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作品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周國平作品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國平作品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周國平作品讀後感1

  “讀一本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最近我讀了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寫的《周國平作品精選》,讀後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感悟有三:

  一是正確看待“失去”。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是習慣於失去。當然,有得必有失,我們在得到的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經歷了失去。只是,我們比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應該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應該的,不正常的。我們在社會上儘可能積極進取,但是,內心深處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有了這一份超脫,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品嚐人生的各種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至於在社會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尋常事了。

  二是靠自信來贏得大家心。在與人交往中,自信心就如同吸鐵石的磁力,會把許多有能力的人吸引過來。老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只有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和你一起幹活的人才會有信心、有興致。相信自已能行,便會攻無不克。有人說:“失去金錢的人損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損失極多,失去勇氣的人損失一切”。但是,自信不是自負。只覺得自已行,別人都不行的人,一定不會成功。

  三是培養責任感。我們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到對家庭、對自己的工作崗位,大到對國家、對整個社會。這些責任多半是應該承擔的。除此以外,我們還有一項根本的責任,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一個人只有對自已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發,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那麼,在包括家庭和工作在內的一切社會關係上,他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量、高效率的社會。

  我想,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多一份自信,多一點責任感,正確看待“得”與“失”,那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會是多彩的世界,我們的人生也必將會更加出彩。

  周國平作品讀後感2

  最近,讀了周國平的散文集,裡面優美的語言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它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等的'滋味》的文章。文章以“人生有許多時光是在等中度過的”開頭。的確,從我們成為胚胎的那一刻,我們就等著出生;從我們出生後我們就等著長大;從我們長大後,我們就等著接觸新的事物。我們無時無刻在等。

  等的滋味同樣也是不同的。或幸福,或悲傷,或煩悶。但唯一相同的是,等的人都是處於被動的一方。等的可拍就在於此,對於自己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對於其他的事又完全沒有心思。

  等在不同的角度上也不同。等在命運之門面前,等的是生存和死亡;等在生計之窗面前。等的是柴米油鹽。因此人們對不同的等的感覺也不同。

  其實,我們等的最終就是死亡,但是人們似乎忘了這一點而在等著別的什麼。就是這種思想,才讓我們不斷地,去追求,去創造,去開拓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等待死亡的時間裡有是可做。

  所以,等不僅是排著隊向前走,它同時也在催促著我們去做更多的事。

  在這本書裡還告訴我許多,生與死的意義,生命的名字,失去的價值。它使我更加理解人生,更看透生命的本質。我也在讀這本書中,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我相信,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瞭解更多。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吧,我們的生活也一定能在此中得到充實。

  周國平作品讀後感3

  開始認識周國平,是從一次老師推薦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中,瞭解到他有個早夭的女兒,是個頗有名氣的作家。但真正瞭解他,瞭解他的思想,瞭解他的人格,還是要說到這本《周國平散文》。

  畢業於哲學系的他,不僅語言文字功底深厚紮實,而且所作的文章字裡行間都洋溢著哲理和讓人信服的感覺,其中也不失情感的流露和真誠的訴說。我小心翼翼的揣摩著,覺得周國平之所以能成大家,在於他思考的比我們多,比我們深。正因為他研究哲學,所以他對這個世界,對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事總會習慣性的思考,感悟,甚至從中總結出我們想不到但讀到卻又覺得十分在理,感同身受的道理,亦或是觀點。有時候讀到某一段話,會驚訝,詫異,會覺得:誒,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有過這樣的感受,可為什麼我沒有從中悟出這樣的道理,沒有進階的思考呢?也會驚歎,原來自己那樣做是有原因的,居然還有這樣的哲理蘊藏在其中。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哲學家們的思想,更佩服他們能將這樣的思考轉化為發人深省的文字,讓人們的思想得以交流,得以進步和發展。

  為什麼說佩服他們能夠將思想轉化為文字?相信你我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想和別人表達一種情緒,或一種感覺,亦或是一件事的意義,有時我們總會覺得詞窮,所以我們會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大話來一筆帶過,掩蓋我們在將自己的思想轉化為文字時的無能為力。作為一名大師,周國平能將自己的思考注入文字,並使它有感情,而不是一味枯燥地呈現出來。這些文字裡有他的真實經歷,親身感受和切心體會,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他的文字那麼有說服力,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贊同。又或是在某時,讀到某個段落,就像看到了自己,就像在檢討、反思自己。

  充滿哲學性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鏡子,讓你在從中看到自己,看清自己的同時,也能夠看到整個世界,看清這個世界,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有人說,這個世上最難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但在讀《周國品散文》的時候,儘管讀的是別人的思考和想法,但我沒有任何被強加的感覺。我所有的感受反而是覺得周國平真的非常的了不起,它能夠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讓你被潛移默化地接受他的思想,認同他的思考,讚賞他對世界的認識與價值觀。相比那些令人反感的說教,周國平的文字雖然是在說理,但在讀者看來並沒有距離感,也不會覺得倦意重重,反而是像找到可以聊天的知音,可以互訴心腸的朋友,可以依賴的精神依託。

