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讀後感(通用34篇)

孔子讀後感(通用3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孔子讀後感 篇1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為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孔子讀後感 篇2

  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子,是春秋時期最有學問的學者之一,他的言行舉止對後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故事》講了一系列關於孔子的事蹟,它告訴我們,學習的魅力,帶領我們一同感悟聖人傳給我們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對他的學生的教育中,對於學習的篇章有不少。它告訴我們許多學習的方法,同進也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而這種快樂,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因為它能提高自身的修養、素質。反覆的學習是為了便於熟練的掌握,不懂就問,可以提高知識水平。我們作為一個學生,就更應該要認真學習,熟練的掌握,它不僅能夠充實自己,也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聖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禮”。崇高的道德思想,是從古至今君子的作為。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互相關愛、互相包容,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是個美好的樂園。

  本書告訴我們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活得充實。用道德充實自己,用知識填充自己,有抱負、有追求,積極向上,既使早早的就離世了,那麼他也就無憾了。

  現在,美味可口的家餚,令我們情不自禁;琳琅滿目的衣物,更使我們留戀忘返。然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現在,我們更加需要用知識來填滿自己,用道德來包裹自己。

  孔子讀後感 篇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是啊!書是人類的朋友,書能使人進步,書能使人獲得樂趣,書能使人獲得知識。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孔子的故事》。

  這是孔子一生所經歷的事,寫成了一本書,孔子的一生,坎坷而偉大,他廣收門徒,傳播禮道,將復興周禮作為己任。後人雖然評論孔子過於執著,但他們卻不能瞭解孔子以禮治國的本性意義,當禮道深入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時候,嚴酷的刑法就會失去它的意義,這也並非是不能實現的幻想。

  孔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曾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對於不正當得來的東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會動心。

  平時我們喜歡什麼東西,都會千方百計得到這個東西,而不惜傷害了別人。孔子他就不會那樣做,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傷害到別人,所以他才不會用心計得到那東西。對於他來說,那是不正當的來的東西。以後我們一定要讓心靈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東西虛有的外表所誘惑!

  孔子一生經歷的事多姿多彩,正是經歷了這麼多,孔子才會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的精神對我們影響至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給我們積極的思想,正確的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的人格。樹立了榜樣,就等於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樣是無比強大的力量源泉!

  孔子讀後感 篇4

  孔子,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一本書上,我終於“接觸”到了孔子。

  有句話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隻學習不思考,就會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學習,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只有這樣,在能做到心中有數。反過來說,如果不努力吸收知識,總有一天,連思考的能力也會退化的。

  雖說孔子年輕時就已出了名,但孔子仍不驕傲,非常謙虛。有一次,一位百姓問孔子:“你這麼淵博,你會的玩意兒簡直讓我們叫不上名來!”孔子聽後,便有禮貌的說:“我會什麼呀,我只不過會駕車罷了。”原來當時有六種本領:禮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這些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在這六種本領裡面,駕車是被認為最底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孔子小時候也很愛讀書,有一次,城裡的人讓讀書人去給皇帝的兒子唸書,孔子激動不已,馬上去報名,這些人冷漠的對孔子說:“你一個小毛孩兒,又不是什麼名人,有不出名。跑來這兒幹什麼呀?快走快走!”這些話讓孔子很憤怒,同時也激發了孔子,他每天更加發奮讀書,吃飯、睡覺,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時間就看書,終於,孔子快成年了的時候,漸漸有了名氣,也有人找他拜師了。

  雖然孔子已經死了幾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卻對我們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我們要學習孔子這種精神!在課堂上我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點好成績就驕傲自滿,而應該學會謙虛,爺爺也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要把這句話牢記在心。

  孔子讀後感 篇5

  開學第一週,我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孔子的故事》,內心頗為感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造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粟邑,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他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也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在這本書裡,孔子是一個善良、聰明、重情重義、誠實,為了天下太平而活著的人。

  這本書詳細描繪了孔子從出生到他死去的29個故事。作者李長之一絲不苟,本書幾乎每一頁都有兩三個腳註,運輸有幾十多種之多,可稱言必有據。孔子早年好學;中年就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教育、政治上了,並且可以將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更好的教育他的弟子們。而且還出國,帶著自己的弟子游學了14年,學到了更多知識;晚年他輕視政治,注重教育,還在60多歲高齡中創作了《春秋》等書。他值得我們尊重、學習。

