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會議和有關檔案精神,高度重視應急隊伍建設,整合資源,強化管理,在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將我市應急隊伍建設情況彙報如下:

  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去年以來,我市按照上級要求,成立了xx市應急管理委員會,構建了由市應急委統一指揮協調、各部門應急聯動的處置與救援機制,基本形成了以“綜合性應急救援大隊為主、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輔、鎮級救援中隊為補充”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一)綜合性應急救援大隊建設情況。堅持整合資源、規模適度的原則,以公安消防隊伍為主體,以相關部門現有人力資源為基礎,整合形成規模適度、精幹高效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作為市政府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骨幹力量,xx年xx月xx日,我市舉行了綜合性應急救援大隊揭牌儀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在人員、裝備、車輛、經費、硬體建設等方面予以保障。一是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應急救援經費保障問題,我市的應急救援大隊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以及合成演練等工作經費納入市級財政預算,由市財政根據應急救援市級需要統籌安排。市政府常務會專門研究應急救援大隊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及合成演練等工作經費,納入市級財政預算。二是加強硬體裝置建設。在財政經費緊張的情況下,xx#年我市又撥款近xx萬元購置了搶險救援車,進一步提高了全市應急救援能力。xx#年,我市結合城市建設,我市投入xx#多萬元建設新消防中心站,今年年底前該工程即將竣工投入使用。三是加強應急物資儲備。依託應急救援大隊,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庫和社會救援物資動態資訊資源庫,與其他專業救援隊伍、相關社會單位實現了“資源共享、資訊互通、聯勤保障”。四是強化應急演練。我市始終堅持“未雨綢繆”的原則,將應急演練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今年以來,我市安監、人武部等部門相繼舉行了應急救援演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情況。成立xx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按照“統一指揮,協同作戰,分級負責”的原則,納入全市應急救援體系統一排程、作戰和訓練,切實做到“三定一有”:即“定指揮、定人員、定製度,有保障”。一是定指揮。選擇責任心強、業務精的分管領導擔任應急救援隊伍隊長、指導員以及副隊長,具體負責各專業救援隊的日常培訓、演練等工作。二是定人員。每支專業隊伍都選擇了綜合素質高的人員作為專業隊伍人員。xx支隊伍原則上每支隊伍xx人,不少於xx人,人員相對固定,並登記在冊。三是定製度。從應急管理、應急指揮的實際需要出發,就應急救援隊伍的“責任主體、組建形式、人員構成、工作程式和綜合保障”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保證了應急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四是有保障。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物資、裝備和日常執行管護經費由各主管部門自行解決,市財政根據應急救援工作實際需要提供必要的補助。目前,我市xx支專業救援隊伍均配備了應急車輛等裝備器材,保證了突發事件發生後得到及時有效處置。同時,我市交通、水利、供電、xx車務段等多家單位均按要求儲備了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置,為應急演練和突發事件處置提供了物質保障。

  (三)鎮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情況。一是明確屬地責任。在平時的應急管理工作中,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屬地鎮的責任,因此雖然我市鎮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暫未啟動,但我們要求各鎮充分依託鎮級機構人員,如派出所、綜治辦、安全助理、聯防隊員、村級安全聯絡員等,組建應急救援中隊,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後,屬地鎮能夠快速反應、及時進行先期處置,從而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二是充分發揮基層應急隊伍的先期處置作用。去年xx月xx日下午#:xx分左右,在xx省道我市雙塘鎮境內,發生一起載有大量氫氣瓶組的重型貨車刮撞事故,導致連續爆炸,發生大火,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震碎路邊一家服裝企業和附近民房的近二十處窗戶玻璃。在應急救援大隊到達之前,雙塘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迅速組織鎮級人員,及時疏散了道路周邊群眾和事發現場附近一家服裝廠職工,為事故處置爭取了時間,為減少損失創造了條件。

  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應急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一是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標準化程度不夠,與突發事件處置的實際需要還有較大的距離。今年以來,我市沒有發生較大的突發事件,但一般性的突發事件發生呈現經常性特點,在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暴露出應急救援大隊人員較少、裝備不足的特點;二是專項應急救援隊伍缺乏專業人才,各專業隊伍的培訓、學習還沒有形成制度化;三是鎮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工作尚未正式啟動。四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經費投入不足。我市綜合應急救援大隊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以及合成演練等工作經費納入了市級財政預算,但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物資、裝備和日常執行管護經費是由各行政主管部門自行解決,個別單位不夠重視,導致一些工作沒有按照計劃有序開展。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是加強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傳達貫徹會議精神,並結合實際,抓好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一是實現隊伍素質提升和體系完善相結合。我們將以應急管理辦公室成立和運轉為起點,狠抓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演練、培訓、學習,切實提升綜合性應急救援大隊的綜合素質和水平。同時,我們將進一步組織協調各相關單位充分利用各單位退伍軍人、業務骨幹等人力資源優勢,合理、配齊、配足專業應急救援人員,並形成制度,制訂計劃,切實加強應急隊伍的演練和訓練。同時,我們也講在上級應急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力爭年底前組建完成鎮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實現市、鎮、村應急救援隊伍的全覆蓋。

  二是實現物資保障和經費投入相結合。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拓寬應急救援大隊經費來源渠道,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捐贈、贊助等方式籌集應急救援裝備和日常執行管護資金,保障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需要。加強物資儲備,確保各應急救援隊伍裝備、物資、器材等配置到位,確保平時應急演練、戰時應急救援有裝備、有物資。

