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讀後感(精選28篇)

水調歌頭讀後感(精選28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調歌頭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

  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讀了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詩,在不同的時候總會給我不同的感覺,在相同的感覺中又給了我不同的幻想。很小很少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了這首詩,我就問父親這首詩是什麼意思。父親怕我太小不懂,只能含糊其詞:“嗯,嗯,就是詩人對月亮的讚歎。”我在沉思,那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讓我產生了對九天之外,那清冷月宮無窮無盡的幻想。年幼的我對九天外的神仙高人十分感興趣,我在想他們生活在寒冷的環境下能否觀望到我呢?我呆呆的望著月牙,凝視著,幻想著,心掛在了月亮上。

  七八歲時,我來到了鄉下。對著星羅棋佈的天空和那半彎月,我想起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望著那皎潔的月光,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歡樂與聖潔。我的靈魂彷彿從我的體內出來,在夜空中飄浮。我好像在自己的靈魂上看出了一種迎接美好明天的笑容,我的臉被月光照亮。向月亮飛去……我無法用語言表示我看到月的高興心情。

  我11歲時,我獨自一人在外地。這時我望著窗外接近完全的月。她接近完全了,為什麼我和父母相隔500公里之外?那時的我第一次懂得了什麼叫作思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在想,蘇軾思念他的弟弟蘇轍而寫出這樣悲傷的詩句。我不解為什麼在月圓之時人卻不能相聚呢?雖然我人在外地,但是我希望月可以把我的心帶回家。在家想念離家的好,離家才知家鄉的甜啊!

  到現在,我已經是一個少年了。我對“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產生了幻想。在專注的想時這句話對我沒有感覺。可是當我無心的時候,這句話在我的腦海中掃過,遐想很多很多。我給自己立志當一名畫者。當作畫沒有思路時,我就會望著月,心裡想著這句話,體會著這首詩。窗外的圓月在空中俯視大地,雲霧在月的周圍繚繞,在月旁邊的夜空被照亮了……我站在原地,我彷彿可以看出月執行的軌跡,望得出月上的一切。

  在寫這篇文章時,這首詩在我的心中形成了共鳴。我對這首詩產生了幻想,對某句話產生了渴望,對每個詞都產生了嚮往。我想對月亮說一句話:為什麼你總是那麼神秘,千古之人都要為你讚歎,你每一次的完美出現,就代表了一家人的團圓和分離。你可以代表憂傷、歡樂、思念和神聖。你擁有如此偉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感染一個人,也可以照亮每一個的心,我向你致敬!

  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

  面向黑夜遙想千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楚楚淒涼。這時的我尤為欽佩你——東坡居士。“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古往今來又有多少賢人雅士能擁有你這樣的豁達胸襟?

  滿目的星斗有你的身影,我嫉妒你的豁達。千年之前,你曾望月質疑:“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你滿臉的清澈,清澈的令人心碎。因為你的才華橫溢,因為你真正的君子的作風遭到所謂“文人騷客”的排擠,你與親人分隔兩地。那又如何?你依舊如白蓮一般清幽,世間的汙濁只襯得你更加的幽香。你望月表達著你的豁達,衣帶微散,你隨影而舞。而我卻看到了那張微笑面具下的悲哀,無奈,討厭這惡俗的世界。

  現在在我的身邊有四位真心的朋友,家人雖不在,卻不缺少關懷。我十分的幸運。十分的珍惜我現在的一切。天空中有一顆紅色的星星彷彿是你的無奈,你又在無奈什麼?

  “月啊!我仰望著你,你給我雙倍的光芒,為什麼你離我這樣的遠?為什麼只給我著清涼的光?你難道也嫌棄我子瞻渾臭的凡胎麼?”

  不!你是清澈的!白蓮是你的化身。你並非聖人又怎會沒有喜怒哀樂?你的心中也有著思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兒高高掛為的是令全天下的思鄉之人的懷念得到寄託。所以我月兒將你的祝福給你的弟弟。

  千年的聲音流回現實,思緒如潮湧“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媽媽、爸爸、妹妹,你們在看天嗎?你們望著這如水一般皎潔的月了嗎?你們收到我的思念了嗎?

