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7篇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7篇
引導語: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篇1
生活是一個不斷負重的過程。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都在不斷地承受苦難,與外界進行鬥爭。老虎獅子要不斷地擔心明天是否能夠果腹,而鹿和羚羊則要不斷地擔心自己將成為別人口中的食物。人類也是如此,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擔心有人要奪走他的王位。每個人生活中都多多少少地充斥著苦難,《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卷一則為我們描述了幼年的克里斯多夫是如何發現自己人生中的苦難的。
《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卷一《黎明》描寫了克里斯多夫少年時期的故事。克里斯多夫生長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和祖父都是不太成功的音樂家,而母親則是一名文化水平不高的鄉下女性。克里斯多夫的童年生活既有家庭的溫暖,又有因貧窮而造成的苦難。
在卷一的第二部中,克里斯多夫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母親養家餬口時的辛勞,以及在面對權貴時所表現出的無奈。這些使得克里斯多夫幼小的心靈受到刺激。而這些刺激為他的以後的人生奠定了基礎,這些苦難使得克里斯多夫的精神更加強壯。
苦難使我們強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肌肉的生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的肌肉纖維數量在出生後基本不再變化,而肌肉強壯與否要看肌肉纖維是否粗大。體育鍛煉會使肌肉纖維粗大,是因為體育鍛煉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破壞肌肉纖維的過程,肌肉在承受壓力時,肌肉纖維會發生破裂,使人產生痠痛的感覺。肌肉纖維在自我修復過後則會變得比原來要粗大,也使人的肌肉更加發達。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承受苦難的過程,不斷的苦難雖然會使我們受傷,但在自我修復之後,我們的精神則會變得更加強大。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篇2
生命沒有腳步,卻健步如飛,年華就象流水,逝去無情。生命賦予我們幸福的同時也降臨了無數的苦難,有了苦難,有了遺憾,才會知道什麼是幸福。
那個在戲劇院裡被克里斯朵夫無緣無故送票邀請看戲的女子,原來就是安多納德,一個消瘦的身影,是經過了什麼苦難的洗禮,才有如此的飛躍?是經過什麼樣的蛻變,才有這樣美麗的生命?
兒童時代,“安多納德是個美麗的褐發姑娘,一張法國式的嫵媚而忠厚的小圓臉,眼睛很精神,天庭飽滿,下巴很細氣,小鼻子長得筆直,——好似一個法國老肖像畫家所說的,是"那種清秀的,很有格局的鼻子,有種微妙的小動作,使她顯得神情生動,表示她說話或聽人說話的時候心中很有點兒細密的思潮"。這時的她,是多麼美麗,傲氣!在富裕溫馨的家庭裡,安多納德越長越出眾,不僅別人告訴她,她自己心裡也高興也知道。美女歷來有美好的前程的吧。恰是這樣的美女在苦難的面前會比常人來的撕心裂肺的疼。
安多納德的父親讓人給騙了。早該知道會被騙的。像老實人受騙一樣,他們在做這種事的時候,會瞞著所有的人。“一個人一生常有這種糊塗事,彷彿到了某個時期非把自己弄得身敗名裂不可;而且還怕有人來救,特意避免一切能夠挽回大局的忠告,象發瘋般迫不及待的往前直衝,好讓自己稱心如意的沉下去。”
一夜之間,死了父親,失去了全部,頃刻之間,財產、地位、名譽、尊敬、朋友,就連夢想都毀於一旦啊!世態炎涼,債主逼債,安多納德不得不隨母親逃亡巴黎。貴族的傲氣,勞累疾苦,母親也撇下安多納德和弟弟奧裡維,離開了人世啊!
