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哈克貝裡費恩歷險記讀後感1

  寒假裡我讀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

  文中第十四章後一部分寫了哈克與湯姆討論所羅門王的才智。吉姆因為一個關於所羅門王的事情——兩個婦女搶奪一個孩子,所羅門王把孩子砍成了兩半,一人一半,這件事情覺得所羅門很傻。但我覺得這個事情也許不像他所想的那麼糟糕,所羅門王說不定是想,切開孩子後,婦女中是孩子媽媽的一定會率先邊哭邊叫:“我可憐的孩子啊!”而不是孩子媽媽的婦女則會愣在那兒,這樣就可以分辨出誰不是孩子的媽媽了,再給她應得的懲罰,給真正孩子媽媽的婦女補償。

  從這件話中,我覺得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情,會有很多種答案,必定有一種答案會讓人理解支援,如果只是死板地從一個方面思考的話,那很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角度去觀看廬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從不同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生活也一樣,也許你很健康但生活並不富裕,可換個角度想,大自然賦予你鮮活的生命,多彩的世界給予你生機勃勃地活力,你擁有生命與活力,這不也是一種財富嗎?你是幸運的,你應該這麼想。

  我深深地被故事裡的人物哈克的正義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的黑人吉姆的人格所打動。使我認識到人一定要有信念,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堅定信念,敢想敢做、不逃避、不退縮,那麼任何困難都會被迎刃而解。透過這本書我還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有這樣才能和諧,才能共創美好的未來!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讀後感2

  這本書是由美國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先生所寫的,他寫出了孩子們無聲的反抗,寫出了孩子們被壓迫以久的心聲,使這些孩子們終於可以傾訴他們的心聲,找到他們因有的童年。

  這本書以美國密西西比河上的聖比得堡鎮為背景,描寫了少年湯姆索亞和他的頑皮少年哈克貝利費恩及湯姆的女友貝基撒切爾的冒險故事,本書被認為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主人公湯姆聰明又淘氣,不屑與平庸的生活,富有冒險精神,用不斷的逃學和惡作劇來對枯燥的學校教育循規蹈矩的大人們表示反抗,湯姆雖然調皮,但在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在危機降臨的時候,湯姆和他的頑皮小夥伴們卻都能挺身而出,顯示出他們思想善良的一面。

  小說內容是這樣的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為了逃脫一心想把它改造成紳士的鄰居和不斷酗酒毆打他的父親,後來竟然用豬血偽造出了自己被謀殺的現場,然後偷了一條小船遠走高飛了。後來,又不顧“犯罪”的危險幫助逃跑的黑奴。他用以毒攻毒的辦法來對付冒充公爵、國王行騙的騙子。所有他的所作所為都和一個好孩子或者紳士相差甚遠,但是又都是在追求勝利。體現了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身上善良勇敢、敢作敢當、充滿智慧和冒險精神體現了真正的美國人的精神特質。正是應為他的這些品格贏得了所有酷愛自由和正義的人們的喜愛。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讀後感3

  近日,我看了一本書是馬克吐溫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本書可以算得上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湯姆·索亞歷險記》裡的哈克貝利·費恩在被寡婦收養後,發現自己並不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便開始了他的冒險旅程。冒險之後,他便在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定居了下來。

  這本書的關鍵詞就一個詞“漂泊”。哈克一直都在漂泊,一直都在。他漂泊了那麼久,他為的難道是金錢嗎?並不是,他為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呀!可見自由對他而言有多麼的重要,同樣,自由對於我們也有深刻的意義。匈牙利的詩人斐多菲曾經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意思就是說生命雖然很珍貴,但愛情更寶貴,但是如果這兩者和自由之間要我做出一個選擇,那麼我會拋棄掉這兩個東西,因為自由更為之貴重。

  正因為自由的貴重之處,所以歷史上人們不敢做出什麼不算太壞,也不好的事,因為那樣就會被關進監獄,被剝奪幾年,幾十年,甚至是終生的自由。沒有自由誰也不會好受的,但歷史上還是有一些人慢慢的失去了屬於自己的自由,那些人就是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們,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逐漸被補習班奪取了屬於他們的自由時光。失去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夢想。我希望所有的家長可以尊重孩子們的自由時光,孩子們的夢想,不要只在乎成績單上的數字。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讀後感4

  對於我們讀者來說,如果沒讀過《湯姆·索亞歷險記》,就一定看不懂馬克吐溫的另一部冒險作品《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兩位主人公在兩本書中均有出現,分別扮演主配兩角。但今天,我們主要介紹哈克費恩,這位沒什麼文化的小傢伙。

