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之交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管鮑之交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管鮑之交》這個故事。
這篇文章講述了鮑叔牙年輕時與管仲交朋友。他見管仲氣宇宣昂,相貌魁偉,博學多才,少有大志,就料他是治國濟世的人才,所以對他特別敬佩和照顧。
兩人少年時曾一起做生意。鮑叔牙見管仲家窮,就在分錢時多分一點給管仲。有人罵管仲貪財,鮑叔牙解釋說:“他是不會貪圖這一點錢的。是我看他家窮,就故意多給他分一點。”
管仲還帶兵打仗,臨陣對敵,常躲在最後,撤退時又跑到前頭去了。有人認為管仲是懦夫。而鮑叔牙卻說:“他家有老母,全靠他贍養。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他絕對不怕死的。”
後來,兩人去齊國謀生,當時齊襄公沒有兒子。但他有兩個兄弟,一個是糾,一個是小白。管仲和鮑叔牙當了他們的老師。一個在魯國,一個在叫莒的小國。
齊襄公死後,這兩個兄弟開始爭奪王位。他們都從自己棲身的國家回齊國,在路上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看見小白倒下去,就認為小白死了。就不急不慌在回齊國。而小白並沒有被射死,他們快馬加鞭,改回齊國。在鮑叔牙的說服下,小白當上了齊國的國王--齊桓公。
後來,齊桓公讓鮑叔牙推薦人才,他推薦了管仲。而後來管仲輔佐齊桓公當上了霸主。
鮑叔牙和管仲的友誼,一直流傳到現在。我也想要和自己的朋友像鮑叔牙和管仲那樣呢!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管鮑之交》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鮑叔牙是齊國的貴族,而管仲家境貧寒,生活很窘迫。兩人儘管身份有懸殊,但鮑叔牙仍然欣賞管仲,還在經濟上幫助管仲。在事業上也是盡心盡力的幫助他,最後,管仲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的政治家。面對全國的讚譽,管仲自己感慨萬分地說:“我能有今天,全都因為我的知心朋友鮑叔牙幫助。我們合夥做生意,分利是我總是多拿一點,鮑叔牙認為是我家窮,不認為我是貪財。我曾替他出主意,,結果反而讓他在生意上蒙受損失,而他覺得那是條件不成熟,並不是我愚笨。我三次做官三次被撤職,他覺得是機遇不好,而不認為是我無能。在戰鬥中我曾三次逃脫,他認為是我老母親需要贍養,從不認為這是懦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
人們在談及管鮑之交時,無不把更多的欽佩傾注在鮑叔牙對朋友赤誠無私的友情上。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我要學習鮑叔牙對管仲的真誠、寬容與信任,還有他那寬闊的胸襟,來對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3
最近聽到,有人把友誼分了好幾類,有利益之友、情感之友、志趣之友等等。確實,世上的工友、學友、戰友、獄友、旅友……數不勝數。而“管鮑之交”,真的可以說是千古少有。
“管鮑之交”是春秋時候有名的故事,一直也是後世所稱道的友誼的典範。本來,友誼是個人之間的私事。但管鮑兩人的友誼之所以如此受關注,被廣為流傳,其實,關鍵在於管仲協助齊桓公“九合諸侯”,在春秋時代首開了霸業之先。而幫助管仲實現這一理想的,正是鮑叔牙。假如管鮑二人始終是一介平民,管仲也沒有後來的豐功偉績,那他們的友誼再深厚,也不過是“布衣之交”,只是凡間小事一樁,早被幾千年的歷史風雲所湮滅了。
“管鮑之交”的故事,在當時就已經被人們稱頌了。特別是當管仲功成名就以後,向人們述說當年與鮑叔的交往,慨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司馬遷寫道:“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多,就是誇讚。人們讚揚鮑叔,主要是他知管仲之才可為國用,因而在與其交往中,經商分利而虧己、朋友被囚不死節而恥己、甘讓相位以身下之而屈己。這“虧己”、“恥己”、“屈己”三條,的確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先說“虧己”。管仲的祖上曾是貴族,但到管仲時已經破落。管仲便在謀生的道路上歷盡了坎坷和磨難。那段著名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孟子從管仲等人的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結論。管仲為了生存,做過“圉人”,就是養馬的人;當過成陽地方的“狗盜”;還被編入軍旅吃過軍糧;後來又和鮑叔一起做生意。他做生意沒有本錢,分利時卻又多拿,甚至幫鮑叔出主意辦事情,往往又把事情搞砸,使鮑叔更陷於窘困。但鮑叔呢,不認為他多分利是貪心,知他為養老母;不認為把某一件事情搞砸就是愚蠢,而是時機不利。鮑叔的寬容的確讓人感動。
