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返老還童》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返老還童》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返老還童》讀後感1

  人生每一個階段就要有每個階段的樣子,這是大多數人的評判標準。嬰兒要有嬰兒的模樣,要穿嬰兒服,會哭會鬧,兒童時要會玩耍,該求學、結婚、參軍要有各個階段的樣子。可是倒帶人生就不同了,一切都反了過來。50歲的本傑明遇見18歲的希爾迪加·蒙克里夫,老男人的魅力迷住了她。結婚後,兩個人漸行漸遠,一個越活越年輕,一個人老珠黃,一個成熟穩重,一個血氣方剛。待他向著0歲“老去”時,他模模糊糊地感到,“有時候,當其他小孩談起長大後要做什麼時,他幼小的臉龐上會掠過一絲陰影,迷迷糊糊中,他憑著一股孩子氣,已經知道了那是一些他永遠不能分享的事。”

  人生倒著開始,也是一眼就望到了頭,沒有多少懸念。中國人希望的返老還童與這個故事不同,要麼是青春永駐,“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要麼就是天山童姥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週而復始,生生不息,永遠活在最精彩的年代(走火入魔除外)。

  故事留給人以無盡的暇想,本傑明的一生是真正在做減法,把生命中積累的東西一點點丟掉遺忘,直至進入虛空,完成了一次美妙的人生旅行。“然後是一片漆黑。他的白色童床,在他上方晃動的朦朧面影,以及牛奶發出的甜香,一切從他腦海裡漸漸淡出。”只是,七十歲的嬰兒,經驗積累從何而來?

  《返老還童》讀後感2

  本傑明·巴頓出生就是七十歲老頭,以後每隔一年就小一歲,因此,他擁有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觀離合。1860年,“他的父親第一眼看見他是如下的情景:用寬大的白色毛毯裹著,被勉強塞進搖籃裡,稀疏的頭髮全白了,從下巴垂下的長長的菸灰色鬍鬚,用黯淡無光的眼睛望著他。”他二十歲開始了在羅傑·巴頓五金批發公司的工作。同年在一個舞會認識了希爾迪加·蒙克里夫小姐並結了婚。在今後的十五年間,他家的財富翻了一番。他本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似乎全身的血管裡都充滿了新的活力。本傑明仍然在不可遏制地越來越“年輕”,希爾迪加卻隨著歲月流逝一天天變老,本傑明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擁有未來。當一八九八年西班牙戰爭爆發時,鑑於家庭生活是如此枯燥乏味,他決定參軍。鑑於他在商界的影響,他先被任命為上尉,然後由於工作出色而當上了少校,最後被提升為中校,還因在戰鬥中受了輕傷,獲得了一枚獎章。雖然他非常迷戀刺激的軍旅行生活,但為了生意還是辭職回了家。……一九一O年外表看起來大約二十歲的他申請入讀康橋哈佛大學一年級,立刻成為班上的風雲人物。一九二O年本傑明的第一個孫子出生了。五年後,孫子和本傑明同時進了幼兒園。到最後,他不記得了。他記不清最後一次喂他的牛奶是熱的還是冷的,以及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只有他搖籃和奈娜(保姆)的熟悉面孔。其他的他什麼也不記得了。餓了他就哭————就是這樣。

  如果你生下來就是一個佝僂老人,隨著年歲的增長,你的身體漸漸變得年輕,最後變成嬰兒閉上眼睛永遠安睡去……這個問題光是想起來就很有趣。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漸漸老去,而你自己一個人越活越年輕?……

  這不是廣告詞,《返老還童》不僅僅給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而且帶我們觸景生情的見證了這一過程……

  《返老還童》讀後感3

  《返老還童》這部電影可以說得上是一部史詩級的巨片。它所講述的故事構思非常精巧——一個人反向的人生。我們都知道,人的正常生長規律是從小到老,而這部影片的主人公的生長規律卻是反向的,他是從老到小。從一個遲暮的耄耋老人直到變成一個看似剛剛呱呱落地的嬰兒,最後死去。