  三是實現常態工作和突發事件處置相結合。制訂工作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管理日常工作,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常態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同時,切實做好突發事件的處置,為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2

  我縣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決做好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相關工作。現將我縣關於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相關工作的落實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以上率下的應急救援體系。我縣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近期處於全國兩會期間,縣委、縣政府兩位主要負責同志在多個場合強調安全生產、森林防火、安全維穩等工作的重要性,並率隊到各鎮各行業企業進行督導檢查。針對應急救援體系的健全情況,我縣一是及時調整議事機構。嚴格落實“雙主任制”,縣安全生產委員會及時調整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同時任安委會主任;縣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已調整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席會議擬調整由縣長擔任第一召集人,目前正在呈批中;縣三防指揮部、縣消安委調整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總指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全縣應急救援相關工作的組織協調。二是嚴格落實“三級聯絡人”制度。實行縣領導掛鎮、鎮領導掛村居、村居幹部掛戶的“三級聯絡人”制度,以上率下,做好應急救援工作。制度已在去年“龍舟水”強降雨及春節期間森林防滅火工作中得到檢驗,縣四套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到基層一線,到掛鉤鎮指揮排程協調各項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三是完善了方案預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健全應急預案體系的通知》,確定縣級預案由1個總體預案和29個涉及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專項預案組成,明確了負責編制或修訂預案的牽頭部門。目前《和平縣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已完成徵求意見,專項預案已完成備案19項,完成擬稿5項,其餘5項正在抓緊制定中。我縣將對各牽頭部門加強督查督辦,確保於2021年3月底前完成縣級應急預案的編制或修訂工作。各鎮均對應印發了突發事件總體預案,各村居均已建立一頁紙預案或明白卡,明確了轉移人員、轉移路線、轉移責任人、安置點。四是加強應急演練。我縣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堅持每年對森林滅火、消防救援、防汛等重點應急工作進行演練。2020年我縣各級各部門共開展了76場應急演練,其中縣級演練13場,部門演練23場,鎮級演練31場,共計87300餘人參加,有效提高了應對突發性事件的組織和處置能力。

  (二)加強部門聯動,建立條通理順的應急救援執行機制。一是理順職能體系。調整最佳化縣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和專項應急指揮部,堅持一崗雙責,由各行業部門分管領導擔任各專項指揮部指揮長。近兩年已順利完成三防指揮部和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的職能劃轉,將縣水務、林業部門的相關人員、裝置、物資交接給縣應急部門,並補充加強了人員力量。二是建立各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和聯席機制。縣應急管理部門與縣人武部、武警中隊等當地駐軍每半年定期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完善搶險救援協同體系;與氣象、水務部門在強降雨來臨前均會舉行會商會議,分析研判形勢,作出預警預報;與發改部門聯合制定了《關於建立縣級救災物資應急保障聯動機制(試行)的通知》,健全完善了統一指揮、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確保緊急情況下救災物資及時調撥到受災地區,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三是健全縣鎮兩級救援聯動隊伍。我縣統籌全縣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健全了由縣應急管理部門統一協調、各部門應急聯動的處置與救援機制,形成了以“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為主、部門救援為輔、鎮村救援為補充”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體系。目前,全縣綜合性應急搶險救災隊伍主要有5支共269人,分別為縣森林消防大隊80人、縣消防救援大隊49人、縣武警中隊20人、縣人武部基幹民兵連100人、縣醫療救援隊20人,配備有橡皮艇、衝鋒舟、救生衣、消防車、破拆工具、對講機、無人機等救援裝置。各鎮均按規範要求組建了半專業撲火隊。接下來,將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和部署,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建設應急專業救援隊,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三)加強資金投入,建立標準化的應急救援平臺設施。一是最佳化縣級應急指揮平臺。縣級應急指揮中心將在原縣工業園管委會大樓重新建設,預計上半年實現搬遷。在配齊其他設施裝置後我縣將一改原縣級指揮中心面積狹窄,條件簡陋的現狀,建成技術先進、標準統一的縣級智慧應急指揮平臺,有效提升我縣自然災害防治、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指揮排程能力。二是完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倉庫建設。我縣已設定1個救災物資倉庫和1個應急物資倉庫,其中救災物資倉庫設定在縣糧食倉庫,面積可根據物資儲備數量靈活調配,各項設施裝置較為完善,救災物資能夠得到有效保管;應急物資倉庫為臨時租用店面,面積約200平方米,設定有防潮、消防、照明和給排水等設施裝置,能夠基本滿足目前物資儲備要求。接下來,我縣將加大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力度,並加快標準化應急物資倉庫建設,目前新建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倉庫專案已立項,專案計劃用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目前正在縣工業園二期進行選址工作。三是強化資金保障。我縣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嚴格按照預演算法要求設定預備費,2021年設定預備費4100萬元,保障我縣防災減災救災相關工作。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採購防汛、防火各種裝備,2020年春節期間我省森林防火形勢嚴峻,為切實提高滅火能力,我縣臨時投入縣級財政資金146萬元,先後緊急採購了兩批水車、滅火機、無人機等裝備。2019年我縣在全市範圍內率先實現了消防救援大隊指戰員的醫保優待政策,指戰員在醫院就診享受軍人待遇。同時我縣在東山嶺下已新建一棟專業森林消防隊營房,目前正在完善餘坪、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設,近期將可投入使用。