再說“恥己”。管仲當兵打仗時,就曾一再退縮不前,幾次被宦使又幾次遭辭退,最嚴重的是,他輔佐的公子糾死的時候,同時跟從的召忽,便按當時士人名節的行為規範自殺了。而召忽和管仲同為好友,召忽死節,管仲卻偷生,豈不為時人所羞?更嚴重的,管仲不但不為公子糾死節,反而改事政敵齊桓公,這在當時絕非“小節”,連孔子都和學生幾次討論過這件事。孔子認為:“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在《孔子家語?致思》中,孔子按照儒家的行為規範,更加詳細地進行了解釋:“事所射之君,通於變也。不死子糾,量輕重也。夫子糾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仁才度義,管仲不死束縛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雖死,過於取仁,未足多也。”面對這樣一個所謂“大節有虧”的朋友,鮑叔自有自己的理解:管仲臨陣退縮,是顧及老母,被人辭退是因“不遭時”,而改事齊桓公不死公子糾,是管仲為社稷而不為一君的思想體現。
最後說說“屈己”。管仲輔佐公子糾,在與鮑叔輔佐的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的過程中,一箭射中小白衣帶“中鉤”,小白佯裝中箭死去,方得即君位,是為桓公。桓公讓鮑叔做齊國的宰相,不料鮑叔卻極力推薦管仲:“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於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弗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說服桓公後,又親自為使,從魯國救回了管仲,然後把相位讓給了他,自己甘居於管仲之下。《史記?管晏列傳》記載:“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到管仲病重時,齊桓公曾問相於病榻前,問鮑叔可否接替相位,管仲說:“不可。鮑叔牙為人剛愎而上悍,剛則犯民以暴,愎則不得民心,悍則下不為用,其心不懼,非霸者之佐也。”管仲並未按世俗友誼的標準投桃報李,舉鮑叔來接替自己。據說鮑叔聞聽此信,反高興地對人說:管仲薦人無私,能從國家利益考慮,這正是我當初推舉他的原因啊!
由此可見,管鮑二人的友誼,實在是為公不為私。正如他們另一個朋友所說:“吾三人者之於齊國也,譬之猶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則必不立矣。”正是從國家利益出發,召忽殉節作死臣,而讓管仲做生臣,去建功立業;正是從國家利益出發,鮑叔讓出相位甘居其下;同樣也是從國家利益出發,管仲並不推薦鮑叔接替自己以延續齊國的霸業。可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毫無目的的友誼是不存在的,各式友誼,有它各自的需要。這需要,或是情感上的,或是物質上的,或是其他什麼方面的需要,但總不能說你什麼都沒想,就與人為友了吧?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4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
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5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有很多很多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動人故事,表現了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許多故事既生動精彩,膾炙人口,又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深有教育和啟迪意義。其中這樣一個故事令我難忘:《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友誼深厚的好朋友,但後來各自跟了不同的主人。當時齊國國王有兩個異母兒子,一個公子糾,一個公子小白。由於禍亂,管仲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去了,鮑叔牙帶著小白逃到閭國去了,小白不久當上了齊國國君,魯國和齊國打了一仗,魯王想把管仲殺了,鮑叔牙設計說服魯王交出管仲。救出管仲之後,又向小白推薦管仲,小白恨不得殺了管仲,因為他以前被管仲射過一箭,但鮑叔牙大力推薦管仲,說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用他對國家大有好處。公子小白接受了意見,不記前嫌立管仲為相國,管仲後來果然為齊國稱霸天下立下不朽的功勞。
後人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他人的深厚友誼。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多啟迪,比如人要取得成功,真摯的友誼是不可缺少的。假如管仲沒有鮑叔牙這樣一位好朋友,他不會有後來那樣輝煌的歷史。當然,現實中友誼其實並不是一定像他們那樣的生死之交,也許,朋友之間互送一點溫暖,這也叫友誼,友誼是多麼寶貴啊,擁有友誼又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另外,公子小白也很值得稱讚,雖然他和管仲有一箭之仇,但為國家,他把以前的私仇置之度外,選管仲當相國,這種不斤斤計較以大局為重多值得我們學習啊!
