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讀後感(精選14篇)
《大江東去》讀後感(精選14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江東去》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1
《大江東去》這本書非常宏大,從敘述四種身份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浮沉讓讀者感受到屬於改革開放的那股義無反顧之勢。
《大江東去》這本書很世故,客觀冷靜的描繪每個人物的轉變,在閱讀完後更清楚地意識到社會是一個灰色的大熔爐,人心人情從來都不簡單。
《大江東去》是一本冰冷的書,它讓人深刻地認識到,階級是天註定的,無論多少年都抹不掉那骨子裡的印記。
這本書使我煩惱了許多天。它充滿了時代的風風雨雨。不用說,每個角色的不斷變化以及背後的人性原因。
比如,雷母和宋運萍,從一開始就把媳婦捧在手裡到心生芥蒂;宋運萍本是完美的,但隨著兒子雷東寶對妻子的不斷順從,老太太的心開始失衡,尾巴也逐漸向上翹,文化侷限導致。
正如書中所哀嘆的:農奴翻身後未必不會做惡霸。當然,宋運萍也有相應的對策,透過翻新後的房子順利遷出了雷母,從此有了距離產生美。
從徐縣長縣長對於宋運輝和雷東寶的態度轉變,或多或少能感到階級和利益一直是人與人之間一道透明的屏障。起初,徐縣長對宋運輝和雷東寶是提拔的。等徐縣長調回北京後,彼此少了利益的紐帶,對於宋運輝和雷東寶來說是益友。
然後宋運輝與徐縣長一起跑政策批專案時利益紐帶把兩人組成了合作伙伴,等兩人都高升到了政界與商界的高位時,宋運輝則需要奉承徐縣長來討政策,而徐縣長與雷東寶則是天上地下,見面都很困難,從前的友誼也逐漸淡去。
真的只能感嘆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成人的世界,理所當然的複雜。
歷史的長河奔騰而下,你我的存在只不過是滄海一粟,順應時代,違逆時代,冷暖自知。
好書,除了主線扣人心絃,在細節上也是能夠被推敲被玩味,希望歡樂頌的熱播能夠令此書站到大眾眼前。值得好好讀讀!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2
從宋運輝再說回小說,忽然發現《大江東去》的問題是,像《水滸傳》一樣,主角不討人喜歡。一般來說,小說的主人公的價值觀是與作者比較一致的,比如《紅樓夢》,如果不那麼一致的話,這個小說會給出一個批判的或同情的態度,比如《高老頭》或者《紅與黑》。但《大江東去》的價值觀與宋運輝是基本一致的,是小說結尾裡給出來的:“先發展,再調整。”阿耐有一句話印在小說的封底:“我有幸生活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這是一種非常之不“文學”的態度,因為基本上最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與“時代主旋律”保持距離,或者給出一種“復調”——不同的人在這個時代的不同感受。
《大江東去》只寫強者,它的主人公也都是“弄潮兒”,因而有一種貫穿全書的樂觀主義態度。但對這個時代,小說中的人物可以被裹挾於具體的事件而無暇對歷史與現實作出反省,小說的作者卻要有一個更高屋建翎的思想境界,這是托爾斯泰的《安娜》《復活》為什麼千古垂範的原因。到了第三卷的結尾時,我有點擔心,再寫下去,寫宋運輝官做得越來越大,梁思申錢賺得越來越多,意義都不大了。這兩個人現在官已經夠大,錢已經夠多,他們的最大問題是,他們兩個都不“痛苦”,安娜是痛苦的,聶赫留朵夫也是痛苦的,有沒有一個真正“痛苦”的人,成為一個小說已經解決了主題,情節,人物這些問題之後的問題。
沒有痛苦,則沒有詩。宋運輝有無數解決問題的良方,故而沒法進入“痛苦”的境界,不能苦吾苦,就也不能及人之苦,所以他身上總是少幾分人氣。《大江東去》寫得大氣磅礴,湍流直下,但我覺得可惜的是,作為一個全景式的小說,它沒有真正寫到底層,它最終還是一本“成功史”。另外從文字的角度來說,寫長篇對文字的要求不那麼高,因為更難的是結構與情節,但一個好作家歸根到底要有對一個語言的深刻把握,魯迅,沈從文,張愛玲,文筆俱佳,餘華,王安憶,遲子建,也有各自的風格,阿耐的小說推動力極強,是靠見識和情節來推動的,文字只能稱順暢無華。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3
今天繼續看了一天的書,比昨天專注不少,有點過頭的認真,看到許多情節描述,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思索半晌,一方面深入領會其中涵義,更重要的是聯想到自己和身邊的人,不禁感慨頗多。最大最重的是,不論什麼年代,地位、金錢、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情感,都是實力做事出來的最為牢靠,也愈加感到,中國的教育體制的確是算公平的,在先生和我身上可能尚未彰顯得太過明確,但細想便知,我們30多點歲就能在不依靠父母的前提下在上海立足下來,擁有目前的生活水準,何嘗不是讀書考試得來的?先生不必多言,他從農村出來,除了大學之上的同學之外,沒有幾個是能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生活的,而我雖出生在城鎮,小學中學時羨慕的那些家境好縣裡區裡有父輩關係背景的同學,能夠呆在武漢的已算不錯,其他的即便是在一線城市工作,能有我和先生當下狀態水平的也寥寥無幾。所以,我倆儘管歷經不少艱難困苦,但很少會想到抱怨什麼不公平公正,吃苦在前,便有奮鬥的壓力與動力,只是現在於我,似乎是在變弱了。