  在新奧爾良,一家醫院當中,垂暮老人黛西讓女兒拿出一本日記,並讓女兒朗讀,故事就從那本日記開始。一戰戰火剛剛吹熄的1918年,在美國新奧爾良州的紐扣大商湯馬斯的家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可母親卻難產而死。當醫生看到這個新生命的面容時,不禁嚇了一跳,那滿面皺紋的臉和嚴重變形的手腳,根本不像一名新生嬰兒,而更像一個八十歲的老人。湯馬斯認為這個孩子是個怪物,於是將他扔在了養老院門口,結果被養老院好心的黑人大嬸看見,將他抱養,並給他取名為本傑明。漸漸長大的本傑明樣子像個小老頭,和養老院的老人們在一起顯得並不突兀。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本傑明居然漸漸變得年輕!人們才意識到他的'生理時鐘是倒著轉的。十七歲時,本傑明打算出去闖一番天地,於是結識了拖船船長邁克,他跟隨邁克在大海上馳騁著,足跡遍佈世界各地的碼頭,還參加了一次海戰,將日本潛艇撞沉,可是船長不幸身亡。於是他結束了海上漂泊的生活,重新回到家鄉,遇見了兒時的青梅竹馬黛西。兩人經過幾段感情糾葛,終於走到一起,還有了一個女兒。本傑明自知自己終有一天會變成小孩,成為妻兒的累贅。於是孤身外出流浪來到印度,但最後又回到了新奧爾良,在黛西的陪伴下在自己兒時生活的養老院中慢慢變小,最後以嬰兒的形態在黛西的懷抱中死去。

  《返老還童》不僅給我們很好地講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更好地給我們表現了人生的真實意義所在——一切都沒有永恆。很多人懼怕死亡,而人的衰老會讓人更加接近死亡。所以很多人也害怕衰老,總想回到年輕的時候,認為那樣就能讓自己永遠地活下去,實現永恆。可是,年輕並不代表不會死亡,《返老還童》就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這點,片中主人公本傑明就是越活越年輕,可是他最終還是以嬰兒的形態離開了這個世界。由此可見,世上沒有所謂的永恆,哪怕你讓時鐘倒著轉,讓他從黃昏一直轉回到清晨,它照樣還是會轉回黃昏,所以,死亡是人類唯一的歸宿。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話:“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人的命運是不可預測的,有些事情,假如事情當中的某個人物發生了某些改變,哪怕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改變,可能就會改變整個事情的發展,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就像片中所說,如果一個男人早起了五分鐘,如果一個女人記得拿了大衣,如果一個計程車司機沒有停車去買咖啡,那黛西就不會被撞,也就不會因腿傷而再也無法跳舞,同時,也就不會和本傑明在一起,自然也就沒了下文。這也告訴人們,永遠不要對自己的人生絕望。因為,奇蹟可能就發生在下一秒鐘,所以我們應該永遠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堅持下去,等待奇蹟的到來,正因為本傑明的養母,黑人大嬸奎妮有著這樣的信念,堅信上帝會賜予本傑明奇蹟,才有了本傑明如此不平凡的一生。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令本傑明受益終身的邁克船長臨終前給本傑明的忠告:“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你還得平靜的放手而去。”是啊,人生在世,總會發生許多事情,你會歡笑,會流淚,會悲傷。會被你的敵人打敗,也可能被你的朋友出賣。可是無論是什麼人,不管他長相如何,不管他身份貴賤,他終究還是會和平凡人一樣死去。所以,沒必要譴責命運對你的不公,要知道,命運對誰都是公平的。就好像是人都會生病,都會死一樣。所謂的榮華富貴只是人生在世的短暫享受罷了,畢竟裹屍布上可沒有口袋,你沒辦法將你生前的財產帶走,那僅僅只是過眼煙雲。

  兩個人截然不同的生活軌道,也可能會有交集的那一天。這也是《返老還童》傳達給我們的一個理念,就好像本傑明和黛西,一個是患有先天性早衰的“殘疾人”,而另一個卻是擁有著超常藝術天賦的美麗女子。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人,最後竟然生活在了一起。這就是佛教當中所闡述的“緣份”的一種理念,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們沒必要刻意杞人憂天地去想些還無法確定的事情,不如順其自然地生活。該來的總有一天會來,不該來永遠不回來,當人們能看破了這一點,那麼生活就不再充滿那麼多煩惱。人的苦惱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這又何必呢?我們與其去琢磨這些令人頭痛的事情,倒不如把握好當下,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電影末尾說,有的人註定是在河邊長大,有的人註定被閃電擊中過,有的人註定對音樂有超凡的天賦,有的人註定是船長,有的人註定是舞者,也有的人註定是母親。可見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帶著使命而來的,每個人都註定會對這個世界有所幫助,只是或小或大而已。現在很多自卑人士都認為自己無用,這其實是沒有道理的。縱使是蟑螂老鼠這些平日裡不招人喜歡的動物都有自己的作為,何況是人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點,有些只是尚待發掘而已,只要你肯去努力,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麼有一天成功就將會不期而至。如果你首先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那麼成功也就對你事去了信心,不會再青睞你,那樣你就註定一輩子都消沉下去。所以,請堅信,你是上帝派來的造福於世的天使,而並非是一無用處的草包。

