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精選5篇)

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精選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不同的人和事內心會有所觸動,產生不同的想法,這時,就可以把它們都記錄在文章裡。不過,要怎麼樣才能寫好感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1

  近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憑藉用心的製作、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細節和傳神的人物塑造贏得全網關注,備受觀眾好評,其中黃大發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實感人,引人入勝。作為新時代基層幹部,要從《高山清渠》“一生只為修一渠”的傳奇故事中,汲取“斷、舍、離”的榜樣力量,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擔當作為。

  “斷”心浮氣躁,常懷敬畏之心

  老支書黃大發36年如一日,從青絲到白髮,最終在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壩村貧窮落後的“標籤”,擺脫了長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後他緊鑼密鼓張羅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想方設法為村民脫貧致富找出路,始終秉持“村子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廣大基層幹部要以榜樣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發揚苦幹、實幹、加油乾的硬作風,克服簡單的事情不想幹、複雜的事情不能幹、艱難的事情不敢幹的懶散思想,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多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時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態、好思維、好方法在基層的大舞臺上多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

  “舍”麻痺大意,繃緊紀律之弦

  黃大發總是把修渠的水泥當作“寶貝”,每次卸完貨都要親自打掃,車廂裡灑落一丁點兒“殘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掃入庫。家裡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樣,老伴想舀一碗補灶臺,反被一頓嚴厲呵斥“這是公家的,堅決不允許”。老支書一心為公,從不摻雜半點私心雜念,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用權。廣大基層幹部要捨棄麻痺大意的思想,要時刻緊繃紀律之弦,守好紀律“高壓線”,時刻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情懷,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不忘初心、奮毅前行。

  “離”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黨來了,分給我土地,讓我不再受餓挨凍。”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發誓,一定要為草王壩做點事情,報答父老鄉親。深知水對於草王壩來說就是救命的“東西”,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村民“引水”,靠著這股勁一干便是一輩子。在“刷屏走紅”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時刻惦記著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草王壩有著獨特的感激之情。廣大基層幹部不能有高人一等、優人一級的優越感,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憂群眾之所盼,在困難面前不自暴自棄,在作出成績後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懷著感激之情,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不驕不躁、勤勤懇懇做好基層工作。

  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2

  7月16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再現了黃大發艱苦奮鬥,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動人事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傳承紅色基因隊伍中的一員,我在這部電視劇中吸取了精神力量,深受黃大發老支書“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的鼓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黃大發為榜樣,認真學習踐行這種“當代愚公”精神,做到會擔當、能擔當、敢於擔當,以實際行動體現對黨忠誠。

  一是要學習黃大發,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他在村裡一心想為村民找到水源,解決缺水問題,他始終堅持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真心實意服務於黨、百姓,盡其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好事、辦實事,立足崗位模範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憑藉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環境打敗的精神帶領鄉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絲河。黃大發以自己的真誠、奉獻、清廉、勤儉、寬厚、堅韌等精神品格,贏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終於創造了絕壁鑿渠的奇蹟。

  二是要學習黃大發,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黃大發同志始終懷著對黨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嚴守黨的紀律,傳承黨的優良作風,生活簡樸,為人低調,作風樸實,模範踐行責任心、公正心、關愛心、淡泊心,不為金錢所誘、不為名利所惑、不為人情所困,充分體現了黨員幹部嚴格自律、克己奉公的優良品行。鄉里補助他本人的10元錢都捐到草王壩村作為村集體資金,最終為了給老奶奶多抓一副藥動用了,仍然在想辦法把它補上。

  三是要學習黃大發,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黃大發同志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始終積極主動、忘我投入,勤勤懇局、兢兢業業,堅守工作崗位,視工作如生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燃燒自己,工作中做到謀事而不謀利,奉獻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貧,耐得住工作艱苦,以一顆安貧樂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做一件事,一輩子為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最後終於解決了草王壩村民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

  “全國人民都看到我們草王壩的歷史,也是對我們的鞭策。”“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說,把這個天渠修通之後,我們有了水,家鄉就有大米吃,有水喝。黃大發表示,今年雖然我已經八十多歲,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是村裡面的名譽支書,共產黨員不講條件,只要我們能夠幹,就要一直幹下去。榜樣的力量就在身邊,下一步,我將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向榜樣學習,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秉承黃大發老支書“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實幹精神,做好統計調查各項工作。