  二、存在問題

  我縣認真落實省、市關於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相關要求,大應急救援的管理體系初步形成,但與上級要求和群眾希望相比,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應急救援專業技術力量還不夠強,各行業專家短缺,應急管理專家隊伍尚未配齊。二是鎮村級力量相對薄弱,鎮村的人員隊伍和應急指揮中心、裝備物資倉庫等設施裝置的標準化建設資金壓力大。三是應急預案體系不夠健全,部分專項預案的針對性還不夠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完善各類應急預案。統籌做好各類應急預案的修訂彙總工作,建立本級應急預案資料庫。督促各行業部門及時修訂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立足問題導向,指導各鎮村和企事業單位科學制定應急預案和演練計劃,真正做到按預案快速妥善處理突發事故。

  (二)進一步強化應急隊伍建設。按照“專兼結合、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原則,建設一支“除患必先,救援最前,應急為民”的高素質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在加快建立縣級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的同時,推動交通運輸、水務等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行業領域的專業優勢,組建各自專業搶險隊伍。支援社會應急救援隊伍融入到應急救援體系,全面提高應急處置隊伍協同作戰能力。

  (三)進一步夯實基層應急基礎。全面推進基層應急管理標準化建設,充分整合鄉鎮現有人員,建強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逐步將鄉鎮現有護林員、輔警等力量整合,組建鎮級綜合性救援隊伍。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進一步完善鄉鎮應急指揮中心和裝備物資倉庫的標準化建設。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3

  一、我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現狀

  (一)隊伍基本情況

  我市社會應急力量有2支,即新餘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和分宜藍天救援隊,均為民間公益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新餘藍天救援隊於2014年籌建,2017年3月經新餘市紅十字會正式批准備案,2018年5月註冊成立。新餘藍天救援隊現有註冊隊員65人(其中正式隊員36人),志願者170餘人,註冊隊員均有救護證,部分考取了無線電操作證及船員證。新餘藍天救援隊現有衝鋒艇3艘、皮划艇2艘、無人機1架、聲吶1臺、馬達5臺,拖車2輛,其他救援裝備若干。

  分宜藍天救援隊籌建於2017年3月,並於當年獲得中國藍天救援隊的正式授權,2019年4月1日在分宜縣民政局正式註冊,現有32名正式隊員和61名志願者,下設水上救援、城市救援、山地救援三個救援工作組,配備有浮力馬甲6件,救生橡皮艇1艘,救生頭盔6個,救生艇動力馬達1臺,急救包若干。

  (二)活動開展情況

  新餘藍天救援隊組建以來,先後參與2015-2018年連續四屆新餘仙女湖國際馬拉松安保,2016年泰和垮橋救援、豐城電廠坍塌救援,2017年修水水災救援、樟樹翻船救援,2018年遂川泰和水災救援、廣東中山、台州“山竹”颱風災後救援及各種溺水人員搜救、走失人員尋找、大型活動安保、水上救援演練、消防應急演練、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宣傳等任務,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讚揚和好評,並獲得了2017年“新餘有愛”年度人物稱號。2019年6月支援吉安抗洪搶險,7月參與新餘防汛抗洪搶險救援,出動41車次121人次15艇次,轉移群眾5000餘人,運送發放物資60餘船,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分宜藍天救援隊多次參與分宜本地的應急救援行動、防災減災宣傳以及大型群體活動安保,並多次受總隊派遣及友隊邀請參與域外自然災害救援及大型群體安保活動,累計參與洪災救援出隊7次、搜救走失人員47次、群體安全保障出隊59次及其他救援7次,累計出隊人數達到1204人次。

  (三)經費財務狀況

  兩支救援隊沒有任何收費服務或救援專案,所有資金來源主要為政府支援、社會捐贈及隊員自籌。新餘藍天救援隊自組建以來累計收到政府支援和社會各種捐贈82.66萬元,隊員自籌65萬元。分宜藍天救援隊成立至今共收到11540元捐款。兩支救援隊所有隊員個人救援裝備、出隊費用(含出隊車輛油費、人員保險、食宿等費用)均來自隊員自籌。

  二、面臨問題

  近年來,在政府部門和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援下,我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得到了快速發展,救援隊伍不斷壯大,救援裝備不斷完善,但目前仍面臨六大突出問題。

  1.政府管理相對滯後。目前新餘藍天救援隊掛靠在新餘紅十字會,分宜藍天救援隊掛靠在分宜縣應急管理局,與公安、應急管理、水利等部門溝通聯絡密切,但更多限於突發事件或臨時有事“興之所至”地打個電話,救援隊再召集隊員出動任務。政府沒有將救援隊參與救災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沒有與之簽訂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如政府對救援隊參與救災工作發生的物資及裝備損耗給與補助,救援隊救援情況如何考核等都沒有明確,沒有任何紙質檔案,還停留在不“管”沒有“理順”的階段。

  2.隊部條件較差。如新餘藍天救援隊隊部位於新餘市高新區,距離市區近10公里,嚴重影響了救援任務的高效開展。分宜藍天救援隊沒有辦公用房,借用某小區一門面房堆放裝置。兩支救援隊都存在隊部場地狹小且簡陋,無法改造和裝備專業訓練裝備,不能滿足救援技能學習訓練的需要,影響了隊伍專業化的發展速度。

