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精選21篇)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精選21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

  暑假期間,我讀了《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作者是美國人查爾斯·都希格。書中介紹了“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等關於習慣養成的方法。透過這本書我認識到,習慣真的很重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企業的前景,甚至是一個社會的安定。

  書中透過簡單的例子介紹了什麼是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叫胡里奧的猴子,它在電腦面前,如果電腦螢幕上出現黃色、紅色和藍色這些顏色時,就拉動拉桿,然後就有一根導管中出現黑莓汁滴到它的嘴裡,多次後,在它腦中就有一種習慣形成。當顏色暗示出現,慣常行為就是伸手拉動拉桿,然後就有獎勵,喝到一滴黑莓汁。

  但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一個抽菸的人,他是因為什麼去抽菸?因為太累,那麼他可以去慢跑5分鐘,放鬆一下。如果因為無聊,想讓自己快樂一點,那他可以和別人聊天,或者幹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改變他們的慣常行為,而改變他們抽菸的壞習慣,獲得健康的獎勵。

  在美國鋁業公司,新上任的總裁保羅奧尼爾破壞了一個壞習慣,然後重新形成一個新的習慣,就把一個機構臃腫、危機重重的公司轉變成一個盈利的企業。在美國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一名叫小馬丁路德金的人,利用社會習慣的力量,來成功發起抵制公交車上種族隔離的運動。

  讀完這本書,我認識到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改掉不好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2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只蛐蛐,作為我當上“三好學生”的獎勵。

  一回到家,我便把它從那小得可憐的紙盒中拿出來,擺進一隻大缸中,又往缸裡放了一些泥土,供它挖洞時使用。可是,也不知為何,蛐蛐一被擺進缸裡,就縮排一個角落,怎麼也不肯出來,我用食物引誘,用東西驅趕,都無濟於事。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懷著疑惑的心情,我去請教了爸爸,爸爸猜測說:“這些蛐蛐都是人工孵化出來的,它們也許從小就呆在紙盒中,習慣了那樣的環境。所以,當你把它放到大的環境中時,它反而會感到害怕。”“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呢?”我急切地問。“你把買來時那隻舊紙盒拿出來,放到它的面前,說不定它會鑽進去的”,爸爸回答道。

  我將信將疑,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出那個紙盒,放到蛐蛐面前。這時,“奇蹟”發生了。蛐蛐先是一愣,然後便像著了魔似的,拼命往盒子裡擠。經過好幾分鐘的努力,它總算從窄窄的洞口鑽了進去。紙盒實在是太小了,蛐蛐擠在裡面連爪子都伸不直,身子也轉不過來,比呆在監獄裡還難受。然而,它卻悠然自得添理著觸鬚,看上去開心極了。

  我驚呆了,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習慣的力量,真大!”

  是呀,習慣的力量是無形而巨大的,它幾乎可以主宰一切,甚至你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做習慣的主人。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3

  我們曾經讀過很多勵志書,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成功是什麼,以及實現成功還需要什麼。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此。你也許有同感,那麼多勵志圖書、錄影、演講以及電視節目,看過後,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點點,為什麼?原因就是,這類勵志材料都把重點放到了“哪些事情能讓我們成功”上了,而這些我們早已耳熟能詳。我們缺少的正是能闡釋“如何把那些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堅持下來”的真正有價值的理論和幫助,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吉撰寫的《習慣的力量》回答了這個問題。

  什麼是習慣?習慣是一種重複性的,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透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複而獲得。而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那麼,惟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變我們的習慣。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改變習慣的關鍵是什麼呢,自我控制的能力、長期的堅持不懈、長期累積的過程,這正是本書要傳達的最核心的內容。

  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巔峰,是因為他們都擁有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習慣不僅賦予了他們健康的體魄,而且賦予了他們積極進取的心理狀態。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4

  有人曾說過“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生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我非常贊同這句話,至今它仍是我的座右銘。習慣可以成為一種力量,我們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有多少好的習慣,以及是否善於借用習慣的力量,在習慣的影響下,我們的生活會不斷地變化。

  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人生。成功的人生,都是從一個好習慣開始的。習慣如此重要,但習慣的形成、作用和改變機理究竟是什麼樣的,直到20世紀末期,隨著神經科學、心理科學、教育科學、商業科學、社會學等學科的不斷探究,才逐漸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紐約時報》記者查爾斯·杜希格用了三年時間採訪研究人員、營銷專家和神經科學家,寫成《習慣的力量》一書,它揭示了習慣如何塑造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如何改造習慣。

  書中介紹給我們一個新的名詞“習慣迴路”,它包括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那種習慣;

