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通用10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通用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1

  從小到現在,自以為讀了不少書,讀了不少好書,摘抄了不少好詞好句,直到讀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才算是明白,原來,這才是真的書,上面的每一句話,都能如入詩一般的境界,就像漫步在桃花源裡,隨著作者行雲流水般的描述,對主人公有了更多地瞭解,她就是林徽因。

  在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段話: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樣獨具匠心的對聯,出自金嶽霖之手。我金嶽霖愛上了才情女子林徽因。佩服金嶽霖老先生,痴愛一生,對林,總是如若初見,默默付出,深情呵護了她一生。他愛得理性,愛得沉穩,愛得不動聲色。如《在你身邊》片子裡出現的那一紙父親彌留之際遞過的人生的保單,也許你從未想用過,從未想流淚,卻因了這出生之際就一直呵護你至今的這張保單而淚流滿面……

  你說,你願生命單純如茉莉,清淡如桂子。我說,我願意像金老一樣,對你如若初見,默默付出,愛的不動聲色。我愛你寫詩的才華,“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粱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我愛你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你以詩人的眼睛發現,堅硬冰冷的建築物中蘊含著詩意和畫意,更愛你對愛情的執著與冷靜。我們的愛無法變成親情,我無怨無悔,只有用我的一生守望你的幸福。徽因,我對你無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愛,可以在風雨中為你撐起一片晴天;愛,可以在黑暗中為你照亮前行的方向;愛是林夏的“我愛你,與你無關”的隱忍,愛是柳永的“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愛是李商隱“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因為愛你,對你無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這是一本唯美的,充滿詩意,溫情的人物傳記,當你開啟這本書時,可以跟著作者白落梅,漫步在林徽因的時光隧道里,靜靜的欣賞她的聰慧,她的優雅;感受她和徐志摩之間純真的愛情,和梁思成相濡以沫的溫暖。為一朵花低眉,為一片雲駐足,為一滴雨感動……

  祝願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擁有圓滿的人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2

  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被胡適譽為中國第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知道被多少女子羨慕,亦不知她是多少男子的夢中情人,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讀完此書,心裡只覺得坦然,好像人世間的那些情情愛愛,也不過如此,書中有這樣一段,“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的樂觀而執著,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也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這段話倒是最恰當不過了,她在我心裡也確乎是這個模樣。

  有時候我也會想,在那個父母媒妁之言,還是比較氾濫的時代,若林徽因被安排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就是那種特別不合眼緣的人)她會不會反抗,這是個好問題,至少我不敢肯定她會如何做,後人評論說,她是一個理智的人,書上說她不沉溺過往,也不相思氾濫,那些逝去的美好也不曾相忘,卻被理性地擱在心底,但我覺得她清楚自己所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並不真正瞭解她,所以,所幸她嫁的是她喜歡的人,若一代才女淪為幽怨重重的婦人,那也是一種悲哀。

  林徽因內心深處的寧靜,讓她變得優雅從容,她就像凡間的精靈,靈動可人,讓人為之傾倒,我曾想過要不要像她學習,但後來又覺得自己的性格恐怕也沉不了多久,更何況我與她的人生總歸是不同,在球場上的十幾年,性格跟她太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在球場上飛躍的感覺。而且林徽因到底是那個時代的女神,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白落梅的書挺好看的,最後祝大家開學愉快!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3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白落梅編著的林徽因傳。中國華僑出版社於2011年9月1日出版。作品廣受讀者喜愛,位居噹噹傳記熱銷榜榜首。

  白落梅的這部作品,是我看過所有小說中最富有詩情畫意的“頌人曲”,主人公便是似白蓮的女子,林徽因。

  喜歡林徽因的《你是我人間的四月天》,白落梅同樣以深情優雅的文筆表達了對其的讚美,他愛上了林徽因的四月天,愛上了鶯歌燕舞的人間,愛上了奼紫嫣紅的春天,也愛上了山溫水軟的江南。

  這本書為我們展示了冰潔、理智的林徽因的傳奇人生。她與徐志摩的康橋絕戀,與梁思成的漫步婚姻,與金嶽霖的藍顏知己。白落梅這樣理解這三段感情,“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她成了一個幸福的女子。

  這本書無疑可以稱得上是林徽因的一本傳記,向我們再現了那樣一個令人傾心的女子——驕傲而不孤絕,清新而不薄冷,安靜而不寡斷。她不是絢爛至極的芍藥,她只是一杯清淡耐品的閒茶,是一朵雅緻素淨的蓮花。