第二感慨是,做事要成功,實力能力總是第一位的,機關體制內裡大概要弱化一些,但實力中不能排除情商在外,因做事情中處理人脈資源本就是一部分,這也自當算在做事能力之內。其他的在一般人看來很精明的諸如察言觀色、八面玲瓏的小聰明,道德標準欠缺的手段伎倆,過分熱衷結交人脈混跡各種飯局的自我感覺高階良好、趨炎附勢溜鬚拍馬鑽空子牆頭草之類,全不是推動個人成長提升的真正強大內生動力。而我,一直關注的就是後者這些羅列,因沒有做事的機會,根本沒嘗過什麼靠實力說話,單位手頭這些工作固然得到他們的信任認可,但全是拿不到檯面的虛活套文,我是多麼欠缺,做事的實踐啊!有了做事的能力,勢必早晚會有機遇得到相應的位置,到那個時候,什麼人脈資源、帶隊伍處理下屬關係的能力、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格局,全都會迎刃而得,甚至親情友情,也會因此潤滑融洽,情感的需求就會得到滿足。
第三,到一定位置,出於做事的需要,裝腔作勢、外圓內方是需要的。真實真情只能在少數個別人面前,我到了這個年齡,實在不該時時自詡真性情為驕傲而不自知,不帶面具不講成人規則,對方無法認同你為同等可溝通的物件,更不要說對待某些見人說話、趨炎附勢的人,不作出端著應有的姿態,得不到他們的資源整合交換的動力,也就無法與人相互利用交換,各取所需。
最後是,人的情感並不需要那麼多,每個人、每份情感,都意味著無法估量的付出與投入,如果佔用太多時間精力,勢必會擠佔做事的那部分,那麼情感遲早終究會淡化甚至消失的。做事得來的一切,又是維繫、經營情感的最重要最現實的付出,想要擁有給予的能力,必須先做事,而不是談情說信任表決心,那些全經不起歲月蹉跎的檢驗。
書還沒看完。已深感時光飛逝,趕緊得做事。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4
斷斷續續這麼久終於讀完了。長大了以後才會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灰色也並不代表錯。每個時代有它自己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今年是建國70週年,也才70年而已,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糾正,但也不能否認發展成果和其中的不易。
我一直都覺得宋運輝很好,其實他真的很好了。官僚?可是在那個位置上的人有幾個不官僚?如果讓一個沒有真本事只懂得官僚的人坐上那個位置,豈不宋運輝去坐更好?
宋、楊、雷,三個人,其實都不是普通人,他們是時代特徵非常強的三類人的典型吧。從一開始對雷東寶的敬佩到最後的憤怒,他後期真的太剛愎自用,思想和學習的侷限性讓他無法有更高遠的眼界。我們需要被鼓勵被讚美,但是一定不能缺失清醒的頭腦和正確自我認知。這本書目前來說,三個人的結局都挺好的,有人劇透了民企江湖裡面的結局。
每個主角人物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努力是他們的共性,宋運輝在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因為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才得以掌握話語權;楊巡頭腦非常靈活善於變通,雷東寶有足夠的魄力。最後說梁思申,於我個人而言,她是一個完美的存在,個人能力、專業能力、知識水平、思想深度、禮貌周到,她是我很想成為而無法成為的人。如果說缺點,那也許是她過於理想化,可是如果可以,誰不想過得理想化一點?還不是生活所迫,只能接受不理想。任遐邇也是我喜歡的女性人物,工作以後再學習其他課程對一般人來說真的有困難,我很討厭自己的惰性但是卻總是不去改正,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
謹記自己所討厭的樣子,不要讓自己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你腳下的土地,就是中國,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我不能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謹記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成為更好的自己。珍惜眼前,好好生活。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5
一部火了一季的電視劇《大江大河》讓我對原著有了極大的興趣,於是便趁著休假的機會好好拜讀了這本原著《大江東去》。因為我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在看一本書之前先要了解這本書的作者。所以便查閱了很多作者的資料作品,發現作者阿耐以前是一名政要人員,在職場失意後棄政從商,現為浙江某著名民營企業高管,著名財經作家。在作者這樣豐富誘人的背景資料下不禁又勾出了我濃濃的探索欲,於是便一頭扎入了作者筆下的世界中去了...