  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

  第三步則是獎賞,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憑藉“習慣迴路”,有人寫“飲食日記”成功減肥,“飛魚”菲爾普斯在泳鏡進滿水的時候,依然可以打破世界紀錄,一個EQ有障礙的高中輟學生也能成為優秀的星巴克門店經理,深陷困境的鎂鋁公司只改變一個安全標準就能夠重整旗鼓……

  習慣養成容易消除難,不過一旦我們明白了習慣可以改變的原理,我們就有了改變它們的自由和責任。英國作家王爾德說:“起初我們造就習慣,後來習慣成就我們”。人生旅途猶如逆水行舟,只有擁有好的習慣,才能在逆流中前行。利用習慣的力量,即使我們陷入危機,一切皆可翻盤。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5

  閱讀了本書後,我想談談自己的體會。

  本書中有一篇名為《我是誰?》的小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的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著你前進,也能夠拖累你直至失敗。我完全聽命於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會有一半要交給我,因為,我總是能快速而正確地完成任務。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嚴加管教。請準確地告訴我你期望如何去做,幾次實習之後,我便會自動完成任務。我是所有偉大人們的奴僕,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我的鼎立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能夠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於我而遭到毀滅。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此刻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我是誰?我就是習慣。”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過去,對於自己的行為,也沒什麼在意。對於成敗,常常歸結於自己運氣不佳,而從來不去思考為什麼會失敗。事後想想,和自己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人本來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飯,便坐在電腦前,從來不思考那樣長期會使自己的身體走樣;平時不愛運動,出門也常常打出租車,這樣既浪費又會養成貪圖享受的壞習慣。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強加管教自己的習慣。

  在工作中,很多時候也常常是習慣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之後趕著做。萬一有時候事情多了,常會忙地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後才來做。所以對於這一類人,我們也能夠發現他們做事總是有條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細;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下,對於總總的比較,我們也不難看出,習慣的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強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和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習慣,把自己的理想付之於實際行動,這樣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所以,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使自己不成為空想家,讓我們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6

  《習慣的力量》是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JackD·Hodge)撰寫的一本暢銷書,被公認為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書中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發揮潛能,改進方式,使個人最終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最終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培養積極向上,自我控制、奮發圖強的良好習慣。

  最近根據公司的安排,我將《習慣的力量》放在床頭,每晚睡覺翻閱一個章節,從開始的強迫看到最後每晚想看、必看,認真品味書中每一個案例、故事。特別是書中引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關鍵在於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裡並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你便不會為那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這就是養成自覺習慣的黃金定律。”

  在我看來,不願意做的事情,一部分是懶得做的,一部分是厭惡做的,一部分是畏懼做的。懶得做的事情,若是工作中的事情,有時覺得做了就吃虧了,所以不做。厭惡做的事情的確是因為自己心裡不願意做,如果做了就會痛苦。畏懼做的,大多是自己力不能及的或者說要與人合作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心願的事情。

  記得我剛來到公司時,作為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由於以前在其他公司養成了事事親力親為的習慣,對辦公室的同事做事總覺得不放心,哪怕是一點小事,都要親自過問或者親自去做。比如每年公司年終總結大會,從會場佈置到會議議程、甚至座點陣圖都是自己親自畫,總感覺交給其他同志怕出錯。這樣做的結果一是傷害了同事們的工作積極性;二是不利於培養鍛鍊年輕人;三是自己累得昏天黑天最後還沒有討到好。一個人在能幹,也沒有團隊的合力大,這大概就是習慣的力量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7

  抱著改變自己習慣來讀的這本書,結果世上果然沒有捷徑,也沒有速成大法,不過好在改變了思維方式。

  書裡面從頭到尾都是以真實案例來講故事,然後各中道理緩緩而來,有種慢慢懂得其中靈性的感覺。整本看完,沒有找到立刻改掉壞習慣的速成辦法,倒是知道如何思考習慣的根源和改變習慣的科學方法。

  通篇都是圍繞這三個因素在討論和分析。感觸最深的幾點:

  1)核心習慣

  以菲爾普斯為例,教練讓他養成睡前看錄影的習慣,從看錄影的習慣衍生出來的從早餐,到運動,到聽音樂,到游泳,一切的一切,都積極健康向上。就像一個人開始運動,隨後慢慢產生各種好的習慣,並不是運動本身改變一個人,而是透過運動衍生出來的連鎖反應。所以我理解了,為什麼每次運動後,心情放鬆,接下來的幾天特別開心,各種事情也逐漸順利起來;為什麼看了一段時間的書,對自己和周圍的態度越來越寬容;這些作用是緩緩的,可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真的會有質的變化。

