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後感800字(精選5篇)

茶花女讀後感800字(精選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茶花女讀後感800字(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茶花女讀後感800字1

  有一朵美麗的茶花從陰暗、潮溼的角落裡鑽了出來。然而,為了吮吸真愛的那抹陽光,她努力地伸展著、盛開著、怒放著……花又謝了,但她依然保留著自己最美的一面,告別這個世界。這朵純潔、美麗的山茶花便是“茶花女”——瑪格麗特。

  又一次捧起小仲馬的《茶花女》,心裡不禁又被溫柔地觸動了:也許,世上最純潔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美麗的瑪格麗特令無數痴情的男生拜倒在她的裙下,但唯有阿爾芒才是她的最愛。由於身為稅務官的阿爾芒的父親阻撓,她選擇了放手。但阿爾芒誤解了她,對她種下恨根。但當他知道真相時,美麗的山茶花謝了……

  為了愛人,瑪格麗特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幸福,默默守護著自己堅貞的愛情,不禁讓我敬佩。

  而現在的人,她們心中所謂的“愛情”早已是變質了的,許多人是為了錢而在一起的:“無車、無房,免談!”還有的人在婚後,若對方破產或是做生意失敗,二話不說,就是一張離婚協議書擺在桌上。難道愛情只是可以同甘而不可共苦嗎?

  雖然許多人口上說:“愛你一生一世,愛到天荒地老。”但一有困難時,便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相比之下,瑪格麗特為了愛,犧牲了自己難得的愛情,無論遇到什麼事,她都甘願為了自己的另一半而做出無私的奉獻。因為愛,她選擇放手;因為愛,她選擇犧牲……即使她心裡會有著萬般的不捨,但一想到愛人,她只好含淚放開了在手的幸福,但依然會在一旁默默守護著這堅貞的愛情,這是多麼偉大的一朵山茶花呀!

  阿爾芒,你可知道,一直有一個人默默地愛著你,她沒有過多的表達,但她的愛如海,淹沒的是她自己;她的愛如天,放飛的卻是你!原本你可以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你有一朵高貴的山茶花!但又由於你的過失,只好在花謝時感嘆惋惜……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祈禱,但願美麗的茶花女能在天堂裡,與屬於她的那一朵茶花長相廝守,永不分開,永遠幸福吧!

  茶花女讀後感800字2

  陰冷的牆角,一朵茶花冒出。她如此美麗,美得嬌豔欲滴,令人驚羨。然而這下面的痛苦卻不為人知。為了生存,她以生命為代價,保留這份美。

  這段故事由主人公阿爾芒的回憶引起,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了阿爾芒放棄了工作,與其同居鄉間。卻因阿爾芒之父不滿,帶著苦楚含冤離世。在讀完他的遺書後,阿爾芒恍然大悟,為這淒涼的愛情萬分惋惜。

  茶花植株形態優雅,葉色濃綠,花形優美。代表可愛、謙遜和謹慎,所以深受園丁珍愛。茶花雖美,但有誰能在她的美麗下看穿她的痛苦,真正瞭解她的生存環境呢?

  瑪格麗特雖以賣笑為生,但她僵硬的笑容下,卻是一顆嚮往自由的心,誰會樂意白白糟蹋自己呢?她試圖爬出這泥潭,試圖減少汙染。她努力了,卻只換來了人們的不屑與不理解。終於,她得到了阿爾芒這個支柱,她慢慢的爬,將要掙脫黑暗時,又被阿爾芒之父的一番話推入最深的深淵,無力掙扎,慢慢死去。 瑪格麗特不願在別人的束縛下生存,誰曾想,在她賣笑一霎時,上流社會便將她扔下,註定一生無法自由。她的存在像一枝茶花,是花就渴望自由陽光,她不停努力,努力,在觸碰陽光的一剎,無情的風又將她吹折,吹回到陰冷的角落,落入深深泥流。上帝公平對待每一個生靈,使她在泥流之中不凋零而死,保留那一絲美麗。

  亦或許,瑪格麗特並不是一個悲劇人物。她人雖死,但卻是放棄了奢侈的物質享受,為追求真摯愛情獻身了。她或許不是完美的,但她的心靈是聖潔無瑕的。若不是生活的壓迫,若她生在當今社會,那她的命運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小仲馬這部《茶花女》給我留下了思考:是什麼原因讓她絕望而死呢?是她不努力爭取機會嗎?不是的。是社會不給她這個機會。那些所謂上流人士瞧不起妓女,覺得她們存在的意義只是賣笑,而忽視了她們的人格。

  希望在茶花重新萌芽時,能夠遠離黑暗角落,與陽光作伴。在光的`沐浴下平凡而快樂的活著。

  茶花女讀後感800字3

  每一次看到小仲馬的名字,就會想到《茶花女》這本曠世名作。這本人人都知道的著作是我國第一部被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說,它不僅在我國,法國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乃至對全世界都有很深刻的意義。

  這不僅僅是個淒涼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一本揭露了資本主義者的虛偽和殘忍的書,它控訴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不平。迄今為止,這部催人淚下的小說被譯成了十多種文字,風靡世界。其實這本書我很早就看過了,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一直深深感動著我!