  《返老還童》所帶給我的心靈和思想震撼,遠高於我以前看過的任何一部電影。它所詮釋的是一種崇高的哲學意義,所講述的是一段精彩繽紛的人生故事。而它所呈現給我們的更是一部磅礴的反向人生畫卷。我尤為希望看過此篇文章的朋友也能去欣賞一下這部史詩級的作品,享受一次思想的洗禮,感受一下人生的真正意義所在。

  《返老還童》讀後感4

  生命,這兩個平凡的字眼所負載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滌盪無數被歲月圍困的心靈。———題記。

  “就在別人不斷變老的時候,我卻獨自一人,變得年輕。”

  劃開記憶的缺口,本傑明的一生,遇見過的人,有過的感動,在卡洛琳的嘴邊淌出,縈繞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黛西耳邊,然後消散在窗外愈演愈烈的颶風中,難尋痕跡,但一切又那麼真實。

  煙火滿天,照亮了新奧爾良的夜晚,小本傑明的降生為這個夜晚更添了幾分值得銘記的色彩。母親的離去,自己的老態龍鍾,父親的恐懼、憤怒與遺棄,註定本傑明的一生都在糾結中踽踽獨行。

  “完全不像是初生嬰兒,倒像是步向墳墓的老人。”人們投射著異樣奇異的目光,投向他,也投向收養他的胖女人奎尼。但奎尼並不在意,抑或是心裡憧憬著什麼,她給了孩子一個家,並用儘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呵護他,養育他。死亡是本傑明生命裡的常客,人們來到他的生命裡,然後又離去。

  教堂裡見證他站立與行走的說教男人;教會他彈鋼琴的女人;一群在船上認識,並肩奮鬥過的戰友;奎尼最愛的偉瑟斯;所謂的父親,與紐扣有著親密關係的巴頓;喜歡叫他寶貝的奎尼媽媽……

  本傑明看著一個又一個他深愛著和想深深感謝的人離去,在他不斷變得年輕的時候。或許只有這樣,他才終於明白他們對自己有多重要。

  黛西,一朵本傑明生命裡最燦爛的花蕾,他見過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曾有著湛藍色眼眸,讓他一見難忘的小女孩。他承諾無論去到哪裡都會給她寄明信片的女孩。跳舞足跡遍佈整個世界的女人,從未以為本傑明離開過自己生活的女人,每天晚上都會給他說“晚安”的女人。這樣一個讓他深深愛著的女人。

  生活的波折,分分合合。在他經歷了人情冷暖,看遍了海上繁花,嚐盡了世間酸甜,體驗過失去的痛楚後。在她被時間這個偉大而無情的感情騙子戲弄得心靈崩潰,拋開幫助的雙手重新依靠自己的努力站起來後。終於在一起了,這一對久違的戀人,肆無忌憚的享受著每一秒美好的時光。

  上帝的仁慈還是玩笑,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個很可愛的女兒。於是本傑明開始思考,怎樣去做一個父親。最後,他選擇了離開,即使知道女兒很喜歡他。因為他告訴自己也告訴黛西,女兒需要的是一個父親,而不是玩伴。因為明白多年後的某一天,黛西不可能同時養育兩個嬰孩。

  在天涯的角落,本傑明寫下這些文字,用父親的口吻,給最深愛的女兒:

  兩歲,我真希望能親吻你跟你道聲晚安;五歲,我希望我能在你第一天上學時送你去學校;六歲,我希望我能在那兒教你彈鋼琴;十三歲,我希望我能告訴你不要去追某些男孩子;我希望能在你傷心時給你一個肩膀;我希望能成為你的父親;我所做過的任何事情都沒法替代它。

  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在四季風景裡一切都開始慢慢褪色。本傑明變成了一個孩子,害怕別人碰他,也失去了記憶。年輕,僅僅是外表而已。好像有過一生,但又不記得它的顏色。