故事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初期,百業待興之際,文章各處都透漏著十足的年代氣息感。“地富反壞、四個現代化、四個基本原則、大包乾....”一個個標語一條條語錄不斷地重新整理著我的認知,讓我從故事開頭便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一點點一篇篇有滋有味的“品嚐”起來,不經意間便讀完了這部作品。
作品故事是透過講述國企領導宋運輝、鄉鎮企業家雷東寶、個體戶楊巡、海歸知識分子流鈞,梁思申等典型代表人物的不同經歷,生動地刻畫了改革開放時期的前沿代表人物,讓我從人物瞭解一點一點剖析到時代背景,體會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政治、生活的變革及人們精神面貌的改變。文中不管是累不死的宋運輝,敢闖敢幹的雷東寶,還是有情有義會抓機遇的楊巡都帶給我不少的觸動,也明白了這不僅僅是國家改革開放歷程的真實寫照,還是一代人的激情和命運。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要數在村鄉里實行大包乾時給鄉親解釋的那一段“什麼是大包乾!就是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而這一句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讓這些當了一輩子農民的人眼中留下了無限的憧憬”雖然不曾經歷,但還是被深深感動到,為這些鄉親們感嘆不容易的同時也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在心中豎起了大拇指。身為我們這一代人在這一刻真的從心底產生無限豪情。豪情過後即是悲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繁華落盡後結局卻不是我所能接受的,一片狼藉草草結果,喜愛的幾個主角也沒得善終,而從中明白了人要正視自己,生活是不會欺騙任何人的,夢想也一樣,相信科學相信知識,學會提升自己,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出成績。
逝去的已逝去,感慨過後應該感謝接下來的時光,因為那是屬於我們的時代!特別喜歡文中的一句“願每個渺小的我們,都能矢志不渝,不辜負時代更不辜負自己”。
雖有時會失去最初的夢想,但不應放棄初心,一直懷揣,持之以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多久的實現不是實現呢!做滿滿正能量的人,一切美好將接踵而至,人只要至善結果一定致美。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6
一開始是衝著阿耐的名頭來看此書,而後一邊看一邊不斷的拿平凡的世界來比較,再等看到第一部的下半部,我已經拋開了路遙的影響,全心全意在看《大江東去》了。大江東去比平凡的世界更廣袤。
好奇怪,這麼好的書為什麼之前沒聽聞,直到歡樂頌-阿耐-阿耐作品-大江東去。到今天有與此書的豔遇自覺圓滿!呵呵!謝謝阿耐!
大江東去,描述了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潮流趨勢變幻。在潮流的衝擊下各個階層的取捨應對。其間有農村集體、大型國企、個體戶、官僚、外企。他們在當時敏感的政治環境下,對政策的各種解讀、打擦邊球、鑽小空子……。從各種懵懂探索到成長後的光風霽月!
東去的江水裹挾著一切陳腐滾滾而去,而宋運輝、梁思申是勇於在潮流中衝浪的人,他們挾藝而勇,挾藝而能,總穩穩立於前沿;楊巡,這個日日盯著市場尋找下一個適應時代潮流目標的人,也是個不錯的弄潮兒;雷東寶,學識和性格決定了必然是隨流而逝!但並不是像鳥兒飛過了,沒有留下一絲痕跡,小雷家的改革開放史上一定會有雷東寶的烙印!
大江東去,生生不息!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7
1978年,那一聲細微而清脆的玻璃破碎聲,讓世界向這個國度透進了一道光,也讓這片大地迎來了一場春雨。
我就是那一年出生的,在一個小山城,如今已是四十歲的人了。
自記事起,我就感覺我的父母時刻都在忙碌,從來沒有時間陪我們玩,但家裡的電器越來越多,吃的越來越好,穿的也越來越時尚。這一切,我後來才明白,都是那個叫“改革開放”的東西帶來的,儘管這個詞在我小學剛學寫作文的時候就已經無數次被引用但卻從不知其到底為何意。
感觸還是蠻多的。
這麼一場大潮,造就了多少人,又沖走了多少人?浪頭下,又掩藏了多少歡笑和眼淚?有屍骨麼?