  孔子一生說過許多名言,“名無信不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告訴我們要誠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複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告訴我們要謙虛好學。虛在孔子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的一個字,是“仁”,並且對中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仁學的內涵:一、以人為本,仁者愛人,仁者人也;二、為人由己,這是仁學得實施方式;三、血緣基礎,總的來說,仁學就是孔子想讓我們懂得忍耐,要善良。現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不懂仁、不會愛的人,而且有些人還很殘忍,殘殺一些自由自在動物。這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得阻止這些不仁的人。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懂得仁並去做,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

  孔子讀後感 篇6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好學的故事流傳至今。

  孔子30歲時,他已經有了三千多名的學生了。可是,他還是認為自己的學識不夠淵博。孔子曰: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如果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且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論語》。其中《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學則是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藥,特別是儒學在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儉等方面可以作為現代一種新途經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們能和孔子一樣刻苦學習,也能成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學者。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待人有禮,從不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學識,讓別人來崇拜自己。

  孔子讀後感 篇7

  時間過得真夠快的,轉眼間三月份已過了一多半了,古人云: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前者我感受過了,但琴藝書法我是半絲不會的,所以我用讀書充實這段時光。在這段時間,我閱讀了《孔子》這部書。雖然只是粗度,但這已讓我受益不少,相信古人所說的開卷有益就是這個原因吧。下面我簡略介紹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中國古代的主要思想大略可分為儒釋道三家,而佛教的興起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所以儒家與道家的思想才是真正具有中國古代特色的,中國古代人民自己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靈魂。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孔子》這部書主要是闡述儒家思想的著作。

  《孔子》一書講到了仁的概念,孝的含義,禮的作用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與當時的政治現實。而我所說的僅僅是孔子對人在不同年齡段該做的不同事情與不同心態的劃分。當然《孔子》一書博大精深,區區千字必是言之不盡,所以我只選擇了其中一部分述說。

  由於本次閱讀略顯倉促,且文言文字言簡意深,我沒有很深刻的理解《孔子》一書,不過經過多次閱讀,我相信我會更好的理解它的。

  孔子讀後感 篇8

  讀《孔子》之後,對孔子加深了了解,使我回顧,讓我思考。歷代封建統治者,“總是重新塑造孔子,使之成為維護禮治秩序的精神支柱。”“用種種粉給他來化妝。”還有後代的腐儒,在孔子的天空散佈了暗雲,這不能歸罪於孔子,要打擊的是這些物件,不應打擊孔子本身。當然,聖人也不免有時代與階級的限制,不能要求《論語》每一句話,都完全正確。過去有一種階級分析,把孔子歸屬於奴隸主。愛人是愛奴隸主階級,因此孔子便一無是處。這實在是一種教訓,學術可以反正探索,但是不能不尊重科學。

  另外是關於對傳統文化與吸收外來文化的問題,誰都明白要保持批判的眼光,不取國粹主義,也不取歐化主義現代化不等於歐化。所謂黃土色的土文化,不一定落後,蔚藍色的海文化,不一定先進。要科學地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孔學在傳統文化佔有重要位置。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有它的潛力和活力。事實證明,它不是可以輕易打倒的。而需要重視它。我們不能摒棄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也不能死守排除現代化的傳統文化。

  要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必須繼承改造傳統文化,在這基礎與立場上,吸收、消化外國的優秀文化有機地融洽為一體,藉以發揚中國特色的文化主體性。

  孔子讀後感 篇9

  寒假期間我讀了《畫說孔子》,從這本書裡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我知道了東方也有聖誕節,每年的9月28日為孔子的誕辰日。到了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人們把這天叫做孔夫子聖誕或是孔子聖誕節。

  我還知道了為什麼孔子聖誕節能延續了上千年?這是因為孔子是舉世公認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之一。

  孔子的一生,辦學傳道四十多年,先後教授弟子三千多人,精通六藝的有72人,他悉心冊編《詩》《書》,審定《禮》《樂》,修撰《春秋》,研讀《周易》,作《易傳》等,總結數十年的學術心得,傳承歷史文化堪稱不遺餘力。

  孔子去世後,弟子們繼續傳播他的學說,形成了儒家學派,孔子被尊為創始人。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學成了佔正統地位的政治思想。至此,各個朝代的帝王都會給孔子封尊號。1658年,康熙皇帝御筆萬世師表匾額高懸於孔廟的大成殿上。孔子的教育理念,學術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可見一斑。孔子不愧為中國古代首屈一指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他的思想和精神,遇到困難仍然要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最終實現夢想。

  孔子讀後感 篇10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好學的故事流偉至今。

  孔子30歲時,他已經有3000多名學生了,可是,他還是以為自己的學識不夠淵博。孔子日: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如果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且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