  漸漸忘記了怎樣去行走,在秋天的落葉叢裡,黛西牽著他的手慢慢前行,就像祖母和孫子。後來甚至連說話也忘記了。

  終於有一天,他完全裹在了與當初出現時類似的襁褓裡,只是此時的他皮膚光滑,初生嬰兒的那種細膩。然後悄悄的閉上了眼睛,就像睡著一樣。“我真希望認識他。”卡羅琳說。“現在你認識了”,黛西用虛弱的聲音回答著,“你的父親”。“晚安,本傑明。”然後黛西也終於安詳的閉上了眼睛。

  颶風襲過,伴著奔騰而來的洪水。洪水中佇立著倒轉的時鐘,逆轉的時光隧道里,生命是一道最閃亮的光環。無論辛酸還是快樂,能夠擁有就是最大的滿足。

  返老還童也好,長生不老也罷,都是慈悲。滿溢在眼眸裡的溫暖,寫下生命四季的顏色,用它的虔誠,開出四季不敗的花朵,讓芬芳灑滿整個人間。

  《返老還童》讀後感5

  一本書,讀完很久還沒有寫讀後感,漸漸就會忘記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思緒的澎湃,以及萌生的種種靈感。

  一個人,在一起生活久了,今天就會忘記自己在,愛上他的那一刻心潮的澎湃,以及喜歡他的千萬種理由。

  《返老還童》,電影和原版小說有所不同。人物時代的設定,情節的安排,電影在小說的基礎上都有所改動。可是不變的,是返老還童的本傑明巴頓,以及跟隨他一生的孤獨感。

  返老還童,多少人的夢想啊!無論是一個孩子,還是一個老人,都是那麼的無助,都依賴別人的幫助。本傑明巴頓,在人生最初的老年時光裡,以及人生最後的嬰兒階段,分別被父親和兒子強制要求本傑明巴頓做出他們一年當中符合世俗眼光的造型。是的,他的確太奇特了,出生的時候自帶花白的鬍子,去世之前,卻像一個嬰童。

  書中有一段讓我感觸很深。本傑明巴頓與妻子一見鍾情,妻子喜歡他當時呈現出的50歲男人的成熟穩重,他喜歡妻子的年輕貌美。十幾年後,逆生長的他看到妻子那衰老的面龐,卻怎麼也想不起當初因為哪一點想要和她結婚。這樣的時刻,他從精神上進入了對妻子的審美疲勞階段,對家庭的興趣轉移,去追求一些刺激的東西,比如戰爭。愛情,婚姻,妻子的美貌,因為多年歲月的沖洗,在他那裡已經過了保鮮期。生活在現實世界的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又該如何預防與解決?

  《返老還童》讀後感6

  讀這本書,有種十分可惜的感覺。架子都紮好了,卻沒能展開,本可以成為一個很有意思的長篇小說,可偏偏壓縮成了精悍的短篇。菲茨傑拉德很會講故事,他說是受了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影響,“人生一大憾事是其始也善,一日不如一日,至其終則壞無可壞。”如果倒過來,逆天命而行又如何呢?這就是這個故事的由來。

  “如果一切可以,從頭來過,是否可以選擇一次無悔的夢?”伊能靜在《十九歲的最後一天》中這樣唱道。多年前看過一本鄭淵潔的童話,說是直升機被掛在了電視塔上,機上的人被做為電波發射出去,放節目的人把錄影放倒了,於是他們到了一個從死到0歲的世界。想必也是受了這點啟發吧!可是,如果人生從七十開始呢?從耄耋老人,經過矍鑠中年、血氣方剛的青年,到懵懂少年、直至牙牙學語、襁褓中的嬰兒,就這樣從衰老到精力充沛,再到虛無,小說給本傑明。巴頓打造了一個非凡的倒帶人生。

  故事很有趣,滿懷希望看著第一個孩子出生的巴頓先生,順著護士的手指看望,看到了如下的情景:用寬大的白色毛毯裹著,被勉強塞進搖籃裡的,是一個大約七十歲的男人;他稀疏的頭髮全白了,從下巴垂下來的長長的菸灰色鬍鬚,被窗外進來的微風吹得前後飄。他用黯淡無光的眼睛望著巴頓先生,眼中深藏著疑慮。嚇倒一片人,但是,“有幾個永遠都彬彬有禮的人絞盡腦汁地想要找出一個恭維本傑明父母的辦法——他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妙策,說這嬰兒像他的祖父。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因為對所有七十歲的人來說,衰老都是一種正常狀態。羅傑。巴頓先生和巴頓夫人對這種說法並不高興,本傑明的祖父則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