  3.裝備保障不力。新餘藍天救援隊現有裝備大多購置於2014年,大部分裝備服役時間長、損壞嚴重、效能退化,急需更新換代,僅有救援專用車一臺,出任務就要徵用隊員私家車,出動人員較多或託運較大救援裝備時,無法滿足救援要求。分宜藍天救援隊沒有救援專用車、衝鋒舟等大型救援裝置。救援車輛裝備滯後對救援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影響了救援隊的迅速緊急出隊。

  4.救援經費短缺。兩支救援隊所有服務均為無償服務,現在主要經費來源為政府支援、社會捐贈及隊員自籌。隨著隊伍壯大和救援任務增多,救援隊在隊伍業務培訓、技能提升、救援裝備更新維護、後勤保障、公益宣傳等方面因經費原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影響了隊伍的穩步壯大發展。

  5.救援人員安全沒有保障。《江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民政部關於支援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的指導意見》都有“鼓勵保險服務機構為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提供保險服務”“對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發生的妊娠保險等費用,可視情給與適當補助”方面的規定,但現實是新餘的保險公司由於救援隊隊員是“主動涉險”的“高風險”人員,為其辦理保險積極性不高。目前,兩支救援隊隊員基本上都沒有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6.自身管理不規範。如黨員管理方面。新餘藍天救援隊現有黨員38人,經常在一起訓練、救援,但由於沒有設立黨支部,從未開展組織生活,不能發展黨員以滿足隊員入黨的政治需求,更談不上管理、監督黨員。財務管理方面,目前兩支救援隊都存在財務管理不規範問題,僅限於接收捐贈後,專款專用(一般用來購買器材裝備),向捐贈人提供發票;沒有專職的財務人員,出勤靠私家車,救援培訓、外出救援用餐、個人防護用具靠救援隊隊員自掏腰包,救援資金缺口靠隊員自籌……財務管理不規範一方面無法完全打消捐贈者疑慮,減少捐贈收入;另一方面也讓救援隊員在揹負時間成本、人身意外傷害風險之外,還要負擔巨大的'經濟壓力,阻礙了隊伍的發展壯大。

  三、政策建議

  1.建議儘快出臺《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管理辦法》,為社會力量參與救援提供正式的、制度化的渠道和途徑,進一步規範社會應急力量日常管理、應急呼叫、培訓選拔、激勵考核等制度,明確社會救援力量的權利義務,推動社會應急力量專業化的發展水平。

  2.建議儘快將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明確購買服務專案、內容、標準;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救援工作發生的物資及裝備損耗、人身保險等給與補助的制度,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的積極性;探索政府購置救災裝置、裝備提供給社會力量用於應急救援的辦法,提升社會力量參與救災能力。

  3.新餘市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指導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責任,解決其實際困難,如協調保險公司為救援隊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加強救援隊隊部建設,加大對救援隊裝備、物資、資金等支援力度,將救援隊發展壯大,納入國家救援隊伍體系。

  4.救援隊要不斷完善自身管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增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能力,嚴格落實救災捐贈資訊公開制度,及時公開款物接收數量、款物使用計劃、專案實施進展等資訊,自覺接受捐贈人和社會監督。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4

  一、延安市應急隊伍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市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初步構建起了覆蓋全市區域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府應急管理隊伍體系。社群、村和許多企事業單位也紛紛建立應急管理機構,由所屬地政府管理和指導應急管理具體工作。在市防汛抗旱、供電、消防和社會治安等領域也組建了一批實力較強的應急救援和處置隊伍。在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同時,我們隨著各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實施,各種救援隊伍也紛紛建立,隊伍系統逐步得到完善,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一是應急領導機構不斷得到完善。全市透過有效落實各類應急預案實現了應急隊伍建設的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市政府共釋出了25個專項應急預案,對應成立了25個應急領導機構、組建了25 支應急隊伍,職責都做了明確規定。其中,延安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簡稱市應急委)是全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主任由市長擔任,常務副主任由市委專職副書記和常務副市長擔任,副主任由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擔任,成員由市各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組成。在市長領導下,研究決定和部署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各專項事故災害應急組織都設立專門的應急領導機構,統一領導、指揮、協調全市對應的危機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

  二是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得以加強。2013年7月延安市遭遇自194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過程最長、強度最大、暴雨日最多且間隔日最短的一次持續強降雨,大災面前,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科學引導、精心組織,各部門迅速採取應對措施,積極協調,有力有序應對暴雨災害。市政府各部門在應急管理和救援過程中的職能發揮和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更為默契,已經初步構建起了政府應急管理體系。

  三是專家庫越來越成為各應急隊伍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專家隊伍的支撐是應急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必備條件,專家在應急管理過程中發揮著參謀助手、專業諮詢、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援等重要作用。我市在市、縣兩級應急隊伍建設過程中充分吸納了專家、專業技術人員等,這些專家有政府單位的,有醫療和衛生防疫單位的,有企業的,也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來自各種不同的單位。在市政府領導的關懷和市應急辦的協調組織下,應急專家在應急管理制度建設、應急預案評審和演練評估、應急知識培訓教育以及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專業隊伍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市形成了專業專職、專業兼職、非專業兼職等多種形式的應急隊伍,同時,組織和動員大型油氣集團、大型危險化學品企業、大型建築企業等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公眾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隊伍內部也有細緻的職能區分。初步形成了社會多元參與建設應急隊伍的良好局面,全市各類隊伍的數量不斷增加,正在成為重要的有生力量。特別是我市石油化工企業眾多,有許多由大型企業為主體建設的專業特種消防隊伍,在應對燃氣洩露、化學品災害、管道爆炸、火災等方面有著很強的實力,不僅擁有先進的專業消防裝備,而且擁有相當數量的專業專職消防人員,這些專業消防隊伍接受專業的消防訓練,有著豐富的搶險救災實戰經驗。

