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7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7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面管教》讀後感800字1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裡,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裡,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在實施正面管教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瞭解孩子的心理特徵,明白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的意義,才能更好的把這種方法堅持下去。在面對孩子的某些問題,我們需要一個冷靜期,使自己冷靜下來,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當我們理智的看待問題,而不是問題的結果,就不會那麼生氣,孩子是一個社會人,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擔當引導和陪伴的作用,誰都會犯錯,但這是一種成長的方法,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說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說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正面管教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自信而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800字2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叫作《正面管教》,這篇文章闡述了什麼是正面管教,讀了這篇文章之後,受益匪淺,感覺自己一直把正面管教和懲罰混為一體。似乎在大多數人眼裡,管教就是懲罰。其實正面管教和懲罰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完全為了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什麼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每個細小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動機,尤其是孩子,心裡想法更多。不像成人那樣,有什麼樣的動機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並不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我們必須走進孩子的內心,體察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只有瞭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教育孩子才會更有針對性。正面教育的效果才會更好,更有效。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自己在管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先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再進行正面管教呢?在家裡,你有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亂髮脾氣呢?
有效溝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學會傾聽。耐心聽對方把話說完,認真思考。切不可聽話只聽一半,或者聽話只聽音兒,沒有理解對方的意思,或者曲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情感。一旦出現誤解的現象,一定要及時溝通,化解誤會。否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正面管教的效果也不會很理想。
理解是溝通交流的前提,想要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或家長,必須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換位思考。把自己當作孩子,想象如果自己做了這樣的事情,希望得到別人有怎樣的回應。只有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才會更理解孩子,才會體察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會達到正面管教的效果。
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並不是沒有原則的誇。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成人的鼓勵對孩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的鼓勵,就是對孩子有所期待。正所謂羅森塔爾效應那樣:你對孩子的期待對孩子有著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孩子會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多鼓勵孩子,陪伴孩子成長。
正面管教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以理解孩子為前提下進行的一種有效的溝通。並不是傳統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懲罰。當每次想要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下來想一下,自己的行為是懲罰還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讀後感800字3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800字4
讀完《正面管教》這一本書後,我的腦海裡總是想起上面這段話。
一直以來,很多人把《正面管教》當做是行動指南,在遇到具體問題時,都會去從書中去找解決方法,也確實解決了很多問題。是啊,隨便翻看一頁看看,都是我們作為班主任或者家長經常會遇到的場景。但仔細一想,這本書這麼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看完之後只能使用其中的三招兩式,卻不能全部地靈活地運用於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我認為就是因為我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行動指南,一個隨時可用的救急手冊。其實不然。
在讀其中幾個章節時,我一邊點頭認同作者的觀點,這一邊卻發現自己可能在工作生活中根本做不到。因為要改變的並不是從嘴裡說出來的話語,而是從思想上就要改變自己。比如第七章談到“鼓勵與讚揚”,從道理上我們都明白鼓勵對孩子的促進作用是更加深遠、長久的,但是在實際情境中,多年的思維習慣決定了自己在當時的情境中會說什麼話,而不是最近讀的一本書教會我們要說的話。作者在書中給出了一個“鼓勵和讚揚之間的不同”的一個表格,但是在實際中,我們不會對照著表格去說話。多年的思想決定了我們在特定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並由此塑造了我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
讀書時心潮澎湃,躍躍欲試,到了實際又重回老路,這就是現在讀書時經常遇到的問題。所以,不管是哪本書,都有自己的價值,關鍵在於讀書的人是不是一個“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所以,《正面管教》厚厚的一本書背後,其實要讓我們讀書的人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勢,進而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形成一個新的語言系統。如果能夠有這樣的決心,《正面管教》這一本書,就可以解決我們班主任工作或者孩子教育中的大部分問題。
