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即使目的也是手段讀後感

知識即使目的也是手段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知識即使目的也是手段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深有感觸。

  在許多教師看來,“知識”這個概念就意味著能流利回答提出的問題,會做課本、《練習冊》上的習題。這種觀點也讓我們對學生做出片面的評價:誰能把知識儲藏在記憶裡,一旦教師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來”,那麼他就被認為是有能力、有知識的`學生。反之,就是沒能力、沒知識。

  教學中,我們總是埋怨:為什麼有的學生怎麼教都不會?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其他方面不比任何人差。這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差,很大的程度是 “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最好能夠儘快地擺脫它。”如果我們經常把要掌握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感興趣的事聯絡起來,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樂趣。我想他們一定會在學習中找到快樂,也能快樂地學習。這就是所謂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讓我們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如果兒童只是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造自己的思想並用詞把它們表達出來,那麼他就會對詞(這裡也可以理解為知識)採取冷淡、漠不關心和不易接受的態度”。如果教師只會重複別人的思想,那麼他就永遠不會成為優秀的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