  二、延安市應急隊伍建設的不足

  (一)應急常設機構的設定不合理。目前,全市各應急隊伍常設機構主要負責應急日常事務的管理與處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主管或牽頭單位中設定專門的應急管理辦公室,如市政府辦公室的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另一種是由主管或牽頭單位的某一部門承擔應急日常事務,如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監管工作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的食品安全協調監察處承擔。這種設定形式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應急常設機構的人員配置較少。根據本研究的調查,延安市的市級和縣級政府應急辦工作人員數量較少,常設機構的人數數量普遍較少,現有的人員數量只能維持日常事務,很難開展建設性的工作。部分政府應急常設機構和絕大多數專項應急常設機構的人員為兼職,人員兼職則很難保證應急管理成為日常工作的重點。二是應急常設機構多掛靠。各專項應急組織較為普遍存在常設辦事機構掛靠的現象,有兩種掛靠形式:一種是將整個應急常設機構放在主管或牽頭單位的某個部門,另一種是由若干來自主管或牽頭單位不同部門的人員共同組建應急常設機構。常設機構的掛靠也會產生應急管理工作與相關部門本職工作之間的衝突,造成應急管理相對於部門職能的弱勢地位,不可避免地對應急管理活動的開展產生制約。

  (二)應急專家隊伍結構和職能配置存在不足。目前,我市正在逐步完善應急專家庫的建設。目前,專家支援應急行動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應急處置行動中由指揮系統根據需要臨時成立專家組。二是從專家庫中抽調相應的專家開展決策諮詢和技術支援工作,既沒有明確的職責規定,也沒有一個有效的應急專家組織平臺,專家的工作表現出較強的臨時性和被動性的缺點,很難透過一個開展計劃性的、主動性的服務,因此,現有專家服務形態很難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另外,各個層級的專家隊伍還普遍存在專家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首先,普遍沒有設定能夠成為應急管理專家的條件,許多專項和區縣的應急系統只從關聯單位中尋找自認為適當的人員擔任專家,並沒有考慮專業、技術、經驗等因素;其次,許多應急隊伍系統只是從直接管轄區的有關單位中挑選專家,一般不會到高校、無業務交往單位和管轄區之外尋找專家;再次,許多應急隊伍系統的專家之間技能互補和數量規模也存在嚴重問題。另外,受條塊分割管理的影響,專家隊伍大多隻為所屬的應急組織服務,很少跨區域、跨領域服務的,各級政府缺乏專家資源整合管理措施,各應急主管單位之間缺乏相互支援的行動機制,專家功能的發揮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

  (三)綜合性、專業化的應急隊伍較為缺乏。突發公共事件往往具有連帶性和疊加性,各種風險常常發生耦合。單災種導向的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分散於多個部門,缺乏協同,不能有效地應對複合型的公共突發事件。目前,全市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基本上都是分災種、分部門、分系統建立的,救援力量分散,缺少綜合性,存在著“多隊單能”的弊端,體現了部門分割、條塊分割的行政體制特點。不僅如此,應急救援力量的分災種、分部門建設造成了應急救援人力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不能實現一隊多能,導致了巨大的人力、裝備及資金方面的浪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要體現成本——效益的原則。救援隊伍分災種、分部門建設要重複配置裝備,不能實現統籌協調。同時,在應急處置過程種,應急管理部門臨時組織、抽調的應急救援力量之間因職責不明、機制不順等產生了巨大的交易成本,建設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刻不容緩。

  (四)志願者隊伍整體建設水平較低。從近些年的重特大突發自然災害的救援活動來看,大規模的災害救援處置離不開志願者隊伍的支援。我市雖然有各種志願者隊伍,而且也開始出現一些應對社會災害危機的新型專業志願者隊伍,如延安市雷霆應急救援中心等民間志願組織,但是,全市應急志願者隊伍整體建設水平還很低,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沒有將志願者隊伍有效納入應急救援體系。幾乎沒有任何應急預案規定志願者在災害危機處置各個環節的任務、職責、功能和作用。在絕大多數預案中,志願者力量被嚴重忽視了。二是志願者隊伍缺乏應急援助功能。目前,全市各種志願者力量主要是提供一些常態志願服務,很少參加應急救援行動。這些志願者隊伍基本沒有太多的應急援助意識,也缺乏應急援助的技能。而專門的應急志願者隊伍還沒有組建。三是志願者保障機制缺乏。災害危機救援不僅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金錢和物資,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目前,還沒有一部法律規範對志願者的權益提供有效保護。志願者一旦在應急行動中受到損傷,志願者很難獲得合理的賠償。