  就是這樣的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其實有著比任何人都要好強的心。雖然遭受疾病的折磨,但她仍用十年的光陰創造了生命裡最後的傳奇,也用十年的忘記,來結束她與著紛繁塵世的最後緣分。

  從哪裡來還要回到哪裡去,短短几十年的光陰不過是跟歲月借了個軀殼,我始終相信,身份不過是裝飾,唯有靈魂可以自由帶走,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不在意人生的過程有多苦,只圖有個善終。這就是這本書的精華。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4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心裡不知道是何許的感覺,只知道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美好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知道她是溫柔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她應該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瞭解她之後,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著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起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才可以這麼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為,創造一番輝煌!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註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

  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著詩意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註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離開是為了什麼,因為他懂她…後來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為這樣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梁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裡深愛著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即使後來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裡也永遠有著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梁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金嶽霖,我不知道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為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著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

  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梁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後,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是鍾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後,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餘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嶽霖的痴情。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

  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裡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5

  讀書心得之前,或多或少聽到些關於林徽因的事情,在亞馬遜上看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排在文學類的第一名,我就買來看一看。看完後,我覺得林徽因不僅讓我喜歡,更讓我拜服。

  我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氣質容貌、文學與事業兼備的女子,現在,我真的瞭解到了這樣的一個女子——林徽因。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讓人拜服的永遠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她的精神,她的堅持。林徽因對工作的熱忱是任何人都勸阻不了的,她如此的驕傲好強,只聽從自己的心。即使臥病,她也沒有讓自己閒下來,當梁思成接受委託,編寫《中國建築史》時,林徽因亦按捺不住,為寫作《中國建築史》而抱病閱讀了二十四史做足資料準備,並寫了該書的第七章,又承擔了全部書稿的校閱和補充工作。

  內心充滿熱愛的女子,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靠近。怪不得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我喜歡上了林徽因,她與其他才女不同,無論何時何地,她都不會用大量悲傷的文字來渲染其心境。她驕傲卻不孤絕,她清新卻不薄冷,她安靜卻不寡淡。無論是生活中的林徽因,還是詩中的林徽因,都那麼的讓人喜愛。她既不是讓人穿腸至死的毒酒,也不是絢爛至極的芍藥,她只是一杯清淡耐品的閒茶,是一朵雅緻素淨的蓮花。正如書中所說:“林徽因知道,一切痛苦都要自己承擔,她沒有理由將自己的病痛強加在任何人身上,所以縱算臥病整整四年,也讓文字不悲不泣,讓日子過得不驚不擾。也許她征服不了命運,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

  她是一個貪戀岸上煙火的女子,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溺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自我救贖。”這也是我最欽佩她的一點,這也是我想做到的一點,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如海一般,任外界如何紛擾,內心卻可以平靜淡然。許多人攜飛沙風塵上路,而林徽因則披微雨落花同行。任何境況下,她都可以做到詩意美麗,不同俗流。當梁思成問林徽因為什麼選擇他時,林徽因說:“我覺得你是一本書,我想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讀,你準備好了嗎?”連這樣的問題,林徽因都可以回答的如此詩意。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林徽因愛的始終是徐志摩,她之所以嫁給梁思成,是因為她如一個普通的女孩子一般,只想讓徐志摩看到她的好,害怕他了解了她的普通而離她遠去。

  一個人縱然勇敢,也會害怕失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句話也許正是白落梅想說給林徽因聽的,因為我看完這本書,也想一遍一遍的對林徽因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白落梅寫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心中感觸良多。作者用散文般的筆法,向讀者講述了民國才女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書中的文字優美動人、清新淡雅,讀後讓感覺猶如喝了一杯甘甜爽口的茉莉花茶。

  林徽因不僅是一位詩人、作家,更是一位享譽中外的建築學家。這位出生於杭州的女子,美麗聰慧、才華橫溢、充滿詩情畫意,就像一朵永不凋謝的白蓮。

  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的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很多民國才女拒絕墮入凡塵,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林徽因則不,她嚮往凡塵,熱愛人間煙火。聰明的她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如何選擇,對待愛情也是如此,她毅然決然地離開浪漫多情的徐志摩,選擇梁思成,除了不想破壞徐志摩的家庭,還因為梁思成能給她她想要的平穩、安定的生活。

  在林徽因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顆堅強的心。她隨梁思成四處漂泊,考查古建築,著書立說;她拖著一身病骨挽救了傳統的景泰藍工藝;不僅如此,她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微的設計者之一,她在世人的眼中永遠是美好、樂觀的,既使在病重的時候,她寫的詩也充滿陽光,沒有哀怨……

