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10篇)

《史記》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史記》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記》讀後感600字1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說過。當年司馬遷因為為李陵辯護而被貶下獄,在獄中度過餘生,編寫下了我國曆史文化長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便是——《史記》。

  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被逼垓下,四面楚歌,留下了豪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後提刀向頸一揮,從容倒下,“羽之甚勇,千古無二”。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昔日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豪言壯志,早已不復存在,長城邊境蒙恬與公子扶蘇自刎而死的畫面,看秦始皇陵想象當年千古一地的雄心壯志。

  想當年,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竟昏庸到點燃烽火,引各諸侯舉全國之兵來支援,但卻沒有看到一位敵軍,褒姒見各諸侯面面相覷不禁一笑,可誰想到,為博這一笑,西周將全氣數都賭上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商紂王的妲己,也賭上了商的氣數,英雄難過美人關。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當初,楚襄王聽信小人的奸言,將屈原放逐到荒涼之地—漢北去漢北之時,屈原望江而嘆,歌《離騷》,文采飛揚,一氣呵成。聽到楚亡後,屈原悲憤投江,縱觀屈原一生,都在為楚國做貢獻。即使最後死了,也要盡忠報國。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太史公司馬遷他那酐暢淋漓的筆墨,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我們在茫茫歷史中,尋找教訓,感慨人生短暫,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

  《史記》讀後感600字2

  歷史是現實的寫照,人類社會發展每天都在我們眼前不斷更迭。有人說歷史是最最好的教輔書。是的,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看見我們的過去,預測我們的未來。這讓我們在歷史的輪迴和變遷過程中,我們能夠更加從容,這些都是歷史教給我們的。

  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從來對《史記》不吝嗇讚美之詞,它也完全配得上的這樣的讚頌。《史記》是文學和歷史的兩座高峰,幾千年後的今天也一直都是學界,探討學習的典範,足可見其影響力。司馬遷在受到極大屈辱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經典,他的精神令人驚歎。正如他在《史記》中所提及的那樣,成就偉業的人誰不是輕易享受俗人之福的,他不是一個追求功名利綠的人,他只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就算是沒有受天底下最大的屈辱,我相信他依然能夠創作出這篇經典,只不過這樣的遭遇讓人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這部作品和作者的偉大。換言之,是理想讓他有屈辱著活下去的勇氣和意志。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死很簡單,但是如何活下來卻不易。苟且偷生,享受殘生不是司馬遷所想的,他是以這樣的方式明志,他有比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因為他知道就這樣死去,歷史上將只會留下茶餘飯後的笑談。

  歷史上有很多像司馬遷這樣身處逆境的人物創作出偉大的作品的,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孫臏,呂不韋,韓非……他們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僅僅因為他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他們都領悟了人生的真諦。我們當代人不應該學習他們這種常人很難擁有的毅力嗎?聖人之所以為聖人的道理大概都清楚了。

  《史記》讀後感600字3

  寒假中,我讀了幾部著作。《史記》最令我愛不釋手,也給了我很多啟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90年)編寫的。這本書記載了上自中國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文采歷來為我國文學界所稱頌,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

  在《史記》這座人物長廊裡,我不僅認識了歷史上有作為的才人,也瞭解了妙計藏身的土人食客,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我早有所聞,可一直不知原因為何,看完《史記》,我才恍然大悟。

  屈原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一次,秦昭王為進一步吞併楚國,以結親之名邀請楚懷王去秦國會晤,屈原覺得其中有詐,不同意。可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懷王前往:“秦國這麼友好,不可拒絕,一定要去!”最終,楚懷王死在了秦國。

  屈原為此寫了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楚國的眷戀,還有對奸臣和小人的憤慨。子蘭看後大為惱怒,便在其哥哥頃襄王面前屈原,因此,屈原便被放逐到了很遠的地方。放逐期間,屈原有次在江邊慢步低吟,有位漁夫詢問其被放逐的原因,屈原回答漁夫的一句話流傳至今,更是令我欽佩不已:“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是啊,我們也要學習屈原那剛直不阿的品格,在社會上做一個清白正直的人,不能委曲求全,做低下的世俗小人。

  《史記》不僅記載了許多給人以啟迪的故事,還描繪了很多歷史人物,每個故事和人物描寫都非常精彩生動,真是一本知識豐富的好寶典!