  (五)應急隊伍聯動機制的建設尚不成熟。市縣兩級在應急預案中對應急管理領域的應急聯動作出了一些規定,其重點主要是明確聯動各單位的職責任務。目前,還沒有一種制度規範對聯動的啟動條件、主體責任、溝通機制、合作方式和配合細則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主要表現為:一是各級應急組織、特別是區(縣)以下應急組織內各責任單位之間的聯動主要依靠各自領導人和業務關聯單位,應急辦難以在其中充分發揮作用。各單位的領導人既是應急聯動的責任人,又是聯動管理的執行者,繁忙的協調事務會影響領導人的決策、指揮工作。另外,有些區(縣)應急組織還存在由業務關聯單位負責跨系統聯動的情況。業務關聯單位為主導的應急聯動,更多側重於某些區域性的應急職能,而不是整體的應急行動,因此,有時會造成區域性聯動與整體應急之間的衝突。二是應急救援隊伍之間缺乏協作。災害危機的綜合性往往要求各方救援隊伍分工協作做好應急救援處置工作,雖然應急預案對各應急救援隊伍之間的協作關係作了規定,但是由於各類救援隊伍都是由主管單位按職責分工組建的,主管單位職責執行的相對獨立性妨礙了應急救援隊伍之間協作交流活動的開展,影響應急聯動中各救援處置隊伍之間的默契度。具體表現在:各應急救援隊伍之間平時缺乏交流互動;缺乏由多種隊伍參加的綜合性應急演練;應急行動中各方的聯動流程缺乏規範。

  三、延安市應急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最佳化隊伍結構,完善救援佈局

  1.加強專家隊伍建設,實現優勢互補。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必須與專家隊伍建設相結合,以完善救援隊伍的專業性。成立應急管理專家組是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科學民主決策、探索應急管理規律特點、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撐,全面提高應急管理工作水平的需要。這就要求專家組一定要履行好市政府應急管理工作參謀助手、專業諮詢服務、應急理論研究指導和專業技術支援等職能,努力為有效預防和科學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是要充分發揮參謀助手的作用。應急管理專家要明確自己承擔的職責是市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的參謀和助手,應當努力為市政府加強應急管理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果斷決策提供智力支援,特別是要從專業知識方面為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積極建言獻策,多提權威管用的專業意見和建議。

  二是充分發揮專業諮詢服務的作用。專家要當好應急知識的宣傳員和輔導員,要積極為基層和各級機關的應急管理諮詢做好服務工作,還要積極參與基層和機關組織的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及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特別是要加強對特種危險行業的專業技術指導,培養和擴大應急管理人才隊伍。

  三是充分發揮應急理論研究指導的作用。專家一定要重視加強應急管理理論研究,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應急管理工作思路,要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調研活動,不斷提高對各類突發事件發生、發展規律的認識,潛心鑽研,大膽探索,結合實際,總結經驗,指導實踐,進一步提高公共安全服務水平。四是充分發揮專業骨幹的帶頭作用。專家組成員在本部門、本單位都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骨幹,不僅要在本部門、本單位的本職崗位上參加應急,而且需要的時候在市應急辦的協調組織下,還要參與全市的應急管理工作,無論是參加本部門、本單位還是參加市應急辦協調組織的應急管理工作,都要發揮專業骨幹的帶頭作用。尤其是參加全市性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專家一定要大膽發表專業意見,為領導提供決策建議,在關鍵時刻充分發揮專家的專業權威作用。

  2.強化綜合應急隊伍建設,強化協同救援。隨著延安市應急管理工作的深入推進,應急管理機制得以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問題越發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2007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對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然而,目前延安市綜合應急隊伍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儘快建立相應的制度,加以有效解決。

  一是增加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提高救援隊伍標準化建設。按照國務院和省、市要求,組建以消防隊伍為應急救援主力軍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接受市政府的領導和指揮,服從市應急委和市應急辦的管理與排程。同時,承擔起針對其他專業應急隊伍、輔助應急隊伍的技能培訓,綜合性應急預案制定和修訂,以及組織開展聯合應急演練等任務,提高協同作戰能力。

  二是加強專業應急隊伍建設,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明確應急救援的指揮關係,賦予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相應的臨機處置權;在保持現有管理體制不變的情況下,整合醫療衛生、防汛抗旱、交通運輸、城建、民政、農業、地質災害、氣象、林業、農業、環保、電力、安監等相關部門的救援力量,統一納入應急救援排程和指揮體系,建立緊密協同、快速反應的工作機制,整體推進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

  三是完善輔助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發揮隊伍整體合力。要充分整合包括預備役人員和民兵、基層警務人員、醫務人員、物業保安、企事業應急隊伍和保衛人員、志願者等在內的現有力量,充分發揮各部門基層站所(中心)工作人員的重要作用,同時進一步吸收有關專家和相關救援經驗人員參加,發揮輔助應急隊伍人員多、分佈廣、接近基層等優勢,形成覆蓋城鄉的應急保障力量體系。

  3.完善志願者隊伍建設,動員全民參與。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一個公共組織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它無法單獨滿足應對災難的所有需求。因此,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各種社會力量的能動性,是對緊急狀態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及時補充,志展者和志願者組織就起到這樣的作用。尤其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專業救援隊伍人數有限,並且主要是從事一線的救援工作,因此大量繁重的後勤服務保障工作應由其它人員來完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一支組織性、戰鬥力較強的志願者隊伍來提供人力資源。因此,延安市各級政府都應注重志願者隊伍的建設,在進行專業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同時,應依託村莊、企業、社群、學校進行全民培訓,開展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和必要的應急演練來增強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範風險的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救助能力。具體來說,各級政府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應急志願者管理:

  一是界定應急志願服務範圍,適當限制從事危險性應急志願服務;