  孔子的著作《春秋》、《論語》。其中《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學則是當社會的濟世良藥,特別是儒學在抵抗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撿等方面可以作為現代一種新途徑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們能和孔子一樣刻苦學習,也能成為一們值得他人尊重的學者。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待人有禮,從不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學識,以此讓別人來崇拜自己。

  孔子讀後感 篇11

  凡是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對孔子發出由衷的讚歎,讚歎他高貴的品質,讚歎他博學的才能,讚歎他廣泛的知識和高尚的情操……

  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博學多才的人主要是因為他有謙虛的美德,他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裝懂,這才是聰明。孔子就抱著這樣的學習態度,虛心向他人學習,以此來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聰明人。當他取得了成績後,仍然不滿足,繼續向他人請教。就是因為他有那麼端正的態度,才讓自己的名聲漸漸地大起來,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孔子之所以能為人類的文明作出貢獻,都來自於他的勤學苦讀。孔子出生貧寒,很早就失去父親,他被迫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然而他沒有被困難壓倒,反而使他更加刻苦地學習。艱苦的環境磨練了他的意志,堅辛的勞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到最後孔子終於成為了一位世界聞名的教育家。

  透過讀《影響世界的人-孔子》一書後,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人越是身處逆境越要發奮努力,那麼那些逆境或阻力便會成為動力。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的時代更加應該學會珍惜,學會感恩,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祖國!回報老師!

  孔子讀後感 篇12

  隨著作者筆下的老柏樹,我瞭解到孔子的身世以及對他對社會的貢獻。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不禁感嘆:孔子真是一位傳奇的人物!

  歲月滄桑,諸事難料。孔子在推行思想的失敗下,開始辦學,廣收門徒,因材施教。使得他的思想傳承下來。我們難道不該敬佩他的堅持不懈和勇敢的精神嗎?在歷史的長河中放眼望去,有多少為人向孔子這樣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不計回報?又有多少人的思想像孔子的思想一樣流傳至今?想到這裡,我就更為敬佩孔子了,他三千年前推行的政治思想直到今天還一直在沿用,這不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嗎?

  有人說,孔子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很聰明,而我卻不相信。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再大的差別又能有多少呢?我認為他是靠勤奮學習而成功的。然而,這篇文章再次證明了我的猜想,孔子在自身的努力下積累知識和經驗,成為了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們這些90後,00後難道不應該向他學習嗎?

  在作者的描繪下,我彷彿看到了那棵飽經滄桑的古柏,感受到孔老先生的思想嫩芽萌動出土的生命力。

  孔子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孔子拜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孔子是山東曲阜的大思想家,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30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老子的故事。

  這篇課文讓我學到了孔子謙遜有理、孜孜以求、求知若渴的精神,因為他在途中風餐露宿,不辭勞苦遠赴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我還學到了老子誨人不倦,因為課文中說了:老子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了孔子,這就能體現出老子的誨人不倦。老子也非常有禮貌,他知道孔子遠赴而來,就出來迎候。

  我認為孔子能風餐露宿,步行幾個月到洛陽,這都不是現代化城市一般常人都能做到的。老子也非常有禮貌,即便孔子是他的晚輩,也出門上前迎接。

  我跟孔子一對比,那可是有千丈遠啊。首先,我的求知慾望沒有孔子強,孔子已經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還向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老子虛心請教;我還沒有孔子能吃苦,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是走路去洛陽的,而且途中風餐露宿。

  這兩位名人身上有許多優點,他們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孔子讀後感 篇14

  他眼中的眾生皆有屬於各自的道理,而他用一顆細膩無暇的心去搜尋萬物的真諦。他溫文爾雅,是聖賢;他和善可親,是賢師;他學識淵博,是名垂青史的賢才。

  他用水的特性告訴弟子們君子之風,可為何眾人皆在水邊,卻只有他明白了這一切?不需要過多的“之乎者也”,僅僅是簡潔明瞭的字句,足以讓弟子們驚訝得目瞪口呆。

  許許多多的哲理,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從生活中的細節實踐得來的。

  若孔子在教室裡把那一大段觀水之感說出來,誰也不會有什麼觸動,因為眼中無水。可當水近在咫尺之涯時,方可用心去思索水的真諦。

  就像科學家若不親自反覆運用公式計算、驗證,誰也不會傻到相信1+1=2。

  很多事情,若你不去親自了解一下,是很難透徹瞭解它的,就比方說掃墓,除非我們親自面對烈士們的墓碑,不然坐在教室裡是永遠無法領會烈士們的偉大。

  再比比皆是我們的習作4,如果不是親自實驗決不會將文章寫得生動真實,那寫出來的無疑是廢文,還不如不要寫,胡編亂造浪費時間。

  孔子教育的成功之處在於他不會將死板的書面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因材施教,讓弟子們親自去體會萬事萬物。