  《史記》讀後感600字4

  《史記》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花費一生的精力來創作的。它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史記》為我們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面,還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讓我們從歷史中明白道理,揭露醜惡行為,歌頌高尚的品德。

  《史記》中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對人謙恭有禮、和藹可親、孝敬父親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愛民、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受到了大家的愛戴;還有那殘暴、沉迷於酒色、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最終丟失了江山的商紂王;只為博得美人一笑,點起烽火、不惜一切戲弄諸侯的周幽王,“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這就是周幽王墮落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忘亡國之恥,臥薪嚐膽從而最終戰勝吳國的越王勾踐。知識淵博、見聞深廣、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用“發憤以抒情”的方式創作的《離騷》而名垂千古。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千古,對映著未來。讀完《史記》,讓我讀出歷史的真實,讀懂了一點點歷史發展的規律。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理解歷史當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鑰匙。明智的人既要不忘過去、重視將來,更要全力把握現在、創造將來。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到聖賢真正的精神何在?我認為這才是讀《史記》的最大意義。

  《史記》讀後感600字5

  《史記》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紀傳體通史,被人譽為史家之絕唱。此書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讀它,我就覺得在和一個活人談話。司馬遷我對他很同情,也很佩服。司馬遷是中國的史學之父,他忍辱負重的精神被後人傳誦,《史記》和其他史書不同,他把黃帝到漢武帝這幾千年間的人物描繪的栩栩如生,而不僅僅是羅列帝王將相。

  史記這本書很偉大,作者更偉大。我們“讀其書而想見其人”,就一定要讀《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很重要,以為只有讀這篇文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家學淵源和名師傳授。如果說《太史公自序》是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因為裡面浸透著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每句話都是發自內心的。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比如說為國著想的藺相如,南征北戰的廉頗,性情暴躁的秦始皇等等。優美的語言使我彷佛進入了那個時代,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位置改變,主人公喜則喜,主人公憂則憂。緊張刺激的情節讓我身臨其境,我一會兒變成了攻城拔寨的大將,一會兒變成運籌帷幄的軍師,一會又變成伶牙俐齒的說客。我陶醉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一名老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一種規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歷史是一面鏡子,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要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請廣大青少年朋友從歷史中洞察規律,通曉過去,把握現在,主宰未來。

  《史記》讀後感600字6

  我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終於讀完了《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他幾乎耗盡了畢生的心血,來完成這一部52萬字的鉅作。

  這本書主要說的是從黃帝時代到抗擊匈奴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武王大戰紂王的故事。紂王性格暴戾,經常殘暴百姓,其中只有妲己最受寵,他還建築酒池肉林,荒誕無度。而在這個時候,反抗紂王的武王,悄然拉起了一支大軍,反抗紂王。因為紂王的昏庸殘暴,眾多的百姓也開始起義。

  武王的軍師,姜子牙建議先將軍心凝固起來,武王聽從軍師的建議。最後,不得民心的紂王不得不跳入火中燒死自己。妲己被殺,奸臣受了絞刑。

  從書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多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我覺得做人不能光考慮自己,要從別人角度來考慮問題,紂王就是最好的教訓。周武王的軍隊雖然不強,但是有姜子牙這樣的一位軍師,再加上得民心的軍隊,那就可以用策略擊敗敵人。像荊軻刺秦王、劉邦戰項羽、黃帝大戰蚩尤,還有秦始皇,他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統一了六國,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不再流離失所,不再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雖說他發起了焚書坑儒,但比起過,他的功勞更大,更讓歷史永遠銘記!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應該多看看關於歷史的書籍,歷史還有許多的故事,在等著我們去探索思考呢!我們的《史記》就是這樣一個證明,難怪魯迅先生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希望人們多花些去研究歷史,說不定還有新發現呢!《史記》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見聞,還增加了我們的知識,讓我知道了如何做人最好,要善於聽取良言忠告。更要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這樣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

  《史記》讀後感600字7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裡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其實刺客才是對君主最赤膽忠心的人。畢竟去行刺君王,成功了會被周圍的衛士殺死,不成功更無生還的可能。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能與君主鬥智鬥勇的,還有那些有著頑強意志的說客。蘇秦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蘇秦窮困潦倒,連家人們都嘲笑他,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鑽研《陰符》,練就自己論辯說理的功夫,用書中的道理去遊說君王,然後奔走於各個國家,終於讓燕文侯認同了他的意見和建議,將整個國家都託付給他,讓他去遊說各國,最終蘇秦成了六國合縱同盟的負責人兼六國的宰相。從而讓家人對他刮目相看,對他格外尊重。說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但要遊走於各個國家,路途艱辛自不必說,而且費盡口舌君王也未必會聽,搞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很多人都退卻了,但蘇秦堅持了下來並獲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軍萬馬。讓我見識到了一個人口才的力量和古人那堅持不懈的偉大。