  二是加強應急志願服務法規制度建設,促進應急志願服務工作規範化,明確應急志願者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三是加強對應急志願者組織的指導,強化志願者自救、互救知識培訓,增強服務技能;四是建立志願者參與應急服務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大對應急志願者宣傳報道力度,對錶現突出的志願者和志願者組織給予必要的獎勵。

  另外,政府責任部門需要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應急志願者組織提供支援,確保應急志願者組織為志願者辦理傷害保險,並協助志願者組織為造成傷害的志願者處理各種善後事宜。

  (二)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隊伍裝備

  1.加強投入力度,拓寬投入渠道。人員與裝備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應急裝備是應急力量執行任務的物質技術基礎,特別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各種救援裝備所發揮的作用是人力無法替代的,各種救援機械也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因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過程中,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儲備。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現在的應急裝備儲備已經無法滿足各類災害事故的多元化需要。尤其是隨著城市化程序的高速發展,各類災害、突發事件對城市的潛在威脅與日劇增,對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各級政府應根據本地經濟發展和災害事故特點,將應急救援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逐年加大應急救援裝備經費的投入力度,重點增強對處置石油、化工、有毒有害等特殊災害事故特別是生命救助類特勤器材裝備和通訊設施的投入。

  二是要與企業建立聯絡,明確企業責任。隨著突發公共事件發生頻率的提高,危害程度的增加,單靠政府提供大型救援裝備裝置,需要的資金投入將越來越大,因此在以政府為主導擴大儲備的同時,應明確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形成“回租”機制,即在災害發生的時候將其原有的一些裝置“回租”給政府,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但是在實際的應急救援過程中,由於沒有相應的制度規定說企業必須參與救援行動,災害發生時,許多企業都有願意救援的想法,但馬上付諸於實施卻動作不一。

  2.堅持按需配備,健全調配機制。

  首先做好需求對接,解決好“要什麼、有什麼、在哪裡、是誰的”等基本問題,為各級政府統籌規劃應急裝備保障建設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要根據不同地區易發的災害型別進行針對性的配屬,如在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其救援裝備應以救生器材、衝鋒舟等水上救援裝備為主,而對於易發生暴雪及冰凍的地區,其救援裝備應以大型推土機等清障破冰機械裝備為主。

  其次是要實現各區域之間救援裝備的有效調配,各類災害發生的地區、時間可能是出乎我們預料之外的,加之應急救援隊伍的裝備是按一定的標準有區別配屬的,因此在一些災害來臨時往往會因為缺乏救援裝備而導致救援效率大幅下降,因此必須實現各地區之間救援人員及裝備的合理調配,爭取時間上的主動權才能全面提高救援效率。再次,按照“相稱相適應”的原則,牢牢抓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機遇,規範工作執行機制、健全完善法規體系,逐步構建科學合理的應急隊伍裝備保障建設新格局。最後,制定配套政策。各級政府以省市相關檔案為基本依據,結合自身實際,研究制定層次分明、斜街配套的相關標準,明確裝備器材的保障渠道、供給方式和保障經費標準等內容,使應急隊伍裝備配備保障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強隊伍培訓,提升救援能力

  1.加強對應急管理人員的培訓。對各級領導幹部的培訓重點是增強應急管理意識,提高統籌常態管理和應急管理、指揮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水平,在領導幹部培訓主體班次中安排專題培訓內容;對公務員和有關新聞發言人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和案例教育。對基層幹部的培訓重點是開展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提高排查安全隱患和第一時間應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各地要依託和利用現有條件,將應急管理內容納入政府系統領導幹部培訓、輪訓課程體系,有組織有計劃地舉辦培訓班。另外,還必須對政府主管部門人員進行整個應急救援過程的培訓,以確保其他參加培訓的人員能更好的熟悉政府主管部門人員的應急救援計劃的實施方法,以便更好的配合其進行應急救援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協調、有序、高效。

  2.強化對專業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首先,各級各類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重點是熟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特點,並熟練掌握相關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救援和安全防護技能,提高在不同情況下實施救援和協同處置的能力,最大程度提高在不同情況下與不同部門配合實施救援的協同應對能力。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按照隸屬關係和管理責任,由相關部門應急管理機構分別組織實施。其次,提高專業隊伍訓練的前瞻性。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層建築、地下工程、公眾聚集場所大量湧現,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新技術被廣泛開發利用,在這些領域首次出現的一些突發公共事件面前,現有的救援隊伍往往存在經驗不足、裝置落後的現象,從而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對於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來說要進一步提高專業隊伍訓練的前瞻性,提高災害防範意識和學習能力,從而提升隊伍的救援應急能力。

  3.實現非專業救援隊伍訓練實戰化。目前延安市專職救援隊伍人數有限,在各類突發事件救援過程中需要動用大量的如武警在內的各種力量共同戰鬥,這些人員參加應急救援的頻率較低,且人員更換較快,因此針對他們所展開的訓練必須以提高實戰能力為根本出發點,進行專門的訓練。一是加強基本技能培訓,提高自身救援能力。非專業救援隊伍也必須掌握一定的應急救援技能,否則其作用將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增加政府的負擔。二是要與專業救援隊伍進行合練,提高協同作戰能力。非專業救援隊伍必須瞭解各項工作開展的程式,並接受專業救援隊伍的指導,協助其進行救援,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透過倆支隊伍的合同演練才能實現,否則在實際救援中各自優勢難以有效發揮。三是加強心理的訓練,縮短其心理準備時間。如果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良好的心理訓練,面對災後的慘景及大量的遇難者,救援人員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如果克服不了恐懼,就無法進行救援。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調研報告5