  孔子讀後感 篇15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我們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另外還告訴我們要從別人的缺點去反省和檢討自己的行為,及時做出修正,讓自己更出色。雖然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為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在學校裡那些調皮搗蛋,成績差得同學我們就會認為他們全身都是缺點,一無是處,而相反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大家就會認為他們什麼都好。其實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只是有些人優點多一點,而有的人缺點多一點而已。比如說我們班的付震吧,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很關係集體:有一次,我們班的垃圾桶壞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個新的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為了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孔子讀後感 篇16

  當你功成名就時,你會拜師求學麼?當你在求學過程中遇到艱難險阻時,你會堅持下去麼?當你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你會不恥下問麼?我想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但是有一個人做到了,那個人就是大思想家孔子。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叫《孔子拜師》,主要講的是孔子三十多歲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要拜老子為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老子,跟他勤奮學習。

  讀了這篇文章,我被孔子的品質深深感動了,他是那麼的謙虛好學,不像現在的很多人,一旦成名,就驕傲自滿,不求上進,貪圖安逸的生活。他不但謙虛,還有很強的毅力,在求學途中,經過幾個月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遇到困難迎難而上。孔子是多麼好學呀!每天不離老師左右,有不懂的問題不恥下問,他所做的一切不得不讓人佩服。

  與孔子相比,我簡直太沒毅力了,以前,我看見別人跳舞,就讓媽媽給我報了名,可是練到四級時,有一個動作怎麼練都練不好,於是我就讓媽媽給我退了,現在見到我朋友們在舞臺上跳舞,我是既羨慕又後悔,以前沒堅持下去。

  從此以後,我要改掉缺乏毅力的毛病,向孔子學習,也做一個有頑強毅力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17

  人們都知道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許多人都讀過孔子的作品。人們佩服孔子的學問,也尊重他的品行。我也讀過關於孔子的故事,就是《孔子拜師》。

  《孔子拜師》說的是孔子去曲阜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雖然研究學問孔子不比老子差,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所以就去拜老子為師。老子也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我讀了這篇文章,很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也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想:我要向孔子學習,學會有很好的品行和學問。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要謙虛的多向別人請教,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絕不能驕傲。

  以前我上課有時有一點開小差,寫字馬虎,閱讀不認真,讀了《孔子拜師》以後,我決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有人幫我指出時,我要虛心接受,不能再動不動就不耐煩。

  老師教育我們很辛苦,她的心思全部花在我們身上,像老子一樣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做個好學生。

  從現在開始,我要認真學習,長大了也像孔子一樣,做個遠近聞名的老師。

  孔子讀後感 篇18

  今天,我讀了《孔子猜謎》這篇文章,作者寫了孔聖人孔子和燕國一少年項橐(tuo)之間猜謎的故事。項橐問孔子: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

  今天,我讀了《孔子猜謎》這篇文章,作者寫了孔聖人孔子和燕國一少年項橐(tuo)之間猜謎的故事。項橐問孔子: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回答不出來,於是項橐說出了答案:“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我讀了這篇文章,得到了兩點啟悟。第一是:學問(知識)是無限的,因為等你掌握了所有的知識以後,又會有新的知識出現。第二是:要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仔細分析你所遇到的問題。很多科學家都是這樣發現了科學定律,如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於是就仔細分析,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看到浴缸裡的水滿出來,不僅完滿完成了國王交給的測皇冠真假的任務,還發現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知識,不然就會象孔子一樣敗在項橐的手下了。

  孔子讀後感 篇19

  星期五上午,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孔子拜師》。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年輕的時候,不滿足自己已有的知識,不遠千里去拜師學藝。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

  孔子年輕的時候,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學者。但他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就要下決心到洛陽拜師。這說明孔子很虛心也很好學。我們在日常學習中,不要以為自己學了一點知識就覺得很有本事,要知道“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只有虛心向別人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的家在曲阜,老子的家在洛陽,兩地距離上千裡。孔子每天風餐露宿、日月兼程,他非常能吃苦,堅持不懈的走了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當他看到老師時,馬上行禮,說明他很有禮貌,尊敬老師。當老師問他,為什麼要拜自己為師時,孔子告訴老子:學習沒有止環境,()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知識淵博的人。老子被孔子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把所有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孔子。在日常學習中,我們也要向孔子學習,多吃苦,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的收穫很大。我也要像孔子一樣,刻苦學習,虛心請教,成為知識淵博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20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孔子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他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已經是很有名的老師,還要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到洛陽,終於拜了老子為師。老子問孔子:“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