不敢想。
世界永遠是公平的,即便這是一場盛宴,它給你機會,也一定會有陷阱。即使是你努力贏了,你也很難帶走所有的籌碼,留下點什麼吧:青春?愛情?家庭?善良?環境?抑或是生命?還是人性?
不是它無情,其實是自己迷失了。
浪潮中,一個個人,如一粒粒沙,被浪花裹卷奔襲,卻不知落腳何處。不要說看清這個時代,能看清自己都可謂是聖人了。縱然你有千般智慧,最終難免隨波逐流。
難啊,由不得你我這些凡人。
好在浪潮漸緩,最猛的那陣兒應算是過去了。總有些個沒沉底的弄潮兒,能有資格站穩了回頭看看了。大江依然向東奔去,明天或許又會裹進新的人或物來,但誰能說,將來就不會有更大更猛的浪頭呢?
浮浮沉沉,有如時代,有如人生。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8
阿耐的書寫的比較真實,讀起來就如發生在身邊一樣,看起來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這也是一部很好很好的,很值得認真看下去的書。
書裡面描寫了很多人物但是主要圍繞四個人,宋運輝、梁思申、楊巡還有雷東寶。其他如梁大、李力、蕭然、楊邐、老徐、水書記等十幾個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也都有刻劃描寫。主要描寫的四個人,四個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都經歷了對自我的認識、發展還有蛻變這樣的階段,四個相互關聯的人,走出了四種豐富跌沓起伏的人生之路。情節發展合理可信,順理成章,而且中間那麼多的心理描寫具體生動引我深思。閱讀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掩卷思考、感嘆,然後才能繼續閱讀下去。所以雖然耗費時間漫長,但絕對受益匪淺,很是值得。
宋運輝,是一個書生出身,家裡出身不好,父母都謹小慎微的過日子。姐姐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終於換來他從小鎮脫身而出。他極為珍惜自己在大學的學習機會,抓住一切條件和時間真的像海綿一樣的學習和吸收知識。畢業後去了大型國營化工企業,在企業從基層崗位做起,憑藉著過硬的專業能力,異軍突起,最後走上了管理崗位。到沿海城市一手建立起來一個全新的大型化工企業。事業上他也有很多波折、阻力甚至是瓶頸,但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刻苦,幾十年如一日的學習,跟進國際前端科技水平和國家政策導向,就他自己本身的出身來說,取得了能夠取得的最大的事業成就,而他自己也終於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官僚。他唯一還體現著人性化的部分就是他深愛著他自己的妻子梁思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把自己的靈魂交到了梁思申手裡,失去了她,他的人生就將塌陷一半。另外一個亮點就是他對姐夫雷東寶幾十年如一日熱情真誠的維護,雖然姐姐早就不在了,但是他對雷東寶的維護,體現了他作為人的可愛的一面。
宋運輝的理智、嚴謹和努力,似乎註定是社會出人頭地的人,即使小時候那麼的不幸,受過無數的鄙視和折磨,讀書上學成了他眼中的奢侈行為。讀書,又是多麼的愛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在沒有和梁思申結合之前,人生似乎只有向上向上再向上,學習學習再學習,似乎外面的世界與他無關,除了社會的進步,更不用說別人的風花雪月,甚至他自己的婚姻大事,似乎一切和他關係都不大,只向上走,做好自己的工作。三十歲不到,已經兩鬢有白了。努力和成功確實換來了該有的名和利,甚至一位完美的妻子,到最後終於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進步真是神速的,有些人奮鬥一輩子甚至十輩子也難以達到的高度,即使處於焦點處於一言九鼎的位置依然不驕不躁,還經常反省,甚至自我感覺有了錯誤沒了人性時也懂得認錯,他的結局和梁思申一樣,但是他的過程更值得回味,因為是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
梁思申,出身上層社會,從外公到爺爺或者是資本家,或者是銀行家,她自己也在國外學習工作了很久,所以帶有很多異世界的特點,她敢想敢做,對生活有熱情有品位,對朋友真誠直率,個人能力超凡,個性鮮明,起初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她能嫁給宋運輝,補償了他人生的缺憾,讓我也很欣慰,雖然兩個人之間巨大的出身差距,稍微有點彆扭,但不影響兩個人相愛的基礎,還是很讓我高興的。世界上這有她這麼完美的人嗎?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擁有了,愛情、家庭、事業、善良等等都有,而且一點不自嬌自大,竟然一點都不犯梁大、李力、蕭然他們那些似乎低階又理所當然的錯誤。或許因為他們是富二代吧,活在權貴的臂彎下,沒有任何恐懼,而你則是經過了漫長的奮鬥過程,雖然你的奮鬥也是有強勁的港灣支援的。故事裡每個人都經歷了幾乎不可翻身的挫折,而你真沒有,雖然沒有,你卻又那麼的真實存在,你這個永遠喜歡靠自己奮鬥的人,即使富貴即使有才即使榮華也一點不高高在上的人,這個永遠善良發生洪災後單身奔赴受災現場的女子,你的完美讓我不得不服。最終你擁有了宋運輝這個真心愛你的人,擁有適合自己一生規劃的事業,擁有身邊親朋好友的愛戴和尊敬,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佩服呢?