  你的豁達,你的樂觀透過詩詞淋漓盡致的展現。我嫉妒你的豁達,因為我同樣仰慕你。從你的詞中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的豁達你的鬱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安撫了千年以來多少遊子的心?在仰望你的人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真正體驗過才知道,所以你的思念我懂了。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3

  在大自然的景物裡,月亮是很能啟發人的聯想的,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生活,月亮的皎潔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氣質很浪漫的人,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圓美好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平凡的氣魄,他熱愛人間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月光起舞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人世的思想戰勝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也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難有十全十美之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很有哲理意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間離別是難免的,那麼要求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透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這一句是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這首詞彷彿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人生的意義,既有量趣,又有情趣,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美學的享受。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4

  今天一大早,我剛起床,爸爸媽媽就教我背了一首詞,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爸爸告訴我,這首詞描寫的是詩人看到八月十五的月亮,想念起家人,盼望和家人一起團聚的心情。但是,我還不是特別明白這首詞的意義。中午我們回姥姥家吃飯的時候,我和媽媽還有姨,給在上海上大學的哥哥打了電話,問候他節日快樂,告訴他,我們大家都很想念他。在奶奶家,我又和叔叔、嬸嬸談起這首詞時,才發現他們都知道,嬸嬸甚至還能把它背下來呢!我這才知道這首詞原來那麼有名!透過八月十五的團圓飯,我明白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所想表達的願望,就是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希望能和親人團聚。

  我也有一個願望:能一個也不少的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因為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是那麼的親切和溫暖。

  祝願大家中秋快樂、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5

  每當我讀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都會深有感觸。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首詩寫出了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此,我也想起了遠在常州打工的哥哥——趙琦。

  我和哥哥相差十歲,他和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記得我四歲那年,我和哥哥在看電視,我喜歡看動畫片,哥哥喜歡看體育比賽,我們倆愛好不同,兩人搶起遙控器來,哥哥一急,他隨手一甩,把正好在吃的泡麵作料撒到我的眼睛裡,我哇哇哭喊著去找奶奶:“奶奶,我的眼睛看不見了。”奶奶一邊安慰我一邊用清水洗淨了我的雙眼。等我媽媽回來後我把事情的經過跟媽媽講了一遍,媽媽把我拉到跟前,告訴了我和哥哥的關係。原來,我哥哥不是我媽媽親生的,他是我爸爸和前妻的孩子。媽媽還教我凡事讓著哥哥一點,因為他很可憐,從小就被他媽媽拋棄了。從那以後,我不再和他搶東西了,等我家條件好了一點後,又添了一臺電視機。媽媽常說親情是很可貴的,我們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一種緣分,我會永遠記住這句話。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美好的情景長留人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擁有這一輪明月。這麼美妙的詩句,難怪會千古流傳呢!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6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沒有蘇軾把酒問青天的豪爽,我也沒有蘇軾對月宮的豐富想象,但每當我走在大學校園裡,抬頭望到天上的明月時,明月就像有意似的,總讓我回想起故鄉的點點滴滴!

  我的故鄉在南方,有一條寬闊而且美麗的河流過故鄉。故鄉的人都管她叫母親河。故鄉的人在河的岸邊修建了許多供人們休憩乘涼的小廣場。

  記得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的學校就在河邊。在高考複習的那段時間裡,我經常在天氣好的夜晚,在晚修結束後,一個人來到小廣場,靜靜的望著空中的月亮出神。

  月亮彷彿就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她能讓我心情平靜,她能把我身上的壓力陡然卸去,她能還我一個愉快的心情。她不會生氣,她更不會發怒,她只會帶著她甜美的微笑默默的注視著你!這時你彷彿覺得這月亮似乎是為了你而變得愈加的明亮了!

  又一次,我獨自走在這位於異鄉的大學校園裡,我抬起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我想到了蘇軾,我想到了故鄉那明亮的月亮,我想到了……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7

  我翻開課本,重讀了《水調歌頭》一文。這篇課文雖然極為簡短,但給我的印象卻極深。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透過這幾句詩,我似乎看到了蘇軾臉上的憂愁,他痛恨朝廷之中那種官官相護、勾心鬥角的黑暗生活,又想念七年沒見面的弟弟。然而面對這種事情,蘇軾並沒有怨天尤人,卻能把心事託付於明月,寫出許多瑰麗雄偉的詩句,使後人感慨萬千。蘇軾這種“不以已悲”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蘇軾不僅具有“不以已悲”的態度,而且還具有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發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就是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悲、歡、離、合,月亮同樣不會長久完美。這句詩體現了詩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其實,無論處在逆境也好,順境也好,我們都應該像蘇軾一樣,具有這種樂觀的態度,環境的締造是人為的,而自身對待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管處在什麼環境,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皆能處處泰然,不因處於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海闊天空。

  多少文人騷客因逆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唐朝的李賀因受打擊,抑鬱而終。反觀蘇軾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樂觀態度。可惜李賀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況且,李賀這種頹廢的意志必能使人沉鬱不振,這對社會乃至個人又有何益?