  在沒有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就已經知道無論自己有多深的學問,都不要驕傲這個道理。學習《孔子拜師》一文後,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的老師,非常佩服孔子的學問,同時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樣有同感,學問就象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沒有止境,只要我們虛心向別人學習,相信最終總會有收穫的。

  今後,我要牢記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怕苦不怕累,虛心好學,長大要和孔子一樣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21

  想必人人皆知吧!這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寫的。俗話說“半步論語治天下”在[論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讓我深受觸發“由,誨女(同“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和“智”同音)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由(孔子的學生)啊!讓我來告訴你知道與不知道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就是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行為,自己也曾不懂裝懂:記得那一次晚上,我在房間裡做著老師留下的家庭作業,姑媽在外面看著電視劇,雖然聲音已經調得很小了,可我還是聽出了是我現在最喜歡看的[寬恕],我就好比身在曹營心在漢了。

  正好我有一道題不會做,藉此機會出去看看。我拿著題目,走到姑媽面前,姑媽接過練習本,端詳了一會兒,我的眼睛瞟著電視機。姑媽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很快,思路解開了,姑媽一步一步地向我講解著,我卻在那裡看電視,起初,姑媽並沒有發現,後來,姑媽覺得我心不在焉,她一手把練習本攤在桌子上,說:“你是在看電視,還是在聽我講題目?”“我——我——”我羞愧地下了頭。讀了[論語]之後,我決心再也不犯那樣的錯誤了。

  孔子讀後感 篇22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曾學習過《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至今我還印象深刻。從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正如課文中寫的這樣: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

  三十歲時,他離開了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三個月後,走到了洛陽,拜了老子為師。從此,孔子不離老師左右,學到了很多知識,最後,終於成為了一位大教育家。看看孔子,再聯絡自己,我和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當我考試考得較好時,就會沾沾自喜。

  在這次語文單元考試中,我自認為語文是自己的強項,平時掌握得好,況且這次考試題目又較簡單,“輕敵”的小苗就在我的腦海中滋生了出來,於是就沒有認真審題,沒有仔細檢查。等試卷發下來一看,我只得了“90”分,連我都驚呆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仔細一看,原來有三道基礎題目看錯了,導致全部做錯,被扣了六分。連我最得意的作文也因為有些地方寫得不夠詳細被扣了三分,這就是我驕傲自滿的結果,我後悔地流下了眼淚。我深刻地懂得了:在知識的海洋裡,學習是不能滿足的,是要我們不斷汲取的。因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做舟”。

  孔子讀後感 篇23

  這學期,我在語文課本中學到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叫《孔子游春》。這篇課文讓我對孔子多了一些瞭解。孔子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帶著學生不在課堂上課而是以大自然為他的課堂,也不用課本,一切自然景色和事物都成了他教學生們的最好課本。

  課文上說的是孔子帶弟子們去泗水河邊遊玩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孔子一直看著泗水河的的水,弟子們就問他在看什麼,孔子說他在看水,還借水說出許多道理,說水是真君子。弟子們明白了孔子的用意,還佩服孔子能從司空見慣的水中悟出這麼深奧的道理。孔子的用意是想讓弟子做個像水一樣的真君子。

  過了一會兒,孔子向弟子們詢問志向,弟子們都說出了志向後,又問孔子的志向是什麼,孔子回答道:“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這段話意思是說所有人在晚年能夠安享幸福,朋友之間都能信任,年輕的弟子們都能夠懷有遠大的理想。孔子的一段話都讓我體會到深刻的含義,他真是一個充滿智慧、博大胸襟和愛天下人的人。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意味深長,孔子是古代的聖人,他沒有高科技還能把學生教得這麼好,我真是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孔子讀後感 篇24

  這幾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孔子拜師》。

  故事是這樣的:孔子三十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去拜老子為師,他那時已經遠近聞名了,可是他還是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名夠淵博,所以風餐露宿去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人。三十歲的他已經過了求學的年齡,而且他當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是孔子還是要去拜老子為師,不像有些人有點進步就驕傲自滿。