象這樣的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裡還有好多很多,我們祖國的歷史十分悠久,這些歷史故事代代相傳,豐富淨化著我們的心靈,我愛《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更愛祖國的悠久文化。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話知音管鮑之交》這個小故事,我深深地被鮑叔牙對朋友真摯、無私的友誼打動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周朝時齊國兩個生死之交——鮑叔牙和管仲的故事。鮑叔牙和管仲在年輕的時候就認識了,他們合夥做生意,管仲總會多拿一些錢,別人為鮑叔牙打抱不平,而鮑叔牙總是說是我讓他多拿的,因為他家太貧困了。還有,管仲去當兵,可每次衝鋒的時候,他總是躲在後面,收兵的時候總是跑在最前面。很多人都恥笑他,而鮑叔牙卻說,你們錯了,管仲可不是怕死,而是家裡有一位老母親等他回去奉養。管仲聽了非常感動,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後來,他倆分別去當齊襄王兩個兒子的老師,在兩個兒子爭奪王位的戰爭中,鮑叔牙用智慧戰勝了管仲,讓公子小白當上了齊桓公,並解除了齊桓公與管仲的仇恨,又向齊桓公推薦讓管仲當宰相。
鮑叔牙無私幫助困境中的管仲,讓我喜歡,這不由地讓我想起我的朋友讓我遭到冷淡的事。在做數學題時,我的鉛筆鈍了,向他借卷筆刀時,萬萬沒想到竟遭到拒絕。在我的周圍,怎麼還有這麼小氣的人呢?如果大家都象鮑叔牙那樣有愛心,無私的幫助別人,讓所有的人都將感受到溫暖和關愛該有多好呀。
讓我最佩服的是鮑叔牙將宰相的位置讓給了管仲,使管仲成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政治家。看到這,我想起我們要多考慮別人優秀的一面,多寬容別人的小缺點。四年級時,高於婷總是愛向老師打小報告,選大隊長時,我們這些調皮的同學本來都不想投她的票,可是再三考慮,我想到她各方面的優點,她成績全班數一數二,在班裡能組織大家活動,最後還是覺得她最能勝任大隊長啦,於是我不拘小節選了她,現在她是老師的好助手呢。
我們要珍惜每一份友情,要象鮑叔牙那樣幫助和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7
《管鮑之交》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的齊國是一個霸主國家。管仲和鮑叔牙是齊國兩個很有名的人。鮑叔牙家裡很有錢,管仲家裡很窮,但是他們倆是一對很好的朋友。
兩人一起合夥做生意,總是鮑叔牙出的錢多,管仲只出的錢少。可是每回賺錢以後,總是管仲得到的錢多,鮑叔牙得到的錢少。因此,大家覺得管仲是一個自私和愛貪小便宜的人。但是鮑叔牙卻不這樣認為。
管仲幫鮑叔牙辦事,總是辦不好。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幹,但鮑叔牙卻認為管仲很有才幹,只是沒有碰上施展才華的機會。
後來,齊國打仗了。鮑叔牙和管仲加入了自己國家的隊伍,一起去打仗。管仲在戰場上總是當逃兵,大家都不喜歡他這樣。鮑叔牙卻說:“管仲的勇氣和毅力是誰也比不了的。”
管仲知道了這些事後,特別感動!從此,管仲和鮑叔牙精誠合作、互相幫助,他們都成了很有名的大臣。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8
自古以來,一位位英雄好漢,都分外重視“友誼”這個詞。友誼可以說是成功的花朵,生命的陽光,人與人之間只要擁有了真誠的友誼,就不怕世間的種種困難了。今天我讀了《春秋故事》裡的《管鮑之交》,深有感觸。
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一起做過生意,一起打過仗。買賣是合夥的,鮑叔牙有錢,出的本錢就多,管仲窮,本錢出的少。可是他們賺了錢,管仲卻分的多些。鮑叔牙手下的人不服,鮑叔牙說:“管仲家裡窮,我樂意多給他一份,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看到這裡,我想起以前好朋友多拿我一點,我就不高興,不由的十分慚愧。
他們一起打仗時,一出兵,管仲能跑在後頭就不往前跑,而一退兵,他總是跑在最前面。別人說管仲貪生怕死,鮑叔牙又替管仲分辨:“管仲的母親老了,他是為了照顧老母親。”管仲聽後,感慨地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只有鮑叔牙啊!”