  回眸人生,有些人開始渴望天邊會有不逝的彩虹,人間會不有散的宴席,追尋著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現實中,心中的完美往往被太多的逆境所代替,生命中常常夾著唏噓的嘆息。其實,逆境何嘗不是一種美呢?它是順境的一種反面外觀。它對順境,不僅是襯托,更是其意義的說明和解釋。人生的真諦,往往不是寄寓“歌舞昇平”的繁華,也非蘊寓“平步青雲”的愜意,更不在乎“功成名就”的完美。因為這些,給人太多的表象,從而使人有能忍受逆境的磨練。用一顆平常樂觀的心去品嚐人生,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人是可悲的,我們應該以“不以已悲”的樂觀態度去面對逆境,這樣才會感到快樂。

  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蘇軾所謂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含義。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的結果。我們也應如此,時刻保持“不以已悲”的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8

  這是一首在月光下思念弟弟的詞,讀完上闕,我不禁首先為詞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自古以來,寫中秋賞月的詩詞不少,但許多作者往往把自己置於月外,僅僅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月色。

  而東坡則不然,他竟然把自己置於月宮主人的位置,他在飲酒賞月中,逸興神飛,神遊月宮,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讀到這裡,就不由讓我們同樣產生了豪邁的感情,深深地被詞的意境所吸引,尤其是那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大有使人飄飄欲仙的感覺。中國文學史上,若談起浪漫的想象,當首推屈原、李白,他們在詩中常能不為世俗所羈絆,而能揚起長袖、高歌吶喊,暢遊寰宇。現在讀到蘇東坡的詞,又使我們看到了同樣的形象。不過,當我們讀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時,又感到東坡又勝一籌。他雖然政治上也遭受過種種挫折,但還感到“人間”更為可愛,他這種屢遭貶斥仍然熱愛生活的精神,更使我們感動。這正是蘇詞豪邁的根源。這是他百折不撓精神在詞中的體現。這一點在詞的下闕中同樣可以體會到。

  下闕中,作者一開始就寥寥幾筆勾勒出了詩人徹夜不眠的情景。“轉”、“低”兩字充分體現了時間的緩慢流逝,更襯托出作者思念弟弟-子由的深情,這也反映出了東坡在用詞上的高超技巧。往下,詩人並不是在詞中灑淚哀嘆,而是筆峰一轉,用“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規律來勸慰自己,表現了詩人深曉生活的規律和開闊的胸懷。讀到這兒,就會使我們的心胸也豁然開朗。最後,又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表現詩人美好的願望。這立即使我們眼前一片光明。就是這樣的希望,能使人不怕挫折,去奮鬥,去戰勝一切困難。

  從這兒也可以看出,豪放派詞的關鍵之處,就是不管抒發什麼樣的憂愁煩惱,總是滿懷著希望,所以也總有鼓舞人們的力量。 後人評價蘇軾寫詞“以詩入詞”,說他“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東坡這首詞,正是以詩入詞的典型,既表現了深情,又寫得很莊重,十分有氣概,徹底地扭轉了人們對“詩莊詞豔”的看法。此外,不難看出,蘇軾詞中的豪放氣概,正是來源於他開闊的胸懷與正確的處世態度,沒有思想作為底蘊,是無法構成如此感人的藝術佳作的。後來的岳飛、陸游、辛棄疾的豪放詞也無不是這樣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9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幾天,因天氣連續陰雨等諸多原因,心情略感低沉,閒暇之餘,翻看了書櫃中部分唐詩宋詞藏書,研讀之餘,頗有感受,尤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引共鳴。這首詞創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時年作者四十一歲,任密州太守,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自請外任,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致中秋對月之時,憂鬱愁悵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作者並沒有就此消沉,而是以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消極悲觀的情緒,並以超然的熱情,直抒了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詞富含人生哲學之大意境,上篇主要抒發作者的心境和思想矛盾過程。表現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樂觀情緒。下篇主要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來安慰自己,並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境界結束全詞,向人們展示了現實而充實的生活是快樂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名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有順意也必然有失意之時。這是自然界的發展規律,這種規律透過作者筆下的文學意境表現出來,顯得尤為美好和生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細膩而真切的感受,讓我們從心靈的深處去感悟這首詞的精奧。但願網路中的博友們如詩人所述,身體健康,生活灑脫,雖遠隔千里,卻共享一輪明月,在彼此的友情與關愛中享受無盡的快樂與溫暖。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0

  我們學校剛剛舉行了一場詩歌朗誦比賽,雖然比賽結果還未知曉,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覺得每次上臺的都是人生中的一個經歷,是經過無數準備後的一個挑戰,透過這次比賽,我也對蘇軾的《水調歌頭》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蘇軾是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我國古代有著多種藝術才能和革新創造精神的傑出作家,對後世影響很大。《水調歌頭》是一首世代相傳的“仲秋詞”,是作者任密州知縣時寫的,這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離開朝廷來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經整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加上妻子亡故,弟弟遠在他鄉,詩人內心十分苦悶,於是詢天問月來排解憂愁。