  2)讓意志力變成自發意識

  意志力是可以鍛鍊的。比方賴床,比方拖延症。改掉拖延症的辦法,就是著手開始幹,列一份清單,養成列清單的習慣,生活會越來越明瞭和輕鬆。

  “如果你想完成一些需要意志力支援的事情,例如在工作後跑步,在白天就應該節省一直的力量”。意志力也是有限度的,不能透支。側面也說明,不能太壓抑自己,該放鬆的時候就放鬆,需要努力的時候就專注,這樣效率也會高很多呀。

  應該會再看一遍的書,能鍛鍊人的邏輯和分析能力。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8

  世界上有兩種人,分別是空想家和實幹家。但最終空想傢什麼都沒有,還把寶貴的時間扔了,而實幹家則往往成了大器。那麼,空想家和實幹家之間是否相距很遠?不遠,他們中間只隔了一種東西——習慣。

  正如作者在書中寫道:“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也間接地話明瞭習慣的重要性。而習慣也分兩種: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能使人心想事成,但壞習慣只能讓你一事無成。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好習慣呢?首先要定下死目標,而且要思考哪些同學、家長和老師能幫助你,並把你的計劃告訴他們,而且還要寫一些紙條貼在家裡,用來隨時提醒自己。但是一定要去用行動改正。就拿一個小例子來說,樹上有5只鳥,飛走2只,還有幾隻鳥?答案是3只;樹上5只鳥,有2只鳥想要飛走,還有幾隻鳥?答案是5只!這也就說明光想或光說但不去做是不行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要堅持。就像一個故事所說的:一個球隊教練對隊員訓話:“邁克爾·喬丹放棄過嗎?”隊員們回答“沒有!”教練又說“懷特兄弟呢?”隊員們又回答“沒有!”教練再次說“愛迪生呢?”“沒有!”他又問“艾爾·洛卡拉斯呢?”隊員們沉默了一會兒問“艾爾·洛卡拉斯是誰呀?”教練說:“你們當然沒聽說過他,因為他放棄了!”由此可見堅持的重要性。

  再來看看改掉壞習慣方面,正如同“改掉”裡的“改”字,壞習慣應該被替換成好習慣,而不是直接抹去。因為抹去是不可能的,習慣就像性格,抹不了。如果把壞習慣比作一輛正在執行的火車,那不管你在路上放多少門塞都不能將其停下,而當你成功地把它停好時再放上一個門塞,它就怎麼都開不起來了。所以說最重要的還是立刻去做,並且做就要堅持。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9

  有時我們刻意做出的選擇會在自己停止有關思考後持續,而且是日復一日地持續。在某一刻,我們會有意識地決定應該吃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時去辦公室,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麼時候去慢跑,然後就不再作選擇,這些行為會自然而然地持續。這是人類神經系統作用的自然結果。這就是習慣!透過弄清楚這背後的原理,你可以重新構建你的習慣。

  當習慣前面加上定語,就變成好習慣或壞習慣,例如:菲爾普斯賽前減壓的慣常行為;癮君子的酗酒行為。多少雞湯類書籍向大家介紹瞭如何培養好習慣,殊不知改變壞習慣同樣重要,甚至比養成好習慣更具有研究意義。《習慣的力量》一書從嚴謹的科學研究開始到嚴謹的科學研究結束,教會讀者如何發現習慣迴路。

  從腦受傷患者腦電波變化到酗酒者戒酒,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清楚地闡述了什麼是習慣迴路。要改變習慣,你必須留住舊習慣迴路中的暗示,提供舊習慣迴路中的獎賞,但要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為。如果你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你就可以換掉慣常行為,改變自己的習慣。如果暗示和獎賞不變,幾乎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被改變的。

  但是,要想永久改變習慣,僅僅行為上做到了還不夠,許多戒菸戒酒者重新吸菸酗酒的例子比比皆是。人們要從心理上必須相信改變是可能的,但是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似乎有點吃力。同樣的過程也讓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治療屢屢獲得成功,它利用團體的力量教人們學會去信仰,將人們聚集起來互幫互助,協助對方進行改變。因此,當處於團體之中時,信仰更容易建立。

  總結起來,習慣是怎麼改變的呢?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為。但這還不夠,為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的。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0

  查爾斯·都希格的《習慣的力量》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穫是改變了我對習慣的固有看法:習慣並不是堅不可摧的城池,習慣只是可塑可造的沙雕。