楊巡,赤貧家庭,從挑著擔子賣饅頭起家,體現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個標準的個體戶從零開始到掌握巨大個人財富的整個過程。他的事業幾次坍塌,也幾次面臨滅頂的災難,度過那一次次的不眠之夜和煎熬,他都頑強的幾次站起來,不僅僅是因為他堅強,主要是因為他沒有退路,只有孤注一擲。楊巡對梁思申的思慕是那麼的空中樓閣,所以最後他找到一個聰明好學踏實自重的女孩做老婆,讓我很高興。他這輩子最大的優點是很少人可以做到的,勤勞,自覺,有責任,聰明,雖然帶點狡猾,帶點勢力,但在那樣的年代,也許就只有他這樣的人才能從絕望中生存,從大浪中向前衝。沒想到上天最後竟然讓帶著勢力眼的他娶到了真正適合做老婆的老婆,也算不枉費他這小半輩子的奮鬥吧。每次看到不該屬於他的錯誤毫不留情的衝向他時,我都替他捏一把汗,他卻總能從絕望中找到出路,最後逢凶化吉,最後還越做越大,真是打不死的蟑螂還一飛沖天呢。最終做到了可以把曾經鄙視你的蕭然藐視,可以使曾經對你完全失望的梁思申重新對你有了認識,可以讓已經高高在上的宋運輝重新關注起你來,還讓災區的人民知道了原來個體戶也是好人。上天是公平的,即使摔倒了,也會看著你爬起,如果爬起了則是隻有更強大。雷東寶,是那麼一個有爭議的角色,從退伍軍人、到帶領農民找出路的村支書、到鄉鎮企業的帶頭人、到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他走過了一段從自我懷疑、自我肯定、到自我膨脹的必然道路。他個人的能力讓他在最初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但也是因為他的能力,讓他不可避免的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壯大後的阻礙力量,最後狼狽萬狀的被甩下了車輪。他曾經娶了宋運萍那麼一個完美的文雅的勇敢的女孩做老婆,多麼讓人羨慕的婚姻呀,但是宋運萍的早逝為雷東寶帶來了一生都無法彌補的傷痕,也對他以後感情生活的起起落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開始真的就是魯智深,但後來只剩下魯莽。這個一輩子都以小雷家為奮鬥目標的人,最終栽倒在小雷家人的面前,小雷家的土地上。世態炎涼,大江東去不復返,只有愈強的人才能屹立不倒。而你雷東寶,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面前,沒有虛心學習,反而越加驕狂,最終才導致這個轟然倒下的結局,可悲,可憐,可惜,可嘆,可恨。一切的一切源於知識的不足,認識的侷促,還有那些不是真兄弟的人對你的奉承。人啊,真的要慧眼識珠,哪些是真兄弟,哪有些是假兄弟,不能以共榮華來判斷,只能以共患難來辨別,在你最輝煌時對你最好的不一定是兄弟,但在你最落魄時對你不離不棄的一定是你的兄弟,才配得上是你親人的人。上帝真是公平的,在你最落魄、在你以為失去一切的時候,真正的親情回到了你的身邊。
外公,這個老頭,感覺就像活神仙一樣存在,洞若觀火、明察秋毫。過得如此瀟灑快活,到頭來卻有點為老不尊。說什麼都好,活到這個年齡什麼都看透了,沒想到和自己最適合度過晚年的人竟然不是自己的親兒女,而是曾經和自己打官司的梁思申,還有梁思申的下一代,四代同堂。命運總給這些奮鬥過的人那麼完美的結局呢!