  讀過這首詞,我感受到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也隨之消散。人生難免有愁,愁是越想越愁,何不學習蘇軾賞月消愁。皎潔的月光會照到你的內心深處,帶走你的愁苦。你也會享受到擺脫愁苦的輕鬆之快。李白喜好“舉杯消愁”,我想回味《水調歌頭》是最好的消愁法。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青天便是蘇軾的朋友,夜幕已深,月兒卻遲遲不肯出現,只剩我一人孤身獨立,手中的酒也不知該敬給誰,九百多年前詞人將自己的思念之情寄託在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而現在的我也和他一樣,思念遠方的親人。

  中秋佳節,爸爸依然在遠方。正該是團聚的時刻,一家人卻分隔兩地,這樣的日子怎麼能被稱為節日呢?算了,只把它當做一個普通的夜晚,普通的,只是格外思念爸爸的夜晚吧。是啊,這樣的夜晚適合懷人,適合思鄉。背井離鄉的爸爸在這樣的夜晚可會安寢?還是望著窗外千種風情痴痴流淚?

  爸爸,今晚我的天空無月,不能和您共享此時了。爸爸,不如讓我來安撫您吧。我欲乘風去您在的地方,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也許沿途迢迢,長途我來得會有些遲,但縱使沿途崇山峻嶺阻隔,縱使高處不勝寒冷,我也總會抵達。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會在您的出租小屋裡共進一頓團聚熱鬧的晚飯,共賞此時此刻的那輪明月;我會纏著鬧著要買月餅吃,您拗不過我,買了一塊,自己卻不捨得吃一口……同父過佳節,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月兒終於升起,照著無眠的我。窗外萬家燈火,只有這月,一夜一夜伴我;世上千百萬人,只有爸爸一生一世陪我。我無爸爸,無以至今日;爸爸無我,無以終餘年。但願爸爸平平安安,早日歸來,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長長久久。但在爸爸還沒回家的這些日子裡,我仍會夜夜思念爸爸似今夜。即便我與爸爸相隔千里萬里,依然能共享這美好月色。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2

  明月彷彿是人們寄託情意的物件,古往今來,曾有那麼多的詩人對月吟詠自己的心思,有那麼一位詩人,他樂觀,他擁有擴大的胸襟,他就是蘇軾。

  他在密洲太守任期中,由於當時是王安石改寫,所以他在政治上遇到壓制,所以很悲傷,於是,他舉起酒杯,詢問青天,今天是哪一年,他認為那皎潔的月光,是自己精神的家園,然而真要氣絕人世,飄然而去,他有一些猶豫於是,他又寫下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來含蓄的闡述自己的矛盾心理。

  看到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的掛在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們,他想為什麼月兒不該對人們又怨言,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但轉念一想,人固有悲歡離合,月固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就難十全十美的是。既然如此,有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於是,就寫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他把對友人的思念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託,雖間隔千里,但同在一個藍天下,所以就會很樂觀了。

  思念總在分手後,在如今這個繁華的城市中,有幾人有過思念之苦,蘇軾疼愛弟弟,但他樂觀,闊達,不會因思念而批判。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3

  夜下、一位詩人舉杯邀月,醉意之中對影三人;月下、一位詩人仰望蒼穹,朦朧之中思緒悠揚;雲下、一位詩人舉目不語,思念之中不知與誰共賞這一輪明月。或許,他在對越訴說,訴說自己心中的那份愁與思。

  為官仕途,感到迷茫,千百度中不知自己何去何從,乘風歸去?才知高處不勝寒。愁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

  當我在奮鬥的路上,當我趕到了迷茫的時候,我便停下來,對著天空,對著大地,對著明月,來緩解自己,因為它在我看來,它有蘇軾的氣息,它足以淨化我心中經時間的推移,所沉澱在我心靈深處的汙物。當你身心充滿欣然,充滿輕鬆的時候,你又可以上路了。

  我時不時地想象這詩人寫下《水調歌頭》時的場景,感受著他內心深處那種悠悠傷感,有時自己也會被感染,望著明月高懸、吹著涼風陣陣,心中不知思念這誰。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對人生的感悟,在月的啟發下,對世態的思考;又是對親人的思念,孰不知,明月下又有多少人寄情於它,又有多少人傳達著相思之意。

  我知道,不僅詩人一人將這種相思之情寄到明月之上,再融合到月光裡,撒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曾幾何時,我將思念寄到月上,恐怕明月也載它不下了吧?

