉船被海水吞沒。

  讀完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我想到了孟子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從古至今,大江南北,無數英雄用他們的生命踐行著這句千鼎之言:抗美援朝的邱少雲、董存瑞,98年的抗洪戰士,03年的抗非典白衣天使……最難忘的是汶川大地震中的老師們,他們敬業愛崗,愛學生勝過愛自己。

  譚千秋老師本能生還但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讓四名學生鑽到講桌下,自己卻張開雙臂像只老鷹一樣保護著自己的雛鷹,為他的學生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我也想到了我自己,平日,我總是為了自己的小利而不顧他人的利益,有時意氣用事,發脾氣,還有的時候不負責任。看看哈爾威船長,看看那些英雄,我暗下決心,要以哈爾威船長等人為榜樣,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位同學、每件事。

  想到哈爾威船長,好像有一種力量激勵著我,哈爾威船長的精神會讓我終生受用不盡。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3

  當看了《”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哈爾威,一個飽經滄桑的船長,為了他的乘客,與自己的”諾曼底“號同歸於盡。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在1870年3月的一個夜晚,”諾曼底“號與”瑪麗“號輪船意外相撞,從而發生海難,船長哈爾威沉著冷靜地應對突發事故,讓船上的乘客及船員在二十分鐘內全部逃生,自己卻悲壯地與他的”諾曼底“號一起沉入大海。

  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我十分為船長惋惜,也很不明白,他為什麼寧可選擇死,也不選擇跟隨救生艇船尾到達”瑪麗“號從而得以生還。當我一遍又一遍再讀時,似乎從中悟出了些什麼。

  從災難一開始,哈爾威船長就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全力以赴應對災難。當乘客全部安全撤離時,船長本人卻泰然地與他的”諾曼底“號一起永遠沉入了大海。這之中,透出了一個船長應盡的責任,保護乘客的安全,生生死死都伴隨著他的輪船。這看似有些不明智,但其中透著老船長那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及生死不離大海的剛強。

  從我自身的角度來看,班長也許就是一個小船長,但從捨身忘我,一切為他人著想的角度去看,我不禁發自內心地想:我,遠不如他!也許沒有那種生離死別的機遇,但一切為同學著想的觀念,正是我這個班長所缺少的!我要以哈爾威船長為榜樣,做一個像他一樣合格負責的幹部!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4

  人生路上,免不了會有一些困難,那每個人不同,解決的辦法也就不同。我就很佩服《“諾曼底”號遇難記》中的船長哈爾威,這篇課文講的是:一艘名為“瑪麗”的船,在濃霧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為“諾曼底”的船,船長哈爾威臨危不亂,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內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卻隨著船沉下了大海?

  哈爾威船長這種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想當時哈爾威船長肯定是看到人們驚慌失措的樣子,才下定決心要把大家救出去,但是哈爾威船長肯定也想過自己的,只是他已經下定死亡的決心。能夠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的生命,那這個人真的很偉大了,要知道人得生命只有一次啊!

  其實不但船長這種先人後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這種臨危不亂的精神呢!是啊!在那麼危急的情況下,又有誰不著急、慌張呢?而哈爾威船長卻能靜下來仔細思考,這並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回顧起我們的世界,幾乎公共汽車站,汽車一經過時,迎上去的總是蜂擁而上、爭先恐後的'人們。是啊!現實生活中的哈爾威船長太少了。是不是我們的世界應該多培養幾個哈爾威呢?雖然不用像哈爾威船長一樣捨己為人,但起碼也要學習他的先人後己,不是嗎?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5

  最近,我在家讀了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故事發生在一個大霧的夜晚,哈爾威船長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遊輪行進在從南安晉敦到格恩西島的航線上,一艘裝有螺旋推進器的大船瑪麗號猝不及防地靠近諾曼底號並與它相撞。

  情況萬分緊急!在一片混亂中,哈爾威船長冷靜、果斷地命令船手救遊客。最後,乘客全部獲救,而他自己卻和諾曼底號被海水吞沒。讀著讀著,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高大的形象,一個偉大的靈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必須把60人全部救出來哈爾威船長斬釘截鐵地說。事實上,船上有61人,他忘記了自己。他真忘了自己?我思索了很久哈爾威船長並不是忘記了自己,而是抱定與船存亡啊!他是如此地明確,將他人救出,自己與心愛的遊輪存亡。

  哈爾威船長的這種無畏的英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其實,現實生活中像哈爾威船長一樣捨生忘死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我曾看到報道中說過,有一個小夥子為了救一個小弟弟,跳下水潭,將小弟弟救出,自己卻離開了人世。

  再如,在5.12大地震中,曾有過許許多多的感人事蹟,如譚鞦韆老師在大地震中用自己的身體檔住倒塌的樓板和碎石,挽救了4名學生,自己卻犧牲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像他們那樣的具有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有許多,像這樣的感人的事例也有許許多多。

  “諾曼底”號遇難記讀後感6

  當混亂來臨,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上空;當危險籠罩時,有一盞永明的燈點亮了心中的黑暗;當恐怖佈滿各個角落時,有一段蒼勁有力的話語震撼無數的心靈;當人們獲救時,有一尊黑色的雕像在薄霧中沉入海底……讀完《諾曼底號遇難記》,我被深深地打動了,確切地說,是被哈爾威船長崇高的品質深深地震撼了。

  哈爾威船長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船長。在危及時刻,他鎮定自若,指揮著大家。他把每個人和每件事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想到自己。他真的忘了嗎?還是早就做好了與愛船“諾曼底”號一起沉入海底?也許,從他選擇航海事業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想到了會有這麼一天。然而,船長是他嚮往的職業,“諾曼底”是他鐘愛的輪船,他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的。

  乘客登上輪船,就把生命交託給了船長,船長要保護每一位乘客的生命,要對他們負責,而哈爾威正是因為肩頭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才把生的機會留給了乘客,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哈爾威船長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在“諾曼底”號遇難時臨危不亂,沉著指揮。他深知,只有井然有序,救援工作才能得到順利進行。他用威嚴的聲音指揮著救援工作。他憑著豐富的經驗,知道時間就是搶救生命的關鍵。他透過與機械師簡單的對話瞭解到船內的情況,掌握了救援工作的主動權。

  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和哈爾威一樣的人,葉欣,黃繼光,歐陽海,邱少雲……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實踐和捍衛了這句話。

  文章雖讀完了,但在我澎湃的心海中,哈爾威船長那嚴厲的面孔,堅毅的眼神,高大的形象仍然歷歷在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