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觀後感

《最強大腦》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強大腦》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強大腦》觀後感1

  這是江蘇衛視最近的一檔節目,選拔腦力天才。

  晚上補了《最強大腦》的第二集,真不敢相信有記憶力如此之好的人。原來記憶力好的人也有煩惱,那就是記住的東西忘不掉。節目中人說,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記一樣東西的。比如他說,不要記住粉紅色大象,我們還是會想起。忘記的方法是在想起A時,用關聯性的B替代掉。

  看了兩集《最強大腦》,發現很多能力都是以記憶為基礎的。還有我們的大腦並沒有活用起來,看著小孩加數字的時候,很多觀眾掏出了計算器,而我看了幾個數字後,腦袋就停止運轉了......

  以前高中數學老師說過,他會想問題想到頭疼。而我想到頭疼的只有兩次,第一次是集中全部注意力玩連連看,心裡想著不能輸給對手。第二次是高中寫同學錄,不想敷衍了事,卻又無從下筆,因為很多人我並不瞭解,拼命回憶思考,頭疼,於是放棄了沒寫。

  剛剛開始工作時,我是做施工的,我在想那麼多裝置,每天各種事情,施工人員大多數是拿腦子記的,怎麼記得住。事實上就是記得住。因為有壓力在,事情是必須記住的,而且1就是1,2就是2,所以會放在心上記。施工過程進度還有問題是自己跟蹤的,現場裝置是自己親自跑的,原來用心都記得住。

  所以就好像人會不會興奮一樣,真正想背東西的時候,自然能背進去。不想背坐在那裡,只會坐在那裡睡著。

  我們的大腦,有無限的可能性。只是我們懶晚上補了《最強大腦》的第二集,真不敢相信有記憶力如此之好的人。原來記憶力好的人也有煩惱,那就是記住的東西忘不掉。節目中人說,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記一樣東西的。比如他說,不要記住粉紅色大象,我們還是會想起。忘記的方法是在想起A時,用關聯性的B替代掉。一切有利有弊。

  看了兩集《最強大腦》,發現很多能力都是以記憶為基礎的。還有我們的大腦並沒有活用起來,看著小孩加數字的時候,很多觀眾掏出了計算器,而我看了幾個數字後,腦袋就停止運轉了......

  以前高中數學老師說過,他會想問題想到頭疼。而我想到頭疼的只有兩次,第一次是集中全部注意力玩連連看,心裡想著不能輸給對手。第二次是高中寫同學錄,不想敷衍了事,卻又無從下筆,因為很多人我並不瞭解,拼命回憶思考,頭疼,於是放棄了沒寫。

  剛剛開始工作時,我是做施工的,我在想那麼多裝置,每天各種事情,施工人員大多數是拿腦子記的,怎麼記得住。事實上就是記得住。因為有壓力在,事情是必須記住的,而且1就是1,2就是2,所以會放在心上記。施工過程進度還有問題是自己跟蹤的,現場裝置是自己親自跑的,原來用心都記得住。

  所以就好像人會不會興奮一樣,真正想背東西的時候,自然能背進去。不想背坐在那裡,只會坐在那裡睡著。

  我們的大腦,有無限的可能性。只是我們懶得用而已。

《最強大腦》觀後感2

  最強大腦的話,應強在兩方面:腦力、技藝。有先天異稟與後天修煉之分。

  選材上類似於正大綜藝吉尼斯世界紀錄,受眾廣但吸引力沒有非誠大。類似於科普,形式是評測,對觀眾的吸引在於“最強”。大腦的事情觀眾瞭解的少所以Dr.魏不進一步解釋並渲染選手到底厲害在哪裡多麼與眾不同並適當誇張的話,觀眾的代入感是不夠強的。

  主持人的表演雖然有爆發力但張力不夠,自己high起來卻感染不了觀眾,其氣質更適合問答類節目。

  周杰倫、陶子、文科生的作用重複了,找一個人能夠代替觀眾表達情感、提出疑問、打感情分、調和矛盾、協助主持人創造氣氛就夠了。

  李彥宏可以以程式設計專家的角度評估選手的難度,根據是否可以用程式勝任來打分。

  李永波可以從技巧專家的角度評估選手的難度,根據是否可以用長期練習代替,他卻光顧得為林丹為體育做廣告送球拍,失去了為自己樹立權威形象的機會。

  李永波說得對,不管他三人打了怎樣的分數,Dr.魏都有一票否決權,使三位代表觀眾意志的評委地位沒有分量,觀眾沒代入感。以一對三,若三人仍堅持自己的地位,與Dr.魏的權力矛盾肯定激化Dr.魏仍會冒大不韙恨死自己的位置卻仍要堅持職責。要是三位分別研究大腦不同方面的教授,從三個方面解說從三個方面評估三個人累計或均值,可以增強趣味加強帶入提高準確性權威性,質疑一個專家容易,質疑三個難,認同的三個專家容易,認同一個專家難。