  這本書,教會了我思考。思考的方式,思考的原則,思考的深度,其實都是有自己決定的`。我們應該學會這樣的思考,學會將思考這樣無形的東西化為有形的存在,學會感悟,學會將思考傾注於文字,更理性,認真的生活。

  周國平作品讀後感4

  周國平是一個哲學家,更是一個父親,《妞妞》生活中真實的傷口,周國平後來在書中說到,“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傑出的哲學家”可老天從來是這樣,他妒忌幸福的人,他總是把一切本來完美無缺的東西弄的殘缺不全,然後告訴你,看!這就是人生!命運在妞妞還沒出世之前就開始覬覦她,一環緊扣一環,一步步把他們推向深淵。先是雨兒的表妹把流感傳染給了懷孕五個月的她;然後一個四川女孩打來不合時宜的電話,敏感的雨兒因此賭氣堅決要打地鋪,結果發燒的更厲害;然後急診的時候又遇到一個蠻橫麻木的女醫生因而延誤了治療;最罪大惡極的是那個醫學博士,把雨兒拉去照X光,而且是兩次!在這一系列事故中,哪怕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斷了,孩子都可能不會患先天性眼底腫瘤這樣絕症。

  我不知道,周國平是懷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把這些刺心的痛從記憶中掏出來,記下來,並且是那麼細膩。小魚小鳥都有眼睛,妞妞卻沒有。這個可憐的孩子一生來就那麼熱切而執拗的追逐著光明,當她看見一團橘黃色的燈光時她會笑很久;妞妞唯一一個生日,媽媽對客人說你們看妞妞的眼睛像不像波斯貓,爸爸告訴她波斯貓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貓;妞妞一遍遍的哭訴:“磕著了,磕著了……”她不明白世界為什麼老是磕著她;在妞妞即將離開世界的那些夜裡,她躺在爸爸身邊輕聲喚著“爸爸”,爸爸也輕聲應答,宛若耳語和遊絲,在蒼茫人世間還有什麼比這樣的生離死別更讓人黯然消魂的啊。

  妞妞死去之後,周國平說:“你在時,我抱你不夠,因而覺得時間太少,你走了,我的懷裡空了,突然發現時間毫無用處,我不知道拿那麼多時間做什麼,也許時間只有一個用處,它會幫助我——是幫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別人都說妞妞解脫了,然而這其實是荒謬的,憑什麼別的孩子可以在陽光下追逐,而妞妞卻必需解脫呢?作為父母,他們的下半輩子,終將活在這種荒謬中,他們尋找任何一個可能很尋常的契機,不自覺的假設——如果妞妞不死,她也可以象別人的孩子那樣戴上紅領巾了,也可以象別人的孩子那樣羞澀的讀著隔壁班男孩的信,也可以象別人的孩子那樣成為神聖的母親。

  事實上,我們從來不怕得不到任何即使我們很想得到的東西,我們怕的是失去我們曾經得到過的東西。為什麼失戀會是那麼痛苦的事。很多人或許認為在於拋棄的痛苦,其實最重要的不在這裡,而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那段曾經彼此呵護過的感情就這樣悄無聲息失去了。任何感情都是這樣,傾注過,付出過,不求回報,只想用生命微弱的力量握緊它。可我們活著的世界,總是有一些力量,在它面前,眼淚,顯得軟弱和無助!然後,開始學會,珍惜生命和親情。

  周國平作品讀後感5

  好久不讀書,或者說好久沒有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讀完過一本書。終於,我把周國平的《安靜》讀完了,並且還想再讀一遍。讀過周國平的《守望的距離》和《各自的朝聖路》,但我更喜歡《安靜》。

  序言中,周國平表示了對世俗名利的拒絕。他說:“我不是一個脫俗到了拒絕名聲的人,但是,比名聲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一個意識到必需找回自己的作家,當然值得期待和尊敬。

  周國平是中國社科院的哲學教授,又是一位作家。他的文字中,充滿了哲理的思考。《安靜》裡既有讀書筆記、遊記,又有講演稿、隨感錄等,看似雜蕪卻是一片純靜。

  作者透過《安靜》給我們講述人生的真諦,講愛與關懷,講他對社會、對生活的種種思考。所展現的人生體驗與讀者所關切的世間感悟,沒有一個安字和靜字,卻給讀者構築了一個寧靜的世界。

  周國平說:“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有一個危險,就是被熱鬧所佔有,漸漸誤以為熱鬧就是生活,熱鬧之外別無生活,最後真的只剩下了熱鬧,沒有了生活。”現實的確太熱鬧,我們早已習慣了在現實中奔忙,從不曾擁有這樣一份安靜和從容。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利益驅動,對物質的慾望高於一切。連學術界這樣本應成為淨土的地方也變成了名利場。要遠離人群中的歡樂和瘋狂,遠離燈紅酒綠的確不易。可見,安靜多麼珍貴,守得住安靜又是多麼的不易。

  周國平是一位崇尚簡單生活而又牢牢守望內心田園的人。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身居鬧市而不為所擾,內心平靜,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安靜。有內在精神世界的飽滿,才是豐富篤實的人生。

  大寧靜產生了大孤獨,大孤獨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從容又讓周國平完成了一種內在的超越和突破。

  這本集哲學與文學於一身,融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散文集,是那麼質實,讓我在安靜中品味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