  和孔子相比,我還差得遠著呢。記得有一次,數學考試卷子發下來了,我一看卷子,是一百分呀,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等到第二次單元考試的'前一天,媽媽讓我複習,我驕傲自滿地說:“我全都會了,而且上次我都考了一百分了,用不著再複習了。”可第二次考試的時候,我一看有些題目不會,但是全是書上的內容,第二次考試卷發下來時,我只考了93分。唉,我可一定要學習孔子學無止境,勤奮刻苦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今往後,我一定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25

  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受到了巨大的啟發。

  這篇文章講了孔子已經是當年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驕傲,也不滿足。還是要更謙虛學更多知識。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知識還不夠多,還不夠淵博。所以就離開自己的家鄉曲阜,想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經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來到了洛陽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寫出了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好品質。

  孔子這麼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啊!一想到自己,我的臉一下變得紅的就像蘋果一樣。記得我上一年級時期末考試前的一個下午,我放學回家把作業寫完。我覺得自己學習差不多,都是99分,我就自由自在的玩了起來。爸爸回到家,看見我還在玩,生氣的對我說:“明天就要考試了,還不趕快複習還有心思玩,你明天能考好麼?”“爸爸……”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就把我的話打斷了。我只好去複習。第二天考試,第三天發下來成績,一個99.5分,一個99分。

  透過學習《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知道了學無止境。我一定要認認真真的學習,長大做個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26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我從三字經裡學來的,它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每一個人應該有的品質,可是又有幾個人有這種品質呢?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深淺,也讓我不經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和妹妹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連當弟弟的孔融也不如。每次吃水果,我就第一個衝過去,把最大最甜的水果吃掉,從來沒想過父母和妹妹。

  每次零食來串門,我總是第一個馬不停蹄地跑過去,把零食搶過來,然後藏好,慢慢吃,從來沒有想過妹妹。就算是妹妹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我,我也堅決不會給的!

  爸爸媽媽總是教導我要學習孔融精神,可我卻總是當耳邊風,一句也不聽。

  現在想起,我後悔莫及,非常的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著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麼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品質,做什麼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能只顧著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生活中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比如將位置讓給老爺爺老奶奶啊,將水果給別人吃呀,什麼事都可以做的。

  讓我們發揚孔融精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吧!

  孔子讀後感 篇27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列位子所著。

  初讀《論語》,我感到無比乏味,因為我領會不到其中的奧妙所在。但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的積累,我漸漸領悟到了——

  《論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是一本教我們做“真人”的。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若想治天下,就一定要學會做“真人”,這樣你才能做一個讓百姓擁戴的明君。俗話說的好:“禮讓孝為先”《論語》十分注重孝道有些關於“孝”家喻戶曉的說法: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願``````由此可見,孔子也是一位孝子。

  《論語》崇尚做“真人”,做孝子,做君子。我對君子的理解是處處行俠義,不易生氣,不易與別人爭論,鬥嘴``````孔子對君子的理解是君子擁有高尚的道德,遠大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

  《論語》教會我許多東西,教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教我做一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紅領巾,教我做一個道德高尚、胸懷寬廣、視野開闊的小學生,它更教會我做一個遵紀守法、愛護祖國、發揚祖國民族文化的中國人!

  孔子讀後感 篇28

  當接觸到《論語》十則這篇課文時,我的腦子完全懵了,一點都看不懂。後來老師佈置了預習的任務後,我馬上回家來,在網上翻閱了《論語》十則的譯文以及它的來歷。

  在百度百科上說《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孔子,是位非常偉大的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曾經有人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

  在這幾句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

  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好,幾個人在一起互相指教、互相幫助,指出對方的錯誤,看清自己的缺陷,不僅可以增長三人的知識,還可以增進三人的友誼,真是一舉兩得。

  中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我不禁感嘆著。

  孔子讀後感 篇29

  上星期,我們學了《孔子拜師》這一課,讀了這篇課文,我被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打動了。

  文章的主要內容講的是——孔子30歲就已經遠近聞名了,他還要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去洛陽拜老子為師,並跟隨老子勤奮學習。

  故事中最令我欽佩的是孔子那種謙虛好學的精神。現在的人,一旦成名成家,就驕傲自滿,不求上進,整天貪圖安逸。而孔子呢?成了名人一點兒也不驕傲,還虛心求學,因為他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種境界真令人佩服。除此之外,他在求學途中的那種頑強的毅力也值得我學習。為了見到老子,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徒步走了幾個月,才見到老子,真是難以想象他路途中吃的苦。更難得可貴的是他那種不恥下問的品質,在向老子學習期間,他天天不離老師左右,不懂就問,十分刻苦。我現在算是知道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天才等於1%的靈感+99%的血汗。“沒有付出,哪有收穫?