  不可否認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可正確的認識習慣的形成原理後還是可以改變習慣的。作者認為習慣迴路是“暗示”、“慣常行為”、“獎賞”構成的。比如人的刷牙習慣是渴求牙膏裡新增劑產生的涼絲絲的刺激感;人的跑步習慣是渴求運動後身體裡產生的內啡肽。如果想改變一個習慣只需尋找另一個慣常行為即可。兩年前,我決定讀書時,每晚躺在床上總忍不住翻手機,我就把手機放在客廳,在床頭擺上書,逐漸養成了每天睡前或醒後先看會兒書的習慣。作者還指出當個人和一個群體一起努力時,且這個群體有信仰,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

  作者認為核心習慣會引起連鎖反應,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比如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是引發廣泛變化的核心習慣。正常的緊張有序的生活中,運動是一支強心劑,會讓其他的好習慣更易形成。此外,習慣可以節省意志力。作者認為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消耗品,如果在抵禦餅乾的誘惑上消耗過度,之後的解答難題時就會趨於枯竭。而習慣養成後,就會變成自發意識,不再消耗意志力。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好習慣在養成初期會很困難,可習慣養成之後就會感覺不那麼費力了。對於壞習慣,則可採取分散注意力的辦法,控制不住自己想吃蛋糕的衝動時,可以去參加體育鍛煉或換吃蘋果。因為人的意志力有限,所以在更正壞習慣時遠離誘惑也十分重要。

  書中給出的改變習慣的步驟:

  ①找出慣常行為;

  ②用各種獎賞進行試驗;

  ③將暗示隔離出來;

  ④制定計劃。

  每個人都有現實生活的習慣、感情生活的習慣、還有思維習慣,這些習慣系統化地構成了我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走向自己的命運。此書告訴我習慣是可控的,所以自己的命運也是可控的。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嗎?從少吃甜食開始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1

  “我們每天絕大部分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所以好的習慣使你成功,壞的習慣使你失敗,習慣的力量已經在每個人身上體現出來。嗯,好像真是這樣的!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可以從容地吃完早餐,神采奕奕地去上班,而有的人總是像奇怪的多足動物張牙舞爪地蹦跳著衝出家門,一邊繫著最後一顆釦子一邊嘟囔著:馬上就要遲到啦!而他後腦勺上總有一撮頭髮象雞毛翎子一樣斜刺出來,隨著他的蹦跳痛苦地顫抖?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先將工作做完然後放心地休息,而有的人總是將任務拖到最後的期限,然後手忙腳亂地去應付?為什麼有的人家裡總是井井有條看著就心情舒暢,而有的人家裡總是狼藉不堪好像強盜剛剛從視窗逃走?琢磨一下,還真是習慣使然。有很多現象我們往往將其歸結於性格或者個性的表現,但是再想想,性格和個性難道不是逐漸形成的嗎?它的構成裡難道沒有很大比重的習慣的因素嗎?我就這樣一邊看書一邊聯想,竟然越來越感到了某種共鳴。發生在我自己和我周圍的人身上的很多事情不斷地跳出來。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律。”

  “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習慣的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有目的地改變習慣,構建一整套有助於我們成功的日常行為規律。”壞習慣真的可以改掉?所以我想為了自己有著別人樣的成功,我們必須努力改掉壞習慣。改掉壞習慣從我們走路吃飯睡覺看書等一些日常的有規律的事情開始做起,比如說我有時候喜歡睡懶覺,我想如果我把這個不好的習慣改掉,早上早點起床,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早上吃早飯也不會這麼衝忙了,一日之計在於晨,習慣能夠造就另一個成功。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2

  假期,利用閒暇時間閱讀了查爾斯·都希格的《習慣的力量》。在本書中作者總結了哈佛、麻省理工這些大學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寶潔、聯合利華這些著名企業的商業案例。他發現,習慣的力量無處不在,個人、組織和社會都擁有各自的習慣。因此,善用習慣的力量不僅能夠影響我們自己的人生,也能幫助一個公司取得成功,往大里說還可以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最重要的是,想要利用好習慣的力量是完全有規律可循的。

  讀完這本書,我理解了習慣在我們大腦中的運作規律,我們就能更好地掌控習慣的力量。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大腦新皮質不斷學習各種習慣,把三個要素進行打包,串成習慣迴路,把它交付給基底核使用的過程。無論我們是想讓自己養成一個習慣,還是想幫助其他人養成習慣,首先保證習慣迴路是完整的。當我們改變一個壞習慣的時候,不要想著去壓制它、讓它從我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改變壞習慣的黃金法則是偷樑換柱,給它尋找一個合適的替代品。這本書讓我受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習慣的力量,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3

