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首先我們來看看北京地區園林景觀的特點

  一、落葉植物、鄉土植物占主導地位,常綠樹作為點綴,四季交替,時間概念明顯是北京地區植物配置的明顯特點。

  大家可以看這張照片,這是在朝外SOHO附近的小區入口,由多種喬木組成的縱深景觀,色彩變化明顯,常綠針葉樹穿插其中,充分利用了北方豐富的色葉植物資源,得天獨厚。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看回南方的植物,大家習慣了一年四季常綠的景色,反倒走向另一個極端,不喜歡落葉植物,但是色彩上又要追求豐富多彩,因此不斷去培育多花色多葉色的植物。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二、綠化種植密度小,間距較大,林下植被較稀疏,難以形成多層次結構的群落。

  這主要是由於北方地區的緯度較高,光照率不如南方所致,單位面積的光照強度不足以維持高密度的植物需求。但是僅僅這樣是很不足夠的,園林要體現生態的特色,要提高單位綠地面積的生態環境效益,充分利用牆面乃至屋頂,在可能的條件下設計人工栽培群落。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三、觀賞草應用多,樣式多樣。

  南方特別是廣州這點還需要很大的努力。目前我們公司在大嶺山公園、共和公園等專案中已經做了觀賞草的嘗試,但是由於受市場因素的影響,種類和數量上遠遠不足以滿足景觀需求,我們希望能透過我們的嘗試一方面提高公眾對觀賞草的關注,另一方面培養市場加大對觀賞草資源的投入。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其次我來講講對當代MOMA的園林景觀的看法。

  當代MOMA的園林概念是生命園林,在於四季輪迴,生生不息,所以在這點上來說,其裡面的植物不用多,點到即止,表達了理念就可以了。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但是換一個角度,當代MOMA整體體現的是一種生態理念,不管從恆溫恆溼、置換新風、地源熱泵、中水處理,我認為其園林的角色是在滿足了功能需要後,還有一個層面是給予整體建築一個綠色的基礎,或許這個基礎是人的主觀層面上的`。如果從這點出發的話,當代MOMA的景觀就更不需要很多的植物進行堆砌,一個綠色的平面即可。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很明顯得看得出這樣的意圖。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當然,從概念上來說我對他的觀點是挑不出毛病的,但是從園林景觀的功能上來說,這種僅僅從概念上解釋園林的方法似乎在北京這種高密度的居住城市來說有點行不通。園林景觀的基本目的是創造人類適宜居住和生活的場所,所以他對植物種植的要求不僅僅只是停在一個面的層次,應該是組織一個立體複合並且穩定的生態環境。

  人們在抱怨居住在混凝土的森林中的時候,為什麼還在不斷建造這種所謂的“綠色”建築?與其花大量的資金研究樓房的降溫系統,迴圈系統,還不如種多些樹以改善城市居住環境。

  到底是應該為了藝術表現而犧牲環境,還是在發展藝術的同時兼顧環境的因素,這恐怕是各位建築大師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講到這裡,順便提一下有位同事提出過的一個問題,“現代風格的設計中,植物的設計種類和層次相對簡單,在南方地區,植物的設計能否這樣透過,就值得思考。”

  近年來,很多城市的公共綠地多是西方古典園林中的大面積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圖案的綠化方式,並在一段時期內草坪加上色塊圖案成為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時尚(如是做法被稱為“城市美化運動”)。雖然草坪加色塊圖案能給人寬闊和心曠神怡的感覺,也能使園林潔淨明朗,但從生態學上看,此種綠化模式發揮的生態效益遠不如中國傳統的喬灌草複合群落,而且養護費用相當高。這種“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應提倡的。

  一、過多鋪設草坪

  各地城市特別是沿海發達城市,土地資源緊張,雖然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做出了努力,在市商業中心,公園、小區、街道等大面積種植草皮,但僅在草坪上點綴般地種植幾株喬木,零星地配置些灌木叢是遠遠不夠地。廣植草坪缺點有三: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1、綠化、養護成本高

  草坪種播或鋪設草皮工程造價在每平方7元以上,而草坪一年防病治蟲、澆水、割草等日常養護費要每年每平方5至10元,又加之草坪數年後要老化、退化,需重新栽種,費用更甚,如種植大型喬灌木,雖說早期投入稍高,但後期管理費用較低,甚至為零。

  2、未能改善空氣質量、降低噪聲汙染

  據專家研究得出:每100畝草坪製氧能力還不及1畝喬木,在吸塵、減噪方面草坪也遠不及喬木。

  3、參與效能差

  在沒有大規模種植草皮以前,人們可在公園、小區地樹蔭下自在地聊天、娛樂,但到處種植地草坪卻將人拒之門外,只能觀賞,而不能融合綠色之中。

  二、未能栽種成片喬木林

  隨著城市日趨工業化和現代化,隨之而來地是工礦企業不時向空中排放大量工業廢氣、毒氣,嚴重威脅著城市居民地身心健康。有科學家和園林專家多次提出,將森林引入城市,以改善城市日益嚴重地環境汙染。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按以人為本地觀念,可在城市有限地空間裡有規則地設計成片森林,樹種無需名貴、珍稀,如南方地水杉、池杉、香樟、木荷、杜英、桉樹等,北方地楊樹、槐樹、千頭椿等,讓樹木起到改良空氣質量就可以了,並使人們在城市森林中盡情郊遊、娛樂、休息。北京園林景觀考察報告(植物篇)

  三、缺乏立體、層次綠化

  立體綠化不僅美化了城市,也調節了城市地小氣候。我國人口眾多,可用土地資源少,在城市中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屋頂綠化地出現正好解決城市人多地少而綠化率必須提高地難題。

  在城市綠化設計中,可充分利用空間開展綠化。在地面栽種成片高大樹林;在建築物牆面上利用常青藤、薜荔、爬山虎等攀援植物進行牆體垂直綠化;在陽臺上設計種植槽,以便使用者種植花草;建築設計屋頂,栽種矮小花灌木、鋪設草坪。從而真正全方面多層次進行城市綠化,使城市建在森林中。

  四、植物景觀“千城一面”

  部分設計師對植物景觀設計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內涵,設計作品僅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將植物景觀設計簡單地理解為栽花種草,植物景觀處於噴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襯地位;有的偏愛以植物材料構成圖案效果,熱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齊劃一的色帶或幾何形體--如此種種的做法,使得國內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導致“千城一面”。我國園林建造歷史由來已久,如何將我們優秀的傳統園林文化和現代的景觀文明相結合,還需要廣大園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