作品中的每個人都那麼的腳踏實地,就好像一群生活在身邊的人一樣那麼活生生的生活在你的想象之中,還有大包乾、印把子、紅帽子、掛靠、國企、官僚、外資、合資、金融危機、權謀、商略、國策以及一代人的命運浮沉。資訊量真的很大。甚至所有的那些配角,不管是可愛的、還是可恨的,全都那麼生動而且自有其生命力,作品整個展示了那麼一群人,帶著各自不同的出身和背景,被時代的大潮裹挾著踉蹌前行。過程中或倒下,或站起來,直至走出各自不同的精彩的人生。
一部能讓我堅持閱讀到底,而且能夠引發共鳴和思考的書,就不僅僅是娛樂,而變成了一種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唯有不斷學習和奮鬥才是人生。駐足回望,我該如何走出下一步呢!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9
《大江東去》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小說,但先火的還是改編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全書有150萬字,實體書有上中下三本,我除了網路小說以外很少能堅持看這麼長篇的書,因此看得也斷斷續續,開始在微信讀書app上看的,精彩之處隨手做了筆記,後來因為用眼過度的原因去圖書館借了實體書,就不方便畫畫寫寫了。
阿耐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作家,《食葷者》《不得往生》《都挺好》《艱難的製造》我都有閱讀。阿耐自身有從政和從商的經歷,又一個女性角色,對人物的內心刻畫和對話是我非常佩服的,人物形象生動,有生活的艱苦與樂趣,有見識又有人情,結合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每個故事都被敘述得有滋有味。
小說中主要說的在改革開放背景下那些敢於嘗試勇於創新的人的故事,以一個小山村的考上大學的宋運輝為起點,描繪了與之相關一系列人物,哪怕是有主角光環的宋運輝也存在缺點,和現實不斷得妥協和改變或同化。歷史的潮流裹挾著每個人前進,有的人迷失了不知道是時代的機遇還是個人的努力,有的人一直在不斷得自我完善和成長。尤其對現在經濟增長存在壓力的階段,更是烈火得真金。
小說中有很多很精彩的描述和對話,見微知著,可以想象作者阿耐本身有著豐富的官場和生意經歷,我看著有時還是懂非懂。該書在2009年出版,已經突出制度改革,金融管理,暴露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經濟發展中,國有企業、私企、集體經濟,個人英雄主義等之間的矛盾關係。書中著墨不多的生活和感情描述也頗有亮點,不得不說阿耐是個人精,完全感受到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10
因為歡樂頌的熱播,認識到了阿耐這位作者。所以讀了她的《大江東去》。一直以來,對中國的改革的印象都只是停留在高中歷史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可是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上世紀的深刻變化。
在讀《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驚訝於居然會有這樣一本讓我內心激盪起伏的書,讓我獲得了很大的內心力量。當時我想,應該不會再有像這樣一本好書了吧。可真的我居然碰到了《大江東去》!《平凡的世界》帶給我的是內心上的感受,是理想世界中的。可《大江東去》卻讓我更深入瞭解到改革的細節。如果沒有碰到這本書,真的會是我的損失。《激盪三十年》更多的是以客觀理性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變遷史,可我更喜歡《大江東去》這樣有些有肉有笑有淚的生活。
宋運輝,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做到了很高的地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從一個技術工人,變成了一個陰謀家,政治家。
他的成功雖然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埋頭苦讀學出來幹出來的。但“因人成事,因人廢事”這句話在他身上體現的很到位。
如果不是水書記一開始就對他有著超乎常人的優待,沒有人脈,他很可能會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個小工,每日埋頭工作。甚至正如書中所說,他可能連安靜的坐在圖書館裡的座位上看書都不可能。其次,他的第二次機遇是與程開顏的婚姻。藉助程開顏搭上了程副廠長。因此,他在程副廠長這裡得到了程副廠長的教導,為人處事的栽培,技術上的指導,收穫頗豐。
而他與程開顏的婚姻是不存在愛情的。最初他只是對程開顏的付出有所感動。這樣的婚姻也是基於感動而不是愛。在金州廠,這是個比較封閉的地方,程開顏和孫運輝的差距,眼光還不是特別明顯。所以可以像家人一樣繼續生活下去。可當他走出去的時候,他的社會地位,思維格局都有很大的變化,而他本身也以最快的速度成長。人而程開顏的世界很小,也只不過是想安穩過一生,不想進步,跟不上宋運輝的腳步,兩個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我,生活習慣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最後的分開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其實,這樣也是最好的選擇,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世界。程開顏也不錯,最好的選擇是找一個和她價值觀相同的人。愛上宋運輝,冷暖自知。
