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張建林先生散文
回覆張建林先生散文
建林先生大鑒:
問好先生,感謝您的關注,感謝您買了我的書。《與書為徒》確實是我的第一本書,須感謝朱曉劍先生和四川出版集團天地出版社。這本書出版後的情況,確乎出於自己的預料,整體包裝很是理想,發行渠道也是暢通,更讓我高興的是有很多的人,像先生一樣,喜歡它。
其實和先生,應該在幾個月前就認識了。黃裳先生剛剛去世,黃迷們有話要說,訴諸於文字,就成了紀念文章,我寫的一篇,在部落格中發了出去,公之於眾,《北京青年報》的編輯看到了,網信說能不能發表,我當然回覆說很高興能發表了,尤其高興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告別黃裳先生的當天,專版出來,我看到了自己的文章,同時也看到了先生的同一版面上的文章,應算是一種特別的相識吧,所以我說應在幾個月前就認識了,雖然我現在還沒有收到稿費。
寫字的人,寫得多了,就想集結一下,出個集子,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情或更為迫切,都是人之常情。魯迅他們當年,一到年底,就把當年所寫的文字拿出來,歸攏一下,出個冊子,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年終總結吧,從他很多的序文中能看出來,亦應該歸之於人之常情。我最初的想法,出一本書,應在十餘年前,直到今年,也才出版,實際的'情況是,所輯錄的文字,和原來的心情,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書出來,還是大歡喜的事情。只是現在的出版環境與讀者群體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常會給人帶來一些小小的遺憾,是讓人不滿意的。
有一本書出來,心情似乎就平靜好多了,對於出書的事,也算是走了一遭,又不是暢銷書,不會給出版社,或者自己,帶來太多的利益與聲名,心情自然也會淡定許多。時常還有些擔心,怕出版社虧本,對不起人家;因為自己的文字不好,怕浪費讀者的時間和金錢,都是很糾結的事情。但書一旦走上社會,很多的影響,已不能為自己所控制,也只好隨它去了。
不管公開,或者自費印製一個冊子,讓喜歡自己的朋友來讀,是很好的事,娛己以至於娛人娛世,雖說有造化之功,但亦有自家籌劃之因素,總應還是自家的事,希望早早能看到先生的集子出版,了卻先生的念想,為讀者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