Practice makes perfect.英語這句格言對應的漢語是“熟能生巧”。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去實踐。這本書也是。《正面管教》這本書很有價值,若是想讓它對自己有幫助,要做的就是不斷閱讀,不斷反思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在工作生活中做出調整與改變,每次改變一點,每天調整一點,相信最終一定能夠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大的益處。
《正面管教》讀後感800字5
這段時間看《正面管教》這本書,收穫頗多。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管理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面我就談談正面管教中的一個原則———我能與他人相互尊重的共事。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一位老師教五年級的第一年非常難,他對待那些挑戰老師的學生的方式,就是簡單的對他們強硬,並要求他們好好表現。結果老師強硬了,學生變得更強硬;老師變得更強硬,學生甚至比老師更強硬。於是這位老師意識到變強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接下來的幾年,這位老師在過渡和善與隨後的徹底粗暴之間掙扎。當他問其他的老師如何做到“讓孩子們聽話”。一位老師告訴她,在黑板上畫一個圈,讓不聽話的學生把鼻子貼在圈裡,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後來這位老師參加了教室裡的正面管教講習班,在講習班中,他意識到要完全的尊重學生,增強他們的合作能力,讓他們承擔責任,讓他們成為問題的解決者。接著這位老師的教學越來越好,他們每天開班會,包括致謝,感激,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老師學會了成為學生的引領者和指導者,而不是控制他們的上司。學生也知道了,除了讀寫算之外,他們還擅長溝通解決問題和一起做事,這都是人生重要的技能。
於是我想到了我的班級,在我的班級管理中,正如這位老師剛開始所做的,當孩子們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時候,我會大聲的斥責他;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會罰站或叫家長。
記得一個孩子下課在樓道里跑,我看到了,不分青紅皂白,也沒聽孩子解釋,劈頭蓋臉就斥責一頓。結果孩子和我吵起來,其實,人哪有不犯錯的時候,何況孩子。我們老師對於孩子的犯錯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尊重孩子的心態。老師不要再直接插手孩子的犯錯,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放在班級班會上,指導學生來解決問題。讓孩子覺得犯錯是常有的事,只有改正就還是好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被尊重。
我們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尊重孩子對孩子犯的錯,找原因,找方法。同時,堅持有錯必改的原則,不能嬌縱孩子。
《正面管教》讀後感800字6
暑假我拜讀了簡。尼爾森的讓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正面管教》,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作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會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麼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長期以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班會的意義在於教會學生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問學生該怎麼做比告訴學生怎麼做,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體會到冷靜思考的好處之後,他們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讀後感800字7
早就聽說過《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沒有拜讀,這學期的年級組共讀不負眾望,迎來了這本被無數家長、老師所推崇的書。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來作者竟是7個孩子的母親,29個孩子的祖母,著實吃了一驚。無意中看到書裡的一句話:總有幾個孩子,能讓二年級的老師想提早退休,能讓四年級的老師想趕緊放暑假。看到後忍俊不禁,會心一笑。很想看看書中有什麼方法來“管教”這一類孩子呢。
拿到新書先看目錄是我的習慣,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順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這章再說。書中說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徵是負責任、獨立、好勝、循規蹈矩、保守等,因為老大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必須成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顯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顯的特徵是嬌慣,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嬌慣而且被哥哥姐姐嬌慣,這使得他們很容易錯誤地認為,他們必須不斷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才能顯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於利用自己的魅力來激勵別人為自己做事。相比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難適應學校生活。獨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里,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兩個孩子。所以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會呈現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徵。從我現在所教班級的學生來看,去年一年級剛入學時,有個別孩子呈現出任性、規則意識差的狀態,對小學生活的適應相對較慢,甚至有一兩個孩子到現在也無法按照學校的規則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書中所寫,再回想一下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確實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嬌縱孩子這種現象。
書中還提到,教師的出生順序也會影響個人的執教風格。身為老大的老師通常喜歡負責。偏愛條理和秩序,最樂意看到學生們坐得整整齊齊,按照他們說的去做。我就是獨生女,而且偏向於老大的心理特徵。看到這裡,我更加覺得自己特別需要這本書了,希望能夠從本書介紹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透過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來達到讓學生們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為權威型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