梁思申絕對是作者的寵兒,擁有美貌,財富,智慧,良好家教修養,高的事業格局。或許,她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善良吧。不得不說的是出國對她的視野格局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出國,見識非凡,她看見了更廣闊的天地,變成了一個很強大的女性。這其中也有很多艱辛,小小年紀就要與親人打官司爭家產,即使自己是資本主義利益既得方,也靠自己的能力學識來站穩世界。對弱者有很強的同情心,有自己的道德職業操守。
她和宋運輝的結合也是必然。她們相知相識這些年分隔兩地卻保持通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互相對對方有著人生的指導幫助,亦師亦友亦知己。在某些地方,他們是同道中人。
書裡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楊巡。如果不是看了這本書,我不會知道原來中國的個體戶發展舉步維艱。楊巡,堅韌,能屈能伸。在遭受幾次巨大受損後還能頑強的站起來。在梁思申一事上,甚至不惜下跪,即使與蕭然有恩怨卻依然願意為了利益買他的地。最初小小年紀卻承擔家裡所有重擔,為了活下去不放過每一個商機,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雷東寶也是代表那個年代的集體經濟的'典型人物。敢想敢做,大膽!就是因為最初勇於邁出第一步才會有最後的大事業。可他最後的失敗也是因為他的大膽,沒有科學根據。他帶領小雷家從落後封閉變得富裕開放,心中所想都是為了公家。可最後結局卻被小雷家聯合反抗下臺。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滾滾長江,大浪淘沙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11
中間斷斷續續大概也有兩個多月的時間看完,是因為看完電視劇《大江大河》之後才知道有這本書,於是抱著好奇心來看,因為自己對於那段時期的歷史非常感興趣,我想每個看完這本書額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另一本與之相似卻又不同的書《平凡的世界》兩本書都是值得反覆去看,不同時間段去看有不同的感悟。
我不想去評價書中的人物,我覺得他(她)們各自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書中的人物代表的是那個時期那代人在不同階層的奮鬥史,每個人的出身很重要,際遇很重要,伯樂千里馬相遇更加重要,缺一不可,我想當下的這個社會更加是這樣去發展的,現在的經濟好了,大家都能吃上飯,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教育,醫療,養老,環境,房價,接踵而來,新的問題總需要去解決,是我們當下年輕人需要去面對的問題,我想不管世界怎麼變,環境怎麼變,就跟書中的結尾所說的外面群星在轉,一幕一幕,生生不息。
好好生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人來一世,除了要做一些有意義體現價值的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享受自己所在的生活軌道,不至偏離,愛自己,愛親人,愛朋友,愛生活。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12
從宋運輝再說回小說,忽然發現《大江東去》的問題是,像《水滸傳》一樣,主角不討人喜歡。一般來說,小說的主人公的價值觀是與作者比較一致的,比如《紅樓夢》,如果不那麼一致的話,這個小說會給出一個批判的或同情的態度,比如《高老頭》或者《紅與黑》。但《大江東去》的價值觀與宋運輝是基本一致的,是小說結尾裡給出來的:“先發展,再調整。”阿耐有一句話印在小說的封底:“我有幸生活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這是一種非常之不“文學”的態度,因為基本上最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與“時代主旋律”保持距離,或者給出一種“復調”——不同的人在這個時代的不同感受。
《大江東去》只寫強者,它的主人公也都是“弄潮兒”,因而有一種貫穿全書的樂觀主義態度。但對這個時代,小說中的人物可以被裹挾於具體的事件而無暇對歷史與現實作出反省,小說的作者卻要有一個更高屋建翎的思想境界,這是托爾斯泰的《安娜》《復活》為什麼千古垂範的原因。到了第三卷的結尾時,我有點擔心,再寫下去,寫宋運輝官做得越來越大,梁思申錢賺得越來越多,意義都不大了。這兩個人現在官已經夠大,錢已經夠多,他們的最大問題是,他們兩個都不“痛苦”,安娜是痛苦的,聶赫留朵夫也是痛苦的,有沒有一個真正“痛苦”的人,成為一個小說已經解決了主題,情節,人物這些問題之後的問題。