  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吉(Jack D·Hodge)撰寫的《習慣的力量》,被公認為是一部優秀的作品,被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等權威組織評為2003年度最暢銷的商業生活類圖書。書中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發揮潛能,改進方式,使個人最終獲得成功。

  書名叫《習慣的力量》,它把“習慣”比喻為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習慣”是潛意識的活動,就像人體各種軟體的程式設計,一旦啟動就按既定的程式演繹。

  人們常講“性格決定命運”。誰不想擁有能攀上輝煌巔峰的性格呢?怎樣才能擁有,誰能說得清呢?這是一個多麼難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本書只是輕輕地一捅,就捅破了這層遮擋奧秘的薄膜,作者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

  “習慣”就是一點一滴,迴圈往復,無數重複的行為動作養成的,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如此,只是結果不同。關鍵的一步是要馬上行動起來,本書作者稱之為“行動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區別”。把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4

  人們常說命運無常,成功不過幸運罷了,吃多少,穿多少,註定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習慣的力量》告訴我們:所有的成功都能歸結於一種習慣習慣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堅持下來。講得多好啊!簡括弘深,微言妙論。是的,只要我們持續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每次進步一點點,持續在每個環節進步一點點,就是這樣,每天都完成小目標,向大目標邁進一點點,假以時日,功到自然成。反照我們的行為:要麼臨河羨魚只有空想,沒有行動;要麼臨淵結網平時不準備,到時做不來;要麼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要麼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缺乏恆心,時斷時續;要麼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懶得就懶;要麼功虧一簣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就放棄了。我們做事所欠缺的正是成功所必需的一往無前的氣概、鍥而不捨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毅力,所以,我們往往與成功失之交臂,也是情理中事了。由此可見:命運不是無常,而是我們越努力,運氣就會越好;成功不是幸運罷了,而是天道酬勤的結果,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吃多少,穿多少不是註定的,而是靠我們自己去爭取的。

  作者倡導我們:每天做些苦差事來磨練自己。乍看悖於常理人的本性是遠離困苦,追求安樂。細想卻富有哲理人樂為者多非善事,而事之善者每即人所惡為,故人之所應為當為輒反於其欲為願為,甚且非其所能為可為;即使自討苦吃有自虐傾向,苦中作樂有自欺思想,但往往可將潛力發揮到極致。作者的本意是:磨難,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捷徑;人無磨難,無以戰勝自我。

  人之百年,憂勞總至,快樂難留。好像上帝造人是叫他們來這世間專門受苦受難似的。面對苦難,我們時常會覺得有些不習慣,或者感覺有些緊張和壓力,甚至是焦慮和恐懼,但這正是我們成長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在苦難中磨練自己,那麼我們將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存在畏難情緒,備受苦難的煎熬。苦難是不打不倒的。要打倒苦難,做事就要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惟其如此,才會在困難和挫折中突圍而出,取得某種成就;才會排斥舒適,斬斷溫柔,在暴風驟雨中鷹擊長空,在驚濤險灘上乘風破浪,得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得以俯仰無愧,快慰平生。

  在工作中,很多時候也常常是習慣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後來趕著做。萬一有時候事情多了,常會忙地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後才來做。所以對於這一類人,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做事總是有條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細;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棄,對於總總的比較,我們也不難看出,習慣的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強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和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習慣,把自己的理想付之於實際行動,這樣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所以,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使自己不成為空想家,讓我們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5

  初次見到此書並無太大興趣,單從書名來看以為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型別,然而剛剛看到前言部分就被幾個有趣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此書以麗莎的故事開頭,她是一位34歲的女士,16歲就開始抽菸酗酒,20多歲就欠下了1萬美元的債務,她肥胖懶惰生活亂成一團。然而現在的她年輕漂亮充滿活力,抽菸欠債的惡習都沒有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和丈夫離婚後重新樹立了生活目標,有了努力的方向,她決定首先戒掉煙,去親眼看看金字塔並穿越沙漠。這種思想的細微變化觸發了一系列變化,使她的習慣發生了改變,大腦也發生了改變,影響了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麗莎的成功在於習慣的改變,她把決定變成了自動行為。那麼,習慣的運作原理是什麼,如果弄清背後的原理,我們是不是可以重新構建自己的選擇模式?