  再就是座位安排,基數打分時李永波強勢的說了句打高點,旁邊的人能不給分?萬一在Dr.魏身邊他是給不給面子好呢?坐在一起打分的差異性就小了區別化想、自主的空間就小了,同時跟基數打分在一起的話倍數打分的權威性就小了。

  內容還是不夠豐滿,僅僅透過一個形式的考驗無法表達好選手的能力大小和存在的方式。測試的形式不同於競技的形式,沒有了矛盾的PK就少了情節的'跌宕起伏。如果是挑戰多個形式或者提供給幾個基本的形式檢驗在不同的基本能力中不用的選手哪方面普通哪方面特殊,甚至是幾個選手同時挑戰基本專案後再單獨挑戰各自擅長,既有了情節的跌宕觀眾的認同有分了高低好把基數分差異化又提供了多個角度多次機會讓大家更全面更準確予以評估。

  必要的時候選手可以捂住耳朵,其他人把自己的想法嘉賓把幕後的話搬到幕前加深交流提出測試的策略加強交流初步解釋,主持人也可利用這種優勢製造幽默效果……

  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你做出一個出名的節目以後,難免有人以成績來評估你的能力,就像《武林外傳》紅了以後我會不會託關係找寧財神在龍門鏢局裡給我插一個哪怕是跑龍套的小角色?本來觀眾期望值就高風險可控性又低,給你安排傷效果不安排傷感情,太多想搭順風車的,節目效果能好嗎?

《最強大腦》觀後感3

  在江蘇電視臺的《最強大腦》中外PK上,來自中國的12歲天才少年李雲龍和來自義大利的12歲神奇男孩安德烈進行了一場堪稱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比賽。雖然比賽結果以中國的李雲龍勝出而宣告結束,但是,比賽中所發生的一切,卻讓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此場比賽,雙方挑戰的專案是“新郎新娘配”。比賽中,51對新人隨機站位後,兩人要記住新郎、新娘的排列順序,並用人偶擺出來。李雲龍的好勝心明顯強於安德烈,不僅在比賽記憶時間上比安德烈短得多,在科學助理給安德烈核對結果時,更表現得沒有了任何風度,以至於在覺得自己記對了、擺“錯”了以後,情緒完全失控,然後放聲大哭,甚至癱在座位上站不起來。導致現場一片沉悶,很多來到現場的“新娘”們也都在暗暗落淚。

  反觀安德烈,在李雲龍情緒失控時,他表示自己與對手一樣難過。而當宣佈李雲龍勝出後,也在失望的情緒下表現得十分大方,甚至給李雲龍送上大大的擁抱。讓作為現場嘉賓的李永波、陶子也不得不為安德烈而感動,為李雲龍擔心。

  我們說,比賽就有勝負,有勝負就會有的高興、有的失落。但是,從李雲龍的現場表現看,實在有點勝得不夠大氣、不夠讓人欣賞。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的孩子是何等在乎一時的得失,何等在乎結果而不享受過程。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比賽過程中就已經表現得十分明顯了,李雲龍就是奔著結果而云的,而安德烈則是在享受比賽的過程,並將其與結果緊緊聯絡在一起。聯想到中國的教育制度,說到底,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象李雲龍一樣,只要結果,不要過程。最終,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並不多,能夠享受讀書快樂、享受童年的更少。現實生活中“李雲龍”式的孩子比比皆是,聰明好學,個性要強,但心理卻並不健康,這樣的教育結果是我們想要的嗎?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我們追求精英和高分,到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我們並不是說;李雲龍敢於挑戰、勇於取勝的精神是錯的。我要說的是,對一名孩子、一名學生來說,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學校還是家庭,都應當以培養孩子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良好心理為首要目標,而不是過度強調結果。否則,就會讓孩子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就會為了結果犧牲快樂、犧牲健康、犧牲良好的心理素質。

  現場嘉賓陶晶瑩問:“李雲龍,你有夢想嗎?”李雲龍遲疑了許久才回答:“沒有。”李永波在節目中說了這樣一段話:“安德烈說過他可以有周末,可以有半天的時間去享受足球,而李雲龍沒有。我覺得場上這個壓力,往往就來自於平時,我更希望李雲龍的父親,能夠給他更多的時間。其實他們兩個人都完成了挑戰,只是李雲龍用的時間稍微短了一點,可是他失去了自己童年很多快樂的時間,我覺得這樣的勝利未必是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的。”