  這就是林徽因,一個永遠把自己留在人間四月天的江南才女,她爭強好勝,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使得她的一生生如夏花一樣絢爛,死若秋葉一樣靜美,讓人羨慕。她那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精神更是我們這些現代女性學習的榜樣。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7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林徽因

  或許偶然,又或許必然,在我最心生浮躁的時候,讓我遇到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這本書,亦如林徽因這個人,從不落俗、高潔、寧靜,如那四月的天,靜靜綻放那無法讓人忽視的美。

  難怪胡適先生稱林徽因為“民國第一才女”,她的這一生,既能沉魚落雁,也能吃苦耐勞,更能寫得一手好文章。能文能武,能剛能柔,或許她,就是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最佳模範吧。

  她,雖靜,卻不柔弱。面對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她從不放棄,在重病期間,依然和丈夫梁思成四處考察研究。男人能做的髒活累活,她也做,看似手無縛雞之力,體內卻爆發出了令人無法想到的能量。

  她的堅持與韌性,給了總是輕言放棄的我巨大的心靈撞擊。面對生命的考驗,她亦能堅定的跨過這道坎,我們生活中那些小小的挫折,又算的了什麼呢?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堅持,磨練自己的意志,才能如那鳳凰涅槃般,尋找到那個最棒的自己。

  她優雅、安寧,淡然處世,也平靜對人。我想,在她的情感道路上,最放不下的,還該是那徐志摩吧。梁思成的寵愛,金嶽霖的陪伴,都未曾令她心痛,而徐始終是她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那一場康橋絕戀,那一個深情、有才的徐志摩,讓情竇初開的林徽因徹底心動了,可她又是何等的機智,在自己還未受到傷害的時候便華麗轉身,留給世人一個優雅的背影。她平靜得驚人,讓她最親近的人都幾乎猜不透她的心思。

  有些事真的不用解釋,懂你的人自會懂,無緣的人終不會理解。我想這也是這本書教會我的另一個道理吧!或許真有那樣一種境界,令語言變得蒼白無力,唯靠心與心的碰撞、交流……

  感謝林徽因,是她讓我懂得了做一個人,就要活得有價值。人的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你竭盡全力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的時候,你會將一切置之度外,用心感受,用心去領悟,你才會發現你的意義。

  靜下來吧,褪去世事鉛華,迴歸本色,看淡那些無義的功成名就,做一個安靜、優雅,如四月天般的女孩,因為你該懂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8

  在兩週前,我受推薦讀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每天閱讀大概二十頁,家長非常支援我的閱讀,而我,也非常喜歡閱讀,閱讀是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

  對於這本書,談不上喜歡,但也不能說毫無意義,不痛不癢就是了。與副標題“林徽因傳”大為不符,若是帶著以瞭解林徽因生平的目的來閱讀這本書,恐怕就大失所望了。整本書真正描寫林徽因往事的並不多,只是簡單描寫了林徽因與三個男子之間情緣。閱讀時常會感到很累,通篇拖沓囉嗦重複的議論讓人忍不住不斷掠過。不斷重複不斷拖沓的抒情散文竟然湊夠了一本書的厚度,簡直讓人稱奇。也許算是一本言情小說?不管怎樣打著林徽因傳記的標題還是不免讓人有被欺騙的感覺,且並不大適合廣大中學生閱讀,只能說其中不乏清麗優美的語句,值得積累及運用。

  在與林徽因有過感情糾葛的三個男人中,我最傾向於金嶽霖。世上最難莫過“永遠”二字,徐志摩同時還有陸小曼,梁思成也在妻子過世後再娶一位,只有金嶽霖是紮紮實實一生只愛著守護著林徽因一人,可惜終究,還是被辜負的。

  讀完此書,我最大收穫在寫作上。應做到全文圍繞標題寫,寫作時應時刻小心“空洞”二字,沒有具體內容空有抒情議論的文章最終只會被評價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沒有真情實感,無法打動人心。

  我認為讀課外書大有所益,關於閱讀我的期望在希望能得到一些真正好書的推薦,不希望將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書上。自己閱讀的不足在於還不夠精讀,對於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文章通常一掠而過,應學會接受不同型別的書,全面的豐富自己的閱讀。