正處花季年齡,放飛夢想年齡的安多納德不得不獨自挑起重擔。“她唯一的念頭是教養弟弟,直到他進高等師範為止。一朝進了高師,他一生不用再愁生活,前途有望了。所以非要他達到這一步不可,無論如何都得活到那個時候。那不過是五六個辛苦的年頭:一定能撐到的。這個意念給了安多納德很大的勇氣,使她整個身心都振作起來。”
一個人無論再怎麼艱難困苦,都需要精神支撐。“安多納德已經沒有當年才子佳人的夢,不再是嬌生慣養的孩子,把人生想作在美妙的日子和情人散散步那麼回事了;如今她認為生活是一場艱苦的鬥爭,每天都得來過一次,永遠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年復一年,一寸一尺的苦苦掙來的,就可能在一剎那間前功盡棄。她覺得倘使能夠在一個朋友的懷抱裡躺一會,跟他共嘗甘苦,由他來守望而讓自己閉一會眼睛,一定是非常甜美的。她知道這都是夢想,可還沒有勇氣完全丟開這個夢。”
膽小、懦弱、沒用的弟弟辜負了姐姐,落榜了。“安多納德勉強笑著,彷彿事情並不嚴重;但她的嘴唇在發抖。她安慰弟弟,說那是運氣不好,容易補救的,下年一定能考取,名次還可以高一些。她可沒有說,為了她,他這一年是應該考上的,她身心交困,恐怕不能再撐一年了。”“六年以來,她大大的改變了。從前她是多麼大膽,什麼都嚇不倒的,現在卻養成了靜默與孤獨的習慣,反而以脫離孤獨生活為苦事。幸福的歲月過去了,嘻嘻哈哈的,快活的,多嘴的安多納德也跟著消滅了。憂患使她變得孤僻。”
好不容易在德國謀到一份教職,卻因在戲院遭遇克里斯朵夫而被辭退了。柳岸總會花明,苦難總會過去,光明總會來臨。奧理維考上了高師。“安多納德牽著奧裡維的手,把他帶到父母的遺像前面,那是靠近臥床,在屋子的一角,對他們象聖殿一般的處所。她和他一起跪下,悄悄的哭了。”
似乎安多納德完成了撫養弟弟的任務後就要靜悄悄的離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多納德這盞生命燈終於要耗盡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想到給克里斯朵夫寫信,她是深深愛著克里斯朵夫的。這個羞澀的少女臨終了還不知道要寫什麼,要說什麼,她語無倫次的叫他,跟他說她愛她。她真的完全麻痺了,這是一封永遠不會寄出去的信,沒用地址,沒有人收。安多納德只想給自己最後的情感安慰。
她完成最後的心願,走了,哼著那首歌:我將再來,我的親愛的人兒,我將再來…… 接著她又昏迷了……她離開了世界。”
安多納德活著讀者的心中。她的生命因蛻變而延續昇華。在活著的這一刻,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無限魅力,酣暢、自由、滿足。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篇3
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生活中的潤滑劑。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愛,像是每一株綠草不論多麼渺小都需要陽光雨露,不然他就會變得扭曲枯萎。關愛就是這樣中央,如果一個人缺少了關愛那麼他的內心就會一點點的冷卻,並且會變得奇怪。每個人都需要關愛。
克里斯多夫從小就開始一點點的的發覺社會的冷淡、生活的艱辛還有無法得到關愛的無奈。小小的年紀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每日枯燥繁重的工作,讓他僅僅14歲的身體出現了不曉得損傷。並且沒有父親母親的關愛更是他心痛。父親只會打罵和發酒瘋,而軟如的母親無法給予他餘姚的關愛。所以一點點的,他的內心變得既渴望溫暖有害怕做出自己的圈子與他人交往。
因為缺少關愛,兩個擁有相似靈魂的少年走到了一起。一個因為自己的冷淡強硬而缺少朋友,另一個因為自己的懦弱而沒有交心的朋友。也正因為如此克里斯多夫和奧多才把兩人的友誼看的特別重要。從兩人來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到戀人對他的重視程度。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我們一個夏天一個像秋天,卻把冬天變成了春天”,兩人擁有相同的孤獨靈魂,所以克里斯多夫在信中寫道“我擁抱你的靈魂”。
雖然最後兩人分開了,但是他們給彼此留下的印記和溫暖是會讓他們永遠難忘的。每個人都需要關愛,正如每一株草都需要陽光雨露。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篇4
昨天在家終於把《約翰·克利斯朵夫》看完了,這本書被稱為了解西方音樂發展的最好的一本傳記式小說,羅曼·羅蘭用了近30年的時間完成的一本鉅著。