  讀了孔子的故事,再想想我自己,感到十分慚愧。和孔子比起來,我太缺乏他的那種謙虛好學的精神了:在學習上不求上進,每次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總是拿”還有比自己考得差的同學“為藉口,不思進取。每當取得一點點成績時,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要是我像孔子那樣成了名人,還真不知道會驕傲成什麼樣子呢,能像孔子那樣不遠萬里,去拜師求學嗎?我在學習上一點兒也吃不了苦,每次學習學一個小時就想休息、想玩、想看電視,對於有些知識,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想想,實在太慚愧了······

  透過讀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穫“!我今後一定要向孔子那樣,做一個謙虛勤奮,刻苦頑強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30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孔子讀書的名言。其實我很早就知道孔子這個人了,就是對他不夠了解,只是學習過程中,一直沒有學到這個人,眼看就要上六年級就要畢業,我還以為我再也學不到孔子的文章了,出乎意料的是6B23課學到了孔子這個人。

  我們學到孔子的文章是《孔子游春》,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孔子帶弟子們支遊賞泗水河畔迷人的景色,孔子借水談志向。其實這篇文章表面寫孔子和弟子游賞,實際是寫孔子借水和弟子們談怎樣做人。其中,孔子說的話令我映象最深的是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民情義。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汙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這句話表達了四層意思。1、水仁厚無私;2、水溫文爾雅;3、水百折不撓;4、水求真求善求美。這句話並不是孔子在正直讚美水,而是孔子借水的品質希望弟子們能做一個像水這樣的人,做一個真君子。

  透過我學這篇課文,我瞭解了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肖479)春秋末期魯國人,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從《兩個小兒辯日》我知道了孔子是位待人平等的人。

  透過學習《孔子游春》這篇課文知道了孔子是位富有智慧,善施教化的人,其中富有智慧我是從孔子帶弟子們遊玩,教育弟子們看出來的,他把自己想教的東西透過實踐來表現出來,陸游有一首詩這樣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孔子也是這樣想的,他想要在特殊的情況下,弟子們才會記得更牢。

  真不愧說孔子是“千古聖人,萬世師矣”呀!

  孔子讀後感 篇31

  最近,我學習了《孔子游春》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孔子帶著弟子到泗水灑畔欣賞春景。孔子看著美麗而又迷人的景色,看到了水,便借水喻理,教育弟子們要做一個真君子。孔子還和弟子們談論名人的志向。讀了這篇文章,我認為孔子是一個善施教化、充滿智慧的人。誰能想到,一個普普通通司空見慣的水,竟能被孔子說出這麼多的特點,說出如此富含哲理的宏論,真讓人難以想象。孔子以水育人,也真讓人難以想象啊!

  由我看來,水不就是水嘛,潔淨透明,除了這個特點炎外,我也找不到別的特點,但在孔子眼裡,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還善施教化……孔子真是聰明過人,讓我們嘖嘖讚歎,敬佩不已啊!孔子認為,大自然就是書本中的知識。孔子不僅善施教化、充滿智慧,而且還很謙虛呢! 上完這篇課文,我還上網查了一些關於孔子的故事。我就選其中兩個來談一談吧!從前有兩個兒童在爭辯太陽在不同時段離我們近還是遠,孔子聽了,也沒有說認為我是老師,我的說法就是對的,而是在認真聽兩個兒童到底說的對不對。

  還有一個故事就是《孔子拜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總是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他真是謙虛、精益求精啊! 我認為孔子還是一個平等待人的人。在古時候,人們都認為只有有錢人、當官的人家才能上學,那些窮人就不能讀書。但孔子不這樣認為,都是人,我們應該不分貴賤、不分卑微、不分富有和窮苦,都應該接受平等教育,而且窮人也有自己的長處啊!孔子這種有教無類的思想一直流傳至今。

  孔子讀後感 篇32

  有一天,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參觀魯桓公廟,看到廟裡面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傾斜地放著。孔子就問管廟的人:“這是什麼東西啊?”管廟的人告訴孔子:“這是宥坐器。”

  何為“宥坐器”?就是安放在國君座位右邊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處呢?我們聽聽孔子怎麼說:

  “哦,既然是宥坐器,那我知道:它裡面沒有水的時候,是傾斜的;水裝到一半的時候,是端正的;裝滿的時候,它就傾覆了。”

  說完,孔子轉身對他的弟子們說:“現在我們就試驗一下。”實驗的結果果然如孔子所說,當水滿了,這個東西一下就倒了,水全潑灑出來。

  孔子對弟子們說:“小心啊,萬物都是這樣:自滿一定傾覆,驕傲一定倒臺。”

  子路懵懂,問孔子:“老師,我們如何才能讓人生完滿而又不傾覆呢?”