  主人公是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她被誘成為交際花,人稱茶花女。可是她由於環境而墮落得了肺病。她曾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終都失敗而且離開了人世。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淚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可是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無法挽回了,最終阿爾芒只能在失去瑪格麗特的痛苦中過一生。

  看了這本書後,我相信如果瑪格麗特可以重新選擇的話,她一定不會後悔她所有的選擇,因為她始終是愛著他的。我相信她一定認為當他知道真相後,她會在他的眼中顯得格外崇高。瑪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著死亡,然而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她死亡前的痛苦,她一定是想留下關於自己最美的記憶給他。瑪格麗特的一生因為有了阿爾芒而幸福,也因為有了阿爾芒而痛苦。因為他,她生命的盡頭是痛苦的,是悲慘的,這都是他帶給她的。這就是她的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區別。

  她的一生是光鮮亮麗的,是豪奢的。可是她的一生是虛偽的,因為有了阿爾芒的出現,她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只因為他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真實。

  在我的心目中,瑪格麗特就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潔白無瑕,透著光亮,雖然這光那麼微弱,那麼虛弱,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給吞食掉;她是人群中容易被淹沒的砂,容易被他人捨棄,悲慘的生命另我哭泣,也許上帝是因為嫉妒她的美貌,她的善良,才讓她在愛與不愛中糾結一生;她也是一張弓,雖然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聖潔的。或許這就是我們所有人都那麼愛她的緣故吧!

  茶花女讀後感800字4

  瑪格麗特是珍珠的意思。那個手執茶花的美麗而又悽苦的女子,也只有這樣純潔的字眼配做她的名。

  她身陷在那個人性幾乎泯滅的巴黎,賣笑為生;而我則擁有幸福的家庭,無憂無慮地成長著。我們之間並無任何相似,但她一直長久地震撼著我的心。

  第一次讀了《茶花女》是在九歲,兒童版,是她,第一次讓年少無知的我懂得了“不幸”的含義。以後的日子裡,我總是會回憶起她的故事,為她嘆息,為她憤恨。

  而真正懂她卻是在十一歲。那一天,我恰巧沒帶書籤,又不忍心折壞書頁,便只好把全譯本的《茶花女》開啟放在屜中,結果數學老師硬是說我在數學課上看書,把書拽出來,擲在地下。

  心裡很委屈。俯身拾起書,想要分辯幾句,卻又瞥見教師臉上的怒色,攥著紙巾的手輕撫著封面,我突然間想起了阿爾芒的父親央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分手的那一段。

  靜靜聽完了老人的一大堆嚴厲的指責與苦苦的哀求後,瑪格麗特一字一顫地說:“那就請您轉告您那美好、純潔、可愛的女兒,說從前有個女人,她一生只有一個心願,但為了您的女兒,她把這願望砸毀,用兩隻手把心搗碎,死了。”

  說這些的時候,瑪格麗特是絕望的,放棄摯愛,就無異於縱身跳入剛剛逃離的火坑。這不是她的義務,可為了另一個女孩子的婚姻幸福,她甘願犧牲自己唯一的心願!這種委屈,莫不如鑽心剜骨一般痛楚!相比之下,我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又有什麼資格為自己鳴冤喊屈、忿忿不平?

  剎那間懂了瑪格麗特,懂了她的善良,懂了也的艱辛,懂了她全部的堅韌與偉大。

  我與她,雖然有著太多的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成為一個和她一樣、充滿人性光輝的人!

  淚,在那一瞬奪眶而出,晶瑩如珍珠。

  繁華深處茶花仙,水中倩影已難辨。

  珍珠作名心亦潔,淡笑一抹絕塵煙。

  茶花女讀後感800字5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她開創了通俗劇的先河。使得人們對世俗情感有了一個較深的理解,也使得人們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見有了一定程度的轉變。

  《茶花女》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巴黎名妓悲情的的一生。這裡採用了倒敘的寫法,男主角那痛苦悲傷的回憶,使得情節看起來更加煽情。巴黎名妓瑪格麗特是一位貌美鍾情的女子,她生活在一個充滿金錢和色慾的骯髒的社會里。在這樣的環境中,任何一個純潔的生靈也會身不由己而走上歧途。往往這種人又正是被人們所忽視的,甚至是歧視的。而誰又知道像瑪格麗特這樣柔弱女子在那種生活下,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瑪格麗特是位貌美的女子,她也正是靠著這點姿色去討好那些貴族以維持生計。但她的內心世界其實是很空虛的,沒有人能給她真愛,沒有人能去理解像她那樣的人,為此使我想到了妓女這個討人厭、而且又是很可怕的名詞。

  在小仲馬那個時代,資產階級佔有大量的生產資料,貧富分化嚴重,不少人為了生存只好走向極端,而當時的一些妓女就是這樣情非得已,但生活所迫只有出賣肉體才有一絲希望。這樣的生活可能是寢食無憂,但是這些妓女們還是要儘量力擺脫這種生活,她們依然是嚮往那種平淡自由的生活畢竟只有那樣的生活才有可能幸福,那樣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到真實的自己,那樣的生活才有可能擺脫世俗的偏見,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樣。

  瑪格麗特正是為了這樣的生活,寧願捨去一切和心愛的人一起過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但世俗的偏見的力量就是那樣的強大,男主角甬迪的父親因為她有損於他們家的名譽,毅然要求瑪格麗特離開他的兒子。人都是自私的,但那位遭人賤視的妓女用自己的幸福無私的換取了一個家族的名譽。

  瑪格麗特和甬迪兩位悲情戀人最終還是擺脫不了世俗的偏見,陰陽分隔,這本著作讓我們重新審視了妓女這個特殊的人群,在我們對這些人警惕和批評的同時也情給予一些的憐憫吧,畢竟沒有人甘心墮落,沒有人願論位唾罵之人,只不過有苦衷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