  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3

  近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當代愚公”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黃大發是一個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孤兒,草王壩的鄉親養育了他,共產黨給他們帶來了好日子,新中國讓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徐書記告訴他幸福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他帶領當地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等簡陋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讓當地群眾吃上了大米飯,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從黃大發身上,我學習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修渠的過程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但他都一一挺過來了:第一,草王壩的村民很封建迷信,寧可相信山神會給大家帶來水,請“吳瞎子”向山神求雨,也不出去找水;寧可渴死餓死也絕不走出大山。於是黃大發就把粉筆灰和著水倒進嘴裡,做出口吐白沫症狀,當眾揭穿“吳瞎子”的騙行。第二,草王壩的村民信命,期待著天河水有一天自己流進草王壩,沒有欲與天公試比高計程車氣。於是黃大發和趙大山兩人去採石場開採石頭,沒日沒夜地幹,終於攢足了放電影的50元錢,透過電影前的小報,讓不識字的草王壩人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了黨中央大興水利的政策,也讓公社的陳副書記同意了他們修渠。第三,遭遇壟斷。公社的“驢麻子”喜歡草王壩的徐開美,利用他公社採購員的身份便利,從中作梗,希望草王壩犧牲徐開美換取修渠的工具。一開始黃大發真以為“驢麻子”生病了,好心好意去看他,結果他的話裡明示暗示了他希望用徐開美交換修渠工具,這是黃大發所不能答應的,所以他一面讓徐開美答應“驢麻子”的婚事,另一方面透過開富轉達“驢麻子”,草王壩不要修渠工具了,於是“驢麻子”只能將修渠工具轉給張村,兜兜轉轉終於得到了修渠工具。第四,大鍊鋼鐵時期,公社幹部要把修渠工具拿去鍊鋼鐵,黃大發請教了下放到草王壩的歷史系教授王世勳,透過他了解到了國家的政策,最終也讓公社幹部同意了修渠。第五,三年饑荒,很多人都吃不飽飯,於是有些人就動了歪腦筋,希望帶著糧食離開草王壩,如果真要這樣,那草王壩人心就更不齊了,黃大發思考了一晚上,殺了公社的耕牛,雖然他知道殺公社的牛是犯罪行為,但為了鄉親們,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

  從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產黨員的成長。因為草王壩缺水,他的爹孃死於缺水,忍飢挨餓,是共產黨給他們帶來了好日子,新中國讓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於是他求上進,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信山神,到相信中國共產黨,是他理想信念上的成長;從斗大字不識一個,到最後毛主席的詩詞信手拈來,是他文化上的成長;從有矛盾棍棒解決,到後來任何事情講究戰略戰術,是他思維上的成長。

  從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堅守。36年,青絲變白髮,36年,少年佝僂了腰,這36年,他堅守了一件事,就是把天河水引入草王壩,讓村民有白米飯吃,讓孩子們有學上,讓村民出行便利,這36年,他踐行著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從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因黃大發抓到了特務,公社獎勵了他十元錢,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給了公社。德保奶生病了,德保爺給了他一張藥方子和一塊錢,讓他抓藥,可這藥最後問下來是要十塊錢,他沒有退縮,把藥抓了。後來在村民大會上,有人把這事揭發出來給他扣了個挪用公款的罪名,他也沒有說出這錢的真正用處。三年困難時期,他把家裡僅有的一點胡蘿蔔拿出來分給村裡的孩子們,儘管他的家裡徐開美正懷著娃娃,也需要糧食。在修渠這件事上,他更是無私奉獻,為了能鼓舞士氣,他聯絡電影放映員,幫後廚劈柴打雜,手上的水泡都磨破了,終於電影放映員同意以成本價給他們放電影,成本價50元也很高啊,沒錢怎麼辦呢?他想到了採挖石頭,採石能夠儘快攢夠這50元。許懷春還因為田紅紅的唸叨很在乎村長、隊長這個職務,腆著臉到德保爺處明示暗示想當村長,在村民大會上美其名曰教黃大發識字暗示大家黃大發不識字不適合當村長。相比較而言,黃大發心胸坦蕩,他只想為草王壩修渠,最後,他也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4

  由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電視劇《高山清渠》,講述“當代愚公”黃大發戰天鬥地,帶領村民開鑿絕壁天渠,改變草王壩落後面貌的故事。劇中,黃大發一句“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擲地有聲,在轟轟烈烈的時代,做出了最轟轟烈烈的舉動。作為基層青年幹部,要以黃大發老支書為榜樣,樹立實幹思維、強化實幹擔當、弘揚實幹精神,要堅定初心、恪盡職守、戒驕戒躁,讓“時代新人”的青春色彩更加“斑斕絢麗”,讓“青春之歌”在基層“絢爛有聲”,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青年幹部要錘鍊“臣心一片磁針石”的忠誠度,讓“青春理想”在基層開出“時代之花”。“我在23歲的時候就在大隊當大隊長,在24歲的時候我就入黨。我入了黨過後,我心頭,本身是共產黨員,要下決心把這個水弄到草王壩來,讓我們老百姓吃上大米飯。”這個決心一下,就是一輩子的奮鬥與堅持,“當代愚公”黃大發之所以被授予“七一勳章”,靠的是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理想信念為人生指引了奮鬥的目標,提供了前進的動力,也讓人生的境界得到提高。作為青年幹部,要堅持多讀原著、勤學原文、深悟原理,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終身實踐的“必修課”,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始終與各級要求保持“同聲”,做思想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