  孔子說:“你記住四句話: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聰明要用愚來守。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功勞要用讓來守;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勇敢要用怯來守;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富有要用謙來守。這就是損之又損之道

  損,就是減損。孔子是在告訴我們,人生要學會做減法。我們總是想著往我們的人生中填充什麼,務求填滿,做加法;但人生更重要的是做減法。有了什麼不一定幸福。有了錢就幸福嗎?有了權就幸福嗎?還真的找不出一個東西,可以保障我們的幸福完滿。但是,假如我們沒有了一些東西,我們還真的就會幸福。比如,浮躁、焦慮、貪慾、嗔怪,蠅頭小利的競爭之念,種種人生的得失之憂,這些東西沒有了,心靈平靜,那可能真是幸福。

  這就是損之又損之道。

  孔子讀後感 篇33

  《孔子如來》這本書,闡發了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傳遞了文化的涵養和力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孔子如來》這本書。

  在這本書眾多文章中,使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逆向而行”這篇文章了。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懂得放鬆,不和別人比但求超越自己的曾點和目標遠大的子路、踏實苦幹的冉求、小心翼翼的公西華,都表明自己的觀點後,曾點得到了孔子的肯定。

  還記得我剛升初中的時候,生活過的又忙又亂,每天吃飯,上樓梯都需要看著表。覺得每天除了作業還是作業,枯燥極了。每天只要一提起作業,心情就會變得沉重起來。但是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懂得了逆向而行,漸漸地學會了放鬆,學會發現生活的片刻美好,不必把自己繃得太緊。

  人就像一根琴絃,如果繃的太緊,遲早會斷開的。我們要學會適當的放鬆,有時你放輕鬆的去面對這個世界時,也會發現全世界都在對你微笑。

  我們要像撿拾金幣一樣把來到眼前手邊的喜悅收集起來。照亮並且溫暖自己,哪怕只有短短的幾秒的快樂,也是灑進心裡的陽光,可遇而不可求,給人生算小賬的時候,總是算負分,永遠不記得像花草一樣開在路邊的喜悅,永遠不記得日子裡像清水一樣的安好。不記得流轉於身邊的溫暖情誼。

  就這樣,我學會了自我調節,放鬆自己,讓自己每天都能有一個好心情,做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希望大家在負擔很重的時候,懂得淡定、放鬆、超脫。其實放鬆也是為了更好的前進,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有的時候逆向而行,淡定,從容,你就會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風景。

  孔子讀後感 篇34

  快樂的寒假,我像飛出籠子裡快樂的小鳥,坐在刺桐公園的石椅上,掏出吳祚來寫的《孔子學堂》,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來。

  多麼引人入勝的經典古文呀,我稚嫩的心靈跟著《論語》簡練深奧的文字,與孔子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在樸實的生活之中和道德對話裡得到盪滌。

  從《孔子講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理,才能實現人生的目標;從《朝聞道,夕死可矣》我感受到仁愛、智慧、勇敢是真正的夥伴;從《知之為知之》我感悟到:只有刻苦、持之以恆地學習,才能收穫知識的果實。

  其中,我最喜歡《君子(上)》這篇論述。孔子告訴弟子:“君子無所事。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句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凡事不能與別人爭執不下,即使在比賽中,也應該互相謙讓,這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修養。看來,我也算是“君子”。

  春節將至,購票大隊排成了頭不見尾,尾不見頭的長隊。我和爸爸從早上8點排到了下午2點,終於望見售票視窗的影子,我深吸一口氣說:“爸爸,我到旁邊去運動一下。”剛剛走出幾步,我看見離我們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個老爺爺,正顫悠悠地拄著柺杖,無精打采地排著隊。我想:這位老爺爺一定排很久的隊,開始體力不支!怎麼辦呢?我跟爸爸小聲商量:“我們跟老爺爺換一換位置吧!”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真是一個懂得尊老、謙讓的好孩子。”我和爸爸重新站到隊伍後面排隊,但看到老爺爺買完票高興地樣子。我一點也不後悔。

  “君子明白正義,小人只知道利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的語錄像是冬天的陽光,帶來無比的溫暖;像是黑暗中的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像是甘甜的泉水,帶來心靈的滋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