6/沒有痛苦,則沒有詩。宋運輝有無數解決問題的良方,故而沒法進入“痛苦”的境界,不能苦吾苦,就也不能及人之苦,所以他身上總是少幾分人氣。《大江東去》寫得大氣磅礴,湍流直下,但我覺得可惜的是,作為一個全景式的小說,它沒有真正寫到底層,它最終還是一本“成功史”。另外從文字的角度來說,寫長篇對文字的要求不那麼高,因為更難的是結構與情節,但一個好作家歸根到底要有對一個語言的深刻把握,魯迅,沈從文,張愛玲,文筆俱佳,餘華,王安憶,遲子建,也有各自的風格,阿耐的小說推動力極強,是靠見識和情節來推動的,文字只能稱順暢無華。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13
元豐五年,蘇軾被貶黃州,內心抑鬱,來到黃岡城外的赤壁磯,留下了這千古絕唱,令人回味無窮。
那滾滾的長江,奔流不息,猶如歷史長河一般,不分晝夜,一去不返。大浪淘沙,千百年來的風流人物,都被這滔滔江水,帶向遠方。
這是赤壁之戰的古戰場啊,這是周瑜以弱勝強的最好見證。這裡亂石穿空,驚濤駭浪拍打著江岸奔流而下,掀起了雪白的浪花,這壯闊的景觀,好似畫一般讓人陶醉。一時間,多少的英雄豪傑在此相聚。
遙想當年的周瑜,英俊瀟灑,韻華似錦,迎娶了東吳的美女小喬,可謂是春風得意,年紀輕輕就為國家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手中羽扇,頭上綸巾,好一身儒雅之氣。
這赤壁之戰他必須要贏,這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如果他輸了,不免會像杜牧寫的那樣“銅雀春深鎖二喬”。作為少年英雄,他既保了江山,也保了美人。
天公作美,借了東風與他。黃蓋驅船前往,藉著東風,把敵船點燃,直直的向著曹操去了,僅僅是談笑的功夫,曹操的船灰飛煙滅,逃回了北方。從此,再也無力南下。
神遊往事,蘇軾對周瑜的敬佩從心而生,情深意切。可夢想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被貶黃州,一腔報國熱血無法實現,這心中的抑鬱是多麼痛苦啊。
蘇軾年紀輕輕的,已長出了花白的頭髮,可這一腔熱血卻一直不減,直想象公瑾那樣,抵禦外侵,報效國家,戰死沙場!
人生如夢,多少事不能隨心,漸漸地,天暗了下來,月亮升起,舉杯對月,灑酒祭天,祭那公瑾,更祭心中不滅的夢想!
放下酒杯,蘇軾揮毫寫下千古名篇《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讀後感 篇14
你年紀輕輕便步入仕途;你一生坎坷,卻也不曾抱怨;你有幸福的家庭,是不幸中的萬幸……你就是那站在長江邊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奇人;你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巨星——蘇軾!
認識蘇軾,是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開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你佇立於江邊,在狂歌“大江東去”的同時,回首歷史的滾滾長河中,湧現出了多少英雄,造就了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公瑾赤壁一戰,多麼驚心動魄!想象著千軍萬馬,馳騁於沙場,而自己,也親身來到了這個地方,放眼望去,刺破蒼穹的懸崖峭壁,湍急的江水,都在歌頌著公瑾赤壁一戰時的豐功偉績、瀟灑英姿。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就在這驚心動魄中,走來一位嫋嫋婷婷的佳人,淡掃的峨眉,寫滿深深的眷戀,剛勁中似融入了柔情是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公瑾因小喬的靚麗,更多了份超然的從容與風流,在談笑間滅了曹軍,公瑾該有多大的氣度!亂世佳人、瀟灑英雄、如畫的江山,你在慨嘆美的同時,意識到再美的、再壯闊的的赤壁,也與自己無關,你明白你不是個平步青雲的官場得意人,你只是個被貶謫的斷腸人。
你重新思索,即使失意又如何?霸氣一世又如何?人只活一次,活著就要活出氣度,活到一種修身的境界。歷史再引人傷感,又與自己何干?只有這浩浩蕩蕩的赤壁水和皎潔的月光才是亙古不變、永遠存在的。現實一點,樂觀一些,多些欣賞,少些批判,這正是你的內心。
你有感情,你在亡妻王弗逝去十年後夢見了她,並深情寫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十年的陰陽隔絕,斬不斷對亡妻的思念,子規啼,參商永離,何時歸期?你把舉案的痴念,化作齊眉,縱斑竹有淚,夢也瀟湘。白了發,多了一縷牽掛。
蘇軾,與其說你是才華橫溢的的詩人,不如說你是中華文化的一縷精魂。中秋賞月,隨口吟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廬山美景,駐足觀望:“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漫步西子湖畔,淺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千年的盪滌,抹不去你灑脫的身影與流傳千古的詩句。因為在你的生命中,更透出了世人應明白的道理:富貴名祿,如過眼煙雲,唯有與生活和睦相處,方可享受到生活帶給你的樂趣。
夢迴宋朝,與蘇軾共吟“大江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