  透過雲層,我看得見月亮上雕刻的《水調歌頭》我能聽到蘇軾的吟詩、斟酒的聲音,我能聞見空氣中散出的酒香,我能感受到他眉皺下的愁與思。

  詩依舊吟,還是那份情感;月一直明,只是圓了又殘,殘了又圓,反覆著,輪迴著。

  天空、夜下、明月、枯樹、微風...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4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我當時學這詞的時候,沒覺得這句話有多少含意。但是有年的中秋節,我離開了父母被接到了外婆家過中秋節時,我感到了那份對家和家人的思念。雖然有外婆外公在我的身邊。我卻實實在在的感到的是寂寞、是思念。難道這種血緣的關係就註定了我會這樣嗎?

  我就和外公說出了一句很簡單的話:我想爸媽了,我要回家。當時外公沒能理解過來,以為我在耍性子鬧脾氣。就沒在意我的話。但是我又重複了剛才的話時,他們就知道我不是說著玩了。就回答我說:“這孩子,我姑娘沒白生啊!我們可是白帶這麼多年啊。親情這個東西就是一根看不見的線,拴著一大家子,拴住了你我他的心。外面再好還是沒有家裡的狗窩好啊。明天就送你回家哦”。

  當時我是沒聽懂外公的話是何意思。但是現在我懂了因為我學了這首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當時的想法不就和作者一樣嗎?這是我們發自內心的一種親情的流露。是血緣、是父母綁住我的一根看不到的線,我飛的再遠可是那根線還是在家人手裡抓著。

  我看著今年的中秋節月亮一定會念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詞句。是我發自內心感觸的在唸和作者有著相同的那份思鄉之情。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5

  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深深的寫著他的懷念,想著家人、皇帝的憂愁,通通映襯在這首詩上,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更是顯得淒涼啊!回憶著以前家人一起團聚的日子,現在在這裡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時看著那顆又圓又皎潔的月亮。但雖然同時看著月亮,卻相隔兩岸,不免感到惆悵。

  中秋節,農曆十五日。中秋節就像過年一樣,家人團結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圓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還一起欣賞月亮。而看到那皎潔得月亮,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月亮種種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玉兔搗藥等傳說,我們不妨停下腳步,仰望月亮,說不定可以看到吳剛努力的砍伐著樹木,玉兔“咚咚咚”的搗著藥呢!

  如今中秋節又到來了,家家戶戶都高興得買柚子、準備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圓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興興的團聚一起賞月;全家團聚,宛如過年除夕一起吃團圓飯一樣,團聚一堂,大家有說有笑的,這樣的日子並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會得到很多快樂。比起蘇軾來,我們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嗎?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6

  由於作者與當權者政見不合,被排擠到密州去當地方官,心情很抑鬱,同時他已七年不見弟弟子由,心裡十分懷念,種種思緒透過此詞來抒發。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

  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

  這首詞把宇宙、人生問題融合在一起,把對官場的思考和對弟弟的懷念貫穿到賞月中去,想象瑰麗而又不忘現實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宋代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7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絡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透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嚮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裡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複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嚮往,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透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區域性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8

  月假在家,在媽媽的引導下,我翻看了《宋詞三百首》。

  剛讀了一首之後,就覺得很吃力,因為宋詞的內容艱澀,篇幅也很長。這時,媽媽告訴我,宋詞在我國隋唐時期出現,宋朝時達到頂峰,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為了讓我更好地理解,媽媽不僅給我講解了書中的詩句,還補充了很多的背景資料,那些難懂的詩句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我彷彿穿越到了宋朝,走進了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書裡,我見到了那些璀璨如星辰的偉大詩人們:,辛棄疾、晏殊、歐陽修、李清照、王安石……眼中最亮的那顆就是蘇軾,我愛蘇軾,更愛他的《水調歌頭·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千里共嬋娟!”蘇軾當年被貶,和弟弟蘇轍六年沒有相見,在中秋的晚上,他舉著酒杯,望著明月,懷著對弟弟深深的思念,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詞。雖然心中滿是對親人的牽掛,卻不能相見,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相信那時的蘇軾借一輪明月,把所有的淚和所有的思念都傾注在了詞裡,讓千年之後的我們讀之為之動容。

  或許我還不能真正明白蘇軾複雜的內心,但一想到即將離開父母去讀書,我的心裡也是萬般滋味。如果爸爸不在身邊,誰陪我騎腳踏車?如果媽媽不在身邊,誰在睡前給我講故事?如果奶奶不在身邊,誰會端著我最喜歡的烤雞腿問我饞不饞……我不要離開父母,不願像蘇軾那樣只能借月亮來表現我的思念。