  這本書向我們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力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這種力量發揮出每個人的潛能力。“人每天有40%的行為並不是真正決定促成的,而是出於習慣”,從早上起床、吃飯、上班到晚上睡覺這些都是習慣性行為,雖然每種習慣的影響不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習慣匯聚到一起,形成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有必要探究“習慣迴路”到底是怎樣運作的,從而想辦法用新的慣常行為去取代舊的壞習慣,迎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用樸實無華、別具風格的語言把自己的觀點講述的深入淺出,書中還穿插了許多引人入勝的小例子。我們究竟應該怎樣找出相應的“習慣迴路”,從而改變自己的習慣呢?作者把這一過程分為四個步驟:首先找出自己想要改變的慣常行為;然後透過不斷地用各種獎賞做實驗,找到這種習慣實質上想要滿足的東西;再試著找到是什麼樣的暗示誘發了這種慣常行為;最後圍繞暗示去設計,選擇能夠滿足你渴求的獎賞行為,這樣就可以改善你的習慣。一旦弄清楚習慣背後的機理,我們就有了超越習慣的力量。

  所有的成功都歸結於一種習慣,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堅持下來,只要我們每天都堅持好的習慣,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就離成功又近了一步。行為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讓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就精彩人生!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6

  人的一生其實都由習慣組成,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大量的習慣行為,這本書從個人到公司到社會,向我們展示了習慣在各個方面的巨大力量。

  我每天坐地鐵上班,在相同的車門上車,就算我後來發現這個車門到站時離出口更遠,我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很多女孩子最後都會找一個和自己父親很相像的男人,父親的行為模式已經伴隨著她經歷了幾十年了。我們還會看到很多公司領導在和領導不在,僱員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因為企業沒有培養企業文化,沒有形成核心價值觀,大家沒有習慣去按照價值觀去做事,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搞核心價值觀,想要形成習慣。

  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習慣都可以被改變,只要你掌握了習慣的黃金法則,是不是聽上去挺不科學的,體驗是最佳的學習方式,我準備拿自己做個實驗。黃金法則告訴我們習慣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找準暗示和獎賞,替換其中的慣常行為,你可以變成任何你想要的自己。比如我玩遊戲,玩遊戲是慣常行為,獲得勝利是獎賞,那什麼是暗示呢,找準自己的暗示是最困難的,因為我們現在有太多的資訊圍繞著我們,從中找出暗示無異於大海撈針,但書中提了一個科學的辦法,所有的暗示都可以歸為五大類中的一類: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之前緊挨著的動作。進一步的分析自己,我喜歡那種對抗的感覺,渴望勝利。我想了想從小到大我玩遊戲從來不喜歡和電腦玩,總喜歡和人玩,贏了別人很爽,輸了很懊悔,觸發了我想要贏更多的渴望。生活中並不總是贏的,甚至說贏少輸多,就會寄情於遊戲。玩遊戲的時間過得飛快,我不想沉浸在虛擬的現實中,我想改變自己。正如我們剛才所說,書中介紹的黃金法則告訴我們,我要找到一個能夠替代的慣常行為。它可以給我勝利,對抗的感覺,又是在家可以放鬆的專案。我發現我找不到,可能沒有這樣的專案,那怎麼辦,難道就要一直玩下去。我進一步思考,我能不能分開來。

  第一、家,可能就不是個學習的地方,我在家很放鬆,那第一點少待在家,我可以去圖書館,可以去咖啡廳,總之不要待在家裡學習。

  第二、如何去獲取對抗的感覺,渴望勝利,去參加比賽吧,去運動對抗吧,去工作上和別人競爭,有很多可以比一比的專案,竭盡全力獲取勝利,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就是把短期的勝利換成人生中長期的勝利。

  第三、還可以換個思路,可不可以培養自己在家學習的習慣,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後面我可能會嘗試一下。

  以上就是我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獲取到的東西,如果你感到困惑,如果想要改變下自己的習慣,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希望你也能從中獲得收穫。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7

  今天再次翻閱了《習慣的力量》,沒有全部看,只是翻閱了幾個感興趣的章節,其中,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這一章感覺適合自己閱讀,學習並踐行後有助於今後對照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

  首先,把一些重要句子摘抄如下:

  一、習慣的改變

  原理: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改變中間慣常行為。

  要改變舊的習慣,你必須處理掉舊的渴求感——要保留以前同樣的暗示和獎賞,並透過插入新的(也可稱為競爭性慣常行為)慣常行為來滿足這種渴求感。舉例說明:讓酗酒者找出他們從酒中得到了什麼獎賞,這個專案要找的是哪些渴求感在驅使著你的習慣迴路。通常,喝醉本身並不屬於渴求,之所以想喝酒,是因為酒讓他們逃避現實,放鬆心情,又有人陪伴,而且緩解焦慮,情感也得到釋放,這也就是主要獎賞,酒精的物理作用是最次的獎賞之一。再舉例,某人咬指甲行為,這個習慣獎賞主要是她渴望得到實質的刺激,可以用手指敲桌子或在索引卡打勾等競爭性慣常行為代替獲得同樣的獎賞。時間長了,針對咬指甲做出的競爭性慣常行為變成了自發行為,這時候,一個習慣代替了另一個習慣。再比如戒菸,吸菸是因為喜歡尼古丁,是能獲得強烈刺激,還是社交方式一種?找出與吸菸相關聯的暗示和獎賞,然後選擇有相同回報的慣常行為來代替,更可能讓他們成功戒菸。