  雖然李雲龍贏了結果,但是,卻像他的童年一樣,輸了過程。這場比賽的真正勝利者,是安德烈,那位義大利孩子及其他的父母、老師,還有教育制度。

《最強大腦》觀後感4

  在江蘇電視臺的國內外“超腦”PK上,來自中國的12歲天才李雲龍和來自義大利的12歲神童安德烈進行了一場可以稱之為驚人的比賽。雖然比賽的結果以中國李雲龍的勝利而告終,但比賽中發生的事情讓人感覺難以言喻。

  在這場比賽中,雙方將挑戰新娘和新郎之間的比賽。在比賽中,51對新人被隨機放置後,他們應該記住新娘和新郎的排列順序,並把他們和洋娃娃一起放出去。李雲龍的競爭精神明顯強於安德烈,不僅在比賽中記憶的時間比安德烈短得多,當科學助理為安德烈檢查結果時,他甚至表現得毫無風度,以致在他覺得自己記憶正確而把“錯”放進去之後,他的情緒完全失控,然後放聲大哭,甚至癱在座位上站不起來。結果,現場變得沉悶,許多來到現場的“新娘”也在偷偷哭泣。

  另一方面,安德烈說,當李雲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他和對手一樣悲傷。當李雲龍被宣佈為獲勝者時,他在失望中表現出極大的慷慨,甚至給了李雲龍一個大大的擁抱。李永波和陶子作為現場的客人,也被安德烈感動,為李雲龍擔心。

  我們說過比賽中有勝利也有失敗,如果有勝利也有失敗,就會有一些快樂和一些損失。然而,從李雲龍的現場表現來看,它確實比以前好了一點,不足以讓人們欣賞。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兒童是如何關心暫時的得失的,他們是如何關心結果而不是享受過程的。

  事實上,這種現象在比賽過程中變得非常明顯。李雲龍正在奔向結果,而安德烈正在享受比賽的過程,並把它與結果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畢竟,與中國的教育體系相聯絡,大多數接受過培訓的學生都像李雲龍。只要取得成果,就不需要任何過程。最後,沒有多少人有真正的天賦和實踐知識,更沒有多少人能享受快樂的閱讀和童年。在現實生活中,“李雲龍”型的孩子隨處可見。他們聰明,渴望學習,個性很強,但是他們的心理不健康。這樣的教育結果是我們想要的嗎?在兒童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追求精英和高分。誰是最後的贏家?

  我們不是說;李雲龍敢於挑戰和獲勝的精神是錯誤的。我想說的是,對一個孩子或學生來說,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學校還是家庭,首要目標應該是培養孩子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良好心理,而不是過分強調結果。否則,兒童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將受到影響,幸福、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將因此而犧牲。

  現場的客人陶晶瑩問:“李雲龍,你有夢想嗎?”李雲龍在回答“不”之前猶豫了很久,李永波在節目中說了這樣的話:“安德烈說他可以有周末和半天時間來踢足球,而李雲龍沒有。我認為球場上的壓力通常來自平時。我希望李雲龍的父親能給他更多的時間。事實上,他們兩個都完成了挑戰,但是李雲龍的時間稍微短了一點,但是他在童年失去了很多快樂的時光。我認為這樣的勝利可能不值得學習。”

  儘管李雲龍像他的童年一樣贏得了這個結果,但他卻輸掉了這個過程。比賽的真正贏家是安德烈,義大利孩子,其他父母,老師和教育系統。

《最強大腦》觀後感5

  “我明明記對了,可是我擺錯了。我記對了的。”哭泣地癱坐在椅子上的李雲龍一直在說這兩句話。

  老師放到這裡的時候刻意停了一下,班裡的同學紛紛小聲說道,“丟人”“怯懦”“沒有骨氣”,相反看同李雲龍對戰的安德烈眼角也同樣含著淚花。

  為了這次的作文我特地去查了資料,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蛋叔”李勇這個名字一直是伴隨著各種爭議。在第一期的國際賽的pk中,來自中國的李雲龍和來自義大利的安德烈對戰,比賽最終以李雲龍的勝出宣告結束。

  然而卻在網上引起眾多的熱議,紛紛斥責李雲龍懦弱,丟人,就這樣的心理素質還怎麼能夠走進社會。中國教育已經輸了,丟了中國隊的臉。各種各樣甚至侮辱性的言論層出不窮甚至有網友評論說,李雲龍贏得比賽輸掉未來,安德烈輸掉比賽贏得未來。

  試問李雲龍是否真的因為這次比賽而失去未來的一切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去肯定任何一個人的未來,他的將來會怎樣。在當時李雲龍所處的環境中,我不敢保證能比李雲龍更好。在當時的狀態下,一個成年人都難免會精神崩潰。

  對於兒子的眼淚,李勇起初有點生氣,後來記者採訪問,李勇認為:“他們都是隻有十二歲的孩子,委屈了就哭了很正常。在前一天熟悉比賽規則的時候,安德烈一連記錯好幾個地方,他崩潰了,趴在他爸的懷裡哭了很久,我們都沒有覺得這是丟了一個國家的臉,都去鼓勵他、安慰他.”