  媽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她在我耳邊輕輕地吟誦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啊,既然“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自古以來就如此,那又何必為分離而傷心呢?只要大家都平安快樂,即使不居住在一個屋子裡,我們也共賞著一輪明月,這難道不是一種相聚嗎?再說了,我們可比宋人幸福多了,電話、網路都能一解親人朋友們的思念之情,真正做到“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鄰。”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對我們的期盼,也是我對天下人的祝福。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19

  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一幅清靜幽涼的美景,一份在外遊子的思戀,一腔精忠報國的熱血,在此盡顯,隱藏著一種複雜,一種深邃……

  一,明月幾時有

  這也許是一種抱怨吧。明亮的月亮什麼時候才會有呢?這也許是上天註定的,也許現在沒有明亮的月光指路,但我們心中必須有必勝的信心,黑暗只是暫時的,而光明是無止境的!

  不知不覺就到了初二,整天泡在書本中,鑽在題海中,一不留神就迷路了,常常不知這樣是為了什麼,到了期末,也就是一張試卷,中考,不是一張試卷嗎?……我感到厭煩,睏倦,可憐的寒窗苦讀何時終了啊?

  二,我欲乘風歸去

  多麼美好啊,有輕風做伴,飛往美麗的月球,去一睹清靜幽涼的美景,躲避人世間的喧囂,一個人獨自享受,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賦予了自己沉重的壓力,在壓力中幻想倒可以解脫,我向往美麗的月球,不用在書本中深鑽細研,眼裡只有美麗的風景,只有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小天堂。

  三,何似在人間

  一個巨大的轉折!我不能相信一個鬱郁不得志的臣子能如此樂觀,哪裡比得上人間呢?為什麼?難道我的幻想就在這一刻必須破滅嗎?

  我不相信命運,也不相信真理,我只相信自己,但這次我不得不相信真理,因為我想起了我的親人,我的同學,我的老師,還有那些默默關心我的人,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天堂需要新鮮的活力,人間有真情,冷清的月亮,哪裡比得上溫暖的地球?和我溫暖的家?

  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這是不變的真理。俗話說,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一些挫折,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得了很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其實我們並不必在意,不必煩惱,應該為自己的日益充實而高興。

  初二的我更加註重自己的感情,稍有挫折就用眼淚發洩,現在才明白那是懦弱的做法,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壓。我失去了童真,但我獲得了啟迪我人生的知識,在獲得面前,我的奉獻顯得微乎其微,那麼,還有什麼好悲傷的呢?

  五,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多麼富有哲理意味啊。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光,這是作者樂觀情感的抒發,也隱隱包含著對弟弟的思念,對家鄉的思念。

  此刻,我不再幻想,我要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立下無數的旗幟,我不會退縮,更不會放棄,我要笑著面對路中的挫折。即使我有一天離開了我的家鄉,我的心會永遠牽掛著故鄉的土地,有朝一日,定會重返!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0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不知道大家對詩詞的感覺是什麼,但是想到我的感覺,莫名的感覺自己有點膚淺。因為我是否喜愛一首詩詞,首先會看著首詩詞給我的第一印象。

  這首《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是我在高中時做語文詩詞題碰到的。當我第一次讀這首詞,第一印象就是:哇!每一句都好優美。當我讀第二遍時,我便被這首詞的描寫所吸引。這首詞描寫景色之美,在我的眼前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的山水畫卷:在一片落日餘暉之中,蘇軾捲起繡簾眺望,快哉亭下,水天相接,碧空如洗。蘇軾望著亭外的美景浮想聯翩,回憶平堂山的江南煙雨,杳杳孤鴻。再次眺望,水面千頃,十分明淨。如翠山巒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湧,有一位白頭漁翁駕著小舟掀舞,出沒於風濤之間。虛實結合、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展現了一幅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

  豪縱酣暢,氣勢磅礴,蘇軾在全詞酣暢淋漓的表現出了曠達豪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你個宋玉,著實可笑。你不瞭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硬要說什麼風有雌雄。之後又發出感嘆:“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到此,我便被蘇軾所表達出的精神所吸引。他將自己具象化為一位白髮老翁,奮力地搏擊風濤。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一豪壯之語表達出自己的人生態度:在逆境之中,保持浩然之氣,剛直坦然,你又何怕一陣小小風浪?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1

  今天,外婆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宋詞三百首》,其中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水調歌頭》我很喜歡。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在月圓之夜想到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感嘆人生好事難全,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進一步抒發了蘇軾懷念手足的深情。

  這首詞讓我想到了還未迴歸祖國大陸母親懷抱的臺灣,以及臺灣的小朋友們。每當中秋月圓的夜晚,我們就會家人團聚,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月亮又大又圓,象徵著美好和團圓。我吃著香甜的月餅抬頭望著圓圓的月亮,不禁想到遠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小朋友們,如果在這個美好的時刻我們能團聚在一起賞月,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媽媽曾經告訴過我,寶島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另外,臺灣還有許多名勝古蹟,日月潭、阿里山、媽祖廟……真是說也說不完,如果我能象去上海一樣去臺灣旅遊,那該多好哇!