裡面很多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的描寫,給人感覺很長篇大論,但正因為這些心理的變化才可以瞭解克里斯托夫在音樂上的一次次蛻變,一次次達到新的高峰。而我本人不太喜歡克里斯托夫,因為我覺得他狂妄,自私,不知好歹,隨心所欲,到了中老年的克里斯托夫,那時的他才顯得成熟且穩重,有耐心,看著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子女也象自己當年那樣,才瞭解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多麼的任性。
雖然不喜歡主人公的性格,但還是非常欽佩他對音樂的執著,只要有了美好的音樂,哪怕物質上再匱乏,他也會非常快樂!(原來,快樂是來自精神上的,和物質上沒有多大關係)我認為書中還有值得我們稱頌的是摯愛的'朋友之間的友情,正因為有了那樣的友情,也才使得克里斯托夫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時候有朋友的支援和幫助,當然他也不遺餘力的幫助朋友,甚至為朋友去決鬥。
看《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時候,我一般都會放著莫扎特的交響樂聽著,我想這樣的音樂是最應景的。現在終於看完了這樣一本鉅著,對音樂膚淺的我也許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但也算是粗略的瞭解了一下西方音樂了吧!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篇5
今天,我把新買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完了,讀罷之後,我感慨頗多。
《約翰·克里斯朵夫》主要講了著名音樂家約翰克里斯朵夫傳奇的一生:他出生在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望的家庭,但他的父親,一個酗酒的宮廷提琴手,卻因沉醉於杯中物而不思進取,弄的家境越來越貧窮。這時只有他的祖父發現了克里斯朵夫的音樂天賦,並對他加以培養,但祖父卻太寵他了,不管克里斯朵夫寫的樂曲再不好他也只是一味的誇獎,弄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變得十分自大。但這時他的舅舅卻正確引導了他,是他對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這樣克里斯朵夫慢慢長大了但他最親愛的祖父和他酗酒的父親也死了,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青年音樂師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但克里斯朵夫十分易怒對任何侮辱他的音樂的人都是拳腳相向,加上人們對他的欺騙和對他音樂的不認可他所有的“飯碗”都丟了不得已他隻身去了巴黎那裡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不過在那他遇見了他一生的朋友——奧裡唯。而這時因為受到曾經愛慕過他的現在已是貴婦人的葛拉齊亞的庇護他也有了些收入,他的音樂也受到人們的認可,他成功了!但奧裡唯卻因在混亂時為了救一個孩子而不幸身亡,克里斯朵夫為此傷心了好一段時間,但他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並繼續開始音樂創作,最終他滿意的離開了人世。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湧起了深深的敬佩與自責。是啊,約翰·克里斯朵夫是那樣的堅韌不拔,永不放棄和勇於反抗,他遭受了那麼多的挫折卻從沒喪失過目標,喪失過希望,而我只要受到挫折就會退縮,就會失望並且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都會以大哭來反抗別人的正確意見,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有些愚蠢,遇到挫折就應該像約翰·克里斯朵夫一樣直視它並且坦然接受它而且吸取它的教訓,這樣我們才會進步才會成功。
直視挫折,坦然接受挫折,並戰勝挫折,這便是《約翰·克里斯朵夫》給我的啟示。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篇6