  找到暗示和獎賞,就能夠改變慣常行為。

  但有壓力的時候,有些人又恢復了舊習慣。信仰是將改造過的習慣變成永久性行為的要素,在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隊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二、總結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習慣,你必須找另一個慣常行為替代。而且當你和一個群體一起努力時,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信仰也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群體中培養出來的,即使群體只有兩個人,結果也是一樣的。

  以上是摘抄的重要句子和例項,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習慣,要在實際生活中踐行。近期要改變的坐的時候彎腰,走路的時候探腰低頭的習慣,暗示就是坐在桌前或走路,得到的獎賞就是放鬆和舒服,用吃口香糖或敲桌子等可以代替試試,猶用吃口香糖代替。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8

  習慣這個東西很有意思,我們每天都在做,卻常常無知無覺。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出門先向左拐還是向右拐,去到辦公室是先打掃衛生還是跟同事聊天,喜歡去什麼樣的飯店點什麼樣的菜?做這些決定之前你想過為什麼嗎?

  沒有習慣迴路,人的大腦就會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將佔據一切。習慣和記憶以及邏輯一樣,都是我們行為的基礎。我們也許不記得自己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不過一旦這些習慣在大腦中形成,它們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而我們自己往往是意識不到的。

  大腦中的習慣迴路由三步組成。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獎賞,這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這種心理的基礎有兩個基本規律:第一,找出一種簡單又明顯的暗示。第二,清楚地說明有哪些獎賞。

  如果找到了暗示和獎賞,就能夠改變慣常行為。比如想在每天早上起來晨跑,那就得選擇一個簡單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綁好運動鞋的鞋帶或者把運動衣放在床邊,和一個清晰的獎賞作為一天中的獎勵,可以透過記錄運動里程數來獲得成就感。

  核心習慣能創造出各種文化,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那些在抉擇困難或者感到茫然的時候很可能被忘記的價值。注重改變或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引發廣泛的變化。然而,核心習慣並不容易發現,得先知道從哪裡著眼。尋找核心習慣意味著找出某些特徵。他們透過建設新的結構以利於其他習慣的形成,並在變化擴散之處建立起某些文化。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一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為。但這還不夠,為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

  改變習慣還得藉助意志力,它不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力量,就如同手臂和大腿肌肉的力量,用力過猛會感到疲累,肌肉生育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給其他活動。學會控制衝動時,人們就在進步。他們將學會在誘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而且一旦形成了意志力鍛鍊的習慣,大腦就會駕輕就熟地幫助你專注於目標。

  發現和理解這些原則和運用它們並不是一回事,這需要一點智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19

  本書開篇就告訴我們如果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模式,我們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是什麼?又是如何養成的?作者告訴我們習慣是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自動化迴路,是大腦的一種省力機制。

  習慣的影響無處不在,個人,企業,團隊等等。各種各樣習慣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如果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對每個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怎麼識別我們自己的習慣呢。第一步:瞭解自己的習慣性行為,這是比較顯而易見的。比如,我每天下午都想喝杯咖啡。第二步:透過不同嘗試瞭解自己這個習慣後面的”獎勵“是什麼。沒有獎勵,我們是不可能堅持去做的,但因為這個獎勵可能很隱晦,所以難以發現。於是,我們就需要透過嘗試來發現。比如我可以試試下午不喝咖啡而是買塊蛋糕,或者上十分鐘網,或者看一會兒自己喜歡的書,又或者跟朋友聊聊。之後快速寫下自己最直接的三個感受,如“感到放鬆了”“不餓了”等等。十五分鐘過後,再看看自己是否有想買咖啡的慾望。如果有的話,表明剛才做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的獎勵。如果沒有,那恭喜你,你已經鎖定獎勵的範圍了,只需要進一步明確。第三步:找到觸機。到底是什麼觸發了我下午對一杯咖啡的渴望呢?一般來說,觸機會有時間、地點、情緒狀態、人物、前一步行為。我們同樣可以透過在每次行為產生時記錄當時的情況,來辨別觸機。比如連續記錄三天後,我發現我每次喝咖啡前都是下午的工作要開始前。第四步:制定詳實的計劃。就像前面說的,保留觸及和獎勵、改變習慣性行為比較容易。所以計劃可以是針對行為的。