  啊,親愛的臺灣,請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吧!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2

  在那個中秋的夜晚,蘇軾望著高空中圓圓的明月,不禁思念起了他那七年未見面的弟弟蘇轍。他寄情於詞,寫下了一首流傳至今的經典之作《水調歌頭》。

  人生的離別在古人的眼裡是如此的沉重,可能是因為那個年代交通、網路都不發達,一旦分別,都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再見面。也正因為如此,那份思念遠方親人、朋友的情感才那麼強烈,那麼感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是第一段,描寫中秋夜,作者和朋友們飲酒時的情景。這是醉酒後的表現,對著明亮的月光,胡思亂想,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但他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長時間沉思之後,藉著酒興,擺脫鬱悶後的一種情感的抒發。現在,作者終於從鬱悶中解脫出來了。解脫之後,他有什麼想對大家說呢?繼續往下讀吧!

  第二段的第二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雖然月圓了,但很多人不能相聚團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月亮呀,你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滿地出現在天上,來加重離別後的傷感呢?

  下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然而,細想一下,人生總是坎坷不平,有悲傷,有離別,有相聚。月亮也是圓缺不定,有陰暗,有晴朗,有圓滿,有虧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啊!

  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既然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憂愁了。因此,在這裡祝願大家健康長壽!雖然親人朋友遠隔千里,但不妨礙我們同時對著月亮。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著美麗的月色吧!

  就是這麼一個樂觀的蘇軾,讓同樣面對離別的悲傷的人們,聽了這首詞也能從悲傷中走出來,開心面對每一天。

  有一首流行歌曲《但願人長久》的歌詞,就是引用的蘇軾的《水調歌頭》。每當媽媽想念千里之外的外婆時,我就會給她播放這首歌,然後我們就一起哼唱著這首歌。

  《水調歌頭》我唯一會唱的一首宋詞,我喜歡這首詞!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3

  清月幾時有,將酒問青天,人有悲歡,月有陰晴圓缺,事古難全。人若長久,千里共嬋娟。幾年前的中秋夜,蘇軾曾望著月亮沉醉,舉杯輕吟。今天,又是一個月圓的夜晚,我再次頻唱首歌。

  從古代開始,就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稱讚這一輪月圓,月圓雖美,但也只是一瞬間。今天我們面對的是過去,而明天我們將再次成為碎片。殘月似乎象徵著離別的哀傷,而蘇軾則一反古人對殘月的哀傷,反道是寫人有悲歡,月有陰晴圓缺的千年佳句。

  是的,細細想來,沒有這殘月的演變,這圓月哪來的?就像人生一樣,沒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哪能換來成功的快樂?人與人之間有離別的痛苦,重聚的歡樂,自然月亮也會陰藏晴朗。

  人的月亮無常,自古如此。月圓的日子裡,有多少人背井離鄉,凝望著月亮,想念著家人。有的東西是不能強求的,只要彼此懷念就夠了。如今,我們還沒有體會到離別的憂傷,既然如此,就請珍惜眼前的這些點點滴滴,不要等到悲嘆離別的時候才去珍惜。

  我們需要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這樣才能樂觀地面對任何事物。有的東西雖是古往今來的事情,但只要換個角度去想,也許就會茅塞頓開。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4

  這首《水調頭》深深地寫下了蘇軾對家人的思念,對皇帝的思念,通通映襯在這首詩裡,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顯得淒涼啊!想起了以前家人團聚的日子,如今在這裡孤零零的一個人,也只能在中秋,與家人同時看著那又圓又亮的月亮。可是,儘管同時望著月亮,卻相隔兩岸,不免憂傷。

  農曆十五日的中秋節。就像春節一樣,中秋節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在那個又圓又大的月亮下面,一起烤肉,一起吃柚子,一起賞月。而且看著那皎潔的月亮,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月亮的各種傳說,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玉兔搗藥,等等傳說,我們不妨停下來仰望月亮,也許能看到吳剛努力砍樹,玉兔“咚咚”搗藥!

