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明燈讀後感範文
長明燈讀後感範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明燈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世俗化的宗教氛圍與神巫迷信,是魯迅小說鄉土特色的重要構成部分。這篇《長明燈》便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該篇文章是以吉光屯這一地點展開描寫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要熄掉長明燈的“瘋子”。為什麼說是再見“狂人”呢?因為這篇文章中的“瘋子”讓我想到了《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他們都是封建制度和吃人禮教下的受害者和反抗者,但是他們做出的反抗又是不同的。
先來說說長明燈中的“瘋子”和他所生活的地方吧。這裡深受神巫迷信的影響,這種深深的影響在魯迅的筆下自然而然地透過種種方面表現出來,顯得十分流暢而不做作。
開篇便寫"吉光屯"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動一動就須查黃曆,看那上面是否寫著不宜出行;倘沒有寫,出去也須先走喜神方,迎吉利",顯然迷信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還有因為“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捐過錢”所以現在“他” 來吹熄長明燈是不肖的,這反映了宗法制度的`深深的影響。再有屯中的老年人說:“這燈是梁武帝點起的,一直沒熄過,燈一滅吉光屯就要變大海,人們都要變泥鰍。”這顯然是種十分荒唐的說法,可是屯中的人們卻深信不疑,可見在他們心中迷信傳說的力量真是偉大,長久以來的壓迫使得他們連懷疑的能力都沒有了,他們是無條件相信菩薩和神明報應的。因此“瘋子”要熄掉長明燈和放火燒神廟的言論以及他瘋狂的行為會使他們十分不安與不知所措,甚至猶如世界末日到來。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言論使得“神社不安”和“老富的中風”,於是全屯上下一心要藉助“城隍”的神威,驅除附在“瘋子”身上的'“邪祟”,來化解這場他們的“災難”。
屯中的人在商討解決辦法的時候,有人提到了連各莊去年發生的一件類似的事情。連各莊在去年的時候就打死了這樣一個“瘋子”,而且是“大家一口咬定,說是同時同刻,大家一起動手······後來什麼事也沒有”。這真是讓人脊背發涼心裡發怵啊,這是怎樣的看待生命的啊,一條人命就這樣的消逝了,竟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以想象在當時那個社會,在那樣的封建制度下到底是什麼主宰著人們的生命呢?是那些所謂的古訓,那吃人的古訓,這又讓我想到了《水葬》中的駱毛,被那“古已有之”的水葬之刑處死。看來那是真的是吃人的社會,一代代一輩輩。
現在來說說那個要熄燈要放火燒神廟的“瘋子”。他同樣是個狂人,但是與《狂人日記》中的“我”相比更加瘋狂、更加熱烈、反抗的更加堅決。可是我並不覺得這個“瘋子”比“我”更加清醒。他在文中說過一句話:“吹熄,吹熄,我們就不會有蝗蟲,不會有豬嘴瘟······”。這句話想來書不是不是同樣有些荒唐呢?吹熄了燈就不會有病痛和瘟疫了嗎?當然不是。或許“他”所想表達的是:破除迷信人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好起來。但是“他”這樣的“只要做了什麼什麼,就可以怎麼怎麼樣”的表達方式不是與那些宣揚迷信的方式一樣嗎?而且“他”的清醒是可貴的,“他”急於讓人們清醒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他”要知道“他”是以少敵眾啊,太過激烈,就會被打壓的更加決絕。“他”的激情燃燒掉了“他”的部分理智。
再來看看《狂人日記》中的“我”吧。也曾激烈的反抗過,但是最終迴歸於常人眼中的“正常人”,這不是他的退縮,恰是他的以退為進。表面上迴歸常人,但卻是為了融入更多的人群去喚醒更多的人一同起來反抗壓迫。他認清了一個人反抗的無力與徒勞所以找了個更好的方法尋找同盟。
這樣比較來“狂人”的確是比“瘋子”更具理智與穩妥的,“狂人”的方法也是我更加青睞的。但這並不是說“瘋子”的反抗便是一無是處的,透過閱讀《長明燈》我見到了另一個“狂人”,再透過與《狂人日記》中“我”的比較我也明白了些道理,做事情是不能只有激情或者是理性的,只有將二者很好的 結合起來才可達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只有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才會尋求出最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