  接著《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結尾說,被寡婦收養的哈克,過著還不錯的日子,知道他不負責任的酒鬼爸爸找到了他,他父親把他帶到一個荒島上,把它看管起來,不讓他自由,還經常拿他出氣,哈克每天都會受到一頓毒打。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它運用自己的聰明,從父親的'手中逃脫,在躲避風頭的幾天裡,他碰到了從寡婦家逃跑的黑奴傑姆。他倆相依為命,乘坐著木筏遠離了這個小鎮。

  一路上,他們遇見了兩個騙子不幸的傑姆被騙子出賣,被湯姆的塞莉姨媽買下,囚禁起來,正巧湯姆來看塞莉姨媽,哈克為了幫助傑姆,和湯姆串通好一起救出傑姆。誰知湯姆這個文化人總搞出些多餘的事情,讓老傑姆逃出來後又被抓住,說要被處死。而且湯姆自己還中了一槍,生命危在旦夕。在這危急時刻,正好包莉姨媽趕到,讓湯姆澄清了一切,傑姆才獲得自由。

  湯姆的性格就是很自大的,所以在湯姆和哈克配合的時候,他從來不把哈克說的或提議的當回事,說明他不把哈克這個文盲放在眼裡,或者他對自己太自負了。但說實在的,看過《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人都知道,湯姆的確很有本事,從這裡又引出了一個問題,這本書是以哈克為主人公的,但卻把湯姆仔細描寫的很勇敢,我只能說馬克·吐溫這本書寫的比較散,沒有突出哈克貝利的特點,但描寫的手法和情節的敘述還比較清晰,值得一看。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讀後感5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是《湯姆索耶歷險記》的發展,內容豐富,多含義,批判蓄奴制。海明威曾說過:“一切現代美國文學都來自馬克土溫的著作《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

  小說的主題是批判蓄奴制。馬克土溫在一篇筆記中說:“整個社會公認奴隸財產神聖至上……幫助他,庇護他……。犯了彌天大罪。”透過哈克形象的成功塑造,讚揚了友愛,提出了“不分種族和膚色,人人平等”的民主主義思想。

  該小說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的五十年代,主人公哈克自述的口吻敘述他和黑奴吉姆為尋找自由而冒險的全部歷程。這就像中國作者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和他的車都為了自由生活奔跑一樣,都表現出了人類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哈克作為一個自幼喪母,並有一個對自己漠不關心的父親的窮孩子,14年來幾乎沒有受過教育,語言粗魯,淘氣,愛撒謊,不願意受人管教,整日在野外生活。此時的哈克幾乎成為一個“異教徒”,在大人的眼裡,他是一個徹頭徹腦的“小壞蛋”的行象。這些為哈克今後的思想以及隨之而來的行動做到了堅實的“打基”,像摩天大廈數十米的地樁打入泥土堅實地佇立在大地上一樣,為整篇文章構築了不可撼動的“地基”。

  他曾寄養在道格拉斯寡婦家,酒鬼父親聞訊找上門來,強行把他帶進森林,過起了以漁獵為主的生活。讀到這裡,讀者朋友也許相信小哈克會保持現狀,過著與父親一樣的生活。然而正如上面提到的,哈克沒有安於現狀為了逃避父親毒打。哈克設計逃走,帶著他那顆渴望自由,平等的熾熱的心,當然哈克的成功塑造離不開黑奴吉姆的襯托,黑奴吉姆的正直,善良,淳樸正是哈克內心世界的完美地外在體現。

  兩人乘木筏順密西西比河漂流,準備到北部自由洲去謀生,路上他們遭遇自稱“國王”和“公爵”的兩個騙子,騙子企圖賣掉吉姆,但哈克在湯姆的幫助下救出了吉姆,文中這樣說:“我使勁喊了一聲——後來又喊了一聲——有喊了一聲;在樹林裡東奔西跑,大聲的叫喊,可是一點用也沒有——老吉姆不見了。於是我坐在地下哭了起來;我實在忍不住要哭。文中的三個破折號充分體現了哈克的驚訝,無助甚至是無奈,又將哈克的善良提高了一個層次。

  小說將幽默與諷刺熔於一爐:寡婦道格拉斯的循規蹈矩,沃森小姐的古板僵硬。哈克的淘氣搗蛋,吉姆的憨厚迷信……以及種種對生活的提煉與加工,透過字裡行間,有針對性的表現了出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