  12歲的李雲龍學過圍棋、珠心算、魔方、記憶。李勇說,自己在兒子訓練中的角色是“教練和監督員”,李雲龍的中期目標是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但這個目標並非是他給兒子設定的。我並沒有干涉他們。有人說,李勇是利用兒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李勇並不贊同,“應該這樣說,兒子完成了自己的夢想,這就是我的夢想。”但緊密的訓練安排,確實是李雲龍這個年齡的孩子不願意承受的。“我想出去玩”李雲龍對父親說道。李勇也經常苦惱。“我一直在跟兒子商量,我們的訓練計劃調整過兩次了,就想多擠出點時間給她自己。但訓練,真的不能少。”面對質疑,李勇依然執著:“我堅持我的教育方式,因為這是對李雲龍真的好。

  節目的最終,安德烈用他溫暖的笑容給了李雲龍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剛才真的很擔心他,他看起來很難過,我想要過去擁抱他。”12歲的安德烈也同樣難過。但也同樣為別人的勝利而高興。這樣的場景讓身為主持人的蔣昌建也感動不已,“李雲龍的勝利讓我感動,但安德烈的眼淚征服了我。”

  “李雲龍你要多交朋友,我覺得你要健康的活下去,你的人生觀因為碰到了安德烈,你一定要有所改變。‘’從瞬間情緒失控全場沉悶以及猛然勝利,整日訓練的李雲龍和愛好踢足球的安德烈之間的對決,網上惡評,跟諷刺的嘴臉,中外教育文化的缺失,或許透過這一期的節目,就會猛然間五色雜味成長許多。

《最強大腦》觀後感6

  記得有句廣告詞說“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說明思想是一個人高度的決定性因素。何謂思想,即mind。說起這個,不禁讓我又想起有次問師兄“人為什麼會憂傷?”,他戲謔的回答道“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中’是什麼?心中!‘心’是什麼?是mind!‘mind’從哪來?brain!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要想解除憂傷,在環境不能改變的條件下,只能麻醉大腦。”當時深深的被師兄的回答震撼了,作為腦科院曾經的一員,我極其欣賞這個答案。

  第一次與腦科學親密接觸是在20xx年9月,當時剛剛開學,無所事事,便跟著紅紅一起觀摩了劉超老師關於親屬探測的fMRI實驗。與腦科學的最後一次相聚是20xx年4月底,做完自己畢業論文的上百人EEG實驗。都說腦科學是21世紀最熱門的科學之一,國內心理學界也有不少學者轉戰此領域,形成了現在炙手可熱的認知神經科學。儘管大家對“心理學”和“腦理學”還存在一些爭議,但是以目前的趨勢來看腦科學正風光無限。

  首先,學術界越來越重視腦科學研究。北師大20xx年成立了認知所,形成了一批腦科學研究的高素質學者團隊。後來,認知所出色完成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驗收工作,並升級為腦科院。再後來,IDG/麥戈文掛牌成立,董校成了校長,劉嘉成了心理學院院長。除此之外,各種腦科學研究手段、方法的層出不窮和大量腦科學的學術期刊、文章都直接或間接的證明了腦科學的興起。

  其次,商業領域腦科學也開始嶄露頭角。幾年前,各類書籍、培訓課程和教育產品等都還打著心理學的旗號,但是近年來發現商業領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腦科學的身影。目前正大紅大紫的神經營銷學,甚至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就業崗位,包括廣告測評師、使用者體驗師和購物體驗師等。還有一些機構專門針對腦的可塑性,運用線上平臺和社交遊戲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腦健康評估、監測與訓練,旨在提升兒童的記憶、注意、邏輯思維等能力和延緩老年人的大腦衰老等。

  最後,社會大眾也逐漸對腦科學充滿興趣。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的播出至少從一個角度說明社會大眾對腦科學是感興趣的。當然,這個前提是將深奧的腦科學道理轉化為帶有娛樂性,並且簡單、刺激、有意思的遊戲或者活動。雖然節目才播出一期,雖然還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說這可能是一個普及腦科學的良好平臺。期待Dr.魏的精彩表現,期待更多的專家學者走近社會大眾!

  腦科學離我們越來越近,讓我們的生活正在或即將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曾經站在離腦科學最近的地方,卻沒好好的感受;如今它已離我遠去,才發現一切都有盡頭;可能從此以後會學會珍惜天長和地久。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謹以此文獻給各位奮戰在腦科學領域的同學和老師,向你們致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