  不論是好是壞都不會拒絕自己讀過的任何一本書,是正是反都會有收穫。人生亦是如此,經歷的任何事都會有值得總結或反思的地方,珍惜每一次,讓它們成為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9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很喜歡這個名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總覺得這樣一個美麗的名字,應該屬於一個溫暖的故事。於是便有了讀一讀的慾望,然後上網點選,再然後,就不可控制地淪陷了。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有時候,寂寞是這樣叫人心動,也只有此刻,世事才會如此波瀾不驚。涼風吹起書頁,這煙雨讓塵封在書卷裡的詞章和故事瀰漫著潮溼的氣息。獨倚幽窗,看轉角處的青石小巷,一柄久違的油紙傘,遮住了低過屋簷的光陰。”讀其前言,就被美麗的文字、浪漫的情懷所吸引。

  北師大楚江亭教授到校講學時,對林徽因有所介紹,但那時沒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故對林徽因不甚瞭解。通讀每個章節,一個豐富而又清純,驚豔全世、才華橫溢、潔白如蓮的女子浮現眼前。

  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

  看書裡的一字一句,我似乎找到一種寧靜感,一種對生活釋然的感覺,其實人的力量是多麼地微不足道,抵不過一寸光陰的削減,所以活得坦然才好,活在當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座和自己有緣的城市,看每道動人心腸的風景,珍惜每一個擦肩的路人。

  我們都在追求內心的自在和所謂的幸福,每個人都知道,幸福有時候是午後的一杯濃茶,是夕陽下的一縷陽光,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

  讀著那些散發幽香的文字,漸漸忘卻塵世的喧囂,走進歷史,品味悠遠,與從未謀面的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共同徜徉心靈的桃花源,美好而溫暖!

  很感謝白落梅能夠讓我們看到這麼一篇美好的小說,遇到這麼一段美好的愛情。我想,作者也一定是一個溫暖的女子,有著細膩的感情和溫暖的心。因為只有這樣的女孩,才能寫出這麼美好的故事。於千萬人中,我們遇到,我相信這是一種緣分,祝願作者,祝願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幸福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快樂便是幸福!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10

  前段時間到書店看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書名富有詩意、哲理,充滿遐想,瞬間便吸引到了我。

  開啟這本書,才得知寫的是民國才女——林徽因。作者將沉積於歷史風塵中的人物與事件,再度以鮮活的形象與映像,凸現於世人眼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書名出自於一篇網路散文,作者將其借用,用在所寫主人公林徽因身上,展示她一生為人的態度。以前讀書時只是聽說過林徽因其人,後來又翻閱一些關於林徽因的書籍,對她有一些瞭解,曾經某個週末還專門到她戰亂臨時住的四川李莊參觀過。她的一生正如自己和人們評價,如她早年寫了一首《蓮燈》詩歌:“如果我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

  她還寫過“曾幾何時,我們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朵雲駐足,為一滴雨感動”這樣美的詩篇和散文。但是才女並沒有成為專業的詩人、作家,而是選擇了建築行業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也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築師)。一個擁有愛國情操的她,想在一個新舊制度、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在坎坷動盪的歲月裡,保護和傳承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之優秀的古代建築。她想到了,也最終做到了,在歐美完成學業後就投入了這項工作之中。但由於日本軍國主義入侵中國,她中斷了很多年考察,被迫拖家帶口,從北京、南京等地流亡長沙、昆明,最後輾轉到達四川李莊。坎坷動盪中,她與祖國同呼吸共患難,執著於學術事業,致力於文化的傳承。書中描寫她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她肺病復發。

  在病榻上,她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建築的部分,為寫《中國建築史》蒐集資料,經常工作到深夜。幾年中,她協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築史圖錄》稿,初步實現了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懷有的心願。林徽因是那個時代上空的臨水照花人,因為她不僅僅擁有智慧、美麗、優雅,還有絕世無雙的事業、愛情與友情。在民國風雲際會的變革中,也許只有林徽因這個名字配得上這樣的殊榮。作者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

  看完全書後,最喜歡的還並非作者的流暢、清新的文筆,吸引我的也不是其空前絕後的愛情故事,而是在那個時代,人們對職業、對愛情、對文化、對精神的追求,她們與時代、與祖國緊緊相聯,從實際行動、從心靈深處去追尋、探討、體味、感悟。雖然林徽因也有過艱難的抉擇,也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在那動盪的時空走過、路過,但她並沒有錯過,沒有愧對自己和國家。但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這一切說明:林徽因的一生不僅是事業完美的一生,也是愛的修行傳承完美的一生。

  讀了此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定位,感動我的還是輕輕的那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