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

《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美國作家艾菲●科恩的《家庭作業的迷思》中尖銳地提出了由於我們對孩子的不信任、對學習的一系列誤解及對競爭力錯誤的關注,不僅使我們的孩子擁有越來越少的自由時間,而且使我們的家庭有了越來越多的矛盾。作者告訴我們應該反思孩子在學校及放學後的時間安排,以拯救我們的家庭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確實如書中所述,增加作業會增加父母負擔、孩子壓力、甚至家庭衝突,並導致孩子有較少的學習興趣和較少的時間從事其他活動。這些損失並沒有換來學生的學業成就。書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證據說明這一點,也借用了不少老師的經驗,闡明不是不要作業而是要問怎麼做才有效益。而問作業的效益時,問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學業成績,還有更核心的是孩子有沒有興趣,是否能鞏固學習,親子間的關係與互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等。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幾乎每天都會佈置一些作業給學生,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可每次考試、測驗,學生的成績總是不盡人意。我們分析原因時總是認為學生練習得還不夠,於是又加大練習力度,如此惡性迴圈,收效甚微。其實,我們如果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便會發現對於大多數的學習內容來說,大量的練習確實可以幫助一些學生越來越精於正確的反應,但是卻不會幫助他們越來越精於思考,習慣於思考。簡單機械的反覆練習不會帶來理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