  現在中秋節又到了,各家各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喜氣洋洋地買柚子,準備烤火用具,又在那個又圓又大的月亮下,歡聚一堂,喜氣洋洋地吃柚子,喜氣洋洋地團聚賞月;全家團聚,就像過年除夕一起吃團圓飯一樣,大家歡聚一堂,這樣的日子並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就會有許多歡樂。與蘇軾相比,我們的中秋不是更好過他嗎?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5

  月如水,如水之`清,如水之冷冷。不知道我在千里之外的弟弟是否也和我一樣在寂寞中思念著這如水的月夜。這個暗淡的月光是一雙傷心的手,告訴我怎樣安然入睡。庭下如空明,日復一日,積水之中,我的思念如一隻紙鳶,飛向嬋娟,飛向弟弟。

  月亮的舞動人影,是否是搗藥的白兔,我欲乘清風而上,飛上雲端,飛入天上瓊樓玉宇,可是那冷清的月宮又未必勝過人間。跳舞的仙子,當你孤獨時你會想起誰,中秋之夜誰不想有親人相伴。

  月亮圓了,人卻很少團圓。月球又是怎樣與人類作對,又是怎樣在這圓月裡干擾著所愛的人所繫的心?月有圓缺,人有離合,人生本無十全十美,這是永恆的缺憾,願親人們永遠幸福安康。不圓的月亮,不散的團聚,不完美的人生,也許這是自古以來就沒有惡作劇的事,弟弟,你快回來了,帶回了我的思念…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6

  月亮幾點了?向青天請教葡萄酒不知道天宮闕,今夜又是什麼日子?我想乘風而歸,又恐瓊樓玉宇,高不成寒。舞弄弄影,何似人間。轉朱閣,低綺戶,不眠不休。過分的憎恨,何時向別圓!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月之陰晴圓缺,這事難全!人若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家都知道,這個詞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古詩鑑賞要懂得其寫作背景:這首詞作於熙寧九年中秋,借詩以表達對故去胞弟的懷念,是作者大醉後的佳作。

  細細品味這首詩,腦中彷彿出現了醉翁之意不在院中的蘇軾。看著一輪明月,他思緒萬千,心事重重。也許他在想,人為什麼總有離別的時候?為什麼人不能“千里共嬋娟”!

  而且從這個詞裡,我們也能學到一些東西。也許冥想中的“天”會控制人們的悲傷和歡樂,這是不會改變的,但是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即使是一草一木。等失去後再追悔,那是沒有用的。

  發掘生活的哲理——這就是古詩的魅力,它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如果你繼續研究,我相信你一定能發現更多!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7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多少年前的中秋之夜,蘇軾曾望月縱酒,舉杯輕吟。如今,又是月圓之夜,我再一次頻首淺唱

  從古至今,有數不清的文人墨客讚美那輪圓月,圓月固然很美,可卻只是一剎那。當今朝過去,明天它又變得殘缺。殘月似乎象徵著離別的傷感,而蘇軾卻一反古人對殘月的悲傷,反道寫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的千古佳句。

  是啊,細細想來,沒有這殘月的演變,哪來這一輪圓月?好比在生活中,沒有一次次慘重的失敗哪能換得成功的喜悅?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自然月亮也會陰藏晴出。

  人月無常,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月圓之日,有多少遠離家鄉的人人凝望著月亮,思念著家人。有些事是不能強求的,只要彼此惦記就足夠了。現在的我們並沒有體會到離愁的苦悶,既然這樣,就請珍惜這眼前的點點滴滴,不要等到離別之時嘆哀愁。

  面對任何事情,我們都需要看見它的兩面性,從而樂觀地去面對。有些事雖然是自古如此,但只要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去感受,或許便會茅塞頓開。

  水調歌頭讀後感 篇28

  月色如水,如水的澄澈,如水的寒心。不知千里之外我的弟弟是否也與我一樣在這如水月夜的寂寞中思念著。這慘淡的月光是揪心的手,叫我如何安睡。庭下積水如空明,日復一日,積水中,我的思念像紙鳶一般飛向嬋娟,飛向弟弟。

  月上舞動的人影,是否是搗藥的白兔,我欲乘清風而上,飛上雲端飛入天際瓊樓玉宇中,但那冷寂的月宮又未必勝過人間。翩翩起舞的仙子,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中秋之夜誰不想有親人陪伴。

  明月又圓,人間卻少團圓。這月亮又如何與人作對,又在這圓月來擾擾親人們相連繫的心嗎?月有圓缺,人有離合,人世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這是永遠的缺憾,希望親人們能永遠辛福安康。沒有永遠的圓月,沒有不散的團聚,沒有完美的人生,也許這就是自古以來不惡作劇,弟弟,你快回來,把我的思念帶回來……

最近訪問