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1
《三國演義》這本書家喻戶曉,眾人皆知。而我也不例外,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就是《劉備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劉備為了找一個有專長的賢人來幫自己打天下,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而後來諸葛亮被劉備的堅持不懈的誠心誠意打動了,答應幫他打天下。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陷入了沉思,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布封曾經說過:“天才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做學問,做研究工作,必須持之以恆。”的確,我們幹什麼事,要取得成功,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作為學生的又能不能想劉備那樣堅持不懈呢?
還記得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參加過我們小區的一場跑步比賽,和小區裡面跟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一起跑800米。當時我還信心滿滿的以為自己可以跑個第一名,誰知一圈,一圈半,兩圈,兩圈半許多人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到大樹下乘涼了,我看著他們,自己也想停下來,到樹下乘涼。但就在這個時候,我又想到了劉備的堅持不懈,我對自己說:“我不能夠放棄,要像劉備一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就是這樣,我堅持了下去,拿了二等獎。
三顧茅廬讀後感一個人想幹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夠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說起來,一個人克服一點兒困難也許並不難,難得是能夠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直到最後成功。曾經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曾經達不到的目標並不意味達永遠達不到。過去的成功或是失敗,那隻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一直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絕境就是一次挑戰、一次機遇,如果你不是被嚇倒,而是奮力一搏,遇到什麼叫困難都不放棄,也許你會因此而創造超越自我的奇蹟。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2
暑假中,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東漢末年,以劉備、曹操、孫權為代表的群雄割據、混戰,長達百年的歷史故事。
《三顧茅廬》中,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3
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前兩次,因為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終於拜見到了這位臥龍先生,在劉備的真誠邀請下,諸葛亮覺得劉備是真心誠意的,於是便隨他一起出山,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後,兩人關係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
讀完《三顧茅廬》,我不禁掩卷長嘆: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樑。
有了真誠,朋友就會真誠對待你,朋友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傾訴物件,成為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為我們快樂成長的夥伴。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記得有一次競選班幹部,我認為在演講時只要隨便說一點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學都經過精心準備。演講時,別的同學都講得很好,打動了許多同學和老師,而我僅說了幾句,沒有體現我競選的真誠,那一次,我落選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認真準備了演講稿,競選時,我說得繪聲繪色,贏來了一片掌聲,我成功了,真誠幫助我贏得了成功。
劉備不僅對諸葛亮的真誠讓我感動,他愛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難忘。諸葛亮出山後,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託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於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培養自己優秀的品質,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誠成就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