  總而言之在《史記》這本書中我瞭解到了中國偉大的五千年的歷史同時我還懂得了不少的知識收穫了不少碩果。我認為《史記》這本書值得一看。

  《史記》讀後感600字8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今年暑假,我在家裡看了《史記》,其中一個個傳世不朽的故事能讓我從中感悟到歷史的深邃,領略到中國文化的韻味。魯訊先生評論《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了《史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晏子使楚》這個故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趁機羞辱他。因為聽說晏子個子矮小,就在城門上開了一個3尺高的洞,叫晏子從那洞裡進去。晏子得知此事後,說道:“這不是城門,而是狗洞,出使狗國的人才會走狗洞,請問我是到楚國還是到了狗國呀?”士兵沒辦法,只好大開城門,讓晏子進去。但是,楚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說齊國沒人才派晏子這樣矮小的人來出使,晏子的回答是:“上等國派上等人,下等國派下等人,象楚國這樣的國家只能派我這樣的人來。”第三次,楚王使得招數是故意找個囚犯,說是齊國盜賊,晏子用比照的方式說明了問題,淮南結又大又甜的柑橘,淮北結又小又苦的枳,這是因為水土不同,齊人在齊國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了盜賊,就說明楚王治理無方,使得社會風氣不好。

  看到這裡,我深深地被晏子的智慧所折服,也為楚五的狡猾而憤怒。晏子透過他的語言藝術,婉轉地,不失禮儀地回擊了楚王,成功的完成了出使任務,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由此可見,好的語言,好的智慧,可以使你走出困境,可以使你走向成功之路,甚至可以象晏子一樣永垂史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學習,不但學習晏子的語言能力還要學習晏子的'大智慧,爭取做一名有智慧的有用人材。

  《史記》讀後感600字9

  暑假裡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史記》。

  《史記》中記述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其中的時間竟然跨越了三千多年。這本書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屈原這個名字想必我們大家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是端午節,相傳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堅貞不屈、剛正不阿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一開始在楚國遭到奸佞之人的中傷和懷王的懷疑,悲憤中的他寫下了光照日月、名垂千古的《離騷》。等到頃襄王在位時,令尹子蘭又在他面前講了許多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怒之下,將屈原流放到了江南,後來屈原不想看到楚國的最後滅亡,便懷抱著一個大石頭,投入了江南的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都剛正不阿,我一開始讀還有疑問,屈原為什麼在那個黑暗渾濁的社會里,還能有美玉般的性格?後來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沒有人願意用自己清潔的身體去沾染髒東西,屈原他的高潔的品格更不能受到了世俗的汙染。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清楚地明白了屈原的死,死得非常偉大,他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死,死得其所,用司馬遷的話就是“比泰山還重”,我們都惋惜這樣愛國的、才華橫溢的詩人就這樣死去,同時也感到他的人格的偉大,屈原縱身投入汨羅江的情景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遠留存的輝煌。

  屈原的故事也讓我知道了: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不放棄,愛國愛民、憂國憂民的人,永遠值得後人尊敬。

  《史記》讀後感600字10

  你揮一揮衣袖,持筆研磨,沾著血和淚,完成了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乘一葉扁舟,你雲遊於四海,飽經人間風霜,聆聽著流傳下來的故事。你與孤風作伴,與明月同行,與山水同遊,只為心中的那一縷執念。

  父傳子位你繼承父親夙願,嘔心瀝血,只為完成《史記》。

  可惜!可惜災難來得突然,可惜你忠言進諫卻入獄;可惜你壯志未酬卻受刑;可惜你因言語而家破人亡。

  可憐!可憐你獄中遭受各種刑罰;可憐你心願未成而忍辱負重;可憐你身受宮刑為鄉黨恥笑。

  死亡,也許是一種解脫。你無數次想到了死,死後士節猶在,死後脫離凡塵。“那就死吧!”你想到。可那一縷執念不讓你死,因為父業未成,因為歷史需要你。

  一邊是死亡,一邊是苟活;一邊是解脫,一邊是承受;一邊是士節得以儲存,一邊是名聲盡被詆譭。可在這兩者之中,你選擇了後者,承受著血肉和精神上的雙重煎熬。

  終於,當被鮮血和淚水澆灌的嫩芽開出花朵,長出果實之際,你長嘆一聲:“雖萬被戮,豈有悔哉。”你一覺著此生無憾,而且,此時的你也無所畏懼。

  永垂的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你選擇了重於泰山。雖然你早已不在,可是忍辱奮鬥的事蹟千古流傳。你百折不撓的精神永遠存在人們心中。

  不朽的《史記》。你可謂前無古人,無愧於“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我國史傳文學之先河,立我國散文詩上的一塊豐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