  青年幹部要提高“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責任感,讓“青春激情”在基層開出“實幹之花”。“沒有任何修渠技術,測量靠豎起幾根竹竿用眼睛瞄;沒有水泥,溝壁直接糊上黃泥巴;沒有起重裝置,就在腰間拴根繩子下到擦耳巖用錘鏨鑿。”“當代愚公”黃大發之所以成為“時代楷模”,靠的是愚公移山的豪情壯志,用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黃大發不僅帶領群眾在絕壁上鑿出一條“生命渠”,走上了致富路,而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的實幹擔當。無數實踐證明,要發展,必須要實幹,要在實踐中扛起責任擔當,在實幹中鍛打淬鍊成鋼。作為新時代青年幹部,要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幹,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驗。要敢於擔當、善於擔當,在實踐歷練中增長經驗智慧,放心去幹、放手去做、放膽去衝,做到負責的工作使出最大力氣、出手的事情達到最高水平、交出的答卷達到最好效果。

  青年幹部要祛除“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浮躁心,讓“青春風采”在基層開出“奉獻之花”。每次拉水泥的車箱裡撒落的水泥,黃大發總要仔細清掃入庫。妻子說家裡灶臺需要一碗水泥來補一補,他堅決拒絕!為了修渠,黃大發起早摸黑,四處奔波,排除各種困難,腳磨出了血,曾累暈倒在地,也顧不上家。修渠那幾年,買炸藥水泥,過他手的錢就是20來萬,硬是沒出一分差錯。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在黃大發和村兩委的努力下,群眾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黃大發忠實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作為新時代青年幹部,要放下面子、撲下身子、甩開膀子,做到“去時一股書卷氣,來時滿身泥土香”;要鼓起一股清風,不該想的不想、不該拿的不拿、不該去的不去,要無畏無懼,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和正確的進取心。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抓緊提高自身素質,抓緊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人民的各項事業添磚加瓦,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篤實篤行才能不負韶華,才能行穩致遠。

  幼師觀看高山清渠感悟5

  近日,電視劇《高山清渠》在央視黃金強檔熱播,引起強烈反響。該劇讓“當代愚公”黃大發的故事再現於熒幕,他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為人民。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以實幹苦幹帶領鄉親力拔窮根。

  黃大發的扮演者李鍵,把黃大發一心為鄉親的細節演繹得準確到位。讓我再次為他的精神所感動。讓人忍不住思索,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一個普通黨員,一個普通農民成就他的“偉大壯舉”,我思索著他那頑強拼搏的精神動力源頭。

  人的成功有兩大方面,一是為自己的事業(利益)奮鬥而成功,另外一種是為大眾事業(利益)奮鬥而成功,顯然,黃大發屬後者。我們常說“窮則思變”或“逆境與苦難”能激發一個人的動力及鑄就其堅韌。黃大發少年苦難,幼年喪父母,這是一個人精神上巨大的苦痛,加之,他出生地十分貧瘠,連基本的生活用水都很成困難。或許,正是這些鑄就了他頑強的意志。

  在開渠過程中,曾遭遇種種阻撓甚至技術上的難題等,黃大發為此發誓:“渠不通,毋寧死。”從黑髮人到白髮人,一生為渠,矢志不渝。黃大發鑿渠的每一個細節都令人感動,但令我最震撼的有兩處,一是由於水渠經過一段垂直上百米高的絕壁,須懸空鑿渠,那是命垂一線的高危作業,且不說作業,人站在臨近的高處往下看都會心驚膽寒。起初是黃大發親自懸空而鑿,後來上了年紀,叫自己的兒子上,兒子不解地問:“爸爸,村裡這麼多人為何不叫,卻要叫我呢?”黃大發沉重的回答:“如果別人遭遇不測,我賠不起啊,你是我的兒子,我不用賠呀。”這是何等之境界!另一個令我感動的情節是,他為了湊錢開渠,把家中所有值點錢的東西,甚至連自己棺材都賣掉。

  黃大發精神的動力,難道僅僅因為他是一名普通黨員或者是村支書一職?我想,或許是,或許又不完全是,一個人或一個黨員偶爾做點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把好事做下去。

  不管做人還是做官,首先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好官必定是個好人。做官的前提首先是做個好人,一個好人的做人標準品質往往就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或者說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因此,我們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做好人”,做出表率,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顯然,黃大發是其中的傑出典範。

  黃大發堅韌頑強的另一個原因,似乎源於他因幼年痛失雙親靠吃“百家飯”成人,對鄉親報以感恩。但是,世間報恩的方式有多種,為何要付出如此艱辛?想必是他深刻體會到了“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但在我看來,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他靈魂深處裡流淌的就是“大善”的血液,我想,即便他不是黨員,不是村支書,也同樣有“大愛之舉”。當然,黃大發從入黨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把一個黨員的使命烙印心間,似乎與他骨子裡的“大愛”一拍即合。

  《高山清渠》全面展現黃大發的感人事蹟以及他那難能可貴的精神。我們學習黃大發,要以飽滿的熱情付諸於黨和國家事業的工作之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無愧我心,無愧天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