是啊!為什麼管仲和鮑叔牙能夠成功呢?為什麼他們能受齊桓公重用呢?正是因為他們懂得“友誼”的真正意義!
讀《管鮑之交》,欣賞他們真誠的友誼,讚美他們互幫互助的品格。讓友誼之花永遠綻放!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9
大家一定聽說過“管鮑之交”這一成語吧,這個成語它是指人們之間能夠相互瞭解的好朋友。如果說到故事的來源,還要從公元770說起。
那時候是春秋時期,齊襄公在內戰中死去,大臣決定讓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回來做王。最後,公子小白先到齊國,他就是齊恆公。本來齊恆公是要殺了管仲的,以報上次的一箭之仇。被鮑叔牙攔住了,做了宰相,取得了很大的政績。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最敬佩的人是鮑叔牙。因為在齊襄公即位時,鮑叔牙和管仲總是一起做生意,每次賺到錢了,鮑叔牙自己少拿一點,讓管仲多拿一點去孝敬他的老母親。可現在如果那個同學多佔了一點便宜,次數一多,損害了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兩人的關係就疏遠了。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心胸沒有像鮑叔牙一樣那麼的寬廣。鮑叔牙也有顧大局的精神,另願罷掉自己的官職,也要讓管仲當上宰相,幫助齊恆公治理國家。可在這之間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讓我最感動的一句是“我有五點不如管仲,第一點是對待老百姓,我不如他寬厚和考慮周到;第二點是他對國家有一腔熱情和報效祖國的忠心;再一點就是他能團結各種階層的人;第四點我不如他能懂得得各種禮儀規範;最後,他既善於指揮,又能親自上前作戰,我自愧不如。”瞧,鮑叔牙把管仲的各個優點都說了出來,他覺得自己比不過管仲,希望齊恆公重用這個人才,為齊國的霸業打下基礎。
說到這,我就想到了春秋時代晉國的祁黃羊,因為年紀大了,告老退休了。他便舉薦解狐,又舉薦了他的兒子,別人說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鮑叔牙和祁黃羊的這種精神可真值得我們學習。
鮑叔牙也非常能理解管仲,每次在戰場上,總是臨陣脫逃,鮑叔牙卻不鄙視他,還對別人解釋道,說管仲家有老母。如果在現代,肯定會被別人說是膽小鬼。
世人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牙能知人也。”意思就是在天底下,並沒有像管仲這麼聰明的人,但卻有許多像鮑叔牙這樣知人知己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和朋友相處,不是應該斤斤計較,在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時,而絕交,而是應該互幫互助,朋友之間都應該為別人考慮,該退一步就退一步,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處好朋友之間的關係,才能擁有我們正真的朋友。
管鮑之交的讀後感10
典出《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
從前,齊國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年輕鮑叔牙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奇怪的管仲,本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牙母親卻對僕人說:“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少拿一點沒有關係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每次撤退時,他卻跑在最前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最瞭解我的人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zhū)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jiū)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腰帶,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得非常好。
管仲常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牙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多次作戰,多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最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讚美管仲的才幹,而讚美鮑叔牙能瞭解人。
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