今年暑假,我津津有味地讀了一部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這部長篇小說敘說了小主人公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國的一個貧窮的音樂家庭,6歲就在樂壇上嶄露頭角,11歲擔任宮廷樂師,併成為令人矚目的青年音樂家。他在困苦和艱難中成長,受到了許多磨難。他正直善良、憤世嫉俗、勇於反抗。這使他的音樂生涯充滿了坎坷和不幸。在異國他鄉,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以勇敢和樂觀的態度面對逆境和挫折。他的真誠和熱情贏得了友誼,同時靠著個人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偉大的音樂大師。小說最後一章——《生命之光》中對於克里斯朵夫在生命彌留之際對美好回憶的描寫深深打動了我。文中這樣寫到:鐘聲復起,天已黎明!美妙的音樂在空中迴旋。它們是從遠方來的,從那邊的村子裡……他整個人生像萊茵河般在眼前流著。他所愛的人們彷彿浮現在他的眼前。他的一生就像這條充滿生氣的萊茵河,靜靜地流向遙遠的天邊……這麼如詩如畫般的意境不禁讓人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
讀了這部長篇小說,也使我深深懂得:在成長的道路上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我要以克里斯朵夫為榜樣,以勇敢和樂觀的態度面對逆境和挫折,做一個勤奮努力的好學生。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篇7
讀到《約翰克里斯朵夫》卷四時候,我就迷糊了,像走進了迷宮,摸不到頭緒了。克里斯朵夫虐無忌憚的抨擊他的前輩,他的偶像,不管任何一個人嘲諷他,他一如既往的對一切謊言一改摒棄,我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樣的舉動,若現在放在我們班裡,大家一定跟風似的邊鼓掌變湊熱鬧的喊到:好……好……好……,然後是一陣陣詭異的笑。
人就是應該對自己自信一點嘛,自己認為對的就去做,即使錯了,那自己也吃一塹長一智了。幹麼要為人家說你幾句,你就改變本來你的性情啊。看在大學裡的芸芸學子,他們通常是為別人而活著,特別是女孩子,最要不得別人的閒言碎語。比方說,我一同學花了想心血錢好幾百去買了一件短袖衣服,哎呀,歡歡喜喜的穿新衣服去上課,女同看了學肯定是用很驚奇的眼光看,不時發出“哇…”的聲音,自己聽了心裡還是沾沾自喜的,心想好不容易花了血本買了一件衣服,終於沒有白買啊。就在這時,一個調皮搗蛋的男同學嘻哈的說啊:“哇,你這衣服怎麼穿上去感覺你老了好幾歲啊?”這話一聽,完了,我同學心裡甭提有多憋屈了,三番五次的問我們“我是不是穿了這衣服真的老了好幾歲啊?”,最後還沒反駁就在心裡決定再也不穿這件新衣了。
你說你是不是傻啊,你難道還不知道那搗蛋的同學平時就有一張多嘴巴嗎?你看看,這多浪費啊,剛剛買的這麼貴的一件衣服,就因為一句話就這麼白瞎了,你想想看,自己現在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卻快活的花著父母賺來的錢,你說花了那就花了吧,下次檢點一點就行啦,看來不是自己賺的還真的不知道這錢來不得不容易啊,你何必就因為一個人片面的眼光而把一件原本適合你的衣服給壓箱底了呢,你生來難道就是專門花錢的啊。我真是服了。
這是普遍的校園現象,每個人都太在乎別人是怎麼看自己的,不管自己在做什麼,只要有一個否定的聲音,那基本上是進行不下去的。我們真的太需要克里斯朵夫的精神了。出現不一樣的聲音的時候,自己應該要聽清聲音,仔細判斷,衡量得當,綜合採納。
有一段是這樣寫克里斯朵夫:“他看看周圍,想想自己,一點束縛都沒有,他是孤獨的……孤獨的!多快樂啊,獨立不羈,完全自主!多快樂,擺脫了他是束縛,擺脫了往事的糾纏,擺脫了所愛所憎的面目的騷擾,多快樂,生活而不是為生活所俘虜,做著自己的主人!”。是滴是滴,要做自己的主人,該出手時就出手,當機立斷,不要猶猶豫豫,叫你做你就做,扭扭捏捏像啥樣啊!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機會,缺少的只是抓住機會的心。阻礙我們成功的往往不是無人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沒有讓機會發現自己的膽量。我們之所以與成功無緣,便是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在機會面前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