  一、背景

  隨著晉寧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志願者隊伍也在不斷髮展壯大,但晉寧地區的自然災害形勢也依然嚴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這種形勢下,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由於財政資金缺口壓力較大,導致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資金不足,一旦發生地震、洪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我們會積極向社會發出捐助倡議,利用社會力量對備災救災和應急救援工作進行適當補充。為此,區紅十字會透過查閱資料、借鑑省、市及其它區(縣、市)經驗,對我區應急志願者隊伍的建設與發展進行了初步探索,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二、晉寧區志願應急救援隊伍現狀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我區發生的災害日益頻繁。旱災、澇災、風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襲,災害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不同程度的損失。面對日益嚴峻的自然災害,對救災減災防災和應急救援的能力建設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區應急救援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基層應急救援力量薄弱。我區現有近30萬人口,共2個鄉4個鎮2街道共133個行政村,農村人口近20萬。基層災害應急救援志願者大部分是村幹部,救災裝備儲備不足,缺乏專業培訓,也缺少工作經費,導致基層應急救援能力不強。區紅十字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的人員也只有39名,來自全區工、農、學、商、政各個領域,小者年方垂髫,長者歲逾古稀,今年剛組建,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承擔一定的救援任務。

  2.存在著重救災輕備災思想。雨情、水情風雲變幻,汛情、災情從天而降,昆明市時常遭受強暴雨襲擊,全市境內發生汛情、山體滑坡、泥石流的情況時有發生。晉寧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次數不多,時間長了人們往往會產生了一種麻痺思想,僥倖心理,總覺災難離我很遙遠,對防災減災的科普宣傳,備災工作重視不夠、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不夠,尤其是應急救援志願隊伍的建設幾乎為零,動員社會救援力量參與救援的意識不強。

  三、借鑑先進區(縣、市)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建設經驗

  昆明紅十字救援隊、東川分隊、嵩明分隊、石林分隊、呈貢分隊、尋甸分隊、安寧分隊在以志願者為主體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方面具有許多特色的做法,其經驗對於處於探索性建設階段的晉寧分隊具有不少啟示性意義。

  1.救援與救護相結合。各區(縣、市))紅十字志願者救援隊是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肩負著突發事件的第一時間應急處置工作。所有紅十字救援志願者都需要掌握必備的基礎性應急救護知識,便於應急救援時對傷者進行第一時間的應急救護。

  2.綜合與專業相結合。由於紅十字志願應急救援隊伍是一支社會力量,是政府應急救援力量的補充,處置的事件多種多樣,因此要求其必須是一支綜合性的救援隊。而“綜合”的必然結果是,無法做到各種救援技能都很專業,只能是“廣而泛”,所以還需要專業的救援力量的支援。

  3.專職與兼職相結合。應急救援隊伍完全透過專職人員是不能實現的,必須是大量調動社會力量,利用好志願救援服務。目前區(縣、市)級應急救援力量有消防救援隊、森林撲火隊、民兵預備役隊伍、駐晉解放部隊和武警部隊,社會救援力量有藍天救援隊、雲南黑豹救援隊、紅十字救援隊等,社會救援力量裡面絕大部分都是志願者。

  4.政府與社會相結合。應急救援多采用政府資源與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具體做法是:政府出錢、社會出人。救援人員大部分都是來自社會的志願者,他們自身的管理採取社會自治方式進行。政府對救援隊伍建設所需的場地、裝置及維護、人員培訓等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援,部分救援隊也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接受贈款。

  四、壯大志願者救援隊伍方式及措施

  現階段,我國各種災害高發頻發,在政府財力有限,專業救援力量不足、民間救援組織專業化不充分,志願者參與熱情高漲的前提下,我們晉寧區有必要借鑑先進地區經驗,採用政府主導、社會成員廣泛參與的模式,建立專業化的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既節省政府開支,又能滿足公民參與應急救援的願望和要求,同時又能提高我區應急救援效率和水平。

  1.應急救援與防災減災相結合。應急救援隊伍除了需掌握相應的救援知識,進行專業的救援技能培訓外,大部分時間還可以進行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可以對人民群眾進行救援培訓,在社會上多宣傳相關防災減災的知識和政策,確保人民群眾在發生災害時,能夠採取有效措施去應對,同時也可以提高整個社會應對災害的能力和水平。

  2.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原則。政府要加大應急救援隊伍的投入,確保救援隊伍能夠高效運轉。與此同時,要加大對參加應急救援隊伍的宣傳,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加入隊伍,壯大應急救援隊伍的規模。

  3.加大對應急救援志願者招募、激勵的力度,壯大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政府可以透過官方網站、藉助於各種媒體加大對應急救援志願者光榮使命和神聖義務宣傳的力度。與中小學合作建立應急救援志願者後備隊伍。同時依託各部門如消防、地震、水利等部門的應急救援組織招募志願者。政府也可以對志願者給予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獎勵,鼓勵人民群眾加入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建設中來。

  4.完善培訓體系,加強對應急救援志願者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政府負責指導應急救援志願者的專業化培訓工作,設定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的培訓內容,依託各部門、各系統的職業救援隊的培訓基地,對應急救援志願者進行分層次、分專業的培訓和演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