  習慣始於點滴,長於迴圈重複。如何去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慣,把握自己的命運?書中告訴我們暗示和獎賞不變,替換掉其中的慣常行為,同時慣常行為能滿足舊習慣的渴求。習慣無法消除,因為基本渴求是寫在人類生理機制當中的,但是習慣能被替代,渴求有不同的方式進行獎賞。永久性改變習慣,需要人們學會信仰某樣事物,學會相信,相信更高的力量,相信事情始終會好轉,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當與其他人交往,加入某個團體時,改變會更容易發生,信仰也更容易建立。然後就按照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做下去吧。以信念為支援、建立新的渴望!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20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傑克·霍吉的作品《習慣的力量》。人長期堅持並重復的一個行為,久了,也就成為了一個習慣。而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許多便利,所以好習慣是良好人生的開端。

  說起習慣,我們每天做的大部分選擇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的行為方式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

  相信大家都體會過剛學會開車時,每次上車的時候都會默唸:安全帶、後視鏡、點火、踩離合器、掛檔、剎車等等,開車半年後,便不會再默唸這些,但所有的動作都會一氣呵成。大腦將這一系列的行動變成一種自動的慣性行為,人們不用透過漫長的思考就能做出行動。這就是習慣的形成。習慣源於我們最初的選擇,當我們停止思考,為節省腦力而把控制權讓給習慣時,習慣就成為我們生活的主人。

  “習慣始於點滴,長於迴圈重複”。在工作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使過去了一段時間不再思考,卻仍能做好,這就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習慣的力量。往往習慣形成了,我們的大腦就進入了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參與決策過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對抗某個習慣,否則該行為模式會自然而然的啟動,雖然你可能意識不到,但卻對你的行為意識影響深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習慣始於點滴行為,無數重複並以相應的模式固化,成為能持續堅持的行為動作養成。所以培養習慣關鍵是行動和支援。在《習慣的力量》中,它把習慣比喻為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

  這部著作給我的啟示是:如果想成功,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從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開始,並持續的堅持下去,同時我也認為習慣這個能促進性格養成的連續性的行為,也受我們思想理念的支配,我們只有在培養習慣的同時,不要忘記對自己思想的深度和理念的厚度的鞏固和加強。

  習慣,這種不可估量的力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認識到,並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發揮習慣的正能量作用,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戒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利用習慣的力量,提升生活和工作的質量,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而改變永遠不會太遲。每天一小步,就是前進一大步。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00字 篇21

  對你來說,自律的日常生活是什麼?

  你知道制定的新計劃難以堅持的原因嗎?

  如何提高組織中的工作效率呢?

  《習慣的力量》作者美國查爾斯·都希格在出版本書後一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這本書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如果你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模式”,你就能徹底改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這本書重新整理你對習慣的認知和概念。比如,習慣是有迴路的,習慣不能被消除,慣常行為中的因素卻可以被替代。比如成功的組織機構的核心習慣,是撬動整個團體的支點。從思想解構到心智開化,配有切實可行的大量案例,幫助你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你知道習慣迴路是什麼嗎?

  有三個部分,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舉個例子。所有的麥當勞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所有的東西都有一致性的暗示,當你經過麥當勞的時候,一致性能夠觸發你進去用餐的慣常行為。當薯條或者雞塊上來時,你儘快能嚐到鹽和油脂的味道,使你感到熟悉的快感,那就是獎賞。

  有了正確的習慣迴路,就開始在工作去尋找核心習慣,加以培養。

  為什麼要培養核心習慣呢?

  書中給出了一個例子,1986年的美鋁公司,雖然龐大,依然面臨諸多問題,而保羅·奧尼爾受任於新總裁就在此時。

  他上任的發言,讓工傷率降為零。雖然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但是以目標導向的連鎖反應發生了。為了降低工傷率,各分公司修改了安全條例,更新了裝置,改變了溝通模式,及時通報突發事件。生產率提高了,工人積極性提高了,甚至,一年後,利潤翻番了。

  在2000年奧尼爾退休時,公司每年的淨收益是他上任前的5倍,股票市值達270億美元。

  這個成功的案例,在於找到了重要的優先因素,將其變成有利的槓桿。

  再回到開頭部分的三個問題,閉合的習慣迴路,幫你養成自律的生活。新計劃的推進,當然要加入新的變數因素才有利於實踐。找到組織的核心習慣,會驅動和重塑其他行為模式的習慣,造就高效。

  要不要試試看?未來可期,更新你的生活模式,更自由,更幸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